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潮,作者:马星璐、谢欣、朱欣仪、王万阳,指导老师:白净,编辑:王万阳,题图来自:AI生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潮,作者:马星璐、谢欣、朱欣仪、王万阳,指导老师:白净,编辑:王万阳,题图来自:AI生成
小马,成都的一名大二学生,加入家教中介群两个月后,一条家教信息弹入眼中——要求不高,时薪120元/小时,她没有犹豫,立即“抢”下这单。
小马加入的群聊是家教中介创建的信息群,中介会定期发布一些家教信息,包括学生信息、对于家教的要求、薪酬等等,感兴趣的“老师”可以选择合适的“单子”私信中介,发送自己的个人简历,并支付“信息费”以换取家长信息,然后自行联系家长进一步沟通细节。
获取家教机会需要给家教中介支付“信息费”,这已经成为约定成俗的行规,并逐渐形成了比较趋同的收费标准。
某家教群截图
家教支付完信息费后,中介会向家教确认时薪、通勤等信息,并交代试课不成功后,可以按照一定比例退费,然而这种交易实质缺少保障,主要依赖中介个人的道德约束。
“退款有保障吧?”小马客气地问中介,在得到中介的口头保障和截图证明后,小马支付了180元“信息费”,并将支付截图发了过去。
经过一天多的等待,小马没有收到中介的消息,她忍不住,第一次主动追问进度,没得到任何回复,又过了几小时,她发送了一模一样的消息,结果这次她在消息框前出现了红色的感叹号。
毫无疑问,她被中介骗了。
从地上到地下的家教行业
2021年7月,国务院推出“双减”政策,两年后,教育部通过《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约束校外学科类教培机构。根据教育部数据,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约80%,留下来的培训机构向非营利性机构转型。
“双减”的目标是加强素质教育,但由于高考的存在,焦虑的家长相信,只有补习才是提升孩子学习成绩的法宝。
“孩子周末没有补习班上可怎么办?”“去哪里找补习老师?”成为中小学家长面临的现实难题。
由于教培机构减少,家长的需求仍然旺盛,于是请大学生上门家教开始流行。但到哪里去找大学生家教?在这种情况下,对接家长和大学生的中介开始涌现,由于缺乏监管,这一灰色地带难免乱象丛生。
通常,家教中介会潜伏在高校学生群里发布信息,招揽家教;同时,中介也会通过线上线下收集家长需求。中介负责对接家教与家长,但对于双方的信息核查、利益保障等,中介难以面面俱到。为了高效完成对接,赚到中介费,有中介会帮应聘家教“包装”履历,草率安排教学科目,导致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浙江大学生小张对此深有体悟。今年10月,她接手了一名初中生的英语补习课程,上交了150元“保证金”。试课顺利,然而下课后,家长却告诉小张,孩子有比较严重的抑郁症。“家教毕竟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我也怕出意外”,负责对接的中介为保证接单成功,全然隐瞒了这一事实。
家教中介的分层
通常情况下,家教平台可以粗略地分为上、中、下三层。
“上层”平台掌握大量家长信息(需求方),将家教平台伪装成信息咨询类的皮包公司,使机构合法存在。
“中层”为规模较大的中介,他们一般手握上千人的家教信息群,为扩大利润,也会采取“外包”的方式,招募中介代理。
“下层”通常为大学生代理,基本都是兼职,他们负责发布信息,介绍同学成为家教。
新潮联系到一位大学生兼职家教代理,他和平台的分成是二八分,平台拿八,他拿二。平台提供家长信息,他需要负责完成整个单子的介绍、对接以及售后。
在读研二的小王之前做过家教,对家教行业比较了解。他认为做家教中介收入相对可观,想创业做家教。“我的工作时间就是二十四小时待机,随时待命”。
但中介的钱也不容易挣,由于大学生群体警惕性变高,往往不会轻易给中介转账。因此,小王需要对每位申请家教重复申明并解释有关信息费收退的标准。由于只咨询不接单的学生很多,耗费了他大量的时间。“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候和家教沟通好了,家教又临时反悔,担心校内压力或者教学压力,折损平台信誉也耗费大量的沟通时间”,小王无奈地说。
与小王不同,担任家教代理只是小齐的兼职,入行一年,只赚到一千左右。他说曾经遇到一位大学生家教,跟家长私下要求课时费翻倍,结果家长不同意,双方谈崩了。由于这名大学违反了接单规则,平台不同意退信息费,他找平台维权未果,就打小齐电话,威胁说要报警,“我就把代理费全部给他了。”
对于处于底层的大学生代理来说,当平台中介,工作时间长、收入少,甚至有时候还要承担家长的投诉和平台的压力。
对“中间商赚差价”最不满的就是“应聘”家教的大学生群体。
“家教中介只要发布消息,就可以轻松赚取几百块的信息费,让家教给中介打白工”成为大学生家教的普遍心理;但中介小王也坦言,“家教单方面毁约,单子就等于丢了,前期线上引流的成本和地推的费用、投入的时间就相当于打水漂了。”
当家教是大学生的理想兼职,“双减”下没有合适的接单平台,想兼职的大学生,只能依靠家教中介。遇到没有注册登记的“野中介”,大学生很容易上当受骗。
在高校资源丰富的城市,大学生家教数量较多,价格就会被压低。当然,倒霉的还有家长,通过中介找家教,成为家长的主要“找老师“途径,但是家教简历注水严重,不少被中介精心“打包”推向市场的大学生,其实并不具备教学能力。
家教市场需求旺盛,中介行业处于灰色地带,乱象丛生。目前的法律和市场监管,难以约束地下灰色地带。这个疯长的行业,不仅亟待法律和市场监管的约束,也暴露了教育环节中更深层次的问题,“双减”政策如何才能落到实处?应试教育的现实又该如何破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潮,作者:马星璐、谢欣、朱欣仪、王万阳,指导老师:白净,编辑:王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