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市场,汽车开始普及也就20年左右的事,小时候记忆中路上上见过最多的车就是大众品牌的桑塔纳和捷达。然而没过多少年,起亚和现代便占领了笔者家乡那十八线小城市的大街小巷,当时的起亚K5和现代索纳塔八代给笔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在老一辈眼里,德系车辆高级、日系车辆省油、美系车辆安全,即便这些看法如今存在一些偏差,但是这种整体品牌影响力却一直持续到现在。那么韩系车是如何立足于中国市场,并一度成为销量前三名的呢?
其实就两点:外观和性价比,而这两点恰恰是抓住了刚刚开始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
十几年前,中国私家车保有量也就2000万辆左右,除却一线城市的购买力,大部分人对于汽车的认知还处在“奢侈品”一类,有钱人才能买得起。所以汽车自然而然承载着人们对“身份”的需求,拥有一辆汽车,某种程度上说明着一个人的财富实力和品味。然而短短十年,2005-2015年,中国私家车保有量就从2365万辆飞涨至1.24亿辆,这期间随着人们消费力的提升和汽车价格的下探,汽车进入百姓家不再是一件难事。
上大学时曾问过导师:“为何市面上的汽车只有特别昂贵的车型才拥有不错的外型设计,而其他售价也不便宜的车型却一言难尽。”导师瞅了我一眼,想都没想就说:“外观设计是成本、冲压模具成本更高,车企没事干嘛花费那么多去做漂亮的外观。”
但是资本运作本质上只是为了盈利,所以市场需求一变,资本就必须跟着改变。
当拥有一辆汽车不再如此特别时,外观分数就成为了撬动消费者的关键因素。恰恰此时韩国车企察觉到这一点,当年推出的索纳塔八代和起亚K5中型车着实吸引了一大批消费者眼球,并且在拿下市场口碑后,推出具有同样设计语言的K3、领动车型,顺利在A级车市场也站稳了脚跟。
当然,韩国车企能够占住脚,并非仅仅依靠外观,还有性价比。
韩国车企技术并不如弱,其小排量涡轮发动机多次获得“沃德十佳发动机”排行榜前几名,加上长久发展成熟的工业生产能力,使得同样价位的车型,不仅搭载着性能不错的发动机,配置也比较齐全。对于大部分消费者而言,尤其是刚刚买车的人群,性价比是最值得考量的因素。
不过,这样的优势随着国产车企的逐步壮大,逐渐消失,道路上的韩国车慢慢在减少。因为国产车同价位配置更高、发动机也不算太弱的车型层出不穷,而且在外观设计上同样舍得投入,导致起亚、现代的市场占比不如当年,呈现出下滑的趋势。
汽车行业之所以难以立足,根本原因是一场资本和技术的较量,研发一款新车一般来说需要4-5年的时间,而这期间如果下错了赌注,很可能遭受巨大损失。所以各大车企很早着手投巨资研发生产平台,在保证核心技术亮点同时,灵活调整不同的产品线造型外观,由此应对时刻变化的市场需求。而如果这套生产平台技术先进,那么基本就给所有同平台产品划定了一条标准,并且新平台一开始的产品素质都相对过硬,因为这是积累了前面5年的成果。
就像现代在北京车展推出的几款新车,索纳塔十代、第七代伊兰特等车型,都是基于新发布的第三代i-GMP平台生产,除了进一步扩大了零部件通用型,更关键的是通过结构改动,提升了车体强度和底盘性能。
当然这些都只能算是“水涨船浮”,大家都能做得到。但现代发布的CVVD连续可变气门持续时间技术,才是真正的黑科技技术核心。
虎嗅之前写过CVVD技术,即通过一套机械装置和控制系统,实现气门开启时间的无极调节。这项技术本质上与VVT可变正时技术、VVL可变升程技术一样,都是通过对气门的开启关闭进行调节,进而极致优化不同工况下最佳进排气,一方面提高燃油经济性,一方面提升动力。
之所以说是黑科技,是因为这套系统的是现代首创,且是纯机械结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也有所保证。
它的基础原理很简单,就是重心转动不变,通过可变“等效半径”来调节凸轮轴的转速,使得任意调节开启气门的时间长短。而仅仅就是这一套不起眼的小玩意,按照现代的官方数据,CVVD 的实际装机效果为动力输出增加 4%、燃油效率提高 5%、排放减少 12%。
与我们熟悉的 VVT、VVL 系统相比,现代开发 CVVD 技术的时代毕竟更近,所以 CVVD 第一个做到了气门持续时长的连续可变,实现更为接近理想化的发动机进气控制。
这套工程师大开脑洞的技术,表面看上去并不复杂,但是展现出的技术实力却不容小觑。
电动车时代来临之际,燃油车领域能够让人感觉到兴奋的新技术已经越来越少,虽然可以说在燃油车上继续技术投入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市场毕竟是现实的,消费者花钱只涂最终落地的效果,带来的实用性有多少。短时期来说,燃油车仍然会占据销量的主流,消费者仍然不会对电动车太过于接受,方便性和实用性方面燃油车仍然具有不少得天独厚的优势。
韩国车企曾经用“性价比”、“外观”策略获得了中国市场的认可,如今采用同样招数的现代,是否能够重夺市场,可能要看人们是否对这一代产品的“黑科技”和“颜值”感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