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女在上海旅游猛花钱,“沪币”终于有了懂它的人
2025-01-11 20:54

韩女在上海旅游猛花钱,“沪币”终于有了懂它的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作者:张三,原文标题:《全网围观韩女在上海旅游猛花钱,“被网暴的物价终于有了懂它的人”》,题图来自:AI生成

文章摘要
韩国游客在上海旅游狂消费,享受沪上奢华体验

• 💰 韩国游客大方消费,助力上海商圈繁荣

• 🚗 豪车街拍成景,沪上排场震撼韩国游客

• 📸 韩游客热衷网红打卡,上海成新旅游热点

上海每隔一段时间就能翻腾出潮流新花样,经常被嘲用力过猛。


而这次破天荒被全网呼吁加大力度,把沪上的腔调和排场全部拿出来、就要大秀特秀。


于是这几天豪车扎堆在游客云集的街道炸街,排成一条长队挨个展示,接受路边游客的注目礼和掏手机赶紧拍的大动作。


不是办啥车展也不是行为艺术,纯粹是车主们自发组织,“不能在韩国人面前丢面子”。


一切还得从两个月之前的11月8日说起,中国对韩国免签,“周五下班直冲上海”成了在韩国年轻人当中爆火的特种兵之旅。


最近的上海,在街拍、语言、饮食、购物上全都爆改了一遍,上海网友说每次出门都怀疑自己穿越到了韩国。


新天地步行街区的“思密达”声立体环绕,武康大楼、安福路这些网红打卡点迎来了掌握出片秘籍的韩女,连锁烧烤店“很久以前”被挤爆……


74元两个球的冰激凌、20元一根的草莓糖葫芦、上千的市中心酒店,韩国游客照单全收,在vlog里流露出这钱花得值的中心思想。


频频遭受网暴的沪币终于等到了它的清汤大老爷,“韩国人说上海物价便宜”让中国网友偷乐。


韩国人在上海眼睛不带眨地花钱,增加中国旅游收入,大好事一桩啊。



当然,该有的沪上老钱感还是要凹一下的,给韩国人一点小小的震撼。


豪车车主穿着羽绒服开敞篷车,提前吃上感冒药,只为了让韩男韩女街拍背景的含金量更高。


大家开玩笑说,这大概是“沪爷沪奶”此生吃过最大的苦,晚上不蹦迪熬夜了,养精蓄锐拿出上早八的架势,一大早就出门当“秀场司机”展示沪上风采。


还有细心人士发现,车队中不乏浙字头车牌,看来是浙江富n代们前来支援。


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在发动机声中具象化,建筑美食风景都不如当地人的精神状态最传神、贴切。


如果说尔滨是讨好型市格,那Shanghai就是白磷型,一边毫无保留掏最好的东西出来、一边毫不掩饰炫耀欲,给自己整得燃起来了。


strong的城市来了strong的人,打一单词——stronger”。



越刷韩国人的上海VLOG,越让人觉得他们跟上海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韩国赚钱上海花,“238一例的粥终于迎来了他的泡菜”。


之前每出现要价离谱的东西,像什么128的三片生菜叶、228的拇指大小木块摆件,IP上海的网友就自嘲“又要卖给我?”熟练得让人心疼。


现在终于有了新的冤大头了(bushi)



舍得为体验买单的韩国人绝不穷游,消费力正中商家下怀,严丝合缝嵌进沪币的运算体系。


南京路20元一串的糖葫芦、豫园6000韩币一个的灌汤包,是vlog里的熟面孔,被韩国人买到断货。


路边摊升级为即食料理,19块钱一份的炒面获得“价格十分合适”的点评,毕竟在韩国随便吃碗炸酱面也得三四十了。


人均一两百的餐厅在他们看来很平价,极少听到抱怨贵的声音。


去网红餐厅吃饭,除了餐费还爽快多掏两百元搞定妆发和汉服,是老板最期待的那种爱体验、不差钱的顾客。


眼瞅着韩女说“真的价格很实惠”,我慕名去搜了一下。看到午膳394元、晚膳698元的那一刻,只恨自己钱包太瘪,跟韩女沪币宇宙格格不入。


自打韩国人扎堆往上海跑,上海的营商氛围想必好了不少,处于一种店家和顾客双方都觉得满意的双向奔赴状态。


在上海实现水果自由:去人均1000元+的自助餐狂炫西瓜哈密瓜,成本高的海鲜反而不稀罕吃,老板做梦都能笑醒。


总被光顾的甜品店、烤肉店,都增加了韩语的欢迎语和韩语菜单。


把一些人急得团团转,恨不得一夜速成韩语,给韩国人当沟通无障碍的地陪,尝尝吃到时代红利是什么滋味。


要看韩国人最顶尖的消费实力,还得是传说中的财阀小姐。


百闻不如一见,一顿饭吃了46万,服务费就4万多,富姐称赞“这笔钱花得值得”。


开的两瓶康帝,是《你是我的荣耀》里大明星女主给男主撑场子送的酒。


看来国产偶像剧的部分桥段可能并不失真,只是离咱们普通人的生活太远。


有网友打趣起这些天龙人,不如趁此情此景搞一搞中韩合拍现偶剧,让沪爷沪奶和韩国财阀千金少爷凑成CP。


毕竟充满古早晋江狗血味的韩剧《现在拨打的电话》爆了,这说明大家还是很吃这一套。


不仅在吃的上面舍得花钱,韩国人在住和行上面也不将就,一切以舒坦、悦己为最高优先级。


不到一公里的路程是要打车的,打车的时候是要选豪华车型的,无痛避开了臭车攻击。不少韩国游客落地浦东机场后打车去市区,去迪士尼也毫不纠结选择打车。



酒店就更得精挑细选了,欧美背包客选的是便宜,韩国人选的是地段+窗景+房间配置+服务不能有一个掉链子。


vlog里总有一段是透过大落地窗看外景,东方明珠直收眼底,楼下就是精致街区。


丰俭由人,但最“俭”的也是三四星的正规连锁。处于淡季的酒店业,被韩国游客捧出一个小旺季。


回想起在外穷游经历的网友,不知道是该夸自己脑子活泛,通晓并实践了海底捞通宵、洗浴中心过夜的省钱大法;还是该骂自己挣钱能力不行,白白让自己的身体跟着受苦。


一边刷着韩男韩女优哉游哉逛上海的视频,一边想报复性消费一把,去拼多多以单独购买的价格下单。



在享受生活、及时消费这件事上,韩国年轻人确实不拧巴,反正不结婚不生娃没必要当守财奴。


走到哪买到哪的他们,把citywalk整成citybuy,一头闯进上海的各种美妆集合店、潮玩店、古着店。


进货式采购各种玩偶盲盒、杂货、配饰,南京东路的名创优品全球一号店被买到延迟闭店,营业时间拉长到了将近零点。


不买点东西,这趟旅行就不够尽兴和畅快,回程的时候拎着大包小包的特产和礼品袋,像是十年前的韩货代购们调转了方向。



还有些“特产”是直接附身的,比如美甲。


卷到起飞的国内美甲让韩女跟挖到宝藏一样四处安利,99块的价格迷得她们走不动道,在社交媒体上奔走相告。


不过至今没看到分享美容美发体验的,想必是做了一番功课,虽然“人傻钱多”,但这“高帽”可不能戴。


上海打工人跑去日韩做头发做医美,反过来的性价比就很难看了。



来上海特种兵旅游的韩国人,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留下了实打实的消费数据。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发明韩国人去上海的真的是个天才”。


消费力适配奠定物质基础,在生理属性层面一能扛冻二能熬夜的韩国人,堪称先天逛上海圣体。


认真捯饬过的男生是统一的“顺产”发型,女生是空气刘海、长卷发、水光肌,极好辨认。


形象管理时刻悬在心头,有网友在迪士尼遇到了如假包换的韩国情侣,在过山车上掏出气垫梳,可以尖叫,但发型不可乱。


长款大衣或夹克是标配,羽绒服绝不可能出现在他们身上,跟隆冬腊月的北京海淀分属完全不同的画风。


当最“不冬天”的穿搭出现在上海街头,十有八九是外国人。


短袖短裤+羽绒背心大概率是欧美人,他们的生存哲学是躯干保暖就行,四肢自生自灭即可。


沾点四季混搭风,看着像刚结束画报拍摄的,那就是韩国人没跑了。


上半身吊带配一个毛茸茸外套,下半身短裙长靴,靠着永动机般面对镜头的营业能力驱散寒意。


眼看着韩国人就要成为靓丽市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不仅给开豪车的沪上千金少爷鼓劲,还对时尚博主、穿搭网红释出了前所未有的“鸡娃”话术:


韩男韩女快要引领上海风尚了,你们赶紧出街battle,用实力证明谁才是沪上vibe的行走代言人。


在全球咖啡店密度最高的上海,韩国人手里拿着一杯冰美式,白天在新天地溜达,晚上逛豫园,深夜去酒吧或者海底捞。


周末两天要塞得满满当当,通过展示出来的行程推断,不少人的日均睡眠时长不足五小时。


太会时间管理,以至于有想去上海玩的网友感慨,“上海攻略得去韩国人那里找”。


韩男韩女努力想营造的氛围感和精致的生活气息,被紧绷又松弛的上海稳稳接住。


他们信奉的是利用好周围一切出片元素,毫不掩饰出片欲望。


在武康大楼、外滩、陆家嘴三件套这种网红地点得拍出自己的专属调调,穿搭和妆容都不能掉以轻心。


轧马路的时候重点在于呈现抓拍感,肢体一定不能僵硬。


路边小店的牌子、共享单车、马路指示牌、墙上涂鸦都是入镜道具,主打一个生活感。


不过美则美矣,始终觉得跟看海外博主的街拍图差了点意思。直到盯着“吕鑫烟酒便利店”几个字犯了母语羞耻,才明白过来“ins风的精髓在于看不懂外语”。


花费低、飞行时间短不遭罪、服务质量好、娱乐方式多,上海已经被韩国人玩成了后花园。


韩国明星、网红发vlog、美图,助推着这股来上海过周末的潮流。很多素人也在论坛和社媒上分享经验和体会,上海的旅游热度越来越高。


不过严重怀疑他们参考的是同一份攻略,打卡路线和光顾的店面惊人地一致。


过气好几年的烤串连锁“很久以前”几乎会出现在每个人的行程里,还不只安排一顿。额头上贴着降温贴吃烧烤的照片,已经成了鉴定韩女的黄金标准。


喜茶同样是固定搭配,尤其是多肉葡萄,据说因为水果茶在韩国是稀缺品。


排队三个半小时的莱莱小笼、点都德、几家连锁烤鱼、海底捞在内的连锁火锅,全部高频出现在vlog里。


晚上十点之后的海底捞,快被戒掉了睡眠的韩国人占领。门店特意在小料台准备了泡菜,让店员学韩语。


这份吃喝攻略虽说没有探到上海的精髓,但好歹不会踩雷。


比咱们中国旅客的经历幸运多了,跑到世界各地才发现大家怎么收藏的是同一份种草贴。


“旷野全是中国人,还走进了同一家难吃的餐厅”,只能在外国版大众点评上留下一张把饭拼成“报吃”字样的加密图片。


对于最低时薪约为54人民币的韩国人来说,周末来趟上海并不存在多大的经济负担。


往返机票不超2000元,廉航甚至能八九百元拿下;住宿看自己预算,三五百元起、上不封顶;吃饭、逛街买日常东西,花不了多少钱。


也正因此,在上海畅游的他们不太会产生对物价的抵触情绪,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上海的商业氛围和丰富的消费选择。



上海人和围观网友看着红红火火买单的游客,衷心盼望他们能消费爽。


“上海这个锅,终于遇到了最懂他的盖”,不仅是沪币和韩男韩女的双赢,希望外国人多来中国消费的广大群众也给看舒服了。


而在所有美女帅哥vlog里,最让人忽略掉消费力差距、直接代入共情的一句是,“起晚了,因为在韩国上班累坏了”。


全天底下的打工人看来都有共同的烦恼,想着周末特种兵洗刷班味,结果在酒店抱着电脑入睡、一觉醒来已经下午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作者:张三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