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ID:yuleyingtang),作者:毛丽娜,编辑:李春晖,原文标题:《近20档儿童综艺闹荧屏,但你怎么不爱看“宝宝”了?》,题图来自:综艺《奇妙小森林》
自从“限娃令”发布,《爸爸去哪儿》系列在电视台停播后,儿童综艺便风光不再。但硬糖君发现,截至目前,2020年竟已诞生近20档以儿童或青少年为主的综艺节目。
啥时播的?哪播的?为啥完全没感觉?我好像还停留在“限娃”时代。
最近,积压2年之久的《想想办法吧爸爸》在优酷海外版上线,配方相同萌娃依旧观众却热情不再。
今年的特殊原因导致“超长假期”,加之海外游受阻,按说为儿童综艺这种比较合家欢的内容提供了不错条件。各平台及卫视也不再局限于过去的“生活记录”模式,转而探索细分领域,但实际播放情况及声量却不尽如人意。
一晃7年过去,《爸爸去哪儿》仍旧是儿童综艺顶峰,令人觉得遗憾的同时,也不免激发探究之情:都说幼崽最可爱,为什么儿童综艺忽然不行了?莫非是明星子女与素人萌娃之间有壁,观众老爷也搞起了区别对待?
教育成为关键词
2013年《爸爸去哪儿》横空出世,瞬间俘获全年龄段观众。几位出演节目的萌娃已经逐渐长大,却仍有一批不离不弃的长期粉丝(森碟最近还接到了代言),可见节目的影响力之长远。
“爸哪”效应之下,2014年,同类节目大量涌现。2016年,广电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通知》,特别提到真人秀节目应注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尽量减少未成年人参与。
2020年的儿童综艺数量上不输其他品类,但或许因为“限娃令”余威仍在,“教育”成为这批节目的关键词。
每个中小学生必看的《开学第一课》不必多说,主打就是大型公益教育节目;江苏卫视则推出了《第一粒扣子》,号称国内首档课本剧节目。硬糖君看了点片段,感觉“课本剧”更多还是停留在概念,没有特别明显的亮点。
除了纯教育类节目,爱奇艺的《亲爱的小课桌》也算是将“儿童”与“教育”做了深度结合,主打陪小孩做作业的细分场景。记得去年卫视招商会上,东方卫视也有一档类似节目出现,不知何故没能准时与观众见面。
有郑爽加盟的《奇妙小森林》,播出期间因“爽言爽语”诞生了不少热搜话题。这是一档主打自然治愈的亲子向儿童综艺,明星团带着素人小孩回归大自然。和成人慢综艺一样,逃离城市喧嚣、寓教于乐吧。
但因有爽姐这个“变量”,治愈综艺多了几分拧巴。艺人、素人小孩、素人家长三方关系的设置不明确,使得节目的核心逻辑变得模糊,继而削弱可看性。
加之出演节目的四位明星,除吴奇隆已婚外,其他几位皆为单身,与小孩相处难免手足无措。对萌娃而言,明星原本就是陌生人,建立信任的过程变慢,也难让观众看到太多触动人心的互动。
儿童综艺,教育孩子是一方面,教育家长则是另一方面。优酷最近推出的成长观察类综艺《告诉世界我可以》,以“观察孩子成长”为切口,由观察室中的嘉宾向家长输出教育观点。不过奇怪的是,作为一档主打“观察孩子成长”的节目,目前释出的嘉宾阵容却没有育儿领域的专家,在专业度方面有所缺失。
现在的家长经受各路信息洗礼,也早不是当年迷信明星名人的盲从者。比如第一期嘉宾——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父子,郑渊洁的育儿心得就是野蛮生长,郑亚旗一天学没上全靠老爹辅导。放十来年前,或许还有人买账,但在如今的“鸡娃”语境下,应该已无人愿试。
儿童综艺拍给谁看?
儿童综艺为何再难复刻当年《爸哪》的辉煌,还是要回到节目制作的源头。儿童综艺的目标受众是谁?
名为儿童综艺或亲子综艺,但这一品类却并不是拍摄给未成年人看的。硬糖君对身边的小学生及中学生们进行了随机调查,大部分中小学生或钟爱爱豆选秀,或沉迷各类动漫、剧集及手游不可自拔,儿童综艺对于他们而言毫无吸引力。
明确了儿童综艺的目标受众其实是成年人,再来说这一受众群体的不同需求。收看儿童综艺的成年人中,有相当多一部分是明星嘉宾的粉丝,收看节目纯粹为了自家偶像,想要get爱豆的另一面。
《小课桌》或《小森林》捕捉到了粉丝想要看到偶像另一面的需求,但在节目内容设置及人物关系上处理不当,使得明星在节目中看点不多,甚至有可能自曝其短。粉丝自然也不想自家偶像“九漏鱼”的一面被曝光,造成了节目热度始终提不上去。
儿童综艺走向细分,也意味着明星嘉宾在节目中担任的功能性角色更多,这就提高了对明星嘉宾的要求,不仅要会玩梗不冷场,还要善于与小孩相处,短时间建立信任,并且还要承担一部分教育小孩、输出观点的工作。
除了看自家爱豆以外,也有一部分观众有学习育儿方法的需求。这类观众以新手父母居多,看综艺的目的就是借鉴育儿经验。
正如硬糖君上文所说,如今的家长不再盲目迷信明星名人,儿童综艺仍在复刻过去的老路子,对家长显然参考性不大。
另一方面,这些有学习育儿经验需求的家长,对于明星嘉宾的选择也会格外关注。一般来说,已婚已育的明星嘉宾对新手父母来说更具备说服力,流量、咖位之类对于新手父母观众而言倒没那么重要。
另外,硬糖君通过观察及走访也发现,新手父母对于儿童综艺中的知识也有自己的需求。例如不少新手父母提到,希望儿童综艺不要总是讲大道理或者上升到价值观高度,最好讲些具备实操性的亲子贴士。
当然,在儿童综艺的收看群体中还存在这样的观众:就是喜欢看萌娃。这批观众数量不少,当年韩国亲子综艺在缺乏重磅明星的情况下仍旧走红,也是因为观众对人类幼崽的一片柔情。
但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分流走了这类单纯喜欢看萌娃的观众。比起在屏幕前枯坐一个来小时,几十秒的萌娃短视频显然更符合这类观众的需求。
儿童综艺如何破局
理清了目前市场儿童综艺的主体受众及不同受众的细分需求,那么已经7年没有爆款、声量越来越弱的儿童综艺又要如何破局?
首先,硬糖君认为因《爸哪》的成功效应,如今儿童综艺受韩综影响太大,即把节目的受众过分聚焦于成年群体身上。
《爸哪》的成功具备一定巧合及不可复制性。2013年《爸哪》播出之际,市面上真人秀节目极少,更别提明星带娃奔赴乡村一切自给自足这种模式。
对于观众而言,明星及星二代有神秘面纱,通过看明星与自己孩子的相处,满足了观众对于明星家庭的窥私欲。加之当时不少明星在该节目献上综艺首秀,更增强了节目可看性。
但如今类似观察类节目已经太多,就算是“限娃令”解除,《爸哪》能够再度以“明星+萌娃”的形式回归,相信也难复刻当年的辉煌。
市面上有太多综艺满足成年人对明星的窥私欲,然而真正面向儿童的综艺却少之又少。“教育”与儿童综艺结合不是不可以,只是目前的几档节目结合方式过于生硬,且有一定说教成分在。硬糖君看了十来分钟都坚持不下去,更别提小朋友们。
韩综确实有独到之处,但如果说到“教育”与“儿童”的结合,其实欧美综艺更具备可参考性及趣味性。相信大多数80后都对《艺术创想》《比克曼科学世界》等节目印象深刻,尤其是《艺术创想》的尼尔叔叔,就是魔法师在人间的真实写照。
这几档儿童综艺时长均在半小时左右,利用发散思维勾起小朋友的兴趣。节目形式看起来像是主持人全程在“玩”,实际上是通过“玩”这一更容易与小朋友拉近距离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向小朋友灌输科学及艺术思维。
其次,以成年群体作为目标受众的节目,过于强调节目中多元素的堆砌,比如“儿童+教育+治愈+运动”等,这种多元素多任务的模式反而会影响明星嘉宾与萌娃小孩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
曾经《爸哪》也采取过素人萌娃+明星临时爸爸的组合,虽然后续因网络论战而翻车,甚至成为节目停播的导火索,但当时这种组合的反馈确实不错。
从节目本身来看,《爸哪》采取这种组合能够成功,一方面得益于品牌效应已经形成,另一方面则因节目任务目标简单明确。如今的类似节目中任务目标太多,分散了明星嘉宾的专注力,加之节目录制时间有限,明星与萌娃相处时间被压缩,自然也谈不上建立信任。
最后,部分有纪实及选拔性质的儿童综艺走上了“宏大叙事”之路,聚焦于某方面有过人特长的天才少年。天才固然值得关注,但普通人的故事更令人容易代入。俄罗斯有一档以孤儿为主角的才艺竞技节目,集公益+人文关怀+选拔于一体,拓展题材的同时也能解决些实际社会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观察类节目虽然数量众多,但仍旧很有市场。美国一档以少年犯为主体的真人秀,说不定也可以经过本土化改造后为我所用。这档节目的内核是“变形计”式的,将有犯罪前科又屡教不改的问题少年真的扔进监狱体验。
大部分人出狱后选择痛改前非,走上洗心革面的路。最近几年校园暴力层出不穷,温和式教育显然已经不足以震慑问题少年们,这档节目改造一番也没准真能大有可为,满足群众对于监狱日常的好奇心,同时解决少年犯屡教不改的问题。
“限娃令”后多年一蹶不振的儿童综艺,确实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刻。与其抱着过去的成功经验小打小闹做微调,倒不如来一次大变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ID:yuleyingtang),作者:毛丽娜,编辑:李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