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味的《半生缘》,能把张爱玲气活
2020-12-03 10:00

琼瑶味的《半生缘》,能把张爱玲气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余音,题图来自影视剧《情深缘起》


2020年,是张爱玲诞辰100周年。由于年份谐音,书迷们又称“爱玲爱玲”年。


这显然是个人们想要重温经典、缅怀才女的年份,可影视圈却乘着这股东风“恰烂钱”。


前有彭于晏、马思纯主演的《第一炉香》,还未播出就已经被诟病选角;后有近期开播的新版《半生缘》(改名为《情深缘起》),恶评漫天,甚至都不配拥有豆瓣评分。


电影《第一炉香》的张爱玲版海报


“虽然它改了个不知所谓的名字,但还好不是顶着《半生缘》三个字出现,否则张爱玲知道了都会被气活。”张爱玲的粉丝们说。


“情深”能理解,“缘起”是什么?是改编了男女主角的悲剧结局走向大团圆?还是又加入了什么新情缘?都没有。


明明是缘浅、缘尽的故事,却开始“缘起”,它的全线崩盘是在所难免了。


除了名字,这部不忍直视的剧还崩在了哪里?


一、导演闭眼选角,观众没眼看


2017年《情深缘起》刚刚官宣开拍时,大家就已经被它不可思议的选角深深震撼了——看演员表,光是演员年龄这关,就显然没人过得了哇。


2017年时的刘嘉玲,已经52岁,而她要挑战的角色——顾曼璐,在原著中大约30岁。


可笑的是,剧中曼璐出场的第一句台词就是:“这褶子,什么时候跑到老娘脸上来了?”听到这儿,观众怎能不出戏?“50岁有褶子奇怪吗?没有才奇怪!”


还真这么奇怪,在灯光、磨皮与滤镜(可能还有不少“医美”小技巧)的加持下,刘嘉玲版的曼璐,还真是一丝褶子都没有。


各种美颜小技巧加持后的“曼璐”。/豆瓣《情深缘起》剧照


“只要演的人不尴尬,尴尬的就是观众。”


为了尽量照顾剧组演员与刘嘉玲的年龄“平衡”,所有角色的年龄都向上提了一档。


比如,原著中与曼璐同龄的初恋情人张豫瑾,本是个“小白脸”,结果为了配合刘嘉玲,妥妥地变成了中年油腻男。


不仅几位主演“高龄”,甚至整个“百乐门”舞厅都不见一个青春靓丽的舞女郎。一个全是“妈妈桑”的舞厅真能在上海站住脚吗?


该年轻的都“老了”,该老的反而选年轻。饰演曼璐、曼桢母亲的吴冕仅与刘嘉玲相差6岁。


姐妹二人像母女,母女二人像姐妹。在年龄方面,《情深缘起》的选角全都乱了套。


事实上,年龄在这部剧中尤其重要。


《半生缘》中有这样一句话: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电影中的吴倩莲与黎明。/ 电影《半生缘》


如果顾曼桢与沈世钧从未年轻过,他们之间怎能孕育出那种要“一生一世在一起”的爱恋?如果没有年龄差异感,那个青春与灵魂一同凋零的曼璐就会“黑化”得莫名其妙。


不是说一定要按照“流量审美”找一群花旦小生来演才算好,只是脱离了人物关系结构,这样的故事看起来就像个笑话。


接下来,是形象错位带来的“演技力”失效。


刘嘉玲版曼璐,跟妹妹说话是一副教训女儿的样子;跟妈妈说话是使唤丫鬟的口气;跟“金主爸爸”说话,马上有了一种“不是为你几个臭钱老娘才不伺候你”的嚣张......


只要开口,就是中气十足的“低吼”声,仿佛一个随时能炸的“炮筒子”。


气场太大,不仅拉垮了角色的声音,还毁了角色的形象。


走路带风,身姿霸气,连外翻的鼻孔都为她增添了几分“女王”气势。/豆瓣《情深缘起》剧照


原著中有段形容曼璐化妆后的模样,让人印象深刻:


“头发乱蓬蓬还没梳过,脸上却已经是全部的舞台妆。红的鲜红,黑的墨黑,眼圈上抹着蓝色油膏,远看固然美丽,但近看便觉得面目狰狞。”


这样的曼璐,整天被艳俗的妆容侵蚀着。她虽然年龄不大,却总因感受到“年老色衰”而焦虑,身心俱疲。


反观刘嘉玲,标准瓜子脸过于瘦削,没有一点青春残余的痕迹;眼中没有风情万种,反而处处透着精明算计;妆前妆后都是同样的细挑眉+粗眼线,连红唇的造型都不多,哪有狼狈舞女的样子?


再看蒋欣版曼桢,脸蛋倒是有几分“圆中见方”的意思,但是身材未免过于“魁梧”。


曼桢的确不是个柔弱纤细的女子。她读过书,有主见,同时打两份工分担家庭重担,被祝鸿才玷污后没有放弃自己,而是想办法逃出禁闭......她是个有力量的女子。


但这个“力量”,是指她性格里的顽强倔强,并不是身体方面的“气壮山河”啊!


曼桢双手覆在胸前,略显健硕。/豆瓣《情深缘起》剧照


不论是跟沈世钧同框恋爱时溢出荧屏的敦实,还是反抗祝鸿才侵犯时的壮硕,都让观众为这些男性角色捏了一把汗:“男孩子在外要保护好自己,小心下一秒被扛走。”


除了身材出戏,曼桢还换上了与“华妃”“樊胜美”同款的苦情脸。


从出场起就绞着一对儿八字眉,神情恍惚,头发凌乱,完全不见本该“乐观开朗、眼中有光”的模样,倒像是预知了自己后半生的命运,所以早早开始发愁。


鲁迅把悲剧定义为“把有价值的东西毁了给人看”。曼桢的命运是个悲剧,但如果没有一开始的完整美好,怎能显示出之后的破碎幻灭?


失去这种层次感,实在无味。


祝鸿才呢,就一个毛病——太帅。


“这部剧之前,还从未get到过郭晓东的颜,现在我宣布,他可以被纳入‘雅痞帅大叔’行列了。”有粉丝如此吐槽。


原著中的祝鸿才“笑起来像猫,不笑又像鼠”。只有这样丑陋可怖的人,糟蹋了两个女子的人生,才会让人倍感惋惜。


而郭晓东本来气场就不强,长得还算周正,在“杀伐果断的姐姐与孔武有力的妹妹”面前,简直弱小得可怜。


看了郭晓东版的祝鸿才,我觉得两姐妹不亏了。/豆瓣《情深缘起》剧照


细想,这部剧中的演员都是经过多部戏认证的“实力派”,更有影后加持,按说不该“翻车”到如此地步啊。


但是“神仙多了会打架”。这些角儿勉强组合在一起,还囿于不合适的角色中,他们只能现身说法地回答那个经典问题:


再好的演员,也撑不住不适合自己的角色。


二、去不掉的“琼瑶味”


看到海报里一句句纯爱风文字,我就知道,是琼瑶又来了。/豆瓣《情深缘起》海报


“一见钟情”是琼瑶剧最常见的恋爱诞生方式,这次被搬到了张爱玲的小说里。


男女主的初遇,设计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曼桢手里拿着只写了“沈世钧”三个字的纸条就出来接人,不知道对方穿着、长相甚至性别,怎么接?总不能挥着纸条叫名字吧。


这时,编剧就“巧妙”地让手中纸条被风吹落,又“巧妙”地飘到男主脚边......然后两人就“巧妙”地见面了。


这一眼就“钟情”,难免显得男主太“颜狗”,所以编剧还设计让他们“恰巧”碰到一群工人来闹事。接着,机智的女主角立马站上高台振臂一呼,一番言辞后就“摆平”了这群闹事工人。


这下,颜值有了,善良有了,智慧有了,男主就能顺理成章展开热烈追求了。


让男女主赶紧谈恋爱,才是“正经事”。/豆瓣《情深缘起》剧照


除了“琼瑶式巧合”过多,女主还秉承了一贯的傻白甜人设。


从小接受姐姐资助读书的曼桢,却突然“良心发现”,不让姐姐在舞厅工作。


而她的方式也很特别,知道姐姐马上要登台参加花魁选举,就赶紧在后台把姐姐的“战袍”扯了......


这样的妹妹,我一个拳头想打十个。/豆瓣《情深缘起》剧照


女主一集哭N次;好兄弟来凑个三角恋;动不动就开始“山无棱天地合”......


从头到尾,整部剧都被注入了琼瑶剧灵魂,一个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桥段,把张爱玲的经典挫骨扬灰。


翻看制作表才发现,原来《情深缘起》的制片人是琼瑶阿姨的儿媳,何秀琼。我不得不“怀着最大恶意”猜测,她是要帮婆婆把其他“大IP”的经典通通毁掉啊。


琼瑶与张爱玲实在是两个极端。把二者生生扯在一起,结果大家看到了,就是诞生这种“四不像”的荒唐剧。


抛开这部剧不说,现在,几乎所有的国产剧都免不了落入情爱俗套。


像《流星花园》这样纯粹的青春偶像剧谈谈恋爱也就罢了,搞笑的是,现在还诞生了各种不伦不类的古装偶像剧。


记得当年我看刘恺威与郑爽的《寂寞空庭春欲晚》时,满脑子就一个问题:“这皇上从早到晚谈恋爱,还有时间上班吗?”


后来,又从《宫》开始玩穿越,恋爱要从现代谈到古代;还玩奇幻,从“四海八荒”爱到“三生六界”;想走《请回答1988》经典友情路线的《以家人之名》,最终也以烂尾收场......


形式再变换,也翻不出新鲜水花。/百度截图


爱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也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让爱情贯穿始终、成为影视剧中的核心价值观,想想就觉得恐怖。


就像六小龄童的无奈:“我不希望下一次再有小朋友问我,孙悟空到底交了几个妖精女朋友。”我们受够这些被讲烂、拍滥的爱情了。


三、翻拍毁经典?可能是太“新”了


这些年,不论是对原著的改编呈现,还是对经典剧作的翻拍,结果都不尽人意。


对于读者来说,对待一本书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它仅仅是一本书。也就是说,如果只是浮皮潦草地安上一张脸、抓不到精髓,就算编剧、导演、演员再用心,也还是毁了它。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算原著能够被大部分还原,但观众依旧会感受到缺失了读书时的想象空间。


此外,不同类型的小说、故事所适合的呈现方式不同。


比如,张爱玲的小说一般是难以拍出其中精髓的。


“说不清道不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张爱玲小说更多地是在诠释意境。


她的小说有时代底色、政治背景,也有女性挣扎的困苦,或许具体的表现并不多,但在字里行间却让人感受深刻。


也就是人们所说,故事是简单的故事,但意蕴却很深。如果简单地还原故事,很容易变成一部矫情的爱情剧。


还有前段时间翻车的郭采洁版《喜宝》,是亦舒的经典作。有人读《喜宝》后,觉得这本书三观不正,讲一段老少配的婚外情,还透露着浓烈的拜金主义。


也有人读《喜宝》,读出了女性要独立,要自爱,更要爱惜年华。他们把喜宝的故事当作自己的一场梦,看过后清醒地感慨,还好自己没有走到那一步。


然而拍成电影后,让人反思、回味的内容全被抹杀,屏幕上只有一段不伦恋在苟延残喘地播放着,对于读者来说,实在是一种“降维打击”。


这类原著不适合被“影视化”,但有其他适合被放入屏幕的故事。比如,金庸的武侠小说。


一部小说如果能被不停翻拍,就恰恰证明了它的经典性。/《鹿鼎记》


《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这些经典各被翻拍不下6版,其中《射雕英雄传》更是被翻拍了多达10个版本。


人们常说,只有最新版出现,才能“洗白”上一版。在接受翻拍方面,人们都带着某种“初恋滤镜”,总抱着旧的那个不撒手。


经典原著总带着“久远”“古老”等标签,一旦融入当下的一些新元素,观众就会“出戏”。这也是为什么近期最新版《鹿鼎记》被骂惨的原因。


没有情怀的武侠剧作,没有灵魂。/豆瓣《鹿鼎记》剧照


前段时间,《鹿鼎记》导演马进对网友的恶评做出回应:“如果不能以新的维度去阐述作品,翻拍将毫无意义。”


但“新的维度”或许并不适合一心扑在“怀旧”上的观众。


那些打开经典剧的观众,并非是为了追赶潮流,只是单纯想回味经典,回忆逝去的时光。


更有甚者,把这“新的维度”解释成哗众取宠、一味迎合受众,认为这是个流量代表一切的时代。如果真是这样,活该您的剧“扑街”。


如果不能做出比原著更精妙的改动、不能为观众献上美好情怀,这样的翻拍就是毫无意义。


这些“把经典毁了给人看”的悲剧,还是别出来作妖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余音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