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就是对世界观的投票
2024-12-31 16:02

投资就是对世界观的投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起朱楼宴宾客,作者:大卫翁,原文标题:《投资就是对世界观的投票 |〈迈出资产配置第一步〉完结篇》,题图来自:AI生成

文章摘要
投资反映世界观,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至关重要。

• 🌍 投资是对个人世界观的投票。

• 📈 资产配置需与个人理念契合。

• 📚 推荐阅读《世纪三部曲》拓宽视野。

今年我在播客上做了一个系列节目,叫做《迈出资产配置第一步》。


从三月到十二月,每月一期,一共十期。


设想的并不难,毕竟我拜入“资产配置门派”已经超过十年,有很多可以和大家分享的。甚至在做第一期的时候,我已经把这十期的主题都想好了。


做这个的初衷也很简单,因为教人做资产配置、做投资理财的文章、节目、课程不少,但重点放在“为什么要做”、“开始之前要想清楚哪些事情”、“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情”,类似这些和心态相关的内容却不够多,而且说来说去都是些要长期持有、要分散投资之类的大道理。


我一直觉得,在金融市场的起起伏伏中能够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对于普通人而言可能才是更重要的,然而却也是更难的。所以要把它拆细了、揉碎了,慢慢聊。


不过当我真正开始做这个系列的时候,却无比艰难。


因为就算是自己每天都在践行的一些投资理念和方法,想把它总结出来也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的。


而就算总结出来了,和用能让大家听得下去、用得起来的语言表达出来又是两码事。


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我终于可以无比欣慰的宣布,我最终还是坚持着把这个系列做完了。


昨天是这个系列的最后一期节目上线,叫做“投资就是对世界观的投票”。


听起来有点玄乎,不过确实是我过去很长一段日子在市场的沉浮中非常深的一点感触。希望说出来,对大家也能有所帮助。(音频版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Spotify等泛播客类应用上听到,在这里我久违的放一个文字版本。)


今天也是2024年的最后一天,祝起朱楼宴宾客的所有听众和读者新年快乐,让我们2025年继续一起见证大时代吧!



录这期之前我回看了一下过去这九期节目,到目前为止这个系列最受欢迎的应该是“我们大多数人为什么存不下钱”,而最不受关注的则是上一期聊什么样的资产配置结构更适合自己。


你看,这个差别就非常有趣了。我们迫切的想要知道自己为什么存不下钱,但却对真正如何配置资产可以更好地存下钱这个话题没有那么感兴趣。


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起了美国心理学家保罗·斯洛维奇在他那本《风险的感知》里描述的一个不卑不亢的普通人的形象,他是这么说的:“感性而非理性,易被琐碎细节左右,并且对较小的可能性和极微小的可能性之间的差别的感知力不够敏锐。”


当然这句话后来是被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里做了引用,才为世人所熟知的。


所以或许是因为对存钱这个事情有个感性的认知很容易,但真正想要动手解决这个问题,却要面对很多理性的、枯燥的、甚至是反人性的困难,所以我们出自本能,就想选择回避甚至是逃避。


所以在最后的这期里,我想和大家聊点不一样的,是我做投资这么多年,接触了这么多形形色色的投资者和投资机构后的一点感受。


结论其实就是大家看到的这个题目,投资,就是一个个体对世界观的投票。反过来说,也只有和我们世界观相符的投资方式和品种,从长期来看才可能是最适合我们的投资。


这个题目也不是我自己想的,而是前段时间和一个很好的朋友聊天。她是一个著名的私募机构的投资经理。当时聊天的背景是A股从9月底的全面行情转向了游资驱动的消息股行情,妖股开始横行,她作为一个夹在正统价值派和更加市场派之间的基金经理,每天要和不同投资理念的人交流、共事并且做出决策。于是左右为难,无比煎熬,就半是抱怨半是认真的和我说出了“投资就是世界观的投票”这句话。


说实话,那一刻我是有点顿悟的感觉的,因为这句话就是我一直在苦苦寻找的,想要告诉大家的,我对投资这件事情的终极理解。



首先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世界观到底是什么?


我对它的定义是,我们把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投射到我们自己的思想里所得出的一系列观点和结论。


我们对这个世界是悲观还是乐观?思考的方式是进步还是保守?我们是对一切充满好奇,还是只希望呆在自己的舒适圈里?


这些事情本身不是世界观,但当我们把从外部吸收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认知,并进一步固化成我们自己的一些理念的时候,他们就会成为我们世界观的一部分。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的思考底色是悲观的,同时又对现在的精英阶层有那么一点骨子里的不信任感,那么在接收到现在很多的新闻和事件信息后,你自然而然的就会得出“这世界是个草台班子”的结论。这就会成为我们世界观的一部分,并且影响到我们之后的很多言论和行为,甚至是你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但世界观在这个时代确实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因为就像我们经常会说的,三观不合难以沟通,或者说,根本不值得尝试去沟通。


不过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世界观不但会影响我们的为人处世,还对我们的投资和资产配置有着同样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们先从最大的说起,比如房地产投资。


中国人有一种刻在骨子里的对房地产投资的迷恋,这是我每次和欧美人甚至日本人交流的时候他们最大的困惑。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只能两手一摊,和他们说经历了漫长的农耕社会让中国人对居者有其屋这件事情有多么的重视。


这并不是玩笑话。当然更现实的解释可能是中国过去二十年买房的造富神话,叠加租售迟迟没有实现同权的现状,共同为我们打下了一个思想钢印。


但事实上,中国人的世界观之一就是安居才能乐业。房屋被看作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根本,是安全和归属感的象征。


我之前看过一本书,叫做《枪炮、病菌与钢铁》,里面的描写就让人非常直观的理解了为什么说拥有土地对于我们这些从农耕文明过来的人来说,就象征着生存的保障和财富的积累。这是从游牧民族演化过来的人们所无法理解的。


所以说,中国人对买房的执着,表面上看是因为这是上个时代的造富密码,但深层次来看,其实是传统文化中对安定、家庭和财富积累的追求。


这是一种和欧美个人主义、自由至上、拥抱不确定性等等要素非常不同的世界观。我们并不习惯用一个抓不住看不着的金融账户,和所谓的法律信用体系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是要通过更加具体而有形的方式,比如说,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当然,如果你是年轻人,你可能会对我刚才说的这一番话不屑一顾,毕竟现在很多新生代的朋友确实对买房没有这么深的执念了。但这同样也是世界观的一种变化导致的。年轻一代会更向往自由、向往不被房贷约束的生活。不过与此同时,我觉得这其实更像是高房价叠加房价下行周期共同对我们的短期决策造成的一种影响。如果,我是说如果,房价真的跌出了性价比,而中国也真的学习欧美日本的那一套,出台零首付和极低的贷款利率等等优惠政策,那还有多少人能抗拒拥有一套自己房子的诱惑呢?



稍微向下一个层级的话,我们自己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也直接决定了我们更喜欢什么样的投资品种和投资风格。


如果听过我节目里金融人物系列的朋友可能会有和我类似的感慨,那就是达利欧只会做出全天候策略,而西蒙斯也必然会走上量化的道路。他们的性格、经历以及对于世界的理解决定了他们的投资之道。


同样的,巴菲特不会参与处于成长期的苹果,但却会在它成为参天大树、不再具有爆发式的创新力的时候欣然入局,因为后者是他看得懂的,是更符合他的世界观的。


对于我们普通人其实也是一样的。


如果你深信技术在让人类社会日新月异,将来的世界一定会比过去的更好,那么对不起,格雷厄姆式的捡烟蒂投资法可能就是不适合你。因为你很难相信有些公司的估值会跌到匪夷所思的地步,你一定会在它还不够便宜的时候就选择满仓甚至加杠杆,最终在它又腰斩之后黯然离场。


再比方说,像我这样的悲观主义者,是绝对没有办法做到单吊一个股票、all in一类资产甚至是上杠杆的,因为在我眼中没有什么是绝对安全的、绝对值得一搏的,绝对这两个字从根本上就是和我的价值观相抵触的。


也正因为此,当我接触到多元分散的资产配置理念的时候,我会眼前一亮,深深的被它所吸引。


但与此同时,因为我又是一个相信世界是个复杂系统,无法用逻辑来推演的人,所以我会认为投资经验是无法被总结的,所有的经验总结都是有后视镜效应的,这也让我做这个系列变得格外痛苦。


说到这里,其实我觉得大家现在在做投资时很容易有一种倾向,那就是听意见领袖的,听大V的,听那些业绩表现好的。因为我们现在有太多的网络平台可以接触到牛人,比如最早的社区论坛和公众号,后来的雪球集思录,再到现在的视频平台甚至播客,你很可能会觉得因为自己在投资上懂得不够多,所以去跟着那些牛人做投资,总比自己瞎折腾要强。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也会读很多的书,被很多历史上以及现在依然活跃着的投资大佬们的思路和理念折服,深深的希望学会他们的投资思路,用在自己的账户上。


但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反正我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遇到,就是当一种方式、一类资产或者是一些思路呈现在你面前的时候,就算你知道它很可能是可以赚钱的,但你就是没有办法说服自己从一而终的照着执行,或者你对这类资产就是提不起兴趣,找不到爱。


这个时候不要犹豫也不用担心, 它就是和你的世界观冲突了。


我最早有这种感受是在小私募工作的时候,那时候我和在节目一开始提到的那位朋友一样,因为在私募里,所以每天都会和各色人等交流。里面有杀伐果断的打板流,有勾肩搭背的做局者,有眉飞色舞的消息派,当然也有像苦行僧一样的深度价值投资者。


我曾经很努力地想要融入一些群体里,因为那是2015、2016年,有很多的机会就是在游资和攒局的人手里的。我也知道没有一种挣钱方式是丢人的,是不对的,只要大家都是在二级市场上堂堂正正的交易,没有坑蒙拐骗没有内幕交易,那就是合理的,是可以被接受的。


但到最终我发现只要是消息股,那我跟踪和投资起来就一定会无比煎熬,追不上,拿不住。我一度以为是自己的能力不够、经验不够,或者是道行不够。但后来直到我交了一个很好的朋友,而他在我刚才说的这种投资风格里如鱼得水的时候我才明白了,这真的是性格、教育背景,以及你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决定的。


我自己是教师世家出身,从小耳濡目染的都是书架上的故事,而他父母都是做生意的,一直以来对生意场上的尔虞我诈无比熟悉。这些不同就决定了我们注定会走上不同的投资之路。


他前两年也和我抱怨过,因为有过那么几年市场不活跃,传统的游资做法赚不到钱,他也曾经想拜在芒格门下,好好的学学价值投资和资产配置的真谛,但后来发现真的学不来。


然后前段时间我俩吃饭,我发现他又满面春风了,原来是市场交易量起来之后,又涌现出无数的机会可以让他进进出出,他发现这才是他最舒服的投资方式。


而相应的,我们在聊天的时候也开始能感觉到,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越来越不同。他是个机会主义者——这里不带任何的贬义——他觉得规则不重要,能实现目的很重要。而我之所以在日本能生活的越来越如鱼得水,正是因为在这里规则最重要,哪怕要牺牲一些效率,让结果打折扣也在所不惜。


所以,还是要再强调一下,这其中根本不存在什么对和错。只是因为是从我这样的世界观的人嘴里讲出来,仿佛其他类型的做法就带有了一些负面意味。事实上根本不是这样的。



好,收回来。也许到这里,大家都明白我所谓的投资是对世界观的投票是什么意思了。


坚信杠杆改变人生的人,和觉得满仓都是罪过,一定要给自己留现金仓位的人,两者其实没有谁对谁错之分,甚至两者看到的世界可能都是一样的,比方说,都是充满风险的。


但对于前者而言,既然充满风险,那我看到机会当然要一把抓住死不放手,而对于后者来说,因为充满风险,所以我只能步步为营,给自己留足余地。


同理,我身边能在数字货币上赚到足够改变人生的钱的人,要么就是忘了密钥的,当然更大可能性是去中心化技术的原教旨主义拥护者。至于那些抱着跟风和试一试心态的投资者,要么拿的不够久,要么投入不够大,总之,是配不上现在看起来热火朝天的这个市场的。


所以说,顺着自己的世界观做投资,事半功倍。而如果你非要对着干,那一定会事倍功半的。


再比如说,雪球上有个朋友写的东西我很喜欢,ID叫C4Cire。他之前有一段表述我深以为然,他是这么说的:


“在股市里,很多人以为自己喜欢投资,但细究下去,大部分人其实并不喜欢投资。


很多人喜欢的,不过是赌博式的刺激,赚快钱的兴奋,以及想象自己“杀伐决断”的自豪感,而至于投资过程中枯燥、烦闷、艰难的环节,他并没有兴趣,也缺乏耐心去刻苦钻研。


哪有那么多人热爱投资。”


这段话说的当然非常对。但我引用的原因不是这个,而是在我看来,赌博、赚快钱、杀伐果断这些词,是很难让我觉得刺激和兴奋的,反而会觉得胆战心惊。所以我在刚开始投资做了一段时间的短线操作之后,很快就拜入了资产配置教派。


但另一方面,我也很能理解那些喜欢短线搏杀的朋友,因为这就是一种性格和世界观的表征体现。


说到这里,我们还可以再进一步,来聊聊金融投资这件事情本身到底要不要做,其实也和我们的世界观密不可分。


虽然这么说可能会有点砸自己招牌,但我还是要说,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金融投资的,都需要去买股票,甚至只是买基金的。


道理很简单,因为放眼望去,我们身边的朋友,我们的家人,我们认识的人,有几个是因为投资赚了大钱的?又有几个是因为没有投资而破产,或者只是因为没有投资而阶层滑落的呢?


这背后的道理很简单。金融投资虽好,却并不适合所有人,因为要做好它有太多的前提条件了。比如你要找到一个和你的世界观完美融合的投资武器,又有了足够多的启动资金让你开始挥舞这把武器,最难的是,你还要能碰到一个好的时机,一个好的时代去适配这把武器。


而只有这些条件都具备了,你才可能利用投资赚到比你工作所得多得多的财富。


这听起来是不是就很难?


前两天在听李诞和兰小欢聊天的一期播客,说到的一个观点我深以为然。人什么时候会比较难有幸福感?是当你不断地要做出选择的时候。因为每做一个选择,你就有50%的机会对,50%的机会错,而在原始人的时候,做错选择是要有生存危险的,所以人的基因里就是讨厌选择的。所以,就算到了现在,如果你每天都在面对很多选择,那你大概率是很难幸福的。


而金融投资恰恰就是不断做选择题的过程。你买卖股票,每天都会在买和卖之间做选择,你配置基金,每天也都会在买A基金和买B基金之间做选择。


所以面对事实吧,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你能体会到幸福的是赚钱这件事情本身,而不是投资。但为了赚钱,你就得忍受更多的不幸福,更何况就算忍受了,也未必能达到赚钱这个目的。


可能你又要说,我没有那么强的目的,我投资就是想打败通胀,不要让我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财富贬值,行不行?当然可以,其实这也是我做资产配置的初衷。


但如果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过去二十年我们和我们的父辈是靠什么打败如此高速的通胀的?是靠一直在3000点的股市吗?当然不是,靠的是我们自己。


我们自己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的抗通胀资产。是我们的职场竞争力,是我们适应时代变化的能力,或者仅仅是我们能够养家糊口的本事,让我们在M2每年平均增速8%的20年里依然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是投资了某些号称能跑赢通胀的金融资产。


所以说,要不要做投资,以及如何做资产配置,同样取决于我们的世界观。



这个系列的目的其实也正在于此。


在第一期聊“有多少钱才需要考虑资产配置”里,我就旗帜鲜明地提出过,如果你的本金并不多,而且你对金融投资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那你完全没必要被舆论和媒体所贩卖的焦虑影响,投资自己、好好工作、好好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就算在经济已经低速前行很多年的欧美,或者干脆停滞的日本,我们也看不到很多普通人是因为做对了投资这件事情而成功防止了自己的阶级滑落。正相反,错误的投资决策往往才是导致阶级滑落、中产返贫的重要可能性之一。


所以,不管是去学习,去社交,甚至只是去多看看世界,扩大一下视野,投资自己才是更有价值的资产配置的方式。


当然,如果你确实对投资感兴趣的话,那本金比较少的这个时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入场时机。因为用工作早期一个较小的金额去交投资必须交的学费,总比之后拿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家庭资产来交学费要好得多。而且,能够多经历几个周期所积攒下来的经验,会是你比起同年龄段后来进入市场的投资者最大的优势。


而在之后两期“为我们的资产配置打造一个武器库”,和“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存不下钱”里,我分别为那些对金融投资感兴趣的和没那么大兴趣的人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对于前者,尽快多熟悉一些投资品种才是最至关重要的,而对于后者,能找到物质消费之外获取价值感的方式才是攒钱的最好途径。


之后三期这个系列进入到了心态篇,也是制作无比艰难的几期。


因为无论是在面对止损止盈时的投资纪律,还是做一个不追涨杀跌的理智决策,其实都是在阐述一个资产配置学派的信奉者所拥有的世界观,比如一切都是周期,比如世间万物其实不存在因果关系,而随机性才是指导世界运行的规律等等。想讲清楚这些世界观很难,希望我做到了。


到了最后的实操篇里,我分享了关于如何利用宏观来指导投资的一些方法,以及关于选择投资品种和组合结构的一些心得体会。这其中同样贯穿了我对于世界的一些理解,比如宏大叙事并不是和我们这些个体毫无关系的,正相反,时代的车轮会轻松的碾压任何一个和它对着干的人。再比如,永远给投资组合留出弹性和余量,永远不要对一种资产上头或者有执念,等等等等。


总之,这个系列贯穿了一个资产配置学派的坚定拥护者的世界观。如果你在听的过程中频频点头觉得就是如此,那么欢迎成为我的同路人。但如果你对这个类型的世界观并不感冒,甚至嗤之以鼻,那也完全不要紧,因为投资就是对世界观的投票,资产配置也不是投资的唯一流派,而这个世界应该,也必须可以容纳不同种类世界观的存在。


只有找到了和自己世界观最契合的那个投资姿势,你才真正迈出了资产配置的第一步。



那最后的最后,想call back回这个系列第一期的开头,我给大家介绍了几本我认为作为资产配置入门比较好的书。那在这一期,我想最后再给大家推荐一套书。


这套书其实和投资无关,甚至和金融市场也无关,但却对塑造我的世界观有着极大的帮助。我过去可能在不同的场合提到过它,在这里想再展开安利一下。


那就是英国作家肯福莱特的世纪三部曲,尤其是前两部《巨人的陨落》和《世界的凛冬》。


这是一套史诗般的历史小说,三部曲分别对应着一战、二战、冷战,讲了英国、德国、俄国和美国几个家族里的几代成员在过去这一百年里是如何随着历史的车轮生生灭灭、兴衰变化的。


具体的故事我就不展开了,但我想分享我看完之后的两个感受:


一个是在历史发展的平缓期,个人也好,家族也好,故事后半段诞生的各种企业和组织也好,都是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才能的人总能找到出人头地的方式。


但是,一旦到了历史的转折点,到了巨变点,到了国家与国家,区域与区域冲突频发的时候,时代的车轮会碾压每一个自不量力、想要螳臂当车的人,不管你是权贵阶层、是富人阶层、是上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还是劳动阶层、平民百姓,都会被一视同仁,统统变成手无缚鸡之力的浮萍,变成一个可以随意抹去的数字。


就好像呼兰两年前的那个段子,你以为在乱世里你会是大英雄刘备,或者哪怕只是他麾下的20万大军,但更可能,你是因为大军来袭后流离失所的那10万百姓。


所以很多人说现在是历史的垃圾时间,作为一个想要做出一番惊天地泣鬼神事业的人,可能会痛恨这种垃圾时间,但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只想安稳度日的普通人,我倒宁愿之后一直都是垃圾时间。因为垃圾时间换个说法就是普通人也可以过安生日子的时间,乱世确实会出英雄,但相信我,你我不会是那个英雄。


说回投资,这也是我为什么会选择做分散化资产配置,而且一定要在手上拿足够多的现金和类现金仓位的原因。


因为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历史正在不可避免地走向下一个巨变点,这是不为任何人意志所转移的。后面究竟会发生什么,什么时候会发生,其实没有人能够看得透。而资本市场最痛恨的就是不确定性。所以不all in,不押注,是这套书里那些所有能够最终存活下来的家族成员的生存法宝,也可能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在接下来这个时代能够更好活下来的机会所在。


看这套书的另外一个感受就是越是在这种历史的巨变期,越是要有穿透自身地理位置、思想高度、甚至阶层局限的视野和视角。故事中的很多角色都是在跳出自身家庭出身和过往经验的束缚后,才找到了在那个大时代的生存之道。


那对于我们而言,现在或许还没有到生存危机的时候,但至少对于做投资、做资产配置来说,拥有全球视野,尽可能平等的、不带偏见的去审视各个国家、区域、行业、种类的资产,是至关重要的。


就像这个系列的那期番外节目,我和《如何配置全球资产》的译者周博士聊的那样,保持简单,拥有全世界,世界某处总有牛市,这才是不确定世界中的确定性。只有跳出有限游戏的陷阱,玩一场从投资周期和投资范围来讲的无限游戏,可能才是我们这些资产配置学派信徒应对这个巨变时代的生存之道。


好,书介绍完了,这个系列也走到了最后。感谢大家,希望今年这十期,共计超过300分钟的系列节目能对大家迈出资产配置第一步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起朱楼宴宾客,作者:大卫翁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