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未过,医疗垃圾污染或将全球生态推向又一生死局。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世界说(ID:globusnews),作者:吴宋恩,编辑:张希蓓,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9月9日,一具扁平的企鹅尸体出现在巴西东南部圣保罗州的Juquehy海滩。
经过解剖,海洋保护组织Instituto Argonauta在它的胃里发现了一个N95口罩。从企鹅迁徙路线推测,它是跟随队伍从阿根廷南部巴塔哥尼亚地区出发觅食,然后错把口罩当成了食物。
研究人员认为,“凶器”很可能出自游客之手。因为9月7日是当地法定假日,圣保罗北部海岸的海滩上游客成群,仅在4月16日至9月13日期间,研究人员就在这里捡到了113个被丢弃的口罩。
这只麦哲伦企鹅是全球范围内第一只被记录到因吞食口罩而死的野生动物,但它不会是唯一的受害者。
● 死企鹅(右)和其摄入的口罩(左)/ EFE/INSTITUTO ARGONAUTA
口罩正在占领海洋:香港
一次性口罩由无纺布,熔喷布过滤层,橡皮筋等多种塑料,以及金属等难以分拆的材料组成,其回收再利用迄今仍是世界性难题。此外,口罩质量轻,容易随风浪进入海洋,再在洋流和潮汐的作用下漂流到其他地方。
美国化学学会(ACS)一项研究显示,如果按照全球人口每天使用一个口罩的标准,全球每月会增加1290亿个废弃口罩和650亿副手套。
近几个月来,日本沿海和附近水域,土耳其和欧洲的海岸都出现了废弃口罩的踪迹。法国的环保人士也质疑,法国政府订购一次性口罩的数量(20亿只)已经超过了地中海水母数量,若处理不当将让地中海陷入危机。
在这一领域,第一次警报来自香港。在香港出现疫情大约六周之后,非政府环保机构海洋环境海洋亚洲(OceansAsia)在位于大屿山西南海岸的索罟群岛处发现废弃的口罩被冲刷上岸。从那以后,该研究团队每次去海滩都能发现口罩。
这支团队长期在这些偏僻的岛屿追踪海洋塑料污染的来源。在近期报告中该团队指出,在香港迪士尼乐园附近的一个海滩,不到5分钟的时间里就能拾获12个口罩。Dr. Teale Phelps Bondaroff在接受世界说采访时表示,根据水流的速度推算,这批“口罩污染”的源头可能是香港,或是来自珠江水域。
据香港环境保护署保守估计,自6月起,香港居民每日的口罩消耗量为四至六百万。保守估计有2%的口罩被随意丢弃,每天有超过100000只口罩正在污染香港及其周边的环境,其中还不包括从堆填区泄露出的口罩。
● 香港大屿山愉景湾的海滩上,环保组织“海洋亚洲(Oceans Asia)”的创始人石明凯(Gary Stokes)向法新社的镜头展示了他从海滩上捡到的一把废弃口罩 / oceansasia.org
人们对使用过的一次性口罩缺乏妥善处理,导致口罩未能进入城市垃圾处理系统,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海洋亚洲的工作人员在海滩回收口罩时,会用塑料袋包装好捡到的口罩,把它们放置在有盖子的垃圾桶里。
另外,Dr. Teale Phelps Bondaroff指出,疫情带来的大量口罩和防护装备涌进垃圾处理场,超负荷的处理压力导致一些本应进焚化炉的垃圾往往会被填埋,给了口罩中途逃逸,进入水循环的可乘之机。
新的公共卫生危机:印尼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管理不当的个人防护品(PPE)在城市中心聚集或流入河流和海洋,酝酿着新的公共卫生危机。
在印尼爪哇岛西部的万丹省,越来越多防护服、口罩、手套、针筒等未经处理的医疗垃圾从围墙坍塌的垃圾填埋场中流出,进入西萨丹河(Cisadane River)。该河流是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来源。
这些垃圾的处理,涉及从清洁工人拾取,收集到运输至填埋场的漫长过程,经手人数较多。印尼卫生部对此事的回应是——缺乏设备,仍在寻求应对办法。印尼医生协会的专家担心,这会造成病毒的进一步扩散。
印尼是目前东南亚新冠死亡病例数最高的国家。疫情已蔓延至印尼全国34个省份,每日新增确诊个案居高不下。截至9月7日,共计196989例确诊,累计8130人死亡,更有超过100名医生感染病毒殉职。如今,医疗垃圾污染给捉襟见肘的抗疫防线又添新窟窿。
从印尼疫情爆发开始,该国的医疗废物增加了30%,达到每天382吨。马尼拉,吉隆坡,河内和曼谷等东南亚城市相比新冠大流行之前平均每天多产出154到280吨医疗垃圾。
印尼记者Adi Renaldi调查发现,在印尼各地的多个垃圾填埋场里,包括引发西萨丹河污染的万丹Cipeucang填埋场以及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填埋场Bantar Gebang等,医疗垃圾都没有被分类处理。这些肉眼可见的危险品本不应被堆填,而是需要消毒后就地焚烧,以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 Cipeucang垃圾填埋场滑坡鸟瞰图,由印尼记者Adi Renaldi拍摄 / pulitzercenter.org
医疗垃圾涌现之迅猛,导致当地的垃圾回收处理系统运行乏力,特别是在垃圾负载量本就超出负荷的一些东南亚国家。尼全国2889家医院中仅有82家自备垃圾焚化炉,其余的则只能委托第三方公司焚烧,但只有14家废物管理公司受到印尼卫生部的监管。
由于存在监管问责的漏洞,第三方公司为了逃避运营焚化炉的成本,经常违背法律,偷偷倒掉医疗垃圾,而不是按程序焚烧。
种种因素让医疗垃圾的终点变成了雅加达湾。印度尼西亚科学院的海洋学家Muhammad Reza Cordova在接受New Naratif的采访时表示,他们一个月内在雅加达湾打捞到约1600件口罩和防护服。该水域受到长期的工业和生活用水污染,过去居民赖以为生的捕鱼活动已然绝迹。
除了携带病菌的风险以外,医疗废品本身也是塑料制品——这又是荼毒海洋生态的一块顽疾。
防控全球疫情的种种对策,无形中牵动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大范围的社区封锁和居家隔离措施导致生活垃圾剧增;为了避免病毒传播,人们再一次表现出了对一次性餐盒,咖啡杯,食品包装的高度依赖;由于疫情影响,英国和葡萄牙等国政府已推迟了“限塑令”;全球石油市场低迷,暴跌的石油价格让塑料生产成本变得前所未有的低廉。
相比使用绿色替代纤维和回收塑料,使用新生产出来的塑料包装更利于商家扩大利润空间。
与此同时,就业萎缩,经济下行的局面让普通消费者更愿意为平价的塑料包装商品买单;垃圾回收系统在疫情期间也出现人力和经费短缺的难题。基于以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判断,伴随疫情产生的约四分之三的塑料很可能得不到处理。
● 呼吁使用可重复口罩减少医疗垃圾污染/ OceansAsia 脸书账号
“解决的方案不只一种,”Dr. Phelps Bondaroff告诉世界说,“个人可以避免消费一次性塑料物品,并在使用时正确地处理它。政府需要通过立法来减少不必要的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和消费,并鼓励使用可重复使用的替代品。还必须解决现有废物管理系统的缺陷。公司需要加紧设计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减少不必要的包装。”
Dr. Phelps Bondaroff的研究团队每月两次前往索罟群岛附近,观察海岸上一代代堆积的海洋垃圾,探测海水中微塑料(microplastic)的含量。这种被称为“海底PM2.5”的污染物可以由大件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分裂形成。
和空气中的PM2.5类似,微塑料进入食物链后无法被消化掉。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全球的平均微塑料(主要是小于1毫米的微塑料)摄入量可能高达每人每周5克,相当于每周吃下一张信用卡。
在旷日持久的疫情和经济震荡面前,污染议题似乎被理所当然地再度搁置。至于它会不会给地区乃至全球的公共卫生治理埋下新的定时炸弹?谁也没有答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世界说(ID:globusnews),作者:吴宋恩,编辑:张希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