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兴衰9年
2025-01-08 16:00

新零售,兴衰9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故研究室,作者:孙玥,编辑:龚正,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阿里新零售尝试失败,亏损超600亿。

• 📉 阿里出售银泰、大润发,亏损巨大。

• 🛒 新零售概念提出后,未跑出成功模型。

• 💡 线下零售强调体验与品牌塑造价值。

2005年,马云在飞机上遇到比自己大两岁的浙江老乡沈国军,两人一见如故。


当时马云正忙于拓展阿里的电商版图,沈国军在不断深化银泰系的布局。自那场在飞机上的建联之后,两人一起成立高端俱乐部“江南会”(2006年),共同发起成立“云锋基金”(2010年),一起创建菜鸟(2013年)


2014~2017年,马云将沈国军的银泰商业(即银泰百货为主的业务)逐步并入阿里。这中间的2016年,马云提出了著名的“新零售”概念。


两人业务关系紧密,在生意场上以果断闻名的沈国军,成为马云践行新零售的最佳拍档,关系好到被马云的助理称为“中国最帅的CEO”。然而,天下的生意没有不散的筵席。


2024年12月17日,阿里宣布将以74亿元人民币价格卖掉银泰百货,交了93亿元的学费。1月1日,阿里宣布以131.38亿港元的价格卖掉大润发的母公司——高鑫零售,又交了261亿元学费。如果再加上此前对苏宁255亿元的投资亏损,阿里为新零售交的学费已经超过600亿,妥妥的天价。


这时人们想起了2016年12月25日,宗庆后在央视《对话》节目中质疑马云“新零售”的那句话——“除了新技术,其他都是胡说八道。”


一、惺惺相惜


在北京建国门外大街,也就是长安街的东向延长线,有一处北京东部海拔最高的城市夜景俯瞰点——柏悦酒店位于63层的观景台。


酒店所在的大楼是高达249.9米、66层高的银泰中心。1998年,银泰系创始人沈国军从原北京第一机床厂买下这块地皮。


原本在1997年,沈国军在杭州从一家香港上市公司手上买下三栋楼,计划做房地产投资,但不巧正面撞上了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


其中一栋楼卖不出去,无奈之下,沈国军拿来自营,98年开了银泰系第一家商场——杭州武林银泰百货,没想到万人空巷。沈国军因祸得福,误打误撞进了百货业。武林店开业后,一年营收就有4.8亿元。


大概是受此次机运的启发,沈国军后来频频在外界认为宏观环境颇有危机感的年份,大肆买进各地项目或资产。他将此经验总结为:“生意的核心就是低价买进、高价卖出”。


1999年,也就是银泰武林店成功的次年,马云在杭州成立了阿里巴巴。2003年,淘宝网正式成立。两年之后,马云和沈国军在飞机上相遇。


据后来的报道,飞机上沈国军问马云,“如何在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保持领先地位?”马云回答:“我始终相信,成功并非来自于我们拥有多少资源,而是来自于我们如何使用我们的资源。我们的成功源自于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的决心,我们的坚持。”


沈国军颇为认同。两人之后开始了频密的业务合作。除了创建入会费20万元的江南会、云锋基金、菜鸟外,2015年马云成立湖畔大学,并当上第一任校长,而沈国军也成了校董。


2016年,马云在云栖大会上首提“新零售”概念。其核心要义是通过大数据驱动,重构人货场,促进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此外还提出了“五新”说法,也就是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术、新能源。


马云提“新零售”来自于他对行业发展的危机感。2015~2016年间,纯电商流量红利见顶说法风行市场,为挖一个新用户,成本已到200元。但电商当时份额占整个社会零售只两成。马云认为,要想继续拓版图,不能只做纯电商,需要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很多大众对新零售的体感认知,来自于2016年1月开业的盒马鲜生。进店要下载APP,便于商家抓取顾客采购数据;买菜可以线上下单,线下送达。现在这已经司空见惯,但在当时还是划时代的。然后生鲜区摆几张桌椅,买完鱼鲜可以马上让厨师做好,现场品尝,享受服务。


盒马鲜生常被认为是阿里做新零售首个平地起高楼的实验标杆,银泰百货则被称为“旧城改造”,但其实沈国军比盒马创始人侯毅向新零售方向跑得更快。


2014年3月,阿里53.7亿港元入股银泰百货。2015年5月18日,阿里CEO张勇成为银泰商业(含银泰百货、银泰购物中心、银泰网三大业态)董事会主席。同年,银泰提出“新银泰”的口号,和阿里巴巴合作发展O2O,促进线上线下零售业务的融合,推动其互联网化进程,直到2017年银泰百货归属于阿里巴巴集团。


后来,张勇将阿里比作“新零售时代的空军,银泰是陆军伙伴”。


据36氪报道,2016年~2019年间,为搭建新零售背后的技术平台和相关运营费用,银泰百货每年投入上亿元,且每年数字化升级的预算只增不减。


所幸在新零售战略的支撑下,2018年,银泰商业全年增速到达了30.5%;到2019年,银泰百货数字化会员一度突破1000万。以前会员也就一张纸质卡,后来“人”成了“数字化会员”,从触达便捷性到营销精准性,都有了大大提升。


马云的新零售,在银泰的紧密配合下,双方迎来了短期高光。而沈国军也因为率先拥抱新零售,被马云送了一个名号:现代吴三桂。


二、好景不长


高速增长往往会掩盖很多矛盾。而一旦增长慢下来,此前聚集的矛盾,便迎来显露期。


业内对新零售的质疑,不是今天才有。2016年,宗庆后说马云的新零售,“除了新技术,其它都是胡说八道”。


到了2018年,宗庆后仍然不收回其话,认为“新零售是互联网在炒作概念,相比线下销售没有什么创新”。他还认为,“平台不可能永远不收费,等他赚钱时,成本是要比线下高的。


名创优品全球联合创始人叶国富也不认同“新零售”。在2019年4月举办的第22届哈佛中国论坛上,叶国富表示:“新零售如果是线上+线下,是马云在帮自己拉业务,让做线下企业的投入更多资金、精力做线上。这是一个巨大的坑,你们千万别跳那个坑。”


这不是叶国富第一次怼马云。早在2012年,马云和王健林就“10年后电商能否占到我国零售市场50%以上”打1亿元的赌,当时叶国富以“广州阿富”的名义公开质疑马云,认为“电商不是我国零售业的未来”,“零售的核心应该是产品和顾客体验,而不是线上和线下的融合。”


种种大佬之争,显示出自“新零售”概念提出之后,各方对中国零售业何去何从,存在比较大的分歧。


现在如果从结果论来看,马云的新零售,确实并未跑出一个十足成功的模型。


2016年,马云推出“新零售”概念后,又买下了大润发的控股股东高鑫零售(2017~2020年)。有声音认为,服装、快消都被电商吃了,生鲜这一块在当时被认为是电商下一个要吃掉的肥肉。


不只阿里,京东、苏宁、乃至美团,也都因为相同的企业属性和需求,跟风推出了类似“新零售”的产品。


比如京东于2017年推出了“无界零售”理念,苏宁推出“苏宁小店”“苏鲜生超市”“无人店”等,名字都取得眼花缭乱,但从最终结果来看,几乎都没有交出一份“新零售”达到业内预期、满足大众想象的成绩单,这个成绩单的核心应该是收入大于成本投入。


即便是京东和腾讯都一度有投资的永辉超市,在两大互联网巨头怀抱之下,2020年营收一度接近千亿元,但随即的2021~2023年间,永辉超市营收直降到786亿,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累计亏损超80亿。这当中既有疫情影响,也有这种KA超市只图货架费、并未从根本上满足消费者新需求的行业原因。


直到2024年9月,名创优品实控子公司以62.7亿收购永辉,成为其最大股东。叶国富表示,他看到的是行业正迎来结构性机会,“正见证以胖东来为主要代表的一批国内超市掀起的变革。”


反观阿里,据一位长期观察新零售的人士表示,“阿里似乎是从2022年后就基本上在内部没有提新零售了。相比较于大环境的挑战性,行业里每个玩家应该都在想:怎么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线下与线上之间的根本差别是整个商业模式、消费模式、运营供应链体系,线上可以跳跃一切的中间环节,实现最高的性价比,而实体店在于休闲文化娱乐、时尚体验上的根本性改变。如果仅仅是数字化,效果不会太理想。”


值得注意的是,在阿里卖掉银泰和高鑫零售后,作为新零售当初的代表盒马,在2024年也屡次被传要被卖掉。


但盒马今年最高调的动作在于“我挣钱了”。12月31日,盒马CEO严筱磊发布全员内部信,称过去一年,盒马在连续9个月整体盈利的基础上实现了双位数增长,顾客数增长超过50%,开出72家鲜生门店,平均每5天一家新店。


有声音认为,这是盒马在为未来可能的交易做自我溢价。但上述接近阿里的人表示:“只要盒马能有自我造血能力,阿里可能也不会在未来一卖了之。”


三、新零售只是变了物种?


卖掉银泰百货和高鑫零售,从部分声音看来,是一种“甩掉负担”,但这样去总结新零售,可能也有点以偏概全,完全否定了新零售对虚实融合带来的助力。


以1998年开业的银泰百货为例,截至2024年它在全国有63家门店,数字化会员已经突破4000万,线上销售额占比提升至25%。


百货业确实在没落。据联商网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44家百货上市公司挣的钱比2023年同期减少了164.85亿。另一方面,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下,一些百货业也在改变模式,在新的消费环境下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


银泰百货可以算其中一个代表。虽然百货业的传统强项女装等,基本上快要被电商收割完毕,但还有一个赛道是高级化妆品,银泰百货发现,在这个类目上百货还有发挥的空间。


据官方披露,2021年,有37个化妆品大牌专柜在银泰百货卖到了全国第一。2022年银泰美妆净收营业额(扣除各类成本后的收入)为84亿。到了2024年上半年,有47个化妆品大牌专柜在银泰百货卖到了全国第一。银泰百货曾预测,2024年全年美妆营收达100亿。


之所以增长这么快,在于百货和化妆品品牌双方,重新认识到化妆品这一品类在线下具有体验价值和品牌塑造价值。消费者之所以愿意来现场买,也是因为这部分人群收入较高,并不十分关注网上的折扣促销,反而很注重享受在线下购买、体验的全流程服务。


银泰百货之所以能把化妆品卖出量来,与它在线下体验环节下的功夫有关。比如杭州武林银泰百货设置了“美容坊”,为顾客提供高端、私密的环境,顾客可以凭借品牌销售积分,在这里体验各品牌的专属服务。


CPB(资生堂旗下最顶级品牌)为顾客提供日式护肤服务,海蓝之谜(雅诗兰黛旗下高端品牌)根据顾客需求配备不同的手法和产品,法国希思黎则提供专供的按摩精油和面膜等‌。


某种程度上,刚上市不久的毛戈平,也是借助银泰的百货店打造高端形象,以及在店内搞服务,来一点点积累会员起家的。


这部分高净值人群的运营,得益于银泰百货于2017年起在行业内首推付费会员,这是一种数字化的新型会员,告别了古早的一张纸,便于品牌对会员进行购物信息搜索与精准营销。


同时,银泰百货也于2023年9月推出GINKGO-X银盒美妆集合店品牌,专注于小众爆款。该集合店的选品,全部是通过喵街APP的CRM系统来分析周围三公里顾客搜索和关注数据得出的,力求精准选品。这种机制,就不单单只是对会员来进行单向营销,而是利用消费端大数据对供给端进行了反馈。


可见,从银泰零售的实践来看,新零售并非一无是处。线上线下融合,它也都对消费者做到了有感。之所以被卖掉,可能更多还是与阿里本身想要聚焦电商主业相关,毕竟银泰百货对阿里主业的助力,已经变得有限。


或许更为客观的说法是,新零售这个名号可能从此不再,但它的追求仍然在进行中。环顾全局,它更多只是变了一种方式,继续在进行零售创新。比如2023~2024年火遍全网的即时零售,就是利用线上线下融合,来做的一个新零售变种。


新零售这9年,不单是马云一个人的付出。也拜他所赐,全行业逐渐认清了三个道理:


1、 互联网行业的能量场存在边界,它无法通吃万物;


2、 线下场景有其独特的价值,比如体验型消费以及品牌塑造力。品牌要做大做强,并不只有网上压价、搞9.9元一条路,这一点从山姆、胖东来的成功就能得到验证;


3、零售在线上还是线下下单并不是最重要的。零售可以赚钱,但要回归其本质,即产品和服务。流于形式创新的线上零售,给顾客带来不了幸福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故研究室,作者:孙玥,编辑:龚正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