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为什么没成为钢铁侠?
2020-10-17 15:56

孙悟空为什么没成为钢铁侠?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豹变(ID:baobiannews) ,作者:黄小芳,编辑:邢昀


中国的神仙们很忙。


2015年暑期档,一部《大圣归来》上映仅三天就打破了国产动画电影票房难过亿的“魔咒”,市场热情瞬间引爆。


隔天,光线传媒火线出击,投资2000万与《大圣归来》的核心团队田晓鹏等人成立公司。这一操作,让光线传媒老板王长田被质疑是“见利起义”。


三个月后,王长田把旗下以动画发展为核心的彩条屋推上了前台。发布会上,一众新锐动画导演曝光了多个动画电影项目,22部动画长片的计划同时发布。


这些动画计划里有一部电影以哪吒为主人公。谁都没有想到正是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在2019年狂揽50亿票房,大获成功。


而国漫崛起+神话IP,也受到了资本和市场的热捧。


于是这几年间,哪吒和孙悟空反反复复出现,大银幕有神仙打架之势。2016有《我是哪吒》,近期《封神榜:哪吒重生》在春节档定档。关于中国超级大IP孙悟空的,还有《大闹西游》《小悟空》《悟空奇遇记》等等,不过大多扑街。


国漫崛起的路上,神话IP还能不能创造出神话?


“封神宇宙”破灭了?


“姜子牙,你可知罪?”


2019年《哪吒》片尾最后一个彩蛋放出了下一个主人公姜子牙,市场热议:能不能把中国的神话宇宙打造出一个世界级IP,对标漫威宇宙?


漫威的宇宙来源于美国上世纪30年代末的漫画,雷神、美国队长、钢铁侠等角色被串联起来,搬上大银幕,形成了强大而持久的IP效应。



每个故事和人物都自成一体,并且每个超级英雄都在其他故事里穿插出现,最终构成统一体《复仇者联盟》,并且自《复联1》之后,每个漫威宇宙IP的出现时间线都被规划好。


漫威成功向人们展示了系列IP的好处:不仅票房有保证,后续的广告、授权方面也具备联动效应。


长期以来,《西游记》《山海经》《封神演义》这些流传的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给了创作者们很多灵感。哪吒的成功,让神话IP在国漫崛起的路上有了更多可能性。光线传媒陆续推出姜子牙、二郎神等,能否打造出一个统一的封神宇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光线传媒的“封神宇宙”是自己打碎的。


喜欢《哪吒》的观众去观看《姜子牙》很快就失望了,因为除了彩蛋中姜子牙和哪吒的互动,人们找不到这两部电影的其他联系。


更分裂的是,同一个申公豹,在《哪吒》里是奸诈形象,到了《姜子牙》里则成为憨厚正义的化身。当然最大的槽点还是《姜子牙》剧情逻辑不能自圆其说。也难怪抱着串联心态的观众,吐槽该片最好的是彩蛋。


电影上线之前,为了给影片造势,《姜子牙》官微还发起#姜子牙哪吒大圣敖丙#天团话题,并制作响应宣传海报。但当观众发现,和《大圣》《哪吒》热血中二喜剧故事不同,《姜子牙》的故事更像是丧气的中年危机。过度营销的后果就显示出来了。



目前《姜子牙》的豆瓣评分是6.9分,截至10月15号,累计票房14.83亿元。这个成绩和其他电影比也算不错,但远远不及预期,对光线传媒的影响是立竿见影。


该影片上映前的9月30号,光线传媒总市值高达488.74亿元,截至10月16日收盘,光线传媒总市值380亿元,短短半个月,光线传媒市值蒸发超100亿元。


王长田想做动画,实际上从2013年底就开始了。相比真人电影,动画电影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王长田曾公开表示:第一,没有演员成本;第二,投资的公司本身非常有实力,制作成本也可以控制得比较好;第三,动画电影系列化后,成本下降,毛利率提高。尤其是动画模型,再次使用不再产生太多成本。


而在动画电影里,借用传统神话IP,相比新创一个IP又有一些独特的优势。传统神话中的人物、故事本身就有群众基础,自带流量和热度,不是完全的冷启动。


光线传媒的失利,也间接说明“封神宇宙”IP不是那么容易打造的。


一方面,完成一个系列宇宙是相当大的工程,需要在创作中协调控制,以及成熟的工业化流程体系配套。目前来看,《哪吒》《姜子牙》显然不属于一个“封神宇宙”,更像是光线传媒对市场的试探,“封神宇宙”的噱头大于实质。


光线传媒的运作模式也会影响”封神宇宙”的打造。


2015年《大圣归来》上映3个月后,光线传媒宣布成立彩条屋影业一口气公布22部片单,并投资了十月文化、可可豆动画、玄机科技、中传和道等动漫公司。这些公司是独立运营的,比如玄机科技主要作品为《秦时明月》系列,可可豆动画则是《哪吒》的主创团队。


在创作上,光线传媒的每部影片背后都是不同的导演、不同的公司,并没有什么联动的可能。


另一方面,中国的神话IP谁都可以来改编,在荧幕/银幕上反反复复被改编太多次,观众也会存在一定审美疲劳,如何讲出好故事、新故事就变得格外重要。一旦出现烂片,整个IP形象也受到影响。


所以对于光线来说,利用神话IP打造封神宇宙的想法很有吸引力,但是难度不小。


银幕上神仙们越来越多


过去中国动画电影利用传统神话IP形成强大传播力的例子并不少。


1941年,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诞生。这部电影借鉴了迪士尼推出的《白雪公主》的人物造型设计和表现手法,又融入了中国绘画风格和叙事技巧。


影片在日本上映时,日本动漫界鼻祖手冢治虫曾这样评价:“抱着轻视的眼光去看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的人们,看到这部影片如此有趣,如此豪华,惊得目瞪口呆。”


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在艺术至上的氛围下佳作频出,《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美术片就此诞生。


万氏兄弟的老二万古蟾将自己痴迷的雕刻和剪纸艺术呈现在动画影片《猪八戒吃西瓜里》。《大闹天宫》被伦敦电影节评为“最佳影片”,一位影评人甚至认为大闹天空的神话故事可以和《圣经》的神话故事相媲美。《黑猫警长》《葫芦兄弟》《天书奇谭》等动画片也承包了一代人的童年,海量具有国民基础的IP储备,让上美影厂媲美迪士尼。上美影厂也无意中成为中国神话IP的大收集者。



但体制机制不同,脱离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导致上美影厂空有强大的IP,却越来越没有存在感。


迪士尼因其成熟的IP运营经验,在国内拥趸众多。华谊、万达等一众企业都想做中国的迪士尼。迪士尼著名的火车头理论称,电影本身可以不赚钱,但是它必须带动相关产业赚钱。围绕IP开发的线下实体乐园和衍生品才是王道。


以其2019年第四季度的财报为例,迪士尼媒体网络业务营收65.10亿美元,主题乐园、体验及消费品业务营收66.55亿美元,而直接和票房相关的影视娱乐部门营收则为33.10亿美元。


光线传媒和彩条屋也有意沿着迪士尼的路径往前走。


“5年做产品,5年做产业,5年做产业链”是易巧对彩条屋发展的规划。易巧是彩条屋的CEO,也是光线神话IP系列的重要操盘手,2020年6月易巧宣布将从光线传媒离职,给彩条屋战略的落实带来了不确定性。


不过,光线传媒和彩条屋还处于做产品的阶段,核心之一就是对中国神话IP进行动画创造挖掘。


21世纪头十年,国漫一直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动画生产国,但能被称为佳作的很少,能形成IP运营的更是少之又少。动画电影制作周期长、耗资不小,市场表现却令人失望,让很多投资人和制片人对动画电影,尤其是成人向动画电影望而却步。


最终,让行业人士看到希望的是中国神话IP的改编。


《大圣归来》全靠“自来水”宣传,最终以9.56亿票房成为当年黑马,以及国漫崛起的星光。对此,有人感叹,兜兜转转几十年后,最能打的还是那只猴子。


《大圣归来》导演田晓鹏也曾直言,选择孙悟空这个形象是因为“省事”。


“我们做《西游记》,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找一个大家都知道,不用去宣传的题材。很多人听到《魁拔》,还得想一下,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你做得再好,要想把观众引入电影院,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我们当时选择《西游记》这个题材,说实话有点借力的。”


据传,《大圣归来》成功之后,几乎成了所有动画公司融资的典范。


人们也很容易总结出动漫电影爆火的特点,那就是用好莱坞的电影语言包装中国传统神话。传统神话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认知门槛低,只要改编出彩,态度开放的年轻人都愿意为之买单。


于是,银幕上中国的神仙们越来越多,2016年的《我是哪吒》、2018年的《大闹西游》和《小悟空》以及2019年的《悟空奇遇记》等影片相继上映。


不过,观众们还是在用脚投票。根据骨朵传媒整理数据显示,在2015年~2019年国产院线动画电影中,100部里只有14部票房过亿。《大圣归来》和《哪吒之魔童降世》更像是昙花一现。


老汤需要慢慢熬


如今国漫电影市场并不缺钱。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动漫行业的总产值已经达2172亿元。《大圣归来》《哪吒》的成功像两剂定心丸,让资本持续融入这个行业,互联网巨头公司纷纷布局该产业。


国漫也不缺优秀玩家,除了光线传媒,还有土豆网创始人王微创办的追光动画、由华人文化控股的东方梦工厂等。大家都有意将中国传统元素运用到动画里。


追光动画自2013年成立至今,总共出品4部作品,前三部由王微亲自做编剧的合家欢题材全部败北,拍一部赔一部,票房最高的《小门神》也只有7850万元。直到2019年1月推出取材于中国神话IP的《白蛇·缘起》,追光动画才找回自己的节奏,最终票房为4.67亿。


一直以来,追光动画都以其高超的CG动画技术著称,这和王微带队向迪士尼学习有关,但其前三部影片薄弱的剧情也一直被人诟病,直到《白蛇·缘起》才打破这种尴尬局面。


追光动画将于牛年大年初一推出的《封神榜:哪吒重生》却并不被看好,一方面光线的哪吒大火之后,再推这个作品有蹭IP之嫌,网友直接在下面留言称,“又是哪吒,能不能整点别的题材”。二是其曝光的预告片讲中国故事却赛博朋克风格强烈,被吐槽为“不伦不类”。


神仙IP好用,但是一个神仙总出现在屏幕上,前后打架,观众们还能接受吗?


而定档大年初一也是一场赌博,春节档大片扎堆,追光动画自身在宣发层面偏薄弱,以至于《白蛇·缘起》上映时,排片被挤占严重。


相比追光“偷师”迪士尼。在西化方面,东方梦工厂更有发言权。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公司,最初就是中资和美国梦工厂动画合资成立的,经过两次股权变更后,东方梦工厂改由华人文化、上海东方传媒集团等公司全资控股。


东方梦工厂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希望借好莱坞的工业体系,打造中国元素的动画片。不过是不是真有好莱坞的水准和票房号召力,最终看的还是作品。


中方全资控股后的第一部《雪人奇缘》于2019年国庆档上映,讲述了一个善良少女送雪怪回家的历险故事。全球累计票房1.89亿美元,这个成绩远低于中美合资时期的《功夫熊猫3》,后者全球票房为5.212 亿美元。剧情的低幼化以及全新的IP创造,缺乏群众基础都是其票房失利的原因。


如今国漫的现状就是这样,不缺资本和玩家,却没能持续稳定的产出精品。


《哪吒》的诞生或许可以窥见原因。最初,依靠导演饺子的团队是赶不上2019年暑期档的,易巧为此找了60多家外包公司和20多家特效团队救火。最终1000多人彻夜奋战才赶在上映前20天完成。


这种操作是不可复制的,也不是一部动画电影正常的生产流程,层层分包既不能有效实现资源调动,也缺乏定价权。


除了制作过程不够工业化,国漫的盈利也高度依赖票房收入,线下主题乐园的影子尚早,衍生周边也跟不上流程。


《哪吒》票房过46亿时,正版的衍生品依然处于预订阶段,以至于盗版横行。这背后既有经验不足,也说明缺乏系列IP导致主创团队不敢贸然行动。


回忆起上美影厂衰落对中国动画的影响,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陈廖宇曾感叹:迪斯尼是一锅延续了九十多年的老汤,有这么一锅汤保底,即使在其低谷时期,仍能保持不低的水准。而上海美影厂或者说中国动画这锅汤,熬到八十年代中期的时候被彻底倒掉了,甚至连锅都扔了,上美影厂这座中国动画曾经的金矿,如今竟然连当年经典之作的原稿也拿不出几张了!


如今,国漫崛起+神话IP有珠玉在前,想要熬一锅老汤,更关键在慢火。


神话固然有,神作不常有。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