虎嗅注:本文是《李录:现代化十六讲》系列文章的第二篇,第一篇请见《李录:现代化十六讲》。欢迎关注作者新浪微博,转载本文请不要删改。
(三)1.0、2.0、3.0文明的划分及人类文明的第一次飞跃
导读:根据人类生产方式的不同,我大体上把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段分成三部分;采集狩猎文明,或1.0文明;农业畜牧业文明或2.0文明,以及以工业革命为先导的科技文明,3.0文明。从公元前60,000年,一直到公元前12,000年前,人类用了几万年的时间,从非洲出发,一路占据到南美最南端,跨过大冰川,越过海洋,在对未来和目的地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一代一代以顽强的决心以平均每年一英里的速度遍布了整个地球。这个时候人的主要工具就是石器,交通工具就是双腿。就靠着一路打猎和采集,并以很小的团队为组织一路前进。这次人类祖先的远征,今天想起来还会令人震撼,激动人心。
Ian Morris的社会发展指数图表清楚地呈现出人类文明进化轨迹的不断上升趋势,曲线的幅度也显示出不同时代有不同上升速度。社会的发展总在起伏中曲线上升,而每一个历史阶段的起伏又有不同的规律。可见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始终保持了上升趋势,但在不同阶段速度不同,各有特点。所以我认为要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需要划分不同的阶段分别加以分析。
我把文明定义为人类利用自身与环境中的资源在生存发展中所创造出来的全部成果,意在计量人类和他最接近的动物祖先之间拉开的距离。容易和文明混淆的另一个概念是文化,文化是指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在漫长的时间里形成的独特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及信仰。文化用来区分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区别,而文明则是用于描述人类发展的共性,并区别人类与动物祖先。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工业文明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农业文明的到来也带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农业文明出现之前,人类的生产方式则主要是采集和狩猎。根据人类生产方式的不同,我大体上把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段分成三部分;采集狩猎文明,或1.0文明;农业畜牧业文明或2.0文明,以及以工业革命为先导的科技文明,3.0文明。
在1.0文明时代,人类采集、使用能量的方式似乎一直没有什么变化。但这是一个误解。人类的1.0文明,其实在七万年前发生了一次巨大的飞跃。
要理解人类的特性,必须要理解他们生活的环境。地球有四十五亿年历史,生物大概只有十五亿年历史。人类的祖先只有十五万年历史。自然环境对所有生物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其中气候又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地球的气候在大概五千多万年以前开始发生了一次大变化,当时大陆架的移动使得绝大部分陆地移动到了北半球,而使南半球基本上以海洋为主。另外一次变化是在一千四百万年以前,这时形成大陆架的火山行动基本上停止,地球的温度也随之下降,于是南极形成终年的积雪,而北极由于没有大陆架,雪比较容易融化,所以直到两百七十五万年前才形成终年的积雪。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米兰科维奇循环开始对今天的地球气候产生了周期性的影响。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并不是正圆形,因为受到其他星球的引力,常常是椭圆型。另外地球的自转过程里通常会有倾斜,自转轴也有进动。受这三个因素影响,地球气候就形成一个以每两万六千年、四万一千年、九万六千年为周期的三大循环。这三大循环造成了地球接受太阳光热的数量不同,形成了气候的冰期和间冰期。
冰川纪在历史上出现过四十次到五十次,最严重的两次发生在十九万年前和九万年前,这个时段在人类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在冰川纪最严重的时候,仅北冰洋的冰川就覆盖了北部欧洲,亚洲,美洲。地球表面的水大多被吸收到冰川里,地球变得很干燥,海平线比现在低三百英尺。加之冰川把阳光折射回大气,导致气温更低,植物和动物减少,空气中产生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减少,气温又进一步降低。现代人的祖先Homosapien智人猿在十五万年前左右出现,这时期恶劣的气候条件让他们只能生活在非洲靠近赤道的很有限的区域之内。绝大多数基因学家和考古学家认为,当时人类的总数一度下降到两万人左右,人类也没有显示出任何将来会征服地球的迹象。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但是到了七万年前左右,人类的运气开始好转,这时米兰科维奇循环朝相反方向变化,在非洲的东部和南部开始变得更加温暖湿润,给人类提供了更好的自然条件狩猎、采集,人口也开始随着食物的增加迅速增长。也是在这时,人作为一个独特的动物,开始显示出自己真正的优势。
人类在刚刚出现的时候,就显得和其他动物,哪怕是与自己接近的类人猿都有很大不同。这个区别在气候变暖之前并没有充分显示出来,但一旦气候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人类就开始显示出巨大的优势。人类和其他动物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头脑巨大,计算能力超强。虽然大脑只有人的体重2%,却要消耗人20%的能量。人类如果要等大脑完全成熟以后出生,母亲将完全没有办法生产。对这个问题,人类解决的办法就是在大脑没有成熟之前就把婴儿提前生产出来。这和其它哺乳动物都不一样。无论是牛、马、羊、狮子、老虎,出生后很快就可以独立站立、生长、生活、甚至捕食。可是人出生的时候离成熟和独立生活还很远,还需要几年才能够站立,行走,说话,头脑才能完全成熟。所以人类新生儿的死亡率很高,但是成熟后的优势也很明显,当气候变得有利于生物,人类的优势就表现得格外突出。这个优势充分体现在了人类文明的第一次飞跃,也就是走出非洲的飞跃。
一方面由于气候的变化,一方面受原来生存环境的影响,人类的祖先开始出走非洲,离开原来的生活地,去往全新的生活环境。这次文明飞跃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人这种动物独特的进取心和智力。从公元前60,000年开始,人类开始从非洲索马里进入到阿拉伯,到欧亚大陆,然后从北非进入到欧洲,从欧亚大陆进入到东方亚洲,从亚洲南部进入到澳洲,从欧亚大陆穿过阿拉斯加进入北美,从北美再进入到南美。
图4 人类走出非洲的路线,及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的时间点
来源:Ian Morris “Why the west rules – for now (2011)” P67
图4大体显示了当时移民的路径。在大概四、五万年的时间里,人类足迹基本上遍及全球。随着气候不断变暖,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了更多的植物、动物,使得靠狩猎和采集的人类在世界上各个地方都有可以生存的机会。虽然大自然给各种生物创造的条件是一样的,但是并非所有的物种都像人这样有强烈的进取心,突破如此多的困难走遍全球。这一次行走即便在今天都是惊人的,难以想象的一次旅程。试想当时的人类祖先要跨过大冰川,越过海洋,在对未来和目的地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一代一代以顽强的决心占领了全球。从公元前60,000年,一直到公元前12,000年前,人类用了几万年的时间,从非洲出发,一路占据到南美最南端,以平均每年一英里的速度遍布了整个地球。这个时候人的主要工具就是石器,交通工具就是双腿。这时还没有农业,没有畜牧业,没有其他的动物作为依靠,也没有任何其他工具,就靠着一路打猎和采集,并以很小的团队为组织一路前进。这次人类祖先的远征,今天想起来还会令人震撼,激动人心。
关于出走非洲的Homosapien是否就是人类祖先的问题在学界一直广受争论,直到90年代才彻底被解决。1987年基因学家RebeccaCann,带领她的团队第一次得出突破性的结论。通过对只有女性携带且只能通过女性遗传的Mitochondrial 基因进行全球性研究,Rebecca Cann发现了以下几个结论:第一,基因多样化在非洲比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更多;第二,其他地方的基因多样化都是非洲这种多样化的一个分支;第三,科学家能找到最老的Mitochondrial基因来自非洲。这三个发现,不可避免地推出一个结论:全世界都有一个共同的妇女祖先,她生活在非洲,被称为“非洲的夏娃”。此后的多个研究都在不同程度上证实了Cann的发现,只不过把非洲夏娃出现的时间推迟到了公元前150,000年左右。到了90年代,其他基因学者通过检测DNA中只能在男性间遗传的Y染色体,得出了几乎同样的结论,即人类所有男性的祖先也在非洲,被称为非洲的亚当。所以截至90年代,关于Homosapien是否是人类祖先的争论有了答案,我们今天所有人的共同祖先,都是从非洲走出HomoSapien,在全球各地留下来的子孙后代。而其他所有的猿人和类人猿在人类离开非洲后几万年内,几乎都绝迹了。
人类出走非洲后在一路上都留下了文明的痕迹,其中最著名之一的是已有一万八千五百年历史的阿尔塔米拉洞壁画Cuevade Altramira。这个壁画达到的艺术造诣高度惊人,极其富有创造性,以至于毕加索在参观了这个壁画之后曾经慨叹道“我们现在所有的人都不无法画出这种水平来。”他认为在这个壁画之后,人类所有的作品都是退步。
图5 阿尔塔米拉洞里的壁画
来源:阿尔塔米拉洞维基百科
在人类走遍全球的这一路上的考古发现,无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和智慧。无论是从绘画,石器的制作风格,还是妇女的装饰,都可见一般。虽然人类诞生之初也只是采集和狩猎,看起来和动物祖先并没有太多区别,但是他们表现出了强烈的进取心和创造力。即便是其他的类人猿,也没有像人类一样,在短短几万年里步行穿过了冰川、海洋,足迹遍布了全球每一块地方;也没有像人类一样,在所有地方都留下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决心、驱动力、对于意义的追求、和用艺术的表达,其他的类人猿都不具备。人强烈的进取心和高超的智力,使他从这时起就显示出来和任何其他动物都不同。
人类这一次走出非洲对全球的覆盖,虽然没有在生活方式上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让人口从最初的两万人左右迅速增长,更重要的是分布在全球所有的地方。当全球气候开始变化,给生物提供新的发展机会时,人类已经准备好利用这些机会。所以这一次出走非洲,让人类开始有了第一次文明的大飞跃,濒于灭种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基因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大大增加,并开始在全球寻找最适合人类发展的生存条件。当这种生存条件在地球的某一些地区首先出现的时候,人类能够利用机会的能力已经彻底形成,新的飞跃的基础也已经奠定坚实。
(四)农业文明的诞生
导读: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在全球的分布非常不均衡,最主要的原因是产生农业、畜牧业的野生原种在全球分布既不广泛更不均衡。今天世界上最发达的文明,都从最幸运的两个中心发展而来,一个是西南亚和中东地区,一个是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东西方的概念也是在那时产生。从农业文明的传播看,或者是先进文明的殖民,或者是生活在落后文明地区的当地人模仿学习新的生产方式。无论是哪种方式,最终新的文明都会传播到世界各地,人类的生活方式在不同人种上也会逐渐同化。
地球最后一季冰川纪结束于公元前20,000年左右。冰川融化后进入海洋,海平面开始上升;直到公元前14,000年,冰川停止融化。到了公元前12,700年左右,地球的气温回升到了和现在仅有几度之差。这个温度特别适合动植物生存。地球上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迅速增加,对靠采集和打猎为生的人类先祖来说,食物的来源自然也大大增加。从公元前18,000年到公元前10,000年,地球上的人口总数从不到五十万翻了十几倍。可以说从这时起,人类开始继承了地球,也开始接受地球赠与人类的礼物。
气候变暖是地球送给人类的一份大礼,但是生活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人却并没有享受到同样的福气。最幸运的人生活在“幸运纬度带”上,也就是欧亚大陆北纬二十度到北纬三十五度,美洲大陆北纬十五度到南纬二十度之间的地区。从公元前12700年以后,欧亚大陆的东西两边开始出现了各种野生谷物。这些谷物碎粒很大,因此采集时花费一卡的能量,可以在食用时中得到五十倍的回报。得益于食物的丰富,这时人类群落的规模也开始扩大,逐渐形成文明中心。不久在幸运纬度上最发达的地区Hilly Flanks侧翼丘陵区,也就是位于两河流域和约旦河流域的一个拱形丘陵地带,率先出现了人类文明第二次的大跃升。
今天我们可以猜想,这一次文明的跃升也许缘于当时妇女的采集经验。当她们采集果实时想到,如果把野生果实种植在肥沃的土地上,收成会不会更容易预测?考古学家们已经找到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人类在这个时期开始种植植物,又进一步掌握了选择优良品种杂交,施加肥料,除草,等等一系列的农业行为。这样生产出来的果实就不再是原始的野生状态,而和人转变成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意味着现代农业的出现。畜牧业的出现也是类似的过程,动物也逐渐被人类驯化。人们对一些野兽首先圈养,然后配种,选择优良品种交配,再对新出生的动物人工喂养,以至于被人类驯养的动物已经不能够独立在野生环境下生存,而必须要和人类相互依存。
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在全球的分布非常不均衡,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完全不同。地理环境在农业文明里的决定性作用由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兼历史学家JaredDiamond最先发现。他指出全世界大约有二十万种不同的植物,只有差不多两千种可以食用,而其中大概一两百种可以被人工养植。人类今天摄入能量的一半来源于谷物,最主要的是小麦、玉米、大米、大麦和高粱,而这些谷物的野生原种在全球分布既不广泛更不均衡。自然界中一共有五十六种颗粒大、营养丰富、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在西南亚,HillyFlanks侧翼丘陵区拥有三十二种,在东亚、中国附近有六种,中美洲有五种,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有四种,北美四种,澳大利亚和南美各有两种,整个西欧只有一种。如此看来,在Hilly Flanks最早出现农业的机率要远远超过其他地方。再看畜牧业的条件:世界上超过一百磅的哺乳动物有一百四十八种,到1900年只有十四种被人类驯养,其中有七种原生野生动物在西南亚。今天世界上最重要的五种畜养动物:羊、山羊、牛、奶牛、猪和马,除了马之外,原种都在西南亚,东亚有五种,南美只有一种,北美、澳大利亚、撒哈拉沙漠以南一种都没有。虽然非洲的动物很多,可是绝大多数无法驯养,比如狮子、长颈鹿等等。因此从农业资源的分布来看,HillyFlanks侧翼丘陵区是最幸运的地方,其次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它虽然不如前者,但依然是世界上自然资源第二好的地方。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则远远不如这两个地区。
事实上整个农业文明的出现和传播都和自然资源关系巨大。大约在公元前9600年,农业就开始在Hilly Flanks侧翼丘陵区出现了,在中国则出现于公元前7500年。澳大利亚基本上没有农业出现,美洲的农业发展也很滞后。美洲原生的植物叫teosinte,这是玉米的原种,要把teonsinte培育成玉米,需要几十代的基因变种才有可能。美洲也没有原生的可以被驯养的动物,所以农业文明在美洲开始的自然条件极其匮乏。另外一个导致美洲农业文明落后的原因是地理隔绝。人类祖先最早在公元前15000年通过大陆桥从欧亚大陆走到美洲大陆,而到了公元前12000年以后,美洲和欧亚大陆就被海洋分隔开来,这以后在欧亚大陆出现的农业文明就没有办法传播到美洲。所以整个美洲发展农业文明的自然条件很差,也没法和其他实现农业文明的地区交流。而同样自然条件很差的西欧,由于到中东的交通相对通畅,所以到了公元前4000年左右,农业已经得以覆盖。在亚洲,农业从公元前7500年从中国起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开,进入到今天的东南亚,再到公元前1500年的朝鲜、日本,基本上涵盖整个亚洲。
当农业人口进入到依然以采集、打猎为生产方式的地区,就会形成竞争。农业本身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到这个阶段的社会所能摄取和使用的能量,以及组织能力都远远超过1.0文明。两种悬殊的文明一经相遇,先进的文明势必要征服落后的文明。文明的传播形式一种是先进文明的殖民,另一种是生活在落后文明地区的当地人模仿学习新的生产方式。无论是哪种方式,最终新的文明都会传播到世界各地,人类的生活方式在不同人种上也会逐渐同化。今天欧洲人中差不多每四、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人的祖先来源于农业文明出现最早的西南亚、中东。类似的具体计算在亚洲没有,但无论是对亚洲人种的调查,还是直观的观察,我相信祖先是中国人的比例也会接近这个情况。
人类的特征虽然在大数里都是一样的,但是在第二次文明跃进的时候,由于自然条件不一样,是否能和新的文明交流的机会也不一样,所以发展的速度和状态也有所区别。地理位置一方面决定了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另一方面也决定了它和最先进的文明交流的机会,由此造成了各个地区发展有差异。
今天世界上最发达的文明,都从最幸运的两个中心发展而来,一个是西南亚和中东地区,一个是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东西方的概念也是在那时产生,地理位置从农业文明起变得十分重要。凡是能和其他地区交流的地方发展过程都非常相像,无论是HillyFlanks侧翼丘陵区,还是中国和欧洲,发展的方式、速度、轨迹都非常相像,文明传播的速度也很相像。比如说最早从种植,到育种,到出现了大的村落,对动物的畜养,对生活方式、家庭组织的重新构建,对祖先的崇拜,出现陶器,形成宗教仪式等等,这些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在不同的人群里都很相似。不同的地区虽然出现了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不同的文化,但是从文明本身发展来看,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先进的文明最终都会以殖民,被模仿,同化的方式传播到了所有可以传播的地方。所以到了公元前1500年左右,基本上整个亚洲、中东、非洲北部地中海、欧洲,都已经进入2.0文明。而农业和畜牧业文明在美洲和澳大利亚因为天生自然资源不足和地理上的隔绝没有得以发展,基本上还处在1.0文明。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虽然出现了有限的畜牧业,但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无法开展种植业。
整个农业文明的起源、诞生、发展、传播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无论是开始的自然条件,还是和其他文明中心交流的容易程度,都决定了当地农业文明发生的时间和它发展的程度。非洲位于赤道附近的地理条件促使人类诞生于此,而全球变暖让世界上几乎所有地方都可以发展1.0文明。但是当2.0文明到来的时候,原来有利于1.0文明的地理条件并不必然都是优势,在很多地方甚至变成了劣势。非洲、美洲具有的1.0文明优势,反而成为2.0文明最大的障碍。发展农业条件比较好的地方2.0文明的发展自然比较快,比如中东、西南亚,两千年的领先给了他们巨大的优势,但这并不是一个永久的优势。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都在后来慢慢赶上了领先的中东,可见人在大数里表现出来的情况是一样的,而地理位置决定了发展的条件不同,先后有别。
在诞生整个历史的过程里,人的动物本性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Morris把它叫做Morris定律(MorrisTheorem)“Change is caused by lazy, greedy, frightened people lookingfor easier, more profitable, and safer ways to do things. And they rarely knowwhat they are doing.” “历史,就是懒惰、贪婪、又充满恐惧的人类,在寻求让生活更容易、安全、有效的方式时创造的,而人类对此毫无意识。”但同时人也显示出了强大的学习能力,一旦自然条件开始提供机会,很快就把自然资源条件转化成自己生存发展的巨大前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