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掉进“成熟陷阱”
2020-11-20 21:35

小心掉进“成熟陷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ID:janelee1231),作者:李歪歪,原文标题:《“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可我还没准备好。”》,头图来自:《天使爱美丽》剧照


你是在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是个“成年人”的?18岁的生日?不再有宵禁?去外地上大学?入职第一份工作?再或者,是压力很大找人倾诉的时候,收到的那句回应:


“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了。”


跟长大成人的喜悦相比,这句话更多让人感到惶恐。你开始听到越来越多这样的声音:


20多岁,最好的时间啊。


有些事情年轻的时候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30岁之前得完成……,不然你就……


这些话语让你觉得你正处在一个这么一个特殊的年纪:它美好,短暂,充满紧迫感。你必须马上变得足够好,足够优秀和强大,才能配得上它。


但你总是做不到。


你觉得挫败,无力,开始问自己:这不是“最好的时间”吗?为什么我这么焦虑?是不是我有问题?


你没有意识到,也许,你跟太多人一样,正在掉进“成熟陷阱”。


官方宣布“你成年了”,但你的脑子还没准备好


很多研究表明,当你被官方告知“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了”的时候,你的脑子很有可能还没有准备好。


在我们大脑的前半部分,有一个容量接近大脑三分之一的神经组织区域:前额叶。它负责大脑的大部分“理性”工作:管理情绪,举止得体,进行复杂推理,思考,计划,做出重要决策,解决问题……



可以说,让你成功扮演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所需要的工作,基本上是要由前额叶完成的。


但让人难过的是,这个对我们非常重要的前额叶,却是大脑中发育最晚的部分。哈佛大学脑成像中心的神经学家黛博拉·尤格伦-托德(Deborah Yurgelun-Todd)表示,前额叶一般要在20多岁才能发育成熟。


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中心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与分子病毒学、免疫学和医学遗传学教授加里·文克博士,几十年来一直在做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他认为前额叶的成熟时间可能比20岁更晚:


女性大约在25岁,而男性要到30岁。


也就是说,在我们名义上“成年”之后,还要等很久,才能有足够的脑力去达成真正的“成熟”。


让人抓狂的是,我们需要在真正成熟之前就做出那些对我们非常重要的人生决定:


读什么专业,去哪个城市,考研还是工作,甚至是跟谁结婚……这也难怪大家会这么焦虑迷茫了,这就是一个“成熟陷阱”啊。


除了让我们在面临人生大事时感到“脑力不足”,前额叶没有充分发育还会让我们更容易犯错。


刚刚那位加里·文克博士在大学里教了30多年关于毒品对大脑影响的课程,他发现尽管周围人不断在强调毒品的危害,但这并没有真正改变年轻人的行为。那些毒品成瘾的年轻人,在第一次接触毒品时,根本不会相信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这样的非理性可不仅仅表现在毒品这种极端案例上。神经学家桑德拉·阿莫特博士就发现,不管是跟比自己小的未成年人比,还是跟那些成年一段时间的老司机比,刚刚成年的年轻人都更容易受到同辈压力的影响:


如果旁边有两个朋友,一个20岁的年轻人做出风险举动的几率要比他独处时提高50%。


这是20多岁的尴尬之处:


我们被赋予了这么多重大的、艰难的任务,但我们的实际能力都还不足以应对这一切,不管是人生阅历、心理调控能力,还是脑子。

18岁就成年?这个设定可能有点草率


回头想想,我们好像只是被动地接受了“18岁成年”这个事实,没人对它提出过异议。但为什么18岁就是成年了?有什么研究证明18岁 是一个人成熟的节点?


事实上,答案可能是:并没有。这个决定很有可能就是,随便定下来的。


拿美国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美国都是借用英国习惯法规定的成年年龄:21岁。至于英国为什么把成年年龄设定成21岁,也没有很充足的理由。


有一个说法是,英国的乡绅在21岁就有了成为骑士的资格。但这更像是个推论,历史上有很多不到21岁就成为骑士的反例。


不仅缺乏足够严谨的设定依据,“成年年龄”还经常变动。2018年,日本《民法修正案》就通过了一个条令,把延续了142年的20岁成年年龄改成了18岁。


美国在抄英国作业之后的几十年里,“成年年龄”一直随着政治运动和各州的不同情况发生变动。在1971年,第 26 条修正案把全国投票年龄从21岁降低到了18岁。


这个变动,很大程度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当时处于冷战时期,18岁的青年可能会被强制应征入伍参加越南战争,但因为还没有投票权,他们对自己的国家要不要加入战争并没有发言权。很多年轻人都强烈反对战争,那些同样反战的政客就极力希望让这些年轻人拥有投票权。


后来,这个修正案以压倒性的优势通过,18岁成年就延用到现在。这个“成年年龄”更像是基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做出的调整,而不是基于真正意义上的身体和心理的成熟。


中国古代对成年年龄的设定还有性别差异:


男子20岁行加冠礼(就是把一直留着的头发盘起来,戴上一个代表成年的帽子)表示已成年;女子15岁束发加笄(戴簪子),表示成年。


为什么男女成年年龄差了整整5岁?这跟当时社会对男女两性的角色设定不同有关系:


男性成年是要承担社会责任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能力门槛很高,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准备期。


而女性的主要任务是繁衍下一代,不需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所以她们的成年年龄跟性成熟年龄是差不多的。


顺便说一下,古代人讲的“半老徐娘”,指的是30岁。


你会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成年年龄”只是为了方便社会管理选定的一个数字。


18岁,20岁,25岁,30岁……这些让我们倍感焦虑的数字,在统计学上也许是有意义的,但对一个个体的成长而言,它的意义是模糊的。


没必要把它看得太重。


晚一点成熟,其实挺好的


即便这样,要打破社会对某个年龄赋予的任务和期待,也是很难的。之前网络上有一句很火的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其实就是年轻人对“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这种标准的抵抗。


这样的抵抗在历史上一直存在。就拿“结婚”来说,中世纪曾有法律规定男孩在7岁就可以订婚,女孩在12岁就可以结婚和拥有性生活。


太早了?但当时的政策制定者觉得,只要到了性成熟的年龄,就可以称得上成熟了。精神成熟什么的,没那么重要。这样的设定,其实是出于鼓励生育的目的。


但根据现在能找到的记载,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按这个标准来。美国马萨诸塞州 1652年至1800年的记录显示,女性第一次结婚的平均年龄在19.5岁到22.5岁之间。


英国、法国和德国收集的数据显示,1750~1799年,女性初婚的平均年龄高达25.1岁,1800~1849年为25.7岁。


到 19 世纪末,美国女性首次结婚的平均年龄在22至24岁之间,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20世纪40年代。


美国的最低平均初婚年龄出现在婴儿潮时期——下降到了 20.5岁。有趣的是,在这之后的十几年时间,美国的离婚率达到顶峰历史上的顶峰。


纵观美国历史,初婚平均年龄推迟之后,离婚率一直大幅下降。这也能说明:


你越成熟,越了解自己,越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就越能在选择伴侣上做出正确的决定。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20多岁正是学习和准备的时期。生物学家颜宁在之前接受《人物》采访的时候,就表达过这样的观点:三十而立对现在的人来说太难了,应该改成四十而立。


“如果做科研,30岁好多人都还没有独立呢,立什么立啊,现代人跟过去的寿命不一样了,接受教育的时间长度也不一样了,你不能再三十而立了,要求太高了。”


还有人说,越是高级的生物,在真正独立前就有越长的准备期:小羊羔在出生后的第二天就能站立行走了,人类却要慢得多。随着人类寿命的提升,“准备期”变长也是自然而然。


从这个角度说,“晚一点成熟”也许是大势所趋:我们可以有更充足的准备来面对人生的挑战,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打破对年龄的迷信,充分尊重自己作为个体的独特性,为自己争取更多自我成长的自由度,或许是比盲目地参考社会公认的”人生时间表”更重要的事情。


真正重要的日子,是那个终于看到方向、获得前所未有的笃定的时刻,而不是一个“30岁生日”。


References

[1]todayifoundout.com:How  do they decide the age when you become an andult?

[2]Gary L. Wenk Ph.D.:Why Do Teenagers Feel Immortal?-Teenagers without frontal lobes.

[3]Tim Elmore:The Marks of Maturity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ID:janelee1231),作者:李歪歪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