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刘玮冬创业手记 (ID:liu17701793970),作者:刘玮冬,原文标题:《从互联网离职创业后,我如何空手套白狼拿到第一笔20万元生意(上)》,题图来自:AI生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刘玮冬创业手记 (ID:liu17701793970),作者:刘玮冬,原文标题:《从互联网离职创业后,我如何空手套白狼拿到第一笔20万元生意(上)》,题图来自:AI生成
一、夏日的躁动
2019年6月,上海正值盛夏,在一家中型互联网公司担任运营负责人的我,内心躁动不安。
明面上看当时的我收入优渥,工作稳定,业务驾轻就熟,同时也在大城市成家立业。这一切对于没有学历,没有任何背景,从东北出来的小镇青年的我来说,已经是一个普通人能拿到的最好剧本。
按理说只要安心发展,生活将会平静而又美好。
但此时的我,却焦虑躁动烦闷弥漫,这些情绪终究汇成了几个字:
我不想再上班了,我已经上够班了。
产生这样的想法主要源于诸多内部和外部的冲击。
首先当时所负责的运营业务,我感觉自己很难起到任何决定性的作用,大量的工作都是在做微小琐碎的优化,每天的日常都是去向老板解释为什么昨天日活涨了2万,今天日活又跌了3万,明天日活又涨了1万。
推进的很多功能、优化,都在为业务数据提升那1%,0.5%,0.3%的微小进步而努力。
然后还要为这微小的提升去写大量的汇报来证明所做的工作是有价值的。
我突然产生了倦怠和厌烦。
另一个冲击就是我看着当时的下属们,他们都很年轻,也很有冲劲,即使业务有很大的瓶颈,但他们依然饶有兴致地去解决各种问题,和浑身倦怠感的我形成了强烈反差。
我突然意识到,这个行业注定是适合年轻人的,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互联网大厂会提35岁分界线,想尽各种办法裁掉中年人。年轻人一轮轮的热情,对新鲜事物的探索和喜欢,就能把年长的给拍死。
虽然当时的我距离35岁还有几年,但真的要等35岁被行业抛弃我才滚蛋么?要不要提前未雨绸缪一下?
我开始有了纠结和想逃离。
当时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大环境也已经到了天花板,我记得2014年刚入行时,每天都有新产品,新模式,新APP,新业态诞生,每天一打开新闻,都是这家公司A轮,那家公司B轮。
但到了2019年,互联网行业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产品出现,整个衣食住行各种需求,能做的也做得差不多了。
高潮过后便是下落,我作为吃到了互联网行业一点点红利的普通人,是不是也该在行业下落前,尽快的逃离和转型?
我陷入了迷茫和深思。
而在那一年,恰好也是新消费特别火的一年,虽然互联网行业没有啥新鲜事,但消费品行业的很多热点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冲击到我。
我听到身边朋友讨论:XX团队创业做美妆品牌,10个人一年做了8000万!
我打开新闻APP,映入眼帘的是:两女生创业做洗护产品,A轮融了1500万。
跟着上司一起吃饭,酒桌上大家讨论:有几位朋友离职做抖音去卖保健品,发财了!赚了大几百万!
......
这些或真或假的信息如果纯日常听,其实内心很难有太大的波动,但对当时的我来说,就像想发财的人遇到重金求子的诈骗广告,一下就被吸引过去了。
我开始从日常的产品原型,需求验证,用户召回,灰度测试,应用市场分发这些工作中抽离出来,开始关注卖货,电商这个行业。
我翻阅大量的新闻、案例去看,越看越觉得卖货,电商这件事,比互联网行业有意思多了。
而且卖货这业务不歧视中年人,没有年龄限制,不至于到35岁就被市场淘汰。
人总是愿意去美化没有走过的道路。
这句话可以说是我当时内心的真实写照。
我开始幻想起来,我幻想着要不辞职吧,去创业,都混了好几家创业公司,我也算是半个创业人了,这次真刀真枪干一回!
我幻想着,创业嘛,不做互联网,互联网行业都是精英,都是高智商,我干不过人家,创业千万不要做互联网。
我幻想着,要是创业,我决定去做电商,去卖货,完成转型,转型成功了,业务做起来了,中年危机也不怕了!
我幻想着,我幻想着的一切都很美好,直到一盆冷水泼了过来——我会做电商么?
二、初始的方向
各位读者别看我写了很多篇电商内容的文章,阅读量都很不错,但在2019年的夏日,我和你一样,对电商,对卖货的理解,充满着清澈的单纯。
刘玮冬,你会选品么?
我不会。
你会开店么?
我不会。
你懂电商的逻辑么?
看了文章好像自以为懂很多,但约等于不会。
你会搞电商流量么?
我不会。
你懂供应链么?
我不会。
你懂品类、懂消费者、懂活动、懂视觉、懂售后、懂转化、懂交付、懂物流、懂退货、懂质检么?
我不会。
很神奇,虽然电商也算互联网行业的一个分类,但像我,以及很多做了多年互联网的人,其实并不懂电商,并不懂卖货。
或者自以为很懂,其实一点也不懂。
不懂也没事,作为一名还算有些经验的职场老鸟,我们都学过:
即使这个业务或者这件事你不懂,也可以先从外围找一些交叉点切入进去,然后逐步深入。
虽然我不懂电商,但不影响我去寻找一些机会点先切入进去,即使不一定能卖货,那先做做外围工作也可以,至少先想办法接近,学一学。
而在这时,市场上有一个营销点大火起来!让我充分的意识到,创业的机会来了,创业切入电商的机会来了。
这个营销点就是: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是我至今都非常讨厌的一个词,是一个鼓吹价值远远大于实际价值的营销概念。
但在当时我没有那么讨厌,因为在完美日记等美妆品牌的案例影响下,所有人都发现私域流量和电商行业简直完美地契合。
电商行业有店铺,有流量,有用户,有产品,沉淀私域,复购,简直就是完美的闭环。
私域流量的运营,每个互联网运营,估计都干过,谁没在产品冷启动的时候拉过几个种子用户群?谁没在产品需要流量的时候,搞一些社群裂变?
我也搞过,也有一些经验,所以当时的我思考,是不是可以在这方面做些文章?
比如为电商商家提供一些私域流量的服务,以此为基点,切入电商行业?
但电商商家们是否需要这样的服务?是否真的构成创业的机会点?
我不知道,我没做过电商,也没有这方面的商家,我的眼前都是一片迷雾。
正好此时,我多年的好友,在杭州创业做电商服务的Y兄来找我瞎侃,Y兄在杭州某电商大厂工作过几年,出来创业后做了一家电商服务小公司,帮商家投投小红书,做一些资源的对接,在电商行业浸淫很久,认识大批商家。
我将想法和他进行沟通,询问现在私域流量这么火,和电商商家结合做一些服务有没有机会?
他表示自己也已观察很久,觉得此事大有可为!
如果我俩合作,他负责拉客户,我负责搞服务,简直天作之合,黄金搭档!
我被他鼓动得热血沸腾,又找周末去了杭州几次,看了看他的公司场地,以及又喝了几次大酒,在最后一次沟通中,我被他彻底说服了,我们两人甚至已经畅想规划到了公司年营收几个亿,业务该如何管理。颇有种中二少年指点江山的豪迈,就差两人歃血为盟,结拜为生死兄弟。
喝完回到上海,我正式打了辞职报告,收拾着铺盖卷,直奔杭州。
在车上,望着行驶出上海后的一片片厂房,我的内心无比激动:从今天开始,广阔天地下,老子要打出一片新世界!
三、第一局开始
如果创业做一家企业服务公司,你开始后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做出一个案例,做出一个作品,然后再用这个作品,去拿下一个个客户。
所以到了杭州,安顿在Y兄家里后,我们俩开始迫不及待地寻找第一个实验客户,搞出一个案例来。
Y兄果然发挥了自己在行业的优势,拉来了一个淘宝女装商家给我当“小白鼠”。
年销售额3000万,一个中腰部的女装商家,主做低端日常通勤女装。
我也是从那一刻开始,和女装品类第一次产生接触。但那时的我,不会想到自己未来会深入女装行业。果然生命中的每个点,到最后都会连成一条线。
Y兄谈妥后,合作框架如下:
我们为这个女装商家免费服务6个月,帮他搭建一个2万人的私域流量用户池,以及建立完整包括引流,转化,日常运营的标准流程。
这一切,我们都是免费做,希望通过这些工作做出一套标准的服务方案。
作为交换,这个商家提供一切支持,并允许我们后续将他作为案例,进行介绍和宣讲。
我的创业之旅正式开始了!
每天早上,我和Y兄一起起床,一起吃早饭,一起上班,帮助这位小白鼠商家一点点搭建起整个私域的流程,必要时还会去广州出差一下,实地探访这位小白鼠商家的业务流程。
我们坐着车七拐八拐来到城郊,然后进到广州的城中村,绕了好久才找到客户隐藏在居民楼的公司,原来破破烂烂的城中村里别有洞天,几百个女装商家都隐藏在这里,从面料,生产,供货,发货,仓储,运营,拍照整条产业链一应俱全。
而这些电商老板大多数都其貌不扬,没有高学历,很多人连流畅的表达都不具备,也没有什么清晰的逻辑和思路,但依然不妨碍他们能做出年营收几千万的生意。
我欣喜地看着这一切,开始慢慢褪掉互联网行业那高大上的光环,整个双脚踩进泥土中。
开干后,我和Y兄也约定好了股份分成,他75%,我25%,后续再根据业务实际的贡献情况逐渐调整股权比例。
我对此分配没有任何看法,当时的我急于有人带我入门电商行业,能有Y兄这样的领路人,我已经非常感激,至于收益后面分配值不值,那也得等公司真的有效益才能看清楚,但现在公司业务八字没一撇,过多的计较这些并无太大意义。
由于我不领任何工资,所以衣食住行,都由Y兄一手包办。
我住在Y兄家,办公场地现成的,上班Y兄开车带我,吃饭跟着一起吃,即使没有收入,在杭州的生活成本也不高。
唯一比较遗憾的是杭州确实如网上所说,真的是一个美食荒漠,我在杭州工作的几个月,始终没有让我印象深刻的美食。我有时候也很纳闷,好歹也是一个富商巨贾,众多精英,打工人所在的新潮都市,为什么没有适合平民且可口的美食?
四、分歧产生
在服务小白鼠客户几个月后,我们逐渐跑出了一套电商客户从最开始引流到沉淀再到转化的完整流程,并将其做成了一个标准产品。
同时,市场上做私域服务的公司也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当时让我印象深刻,有一个宝洁出来的女高管,也开始做这类业务。当然人家起步就很高,一上来就能拿到几个大品牌客户的单子,真的是让我羡慕不已。
不过这么多人都做这个业务,也恰恰说明,至少我们的选择方向还是正确的。
但在这时,我和Y兄逐渐产生了一些分歧和不信任感。
我开始期望Y兄为我们的服务产品寻找一些付费客户,哪怕钱少也没事,但一定要让客户付费,哪怕不赚钱也行,重要的是要付费。
我们急需通过客户的付费意愿,以及付费后的交付情况,来判断产品在市场中的地位,并进行新的打磨。
做任何业务,做任何产品,付费和免费所面临的问题和压力感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在服务小白鼠客户的过程中,即使有时候出现一些交付问题,客户依然会比较宽容我们,毕竟我们是免费为他服务嘛,所以可以宽容。
但这样下去我们无法真正探到业务的深水区。
Y兄对此不置可否,认为我们的小服务产品还很稚嫩,还需要再打磨打磨。我和他争论,向他强调粗糙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更需要在真正的市场环境中跑一跑,根据出现的问题再次进行优化。
但他依然对此不发表意见,我开始追问:
我已经在这近4个月了,我们何时能通过这个业务拿下第一笔营收?哪怕不赚钱也行,搞到1万,2万,几千都行,但一定要拿到第一笔营收,通过这样的里程碑激励我们继续做下去。不然一直空耗在这也不是办法,早晚都要面对市场的。
但是Y兄并没有回答我,我们开始产生初步的分歧。
此时另一件事情也对整个业务产生一定干扰,就是Y兄的婚姻状况亮起了红灯。
由于当时我住在Y兄家,所以很尴尬的是,当Y兄和他太太吵架时,他的太太经常会一气之下,把我俩赶出家门。
所以我时常在懵逼中抱着一床被子就被赶了出来。
11月的杭州已经开始变冷,我和Y兄抱着被子走在街头,像两个无家可归的人一样被冻得瑟瑟发抖。我确实没有想到创业后遇到的第一个挫折,居然是被合伙人的老婆赶出家门。
真的很有黑色幽默之感。
如果只是夫妻吵吵架也没啥,没想到Y兄后续就很少上班了,经常几天在公司里见不到他,然后来到公司也是一脸愁容,后来我才得知,他大多数时间都在解决自己的婚姻危机,所以也很难对公司的业务全情投入。
这时业务就卡在了一个很尴尬的境地,没有人去搞客户,公司没有营收,我每天的时间依然用在服务小白鼠客户身上,公司的大股东陷入婚姻危机无暇顾及,也不怎么来公司,我也陷入了迷茫,不知道该做什么。
公司当时的位置是在阿里园区旁边,隔着窗户,就能看到阿里的办公楼灯火通明。
那一年也是阿里曾经的辉煌时代,他们当时在准备二十周年司庆,几百辆大巴车沿着街道停留,载着几万名员工去向体育场。
外面的人声鼎沸对比着我的困顿,无数愁绪上心头。
后续又发生了几件不快的事情后,我开始评估当前的状况,我认为Y兄有一定能力,但此时此刻,因为各种问题的缠绕,他无法把业务再向前推进一步。
而且此时的他自顾不暇,也无法专心于工作,我开始产生了分道扬镳的想法。
五、分道扬镳
随着我创业多年,经历了诸多风吹雨打,更加成熟之后,现在回头来看,当时的我自己亦有问题。
首先当时的我比较冷漠,不太爱管闲事,更不愿意掺和别人的家事。所以作为Y兄的好友,我并没有去帮助他好好调解一下婚姻问题。
如果换做现在的我,合伙人出了任何问题,我都会帮忙解决,即使解决不了,也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那时的我,淡漠感更多,如果我在那时能拉着这两口子多坐下谈谈,多帮助他们调解调解,也许这一切不会那么糟糕。
其次,可能由于在职场顺风顺水,我对世间的事情有着较高的要求,时常认为身边的人都应该达到这个标准,很难去宽容别人,很难有同理心。
比如我觉得Y兄是大股东,是业务的核心骨干,连家庭问题都搞不好,鸡飞狗跳,是不是能力有问题?
直到我创业后,看到很多能力强的老板,依然公司倒闭,依然被起诉,依然家庭崩溃,包括我自己创业后也多次面临生死存亡,我开始意识到世间是很混沌的,很多时候的不如意,自己都很难掌控,更不应该过多苛求别人。
并不是发生了这些事情就证明他有问题,而是这些事情的发生本身就充满着随机性。
我现在会多了很多宽容感,但在那时的我,并没有学会与别人共情。
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当时的我还是没有从打工心态向创业者心态进行转变。
我身上还穿着打工人的长衫,没有把它脱下来。
比如Y兄对这个产品市场化不认同,不发表意见,无暇顾及,那我也不应该在那坐以待毙,而是应该迅速行动起来,自己找客户,发动自己的圈子看看能不能做出一些转化。
但当时的我,却想当然地认为,你的股权最大,说好了客户你负责拉,你就应该践行承诺,我股份占比小,我只专注交付,大家应该做好各自的事情。
这就是打工思维的存留,我虽然嘴上说是创业,身体也在创业,但我内心却依然是打工心态。
这个问题我也是后续吃到一些教训之后,才逐渐完成了身体和心态上创业的统一。
所以现在回头来看,其实当时的问题都不算什么问题,合伙人有家庭矛盾了,那就帮他调解调解,不能调解也可以先支持下他,等待他解决这些问题归队,不应过于苛责;
公司业务迟滞了,也没事,勇敢地站出来,承担责任,自己找资源,开拓客户去推进;
对于股份比例的不认同,那可以先做出一些业绩,后续再用业绩去做一些股权的重新调整,其实都不算问题。
但那时的我年轻气盛,对于每一刻的停滞都无法容忍,以及对于别人有着过多的苛责,所以我终究没有选择用更成熟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而是果断向Y兄提出了分道扬镳,大家各做各的,我换一个城市重新开始。
Y兄表示理解,并因为家庭原因造成的项目停滞表示歉意,我收拾了下行李,全部发往深圳,我决定南下深圳,自己来做这块业务。
这几个月待在杭州,杭州给我留下的印象更多是美食荒漠,湿冷的夜晚,拥挤的交通,不便捷的地铁,当真的要离开杭州时,我决定去西湖转转。我安安静静地坐在湖边,一边思考接下来的规划,一边看着阳光洒满的湖水,在这一刻,我突然感受到了杭州那温润之美,而此时千里之外的深圳,仿佛将是我新一轮征程的彼岸。
我会在那收获到什么?
我会在那取得结果么?
我不知道,对于未知的迷茫像那片湖水一样,源源不断地向我涌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