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潮沉思录,作者:天书、五花王,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潮沉思录,作者:天书、五花王,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从昨天开始,据网传的和私下的一些消息,小红书平台的管理者可能陷入了因猝不及防导致的某种混乱之中,不知道毛文超们事前对这次泼天流量的奇妙发生方式有没有过某种想象。
从昨天开始,大家就不停揣测这波TikTok难民带来的“洋悟运动”能持续多久,会走向何种结局,这一切目前我们仍未得知。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无论结果如何,这都将是一次具有历史标志性的文化事件。
“先见之明”与“风凉话”
中外网友在小红书上火热交流的同时,一些“先见之明”与“风凉话”也自然出现。
最愚蠢的言论莫过于某大V说小红书这波流量是海外华人花钱雇的。到底是何等傲慢才能说出这种话呢?哪怕上小红书上多看几眼,或者看看小红书app下载量在各国的增长呢?或许,最不愿意看到中美网友真正互相“开眼看世界”的正是这类长期靠中外信息差赚钱的人。
其他的“先见之明”说来说去,不外乎因为后续可能出现的各种发展会导致的“管理部门干预”,“平台接不住”,“最后能留下来的都是讨好中国人赚流量钱的”之类。
或许吧?这的确是一次突如其来的亲密接触。典型的美国“TT难民”确实是出于对美国政策封杀TikTok的反抗,以及对Instagram Reels、YouTube Shorts等竞品的抵触情绪,“#fxxk zuck”甚至成为禁令事件后的热门标签。但也要看到,小红书下载量在多个国家和地域都出现飙升,这次热潮并非单纯是美国用户的行为。
没有小红书,也有小黄书,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中国互联网平台能提供的服务确实在很多方面都已经超越了美国同类产品。就像美国人威胁关掉TikTok,实际目的还是想把TikTok收入囊中。
就算到最后“你看吧我早就说过”式的先见之明实现了又如何?在大V们发表这些“高论”的时候,中美两国网友在短短两天内,已经互相对账,互相展示才艺,分享钓鱼成果,一起创造了大量的段子和梗图。就算最终短暂,这一切也远比那些“先见之明”和风凉话有生命力有意义得多。
说句不客气的,就算是这些海外用户里有不少的发言是为了讨好中国市场获得流量又如何?时至今日外国用户讨好中国市场这种事仍要被大惊小怪吗?看外国用户讨好总比看国内赚信息差的公知大V强吧?
而且,美国网民跑到小红书把马斯克母亲喷到关评论,以及赞美路易吉,总不会也说是为了讨好中国用户吧?
而且,你甚至能在小红书刷到美国大头兵发自己操作M109自行榴弹炮开火的短视频。有些人最好把这事当成美国大兵在搞抽象,而不是为了讨好中国人。
文化大同,来了又没来
从昨天观察到现在,反而是看到深入参与这场狂欢的网民们的一些评论特别清醒。相比管理部门以及平台会如何,他们更关心“巴别塔是否又建起来了”。世界人民友好交流的跨文化沟通平台,其乐融融的环球同此凉热讨论区是否会真正出现?
指望小红书去实现一个这样重大的任务实在是有些超纲了,起码目前小红书自身的准备以及基础能力还差很多。但通过这几天中美网民的魔幻接触,我们也可以简单窥见下这个命题的难度。这里从笔者这两天印象最深刻的几个评论展开。
的确,在当下由互联网,流行影视音乐游戏,亚文化扩圈等等带来的全球青年文化统一建构中,确实生产了一种跨越国族和语言的“文化阶级意识”,而TikTok和小红书用户群体,基本可以说就处在同一个“文化阶级”。在种种因缘际会下短暂抛开了有色眼镜与深层冲突后,突然的亲密接触,玫瑰色的文化大同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只是,事情不会止步于此。
很可惜这个贴子已经删除了。原贴中这位网友认为光靠浪漫化的文化认同,这种其乐融融的场面不会维持太久。在猫猫狗狗互助对账诉苦之后,双方终究不能避免更深层次的观念差异,认知冲突以及现实国别政治带来的矛盾。维系双方认同的一个可能的路径是进一步的“阶级认知”。通过一系列的对账话题后,洋用户的说服力终于让小红书用户们得出了结论:美国牛马也没比中国牛马过得好。
的确,中美打工人们感慨于各自处于社会中的位置和压力,确实很容易产生一种朴素的“阶级共情”。但这个问题深入探讨下去仍然是矛盾的,虽然当下美国打工人饱受金融医疗学贷压迫和政府不作为之苦,但由于全球秩序和全球市场的存在,美国的打工人和中国的打工人在根本上仍然不是同一个阶级。现在能有共情,是因为双方讨论的都是各自国家内部的再分配问题。真实的矛盾远不止于此。
最终,有人感悟到:
这是我这两天所看到的,对此次玫瑰色文化大同复杂感受的最生动概括。满怀欣喜和好奇又小心翼翼,明知也许不会长久但又不愿戳破。在美国已经越来越走向失控之后,我们确实无法预料这场对抗的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幸好,中国并不是列强,中国人是真的渴望世界和平和文化大同的,只是其前提不是目前这个由美国主导的霸权秩序。
还是那句话,无论结果如何,这次突如其来的亲密接触都必然成为具有历史标志性的文化事件。这一次,主场在我们这边,就算这次太突然,太仓促,下一次契机再来时,我们总会再做得更好些。
小红书们该怎么办?
该说说小红书这个平台了。
这波“泼天流量”先洒到小红书头上也不都是偶然。就像前面说的,TikTok和小红书用户群体,基本可以说就处在同一个“文化阶级”,这首先是因为小红书的用户目标就是如此,平台机制,体验和氛围都是为了这个目标而打造的。应该说小红书是目前国内信息流平台中将图文与视频内容展现处理得最为平衡的,在经验分享和笔记攻略方面也做到最佳。然而,直到2024年赞助春晚,小红书才可以说迈入了“准全民平台”的行列。
这次“泼天流量”之后,一些观点从商业角度出发,认为小红书目前的商业机制不足以留住TikTok的大V们。实际上这不光是对外部用户的问题,对国内市场来说,小红书的商业化之路也走得非常别扭。
2023年,成立10年之久的小红书才首次实现盈利,净利润5亿美元、营收37亿美元。2024年一季度则实现了2亿美元净利润。2024年7月,小红书通过出售老股的方式引进了包括DST Global在内的新一批明星投资机构,红杉中国、高瓴、博裕资本等机构也对小红书进行了投资,目前其估值大概在170亿美元左右,相比之下,快手在港股市场的市值大约为270亿美元。小红书在内容和商业化之间的“拧巴”,可能只比豆瓣和知乎这俩稍微好一点。
尽管小红书在用户“种草”方面极具影响力,但用户往往会在其他平台如淘宝等完成实际购买行为,导致小红书难以直接转化用户消费为自身收入,虽然早期就涉足电商领域,推出自营店铺,但其自营平台开了又关反反复复,现在逐步演变为第三方商家入驻模式为主。如果继续秉持其“高线城市高净值年轻女性”的用户画像,其在广告收入和电商收入上的互斥,就会成为一种桎梏。一旦大规模拉新,就可能面临用户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冲突。
其实,在众多早期投资机构看来,小红书虽然影响力和话题性不输其他巨型互联网公司,但缺乏成为一家巨型互联网公司的战略规划。多年以来,这家带着浓郁“岁月静好”气息的公司,一直努力在调和社区内容和商业化之间的矛盾。如何保持社区氛围和用户粘性的同时实现用户规模和商业化增长,是小红书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平台的社会价值上,小红书也一直不够清晰。抛开平台以大城市女性用户为主导致平台充斥的不少争议性话题,小红书比起其他平台来说,消费主义和中产趣味主导更为突出。这导致平台长期选择了一种去意识形态化的平台战略。
虽然小红书管理层给平台的价值定义是“有用”而非“好玩”,小红书内部的共识是“希望可以给用户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价值。”2023年,管理层开始思考所谓的“社会价值”。不过看起来,他们对社会价值的认识还只是从服务用户本身出发,在引导和输出社会价值观层面,仍处于无为而治的状态。
但不是你想“岁月静好”,宏大叙事就不往你身上招呼。就像TikTok一开始也想在美国岁月静好,但美国政府何曾放过它呢?TikTok成为美国非建制政治舆论的中心,也是时势使然,管理者想躲也躲不掉。何况,如果不是TikTok在美国反建制和反舆论中心的作用,又哪能换来懂王的支持,让目前得以维持一线生机呢?
大型互联网平台作为当代社会的一种基础设施,很多事情不是无为而治就能避免的。时代的浪潮终究避无可避,不会给平台掌管者们那么多明哲保身和理想主义的空间。
借由这次契机,小红书管理层真的该思考思考,如何进一步实现自身的平台价值了。
TikTok前路未卜
最后说说TikTok。也可以说这次的TikTok难民事件是美国用户们在寻找“代餐”,或许他们觉得,集体涌向“中国间谍”的行为会让美国政客们产生重视,从而保住平台。
换平台如换药,一个早有积累的巨大内容池,是很难被替代的。最终,美国用户们肯定还是希望TikTok能得以存续。
回到TikTok本身。美国最高法院庭审记录揭示了一个关键信息:如果TikTok使用字节跳动创建的其他算法,该法律将允许其继续运营。然而,字节跳动作为一家中国公司,不享有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赋予的权利。
这意味着TikTok面临两条出路:一是将算法彻底替换为向美国当局开放的版本,使其内容受美国当局监管;二是完全向美国资本让渡控制权,转型为符合"75%法则"的美国公司。
这个堪称全美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平台,觊觎者众多,背后的盘算表面上是“美国人能看到什么内容必须由美国人决定”,实质却是选举政治与商业利益的交织。
就像特朗普在借助TT重登大宝后转而支持,理由直白:“如果摆脱TikTok,facebook和扎克伯格的业务将翻倍。我不希望在上次选举中作弊的facebook表现更好。他们是真正的人民公敌!”
眼下,若最高法院维持禁令,特朗普可在重返白宫后要求司法部暂缓执行。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只要字节跳动能证明正在推进业务剥离,他还可将禁令实施推迟90天。
除了法案本身允许总统给予90天“缓刑期”的规定外,特朗普还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帮助TikTok推翻禁令:说服国会制定新法以废除该法律、行使执法自由裁量权干预新任司法部长的执法进程,或宣布字节跳动已通过对TikTok的“合格剥离”满足法规要求。
这次立法是以国会立法形式确定的,总统无权随意修改,且由于法律效力层级的限制,行政令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如果特朗普想推翻这项立法,他需要动用政治资源,推动国会制定新法来修改或暂缓TikTok禁令的实施。
虽然目前共和党控制着国会两院,理论上存在这种可能,但在美国,即使有总统支持,推动立法也极其困难。特别是考虑到TikTok禁令获得了国会压倒性支持(众议院360:58,参议院79:18),要推动相反的立法将需要耗费巨大政治资源。
另一方面,虽然法案由国会通过,但具体实施权在美国司法部。司法部长拥有执法自由裁量权,特朗普可以指示其司法部长暂缓执行该法案,为TikTok争取喘息空间。他还可以在不公开违反法律的前提下,缩小执法范围来实现政策目标。
由于法案主要禁止苹果、谷歌等应用商店托管TikTok,特朗普可以承诺这些企业免受法案相关起诉和罚金。此外,尽管法案规定字节跳动持股需降至20%以下才算完成“剥离”,特朗普作为总统有权宣布TikTok已通过“合格剥离”达到法律要求。
但特朗普挑选的国务卿马可·卢比奥(Mark Rubio)是禁止TikTok的两党立法的首席参议员,而被任命为国家安全顾问的共和党议员麦克·沃尔兹(Mike Waltz)、被任命为国土安全部部长的克里斯蒂·诺姆(Kristi Noem)、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提名人选布伦丹·卡尔(Brendan Carr)等人,都长期对TikTok持有反对态度,这些措施能够落地的可能很小。
实际上,TikTok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推荐算法,而中国法律明确禁止核心算法出口。2020年,中国修订了《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将“基于数据分析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技术”列入限制出口清单。这意味着字节跳动无法将TikTok的算法技术转让给外国买家,包括马斯克。没有算法的TikTok将大幅贬值。
对字节跳动而言,变卖等同于解体——如果美国业务可以被出售,那么加拿大、澳大利亚、非洲、欧洲的业务是否也将面临同样的命运?对字节跳动而言,如果裁决无望,关闭TikTok美国业务,干脆退出美国市场反而可能是成本最优的选择。
或许还有一线生机?毕竟对美国政客们来说,TikTok这块肥肉早有群狼虎视眈眈,如果彻底关停封禁,各方岂不是白忙活一场?而且干掉一个TikTok,还有一堆中国APP在占领美国市场,比如字节的小黄书也在崛起。美国人能把所有中国APP逐出市场吗?
如果封了TikTok之后,在大洋另一端,哪天小红书或者其他的平台,真的由这次契机开始,完成了向国际化平台的蜕变,让TikTok难民们能真正安顿下来,美国政客们到时候要怎么办呢?
看起来事情还是不要做得那么绝才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潮沉思录,作者:天书、五花王
支持一下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