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大专生进入互联网之前,都在想什么?
2020-09-21 20:02

这些大专生进入互联网之前,都在想什么?

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社会各界反响热烈。作为距离科学应用最近的行业之一,互联网成为了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摇篮,而“互联网职前人”则代表了行业未来的希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一代在数字科技领域中如何择业?如何在“职前”积累能量?如何在“职后”创造价值?皆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来自微信公众号:腾讯研究院(ID:cyberlawrc),作者:陆诗雨、苏振昊、肖云峰,原标题为:《Come on互联网职前人:大专院校学生数字择业轻调研》,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网”纳英才:数字内容赛道最吸睛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25.1%的大学毕业生希望就职于“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这一比例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一[1]。然而互联网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还辐射到了各行各业,比如新媒体、网络音乐等行业,就是文化传媒与互联网行业的结合,产业互联网也将互联网与工业、医疗、教育等传统产业结合在了一起。那么,有多少比例的大专院校学生有意愿加入到互联网及相关行业中,成为“互联网职前人”呢?



本文在调查大专院校学生的择业意向时,将与互联网相关的传统行业也纳入了调查范畴。调研发现,超过三分之二的大专院校学生都希望进入互联网及“互联网+”的其他行业。在互联网及相关行业中,大专院校学生最想进入哪个数字赛道作为自己的第一份职业呢?



调查显示,数字内容赛道成为了“互联网职前人”择业的热门,最受学生欢迎的Top5数字赛道是网络游戏、新媒体、网络动漫、网络文学、网络视频/影业。


城市画报与腾讯QQ联合推出的《95后兴趣报告》显示,95后最感兴趣的领域依次为音乐、游戏、阅读、影视、动漫[2]。作为数字原住民,Z世代的“互联网职前人”对这些领域的兴趣,也可能体现在了对行业的选择上。另一方面,他们所感兴趣的行业也正在快速发展,并且提供了越来越多元的就业机会。比如根据《2019年中国互联网就业洞察白皮书》所披露的数据,游戏以及数字文娱的职位发布数量,均位列2018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的Top10,并且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7.8%和17.9%[3]


二、Z世代“互联网职前人”画像:多元、均衡、竞争


1. “互联网职前人”的生源地多元且均衡


本文中,“互联网职前人”指的是有意愿加入互联网及相关行业的大专院校学生。他们都来自哪里呢?



调查发现,互联网及相关行业对各类生源地的学生均有较强且均衡的吸引力。互联网及相关行业为五湖四海的学子提供了公平、开放的竞争舞台,也让数字科技企业的文化变得更加包容和多元。


此外,《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指出,近年来各省相继出台了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从数字经济增速上看,贵州、福建、重庆位列前三,其余大部分省市数字经济增速也在10%以上[4]。尽管一二线城市拥有大量高水准的数字科技企业,但是其他区域也在迎头赶上,这也为“互联网职前人”的生源地多样化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土壤。


2. “互联网职前人”的性别差异不再显著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高科技行业男女比例并不均衡,那么Z世代“互联网职前人”的性别比例有何特征呢?



调研发现,有72.88%的男生和65.88%的女生有意愿进入互联网及相关行业,在控制了专业变量的前提下,性别间的差异在统计学意义上不再显著。


《2019中国职场性别差异报告》认为,互联网等科技行业对求职者性别相对公平开放,性别之间的薪酬差异也并非源于性别本身的差异[5]。此外,越来越多的前锋女性在互联网领域表现卓越,也吸引更多女性“职前人”对这个行业产生兴趣和好感。


3. 双一流大学中“互联网职前人”比例最高


《2020互联网行业人才发展洞察报告》数据披露,互联网行业中有61.52%的岗位所要求的最低学历为本科;而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在互联网行业中达到79.43%[6]。那么Z世代“互联网职前人”的受教育水平有何特点呢?



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支持了既往研究的发现,并从学校类型(双一流、普通本科、大专/高职)给出了更加细化的分析。调查发现,74.32%的双一流高校学生有意愿进入互联网及相关行业,而这一比例在普通本科和大专/高职学生中分别为69.86%和64.32%,这表明互联网及相关行业仍存在着一定的知识门槛。也可以想见,在不远的将来,互联网及相关行业将迎来更加激烈的人才竞争,“互联网职前人”还需努力提升个人能力,为数字择业做好准备。


三、“职前人”眼中的互联网:激活行业的小马达


近年来,我国数字科技发展增速显著,那么作为希望进入互联网及相关行业的大专院校学生,他们眼中的互联网行业是什么样子?他们又为什么希望进入互联网及相关行业呢?



调查结果显示,当被问到为什么想进入互联网及相关行业时,排名最高的回答是“数字科技能够为行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占比达54.74%。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希望进入产业互联网领域的大专院校学生中,选择这一原因的学生占比更高,达到59.64%。2019年,我国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达到28.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8%,占数字经济比重80.2%4。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得以彰显。这对“互联网职前人”的激励作用在其择业动机调研中充分显示了出来。


从择业动机可以看出,大专院校学生普遍认可数字科技对各个行业的赋能作用,将数字科技视作激活行业发展的“小马达”。此外,学生们希望进入互联网相关行业的另外两大原因是“朝阳行业,个人职业发展机会多”,以及“行业规模大、就业机会多”。


四、专业不对口怎么办?内容赛道最包容


专业往往是大专院校学生择业的重要参考系,专业学习的课程、掌握的技能、师兄师姐就业的经验,是“职前人”择业中自信的来源。那么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数字赛道的选择上有哪些特点呢?



调查显示,数字内容赛道吸引了最多元专业的“职前人”,各类专业中,学生进入数字内容赛道意愿比例最高的包括:新闻传播学类(88.89%)、图书档案学类(78.05%)、电子信息科学类(76.1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73.33%)、仪器仪表类(67. 44%)、艺术类(63.64%)、其他(47.3%)等。


这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内容领域包含了网络游戏、新媒体、网络动漫、网络文学、网络视频/影业、电子竞技和网络音乐等多个分支,很多学科专业都与数字内容领域产生交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数字内容覆盖面广,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娱乐直接相关,在校学生对这个赛道的认知会更多。此外,随着在线内容创作工具和数字内容平台的发展,内容生产和再创作门槛进一步被降低,也可能成为“职前人”选择数字内容赛道的原因。


在数字金融、数字教育和数字医疗领域的择业,则呈现出更多的专业对口特征。



调研显示,经济学类专业的学生希望从事数字金融的比例达到46.85%,远高于其他专业学生。此外,教育学类和心理学类专业的学生,更倾向于进入数字教育行业,比例分别为64.86%和62.50%。而与数字医疗行业对口的专业主要包括生物科学、生物医学类,以及医学类专业,这两类专业的学生,希望从事数字医疗的比例分别达到37.84%和30.99%。


这样的数据表明,一方面,这些数字赛道的专业属性更强,相关对口专业的学生对它们了解更加充分,因而也会有更强的从业意愿;另一方面,相关专业学生都有较高的比例希望从事本专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工作,也再次说明“职前人”普遍认可数字产业赛道的发展潜力,并希望通过数字科技推动行业发展。


AI赛道是产业热门,也是许多“互联人职前人”梦想的工作,有意愿加入AI赛道的“互联网职前人”在专业和受教育水平上呈现出哪些特点呢?



对于人工智能赛道,计算机专业(有31.79%的学生有意愿加入人工智能行业)与其他专业(14.33%)的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赛道呈现出明显的专业对口特征。另外,从在校生的受教育程度来看,人工智能赛道对高学历层次的在校生有更强烈的吸引力。从调查来看,双一流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希望从事人工智能行业的比例为46.15%,明显高于普通本科(23.08%)和大专/高职院校(28.13%)的学生,其中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更是有高达62.50%的比例希望进入AI行业。


AI行业的高科技属性,决定了它有比较高的专业和学历门槛。根据《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19~2020版)》,人工智能行业中,超过60%的算法研究、应用开发、及实用技能岗位要求应聘者有计算机相关专业背景;并且45.1%的算法研究岗和41.9%的应用开发岗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而在实用技能和产品经理岗位中,也有超过90%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7]。想要进入人工智能赛道,还需“职前人”有过硬的实力、掌握行业的核心科技。


五、人才抢夺战:Z世代给“大厂”带来新挑战


对于“互联网职前人”来讲,在选择具体的赛道后,就是进一步选择心仪的企业。调研发现,互联网大厂和垂直领域知名公司依然是“互联网职前人”的首选,有意向进入这两类公司的学生,占比均超过六成。那么从具体的赛道来看,“互联网职前人”在择企时呈现出哪些特点呢?



从具体赛道来看,在消费互联网方向,有意向进入大厂和垂类知名公司的“互联网职前人”超过八成。当互联网发展进入下半场,在产业互联网的相关赛道上,大厂和垂类知名公司依然能成为“互联网职前人”的首选吗?调研发现,大厂和垂类知名公司仍然握有对互联网职前人”的吸引力优势,但也有相当高比例的在校生希望进入国企和其他科技公司来从事产业互联网方向的工作。《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指出,“产业互联网需要更加专业的行业累积和对产业的深刻洞察与业务理解,在每个垂直产业领域都有可能出现产业互联网的平台型企业”[8]。这对大厂和垂类知名公司的人才争夺战来讲,既是一个新的挑战,更是一个新的起点和机遇。


除了行业赛道的考虑,“互联网职前人”选择心仪企业时还看重哪些因素呢?



调查显示,“互联网职前人”最为看重的三个因素是公司发展前景(60.20%)、个人职业发展前景(57.56%)、以及薪酬福利(54.14%)。与此同时,“互联网职前人”对传说中大厂的996及其他工作压力方面也表达了相应的担忧。尤其是对于Z世代的青年一代来讲,他们在择业、择企时如何看待工作压力、工作环境等“软条件”呢?



调研发现,有意愿加入大厂或垂类知名公司的“互联网职前人”中有10.93%是因为看中工作的稳定性,这一比例在有意愿加入其他类型公司的“互联网职前人”中为28.26%;同样的,在工作环境(29.39% VS 33.48%)、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性(4.32% VS 14.78%)上,大厂和垂类知名公司也不占优势。


Z世代在择业、择企时已经有了充分自主的考察重心,这是任何想要在未来人才争夺战中占据优势的行业、企业都需要重视的一点。适时调整企业文化与管理策略,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抓住“互联网职前人”的心意,不仅需要对这个群体有更深层的了解和洞察,还需要行业、企业有更柔软的身段去适应不同世代的价值需求。


结语


“互联网职前人”是数字科技的未来,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青春世代交替,是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的机遇所在。1915 年,时局混乱之际,陈独秀先生奋而创《新青年》并作发刊词中写道:夫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较之想象武断之所为,其步度诚缓,然其步步皆踏实地,不若幻想突飞者之终无寸进也。宇宙间之事理无穷,科学领土内之膏腴待辟者,正自广阔。这正是“数字社会观察间”将第二季旨在,青年勉乎哉!


附样本描述:

调查问卷通过腾讯问卷系统发放,并对是否为大专院校在校生做出甄别,回收的有效问卷数量为2400份。样本中,男性1213人,女性1187人,性别比例基本平衡。学校类别方面,大专/高职院校学生754人,普通本科院校学生949人,双一流院校学生697人。学业阶段方面,大专/高职生754人,本科生1375人,硕士研究生205人,博士研究生66人。样本中在校生的年级分布为:一年级268人,二年级650人,三年级727人,四年级483人,五年级及以上272人。生源地分布为:直辖市及省会城市596人,其他县级以上城市629人,县城(包括县级市)577人,农村、乡镇589人,其他地区9人。本调查以匿名、自愿填写的网络问卷进行,数据仅作研究之用。最终解释权归腾讯研究院所有。


参考文献来源:

[1]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 智联招聘. (2020). 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 取自http://www.cier.org.cn/UploadFile/news/file/20200422/2020042222210150150.pdf.

[2]城市画报, 腾讯QQ. (2017). 95后兴趣报告. 取自https://mp.weixin.qq.com/s/lWKcpozWZjsycIfDKabdFw

[3]艾瑞咨询, 拉勾网. (2019). 中国互联网就业洞察白皮书(企业篇). 取自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335

[4]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0).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 取自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2007/P020200703318256637020.pdf

[5]BOSS直聘. (2019). 2019中国职场性别差异报告. 取自https://mp.weixin.qq.com/s/MmgtqvY_4kca7jyqEhL0Pg

[6]埃摩森人才研究院.(2020). 2020互联网行业人才发展洞察报告. 取自https://mp.weixin.qq.com/s/5FY8X7OSwTGHvujx60piqg

[7]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2020). 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19-2020版). 取自http://www.miitec.cn/ezweb/upload/wcm/cc26-be3d-4b30-bd10-3eb0_2017928753310024.jsp

[8]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9).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 取自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1904/P020190417344468720243.pdf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腾讯研究院(ID:cyberlawrc),作者:陆诗雨(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振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系)、肖云峰(腾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