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旺角黄汉城(ID:zgtrendPlus),作者:图图、黄汉城,原文标题:《普京要过苦日子了!为什么俄罗斯就是发展不起来》,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拜登马上就要上台了,你觉得谁最紧张?我个人觉得是普京,这位克格勃出身的总统即将面临的考验并不比中国小。
前阵子美国大选时,民调机构盖洛普专门做了一项调查:民众眼中谁是美国“最大敌人”。
结果受访共和党人中,31%认为是中国,仅9%认为是俄罗斯;民主党人中则完全相反,12%认为是中国,43%的人认为是俄罗斯。
也就是说,那些给拜登投票的选民,认为俄罗斯是比中国更大的敌人。你想想,普京能轻松起来吗?
这不,最近就有人发现了一个好玩的现象——
2016年特朗普当选,普京两个小时后就发出祝贺;2020年拜登获胜,普京整整24个小时后没任何动静。
普京曾经豪言壮语,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结果怎么着,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俄罗斯终于成功地把自己建成了一个“广东”。
数据来源:World Bank, Wikipedia.
别说什么帝国了,能保住一个二流国家的地位就已非常不错了。
为什么俄罗斯会越混越差?到底是普京不行,还是这个国家不行?70多岁的拜登马上就要入主白宫了,普京大帝拿什么跟人家斗呢?
今天,我们就好好聊一下这个问题。
一、距离的暴政
普京的性格,很“斯拉夫”。
如果你去看俄罗斯的历史,你会发现它就是一部充满了铁与血的扩张史,在这些历史当中,就埋伏着当代战斗民族的性格基因。
13世纪起,蒙古可汗长达两百多年的统治,使俄罗斯这个民族对于掠夺成性的邻国倍感焦虑,乃至产生了被迫害妄想症。
当周围都是敌人的情况下,俄罗斯人认为最好的自卫方法,是先发制人,把它们收入囊中,用攻击的方式来“防御”。
16世纪中叶,俄罗斯的第一任沙皇伊凡四世向东挺进,先后吞并了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和西伯利亚汗国,还打败了克里木汗国——蒙古人的威胁从此消失。
1558年,伊凡四世又发动立窝尼亚战争,想要争夺波罗的海东岸地区的交通枢纽,但是遭到欧洲多国的反对,打了25年无果。
伊凡四世死后的三百年间,俄国以每年1.8万平方米的速度扩张着;到了1914年,国土面积已达2203万平方公里,比现在的国土还要大。
但是版图越扩大,边界越长,对其产生潜在威胁的国家也就越多,更加深了恐惧感。在这种“害怕被劫掠”和“害怕被包围”的相互作用之中,俄罗斯的国民性格中出现了极强的集体主义精神。
民族固然很团结,但无奈,上帝并不爱俄罗斯。因为这些个世纪,俄罗斯费了数十代人东征西讨得来的土地,实在不适合发展经济!
来源:地球知识局
你看俄罗斯的海岸线如此辽阔,真正派得上用场的不冻港也就4个而已,北冰洋的摩尔曼斯克港、波罗的海的圣彼得堡港、黑海的塞瓦斯托波尔港、日本海的海参崴港。
其他海岸线基本都是残废的,一年365天,大半年在结冰,发展个毛外循环。所以,俄罗斯真正意义上的沿海城市,还没有我们一个广东省的多。
单单这个不冻港的劣势,就足以把俄罗斯对外贸易的路堵死了。
其一,俄罗斯所有的不冻港,背后都没有大江大河可以依靠,无法为身后的城市提供最低廉的运输通道来融入全球产业链。
你看我们上海港的背后是世界第三长的长江,香港、深圳、广州的港口背后是珠江,通过这些黄金水道,前端的港口可以连接起后边一连串的城市,在更大的范围内做产业布局,做专业化分工,带动起上千公里的经济腹地发展。
而俄罗斯的几个港口,要么是孤港,要么就是背靠着拿不上台面的小江小河。以至于这几个不冻港的经济腹地其实是很小的,产业的互动局限在非常窄的范围内。
换句话说,俄国的几个不冻港,无法成为辽阔内陆与海外资源交换的枢纽节点。多少有点单打独斗的意思。
俄三大集装箱港口与首都的直线距离,来源:GlobalPorts.
另外,你再看看这几个不冻港的位置。
圣彼得堡港到俄罗斯最大的工业中心莫斯科,直线706公里,相当于从上海到武汉。从塞瓦斯托波尔港到莫斯科,距离1947公里,相当于从上海跑到青藏高原上的西宁。
沿途这么长的距离,基本要依赖于公路/铁路运输,你说物流成本有多高?莫斯科生产的轻工业产品,做出口市场还有价格优势吗?
地理因素不仅扼住“外循环”咽喉,俄罗斯的“内循环”也是一言难尽。
俄罗斯太大了,想要建立一个完备的,让内部市场统一起来的交通网络太难了。
以高速公里为例。2019年,俄罗斯高速公路总长才6768公里,跟中国的14.96万公里、美国9.59万公里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水运方面,俄罗斯的内陆河也十分不可靠。在地图上,俄罗斯的内部河网看起来挺密集,但实际上中看不中用。
内陆河每年的封冻期都长达4~6个月。极端情况下,西伯利亚冬季气温可低至零下50摄氏度,河流的冰层厚度可达几米。
相形之下,美国真的是一个被上帝眷顾的国家。美国适于通航的内陆高等级河道总长超过四万公里,比许多国家加起来都要多。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惊叹:
“这些(美国内陆)河流中最知名的有密苏里和、俄亥俄河、阿肯色河、田纳西河,当然少不了伟大的密西西比河,这些河道都以对角线的形式横穿美国大陆,而不是以垂直的南北向流淌,把整个国家编织成了一个天然的地理整体。”
如果河运没法比,能修铁路也行。可是俄罗斯的铁路,修得太少了,总长度明显小于中国和欧美。
编译自:Wikipedia.
这可能跟修建费用有关。同样是一公里的铁路成本,在中国由10945个人承担,在美国由2060个人承担,而在俄罗斯,则只有1678个人承担。由于边际成本过高,这铁路啊,谁修谁赔。
结论已经很清楚了:俄罗斯对外、对内的地理距离,使得经济运行成本居高不下。
想到这里,我甚至有点替伊凡四世感到庆幸。要是他活到现在,还不得被人骂惨,这拿的都是什么地啊?
二、“大”“小”之争
别看俄罗斯国土面积全球第一,说出去老豪气了。
其实人家有苦说不出,俄国1.4亿的人口规模,仅仅跟墨西哥差不多。但是这一亿多人口,却要管理一个美国+一个巴西那样大的国家,根本就不够用。
所以,俄罗斯跟中国一样,长期陷入了一种城镇发展策略的迷茫。
前财政部长阿列克谢·库德林(Alexei Kudrin)非常坚持大都市主义——“如果俄罗斯这个国家想要保持竞争力,就必须发展并且创造我们最大的城市集群:这包括一个一千五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再加上5个卫星城……”
普京老大哥则对小市镇满怀真情。
在2018年的总统演说中,普京说:“俄罗斯拥有广阔的领土,国家的活力不能只集中在少数几个大都会。大城市必须将它们的能量散发出去,从而支持全国各区域的平衡、和谐发展。”
他还提到,要为小城镇增加医院数量,保障小城镇的网络和自来水供应,并更新小城镇的基础设施。
作为国家元首,想要平衡无可厚非。如果这些居民都跟中国一样,集中在一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十个城市就可以组成俄罗斯联邦了。剩下的很多地方就会成为无人之地,跟火星一样荒芜。
可现实的残酷在于,小城市并不能带来多少经济利益,最后只能是让大城市给小城市输血,非常的不划算。
论中小城市对经济的贡献度,俄罗斯远远低于欧洲和美国。在人口密度极低的情况下,想让中小城市成为经济增长引擎,可能只会事倍功半。
经济地理学早就给出了明确结论:要想发展经济,必须要有人口的聚集,一来可以让上下游产业紧密衔接、提高生产效率,二来可以加强人际交往和信息共享。
对于有保密特性的军工产业,在荒芜的西伯利亚选一个地方,聚一小撮人搞搞研发,尚且可以应付。但是如果想让知识、技术外溢到轻工业和创新企业,就不得不通过与城市人口的集聚来形成大量紧密的人际网络。
库德林指出,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创造了俄罗斯27%的GDP;而美国两个最大的城市只创造了全国13%的GDP,欧洲两个最大城市只占了欧洲9%的GDP。
俄罗斯也就这两个大城市还有集聚的效应。剩下的数不清的城镇,共同分割七成的GDP,你可以想象这些城市的规模有多大?
嘿,五分钟就一日游了。
如果高级的城市集群无法实现,资源流动就达不到一定的密度。没有高频次的流动,创新产业就会受阻。创新受阻,经济就发展不起来……
简而言之,俄罗斯还是人口太少了,根本就驾驭不了如此庞大的国家。当年斯拉夫的祖先哥萨克人扩张得有多爽,今天的后代就有多痛苦。
三、创新产业不足
近二十年来,俄罗斯经济增速并不亮眼,甚至两度出现了负增长;而在同样的经济困难期,中国还是能够成功突围。
为什么,俄罗斯没有表现出中国这样的经济韧性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俄国的经济结构太畸形了。
自然地理造成的国际贸易劣势、城市政策导致的创新能力不足,都意味着:俄罗斯被长期困在传统的产业结构里。
俄罗斯有一句俗语:一流人才搞军工,二流人才搞石油,三流人才搞汽车。
国防工业自不必多说,是苏联的强项,冷战的遗产。目前,俄罗斯的国防工业总共雇员250万~300万人,提供的岗位占所有制造业的20%。我们甚至可以说,以核武器为代表的军事工业,是唯一可以让俄罗斯在世界大国中刷刷存在感的东西。
说到能源。以前有人告诉我,俄罗斯经济被石油绑架,陷入了“资源诅咒”,我还将信将疑——直到我收集了俄罗斯GDP和国际原油年均价的数据后,我都惊呆了。
你看下边这张图片,它们几乎就是重合的啊!
俄罗斯GDP、原油均价对照,二者相关系数达0.92。
数据来源:World Bank, Macrotrends.
俄学者指出,在2000年后的几轮经济增长中,油气收入对俄经济增速的贡献达1/2~1/3。
这几年,俄罗斯出口篮子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仍是最主要的外汇来源。
世界银行统计,2013年,碳和能源矿物占俄罗斯出口总量的70%,2017年为59%;到了2019年,这一比重降至54.4%。
2017年俄罗斯出口产品结构.
卖卖石油就能躺着赚钱,谁还去培训熟练的技术工人,谁还想着搞搞技术创新。它直接造成了两个后遗症。
第一,原材料出口的发展模式不断地挤压制造业,使得俄罗斯的加工工业处于持续衰退状态,目前仅占俄罗斯 GDP 的 16%,这甚至比苏联时期的40%~45%还要低。
汽车工业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缩影,俄罗斯汽车业出口额的比重非常小,2018年约为1.4%,聊胜于无。
第二,与传统行业的稳固优势相比,俄罗斯的创新行业不知道被甩了几条街。一份2017年的研究显示,与领先的欧盟国家相比,俄罗斯在创新行业的人员、资金投入都有较大差距。
俄罗斯和欧盟国家的创新活动比较(单位:%)
编译自:Rudakova, 2017.
与全球的创新企业相比,俄罗斯的劣势更加明显:在普华永道发布的1000家“全球创新”企业榜单中,2018年,俄罗斯只有Gazprom一家企业入围(没错,它是能源企业);同年,中国则有133家企业上榜,其中42家是信息技术行业,只有三家能源企业。
几年前在乌镇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梅德韦杰夫曾经骄傲地宣称,2014年,俄罗斯互联网经济总量达11.8万亿卢布,占GDP的16%。
但是这个数据,要谨慎看待。因为,俄罗斯信息通信行业产品在出口结构中还是微不足道:2018年仅占2.18%;同年,美国的总出口中,7.28%是信息通信行业产品。
俄罗斯的产业转型之路,可谓艰难又漫长。
虽然说俄罗斯的军用科技很发达,位列全球头部阵营。但是军用产品讲究的是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而民用产品讲究的是价美物廉,两者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这导致军工科技想要外溢出来其实是很难的。我打个比方,政府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耗费巨资研制出一台性能甚高的运输机,让世界各国都流口水,可是一旦商业化,这台飞机可能会因为造价太贵而根本没有航空公司敢买。
比如说你的燃油消耗率太高,同样的行程距离下,运输成本高出一截;又比如说你飞行的噪音太大了,无法被普通乘客接受。又比如说,你的起落架寿命过短,没有达到安全起落一万次的标准……
在战场上这些都不是事,军方就没打算让一台飞机飞一万次,能活过一两次战斗就不错了。而且只要能甩开敌方飞机,谁还管噪音大不大啊。
为了攻克这些问题,你可能会使用特别的技术和材料,最终导致你商业化后的飞机,造价就是比波音、空客这种民用高手要贵。
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军工大国并不代表科技强国。老毛的技术用来打热战确实不错,用来打商业战还是差了些。
四、结语
说实话,俄罗斯在这种自然地理的瓶颈中,更应该学习中国韬光养晦,把经济干起来再说。
可战斗民族就是战斗民族,一会跟欧洲对着干,一会收复克里米亚,一会又去中东刷存在感。
扩张主义基因的彰显,换来的是竞争对手的封锁。这些年来的经济制裁,已经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了肉眼可见的影响。
而经济越差就越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就越想对外挥舞拳头,感觉就像陷入一个死循环。
如果能见到普京,我真想拍拍他的肩膀安慰下:哥们,经济这么差,也不完全是你的锅。
参考资料
T.A.谢里舍娃, A.C.谢里舍夫, C.A.加特罗夫, & 周维第. (2017). 俄罗斯经济内生衰退及原因探讨. 俄罗斯学刊, 7(04), 66-71.
艾伦·格林斯潘. 繁荣与衰退:一部美国经济发展史. 中信出版集团.
Presidential Address to the Federal Assembly. 2018-03-01.
Kudrin: Russia needs to grow large agglomerations to be competitive. https://regnum.ru/news/2283624.html
Daria Litvinova & Angela Charlton. Russia’s Putin urges end to sanctions to boost world economy. AP. 2020-09-22.
Dienes, L. (2002). Reflections on a geographic dichotomy: archipelago Russia. 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 43(6), 443-458.
Modest Growth Ahead: Russia Economic Report May 2018. World Bank.
Rudakova, O. (2017). Economy of Knowledg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Russia. ICCESE 2017. Atlantis Press.
Nefedova, T. G., & Treivish, A. I. (2019). Urbanization and seasonal deurbanization in modern Russia. Regional Research of Russia, 9(1), 1-11.
The Global Innovation 1000 study. PwC. https://www.strategyand.pwc.com/gx/en/insights/innovation1000.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旺角黄汉城(ID:zgtrendPlus),作者:图图、黄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