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厦门国际银行前员工聊了聊:真有不喝酒会挨打的“规矩”吗?
2020-09-07 15:35

我们和厦门国际银行前员工聊了聊:真有不喝酒会挨打的“规矩”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oNews(ID:ilovedonews),作者:李昊原,责编:杨博丞,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8月20日,刚入职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中关村支行的杨某,在聚餐中因为被敬酒却没有喝酒(个人原因无法饮酒,已经十年滴酒不沾,并提前告知了行长),被领导董某扇耳光,并进行辱骂,之后部分同事还对其威胁起哄,杨某为了安全提前离场,依旧被追骂到电梯。第二天杨某在微信群中就此事分享,并向HR提问:不喝酒是否不符合公司要求?遭遇的经历,是否超越了职责范围应该承受的压力?



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在8月23日就此事发布说明,称在第一时间启动了内部全面调查程序。调查结果显示,杨某所反映的事情属实,对此银行深表歉意,并第一时间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停止接受调查处罚。根据相应规章制度,作出处罚如下:领导董某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扣罚二个季度绩效工资;对支行负责人罗某给予警告处分,扣罚一个季度绩效工资。  



员工杨某之后在微信群中表示,当天分行人力资源部同事与他取得联系,在次日当面表示了歉意,并积极推动此事,除了上述处理外,当事领导还将在员工大会上向他道歉,他本人也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对杨某来说,这一事件已经得到妥善处理,不过在外界却已然发酵成对职场霸凌的新一轮讨论,而对于杨某一开始所提到的那两个疑问,外界也没有得到答复。也有媒体试图联系杨某,但据称杨某拒绝接受采访,作为刚刚入职的新人,显然不希望这一事件继续扩大化。 


对此,“DoNews”联系到一位曾就职于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中关村支行的员工(以下简称厦门银行前员工),通过和他的对话,我们细致地还原了厦门国际银行的职场环境,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 


以下为对话内容,经DoNews整理: 


DoNews:你怎么看待厦门国际银行? 


厦门银行前员工:在城商行里是很好的,不过城商行在商业银行里算是第三梯队。第一梯队是中农工建交这五大国有行(注:国有行还包括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第二梯队是股份制银行,像是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这些,第三梯队就是做的比较好,有地方特色的城商行了。 


银行能做的业务就是存贷款等那几块,比较好的国企、大企业客户基本都被第一、二梯队的银行拿走了,中小银行怎么在合规范围内做出花样来,或者说找到差异化的细分市场很重要,这也是他们的“立行之本”。厦门国际银行做的比较好的是内保外贷、外保内贷,还有一些质押类的业务,这些业务有质押物,风险比较低,这也跟厦门国际银行的资源和渠道优势有关,比如是港口城市(注:厦门国际银行成立于1985年,是中国首家中外合资银行),所以在城商行里能做大,机构开到全国。 


DoNews:能大概描述下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中关村支行的职场环境吗? 


厦门银行前员工:基本上是三级管理体制吧,行长和副行长是支行领导级别,下面会分几个业务部门,我在的时候是从业务一处到业务四处,处长是支行的中层领导,最后是业务经理,属于基层员工。 


厦门国际银行的人员流动率比较大,当时跟我一起进去的,到现在差不多走光了,升职也比较快,我来到厦门国际银行的时候,当时的行长很年轻,他手下的处长也就比我大几岁,这位行长后来跳槽了,还带着培养出来的几名处长一起走了。如果业务做的好,差不多三四年能做到处长,再三四年做到行长助理,中关村支行在北京是比较好的支行,向其他支行输送了不少干部。 


同事间关系我觉得挺好的,当时业务开展的也不错,早上开晨会,晚上开晚会,总结每天的业务情况,第二天跟行长汇报,每天都围绕着怎么把业务做大。我对当时行长印象很好,他个人能力很强,内部的奖惩制度也很清晰,大家年龄差的也不大,也没有什么山头主义、倚老卖老的情况,除了业务压力大点都挺好。 


DoNews:会有出去应酬喝酒,发生类似事件的情况吗? 


厦门银行前员工:出去喝酒肯定有,包括聚餐、团建,还有对公陪客户都有,但我觉得还好,从没出过打人的事情。人有酒量高低,(酒量)不太行的就自己趴着休息,还可以的接着喝,我们当时那一批多多少少都会喝一点,不过不会逼着人喝酒,后来熟悉了,谁不能喝酒我们都清楚。 


DoNews:你怎么看待这个因为员工不喝酒而打人的领导? 


厦门银行前员工:挺奇葩的。我理解这个事情,跟个人的关系比较大,在厦门国际银行,即使北京分行内部,各个支行也是相互竞争的关系。 


每个支行行长的领导风格,怎么带团队的,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客户资源和背景,都会直接影响整个支行的节奏和业绩。因为各个支行的产品都是一样的,但业绩有的支行好有的差,这和行长的领导能力、格局、营销经验等有很大关系。 


厦门国际银行招人其实不太注重学校和专业,招人很多元化(注:国有行或大行一般对学校和专业卡的更严格,此次事件的主人公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的员工进去都是跟着领导学,因此领导们的作用就会更大。所以我感觉支行的职场风气跟人的关系很大,换一批人可能就不会出出这种事,这事情不好说。 


DoNews:在你看来对董某和罗某的处罚算严重吗? 


厦门银行前员工:这种人肯定要严肃处理,有些拎不清,还怎么带队伍?处罚的话,支行的公司是分为基本工资+季度绩效工资+年终奖,基本工资没多少,主要是季度绩效和年终奖。他们具体的收入不好说,毕竟跟支行的业绩挂钩,我估计处长业绩还行的话,年收入50万以上肯定有,支行行长收入不好估计,存款几百亿跟几十亿的支行没法比较。两个季度的绩效工资,大概占到年收入的百分之几。


从与这位厦门银行前员工的对话中我们了解到,新员工杨某的两个问题:喝酒显然不是银行必须的要求,但有的领导的确会给员工带来超越了职责范围外要承受的压力。杨某遭遇的情况在厦门国际银行中不是普遍现象,但由于基层银行体制上的原因,行长等领导层的个人习惯,对一家支行的影响力很大。 


虽然这次厦门国际银行人事部门对事件处理的速度和力度,都表现良好,但我们还是会担忧,如果选择”硬刚“领导,那以后会不会有被穿小鞋的可能? 


8月27日,中国银行协会在题为《加强行业自律,涵养清廉文化》的文章中指出,银行业的确存在“酒桌文化”的陋习,“喝多喝少是能力,喝与不喝是态度”,“酒杯一端、业务好谈”,其次是有“圈子文化”的陋习,就如杨某被扇耳光,但追骂他到电梯的却有其他的同事们,最后还有“奢靡之风”,比如这次事件发生的盘古七星酒店,在美团搜了下团购的价格,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针对涉事银行对外发布的说明,仅采取严重警告、扣罚绩效之类轻描淡写的处罚,无异于罚酒三杯,行业内外和广大公众颇有微词。”中银协在文中还表示,近期修订了《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并拟建立银行业从业人员禁入黑名单,从业人员因行为恶劣,对行业造成重大损失和负面影响的将考虑纳入行业禁入黑名单,对出现类似有损行业形象行为和事件的银行分支机构,在整改未落实期间禁止其参加中银协“星级网点”“百佳、千佳单位”等文明规范服务评估活动。 


不过现实是,银行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很好的职业选择了,银行业的现代化、规范化水平也赶超绝大多数行业,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比这个事件还要严重多的职场霸凌还在不断发生。 


当类似的事件发生在我们身上时,我们会有反抗的勇气和途径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oNews(ID:ilovedonews),作者:李昊原,责编:杨博丞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