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穿越周期持续赢的企业,都长什么样?
2025-01-15 10:07

能穿越周期持续赢的企业,都长什么样?

本文摘编自:《赢得生意:做穿越周期的幸存者》,作者:观因(陈航英),头图来自:《实习生》

 

文章摘要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不同文化策略

• 🌱 创业期重在生存文化,组织灵活无边界

• 🚀 发展期强调发展文化,建立清晰架构和学习型组织

• 🌟 成熟期需传承、变革、多元文化应对不同挑战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通常会面临两大核心问题:战略问题和组织问题。战略问题相对容易解决,许多企业家,尤其是中国的一代创始人,凭借其在本行业和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够把握基本的发展方向。然而,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的组织,却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问题。组织问题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任务和目标,但其中最核心的要素是企业文化。

 

企业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文化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企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目标,需要相应的企业文化和组织特征来支撑。今天这篇文章就从时间维度来讲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需要建立什么样的文化,以及如何建立最适合的文化。

 

企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创业期。创业期的企业最重要的就是活着,活着才能有未来。那么活下来没有死,并且还找到了不错的方向,能够不错地活着,会进到第二个阶段,即发展期。然后经过发展期的蓬勃发展,企业的各项能力、流程、机制都趋于成熟,抗风险、抗波动能力都比较强了,企业就到了成熟期。因为成熟期这个阶段会比较长,不同的企业会走上不同的路,所以我们又把成熟期分为稳定期、变革期、多元化期、衰退期这四个小阶段。

 

在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文化特征虽然会因企业而异,但在阶段上是有规律可循的。就像你去看病,医生一定会问你“多大了”一样,因为即使是同样的病,对不同年龄段的人,也会开不同的药方,解决问题首先要定位问题。

 

企业生命周期表


以下内容摘自《赢得生意》一书:

 


创业期:生存文化


对于创业期的企业而言,最重要的任务是活着,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存活下来,这是关键。创业初期的企业就像溺水的人一样,重要的不是遥想未来,而是拼尽全力抓到一根救命稻草。所以创业期的公司需要的文化就是“生存文化”,凡事以生存为导向,不要考虑太多规章制度、烦琐的体系,先活着。那么生存文化下的组织特征是什么呢?

 

第一,组织结构要粗犷无边界。所谓“粗犷无边界”不是大得没有边界,而是不要设边界,让边界自然生长。早期,生存优先,要灵活多变,所以组织结构不能定死,不要做太多的规则约束、职责划分,简单设置一下即可,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改动,让边界跟随业务舞动,而不是让边界像容器一样约束业务的生长。这里的早期除了指新企业的创业初期,也指老企业新独立出来的创业项目的起步期。老企业的新项目更要注重“无边界”,因为老企业的边界往往是扼杀新项目的镰刀。创业本就是九死一生的,早期更是百死一生,唯有形成合力,才能渡过难关。如果在生存早期还要讲分工明确,唯岗位论,屁股决定脑袋,那么这个公司一定生存不下去。

 

第二,文化体系要“少而精”。文化重要,但不能“重大”,特别是创业期,千万不要搞太多繁文缛节。在企业发展早期,千万不要花太多精力去做体系文化,要把精力放在生存,放在搞清客户价值上。因为文化来源于客户价值,体现于业务准则中,没有搞清客户价值的文化是幻想,没有理清业务准则的文化是空谈。当然,不花太多的精力不代表不做,一些基础的原则还是要有的。

 

第三,组织建设要抓重点。在创业期,组织建设有三个重点:基础保障、快速建团队、快速筛选淘汰。首先是基础保障。创业期的组织建设不需要尽善尽美,但是有些基本的东西是要做的,不做的话就会影响业务进展,后期会让公司崩溃,最终会全盘皆输。

 

【企业案例】亚马逊在研究数字媒体业务(如电子书、在线音乐)的时候,也是拉出一个团队单独去做。贝佐斯认为,如果试图把新业务作为原有业务(实体媒体,如纸质书、实体CD等)的一部分来管理,它永远不会成为优先事项。毕竟,原有的业务体量更大,总是会受到更多的关注。而新业务如果能成功,可能会对老业务造成巨大的冲击,必定有人不希望看到这个局面,这就会阻挠新业务的产生。事实证明,成立一个独立的数字媒体组织对公司来说是正确的,2004年亚马逊开始启动数字媒体业务,中间几经波折,于2007年正式推出一款新产品——Kindle电子书阅读器,上市不足半天,就全部售罄。

 

发展期:发展文化


提到发展期,大家可能会认为跟企业规模、组织人数、盈利能力有关系,比如组织人数达到数千,企业就已经到了成熟期,不是发展期了。其实不然,企业所处阶段跟这些数字的关系并不大,而是跟组织体系成熟度有关。这样的企业虽然大,但不强,还是处于发展期,因为它的体系没有成熟。成熟期的企业是靠体系运转,而非人力驱动的。

 

发展期的文化特征是“发展文化”,以发展为导向,一方面要保证业务在成长,另一方面要做好组织的长期基建,做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发展文化的核心重点就是“统筹兼顾”,“既要又要”。既要业务发展,又要组织成长;既要业务效率,又要机制创新。


首先,组织架构要清晰。创业初期,组织需要灵活性,从而能快速捕捉到商业机会,到了发展期,商业模式已经确立并跑通,这时需要的就是通过效率把商业机会扩大,所以组织架构就要清晰,职责明确、专人专岗,通过专业化分工提升效率,让商业机会更快地变现。其次,企业要开始构建学习型组织。大部分创业公司早期的人都是“野生纯天然”的,因为无论是见过体系的人还是建过体系的人,都比较贵,不一定请得起。而且创业初期经常需要的就是野生人才的强执行力与不守常规的“野路子”思维。但到了发展期,仅靠野路子打法就支撑不了常态化运营,必须进行体系化。

 

一是让人才进化。人才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野生纯天然的,没有进过大公司,没有经过系统化的训练,凭借个人天赋在实际创业过程中摸爬滚打出来的;


第二种是见过体系的,在大公司待过,受过系统的训练,有一些标准的职业素养与习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原有的体系挪到新的地方上复用,但不擅长创新和改进;


第三种是建过体系的,不仅在大公司待过,受过体系化训练,而且还建设过体系,懂得体系的基本逻辑,有自己的一套底层逻辑,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建设属于这家企业的体系。

 

二是适应市场变化。当前的市场环境是快速变化的,不确定性充斥着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也许昨天早上还是成功的策略,晚上已经被对手摸透,且对手制定出了更完美的策略;也许今天好不容易摸清楚平台的运营规则,明天规则就改变了;也许我们刚刚熟悉90后员工的性格特征,但紧接着发现00后已经进入职场。今天已经不是当年“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了,企业要想胜出,必须不断“刷新”自己,不断迭代自己的运营打法,那么就要构建一套“尝试-学习-反馈-总结-复制”的流程,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不断尝试新的打法。


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通过内外部的学习去找方法,找到方法之后就调整打法策略,然后总结出标准的方法进行复制。只有建立这样一套流程,并保持流程的灵活性,才能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这样的流程构建就是学习型组织的构建。

 

三是加强人才产出。企业竞争到一定程度,很难在商业上拉开优势,最终胜出靠的就是人才效率,谁有更多的人才谁就能胜出。所以构建学习型组织,建立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就尤为重要。

 

四是引入关键人才。业务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组织人数的扩充,这一阶段的人才需求量比生存期更大,人才的发展跟不上业务需要是每个发展期公司的必经之痛。对于关键人才的招聘,常规的招聘人员是找不到的,因为如果招聘负责人的能力一般,往往吸引不到比他更优秀的人。所以关键人才的招聘只能由创始人亲抓,由创始人去寻找关键人才,亲自把关关键人才的甄选并将其吸引进来(当然,猎头推荐、自己企业的招聘系统也是关键人才信息的来源)。如果创始人也吸引不到人才,那么就需要先集体提升一下,栽得梧桐树,方有凤凰栖。

 

【企业案例】在2010年开始的“千团大战”1中,许多参与者都注意到以高执行力著称的阿里“中供铁军”是打赢这场仗的必备人才,所以大家都争着去挖从“中供”出来的销售人员。但大多数公司挖的都是销售或者主管层人员,因为挖这些人的难度相对低一些,成本也小。有一家团购企业的创始人的观点却截然相反:与其这样费心费力一个个挖,不如直接挖个头儿,然后让这个头儿去负责组建下面的团队,这样不是更好吗?想到就做,经过一些曲折之后这家企业成功挖到了“头儿”,然后让他去搭建整个团队,最终这家公司从“千团大战”中胜出,成为最终的赢家。这家公司就是美团,它的创始人是王兴,他所挖的人叫干嘉伟。为了请干嘉伟。王兴前前后后和他聊了六次,“六顾茅庐”成为互联网圈的美谈。

 

成熟期:传承、变革、融合或破局


接下来,企业就到了第三阶段——成熟期。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发展方式各不相同,所以成熟期又大体可以分为稳定期、变革期、多元化期、衰退期四个小阶段。

 

一是趋于稳定的稳定期。如果发展期发展得较为良好,各方面的机制、体系、流程趋于完善,那么企业就会进入稳定期。这一类型的企业组织已经有了一以贯之的清晰愿景和价值观,相对成熟流畅的制度化管理体系,人才储备、晋升和培养通道也已经完备,整个组织机构运转良好,战略通达,企业内部的创新力和凝聚力也比较强。这个阶段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传承文化,将原有的文化发扬光大,培养出更多志同道合的合伙人,未来才能支撑更多的业务发展。

 

二是处于转折阶段的变革期。当企业稳定发展到一定阶段,内部创新消磨殆尽,外部也没有强大的竞争者,外部拉力和内部推力都不足的时候,企业就会开始陷入内耗。此时,组织结构相对比较庞大,企业从规模来看俨然是一头大象,但从内在的组织结构来看已然是一头陷入困境的大象。战略和组织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市场环境,CEO和高管的认知急需更新,人才梯队急需重建。所以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的则是变革文化,通过对企业愿景、使命、价值观的重新审视来激发组织活力,进行战略业务的变革与创新。

 

三是多元化期。组织通过变革激发新的活力,会长出新的业务,那么新老业务之间如何融洽发展,新老人之间如何协同互助?这就需要多元文化。多元文化的核心是开放包容,能够让有不同思想的人繁荣互生。处于这个阶段的企业,组织特征一方面具备稳定期的特点,另一方面因为经历过变革的阵痛,内核更为强大坚韧,进入兼容并包的状态。企业的愿景、价值观需要不断进行迭代和践行,人才梯队建设需要更富有层次感和灵活性,以满足这个时期业务多元化生长的需求。比如现在的华为,除了传统的通信业务,还有手机业务,更是积极地在做汽车,业务非常多元。再如海尔,最早是做家用电器的,现在还做装修材料、医疗保健器材、家居用品、数字化产品等业务。

 

四是企业家们都不想企业进入的阶段:衰退期。企业处在变革期的时候,问题大多只是潜藏在内部,从外部看,业务可能还是增长的,但衰退期,问题已经暴露在业务指标上了,再不进行调整,企业倒闭只在旦夕之间。衰退期的企业文化建设出现了僵化气息,活力匮乏,形式大于内容,企业制度对企业内部的约束力和激励作用越来越弱,企业内耗严重,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反应迟钝,企业危机不断加剧。在衰退状态下,企业需要的是破局文化,不能进行无限制的扩张,业务要重新聚焦,并且还要“换血”“瘦身”,如果人的思维经引导后最终跟不上,那么不换思想就换人。


本文摘编自:《赢得生意:做穿越周期的幸存者》,作者:观因(陈航英)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