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泰格说实话,作者:嘟嘟2013,题图来自:AI生成
周五在北京见客户,这是过去一个多月里第五次在北京出差,密度相当高,昨晚半夜飞回了上海,这是我2024年的第112次飞行,飞行超过21万公里,飞行时间294.5小时,这是最多的一年。
当然这里面大部分飞行是为了工作,一部分是自我放逐遂行心愿,去完成某个心愿或挑战自己,比如去看二十多年前去过的某个地方,去挑战北欧航空的百万里程挑战(虽然没有完成),去丽江高原上的负重徒步,去阿勒泰、赛里木湖、潮州、伊斯坦布尔、马德里、尼斯、都柏林这些地方待一会,见到它们。
我对飞行有心理的矛盾性,长时间的飞行身体是不舒服的,机舱的噪音、密闭空间、颠簸对心理的影响等等。但是又对飞行有某种无法名状的执着,对没去过的城市机场,对没体验过的航空公司,对没乘坐过的机型,对有特点的航线有着一些向往。
绝大部分的飞行都是没有网络的,在天上的时间里和日常生活断了联系,或长或短的抽离的时间里,大部分时间我会仔细看手机里儿子这些年的变化巨大的照片,追忆他恍如隔世般的孩童时代的样貌,整理、删除备忘录里的各种信息,听下载到手机里的各种政论、军事、易中天和高晓松的节目。
最近,我在飞行中学会了打惯蛋,在航旅纵横里有掼蛋游戏,和同一班的乘客一起组队,突然发现漫长的飞行时间变得不漫长了,这或许就是掼蛋的魅力,使人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昨天在北京和一位朋友分享我对几年后经济的畅想,其中聊到低空经济,我以为这是继房地产、新能源汽车之后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1000米以下的空域未来行驶着各种有人、无人的低空飞行器。有人的是出行交通工具,无人的是物流、快递、外卖工具,这个城市形态将会重构,我们的生活也会发生巨大的突破很多人想象的变化。
在周五傍晚北京最堵的晚高峰,从北京西城乘坐低空飞行汽车到首都机场飞行30分钟足够,地面交通没有一个半小时是不可能的。
飞跃黄浦江,乘坐低空飞行汽车5分钟即可,大桥、隧道、地铁都不是首选了。
从上海周边某个县城到虹桥机场坐飞机,低空飞行汽车30分钟即到,如果是公共交通或开车一个半小时以上。
还有运送重要的、紧急的物品,转运病人到市中心的医院,城市观光等等,太多太大的想象空间了。
当然这些前提就是使用、购买的价格大众化,但这是早晚的事情。一旦中国的工业制造产能发动起来,各种金融资本、金融消费工具加持进来,低空的交通管理规则制定完善,城市的地面、地下、高架交通加上低空交通的时代会以非常迅猛的速度到来,就像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一样的快。
低空飞行器运行背后是大数据计算和人工智能,所以这些产业本身都是互相关联,是共生的关系。
每一个城市1000米以下的空域和土地资源一样。曾经的土地财政即将进入低空财政,低空空域的价值和城市的人口、收入水平、运营能力相关,一旦被市场接受的估值计算方法建立起来,金融机构、政府、民营经济会激活出相当大的活力,这就是新的低空土地经济,想象力巨大。
对于每个人会有什么机会,太多了,飞行器的制造、维修、保养背后关联的各种产业,和低空经济相关的金融、租赁、共享经济等等,和空域管理相关的生意机会。这么说吧,地面上行驶的汽车可以关联的产业有多少,低空飞行涉及的只多不少。
低空飞行器也会不断的升级迭代,对于起降要求越来越简单,或许只需要一块十几平方的空地就可以作为起降点,类似停车位。
滴滴等出行软件一定会有预约低空飞行器的功能,早晚的事,我很期待。
过去的两天是中国军迷的狂欢节,类似航母的两栖攻击舰四川舰下水,这可是有电磁弹射器的两栖攻击舰,可以起降固定翼飞机,这就是一艘航母,只是披着两栖攻击舰的外衣。
成飞试飞了六代机,看起来很像歼轰机,沈飞也试飞了一款新飞机,也有人说是另一款六代机,西飞试飞了空警3000,运20改装的大型预警机。
中国军迷最近十年是最幸福的一群人。
杭州有家公司叫宇树,开发了机器狗,简直逆天了。你去搜索一下,我一度以为这是AI合成的视频,相比美国那些机器人,这已经不是一个维度的智能机器了。
这家公司创始人是90后,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这不是985也不是211大学。
学习为了什么?需要激活创造力、想象力,而不是迎合世俗世界制造出一批雷同的职场动物,这是我的理解,希望我的儿子未来充满想象力并且愿意为喜欢的事情投入时间,拥有创造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泰格说实话,作者:嘟嘟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