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为你写一个故事(ID:raistlin2017),作者:乌卡&雷斯林,题图来自:电视剧《完美关系》
一、什么是离婚冷静期?
前两天的新闻,说从明年1月1日起,国内离婚冷静期制度就要正式实施了。
大概的意思是,以前要离婚,只要夫妻双方达成协议就行,也就是我们常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在离婚协议上签字”。
但现在想协议离婚,则要经过三十天的冷静期,这三十天里任何一方反悔,这婚就离不了。
知乎@明·涛总结了现在离婚的一套流程,大概如下图所示:
首先需要夫妻双方提出申请,申请后由民政局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进行30天离婚冷静期,30天内任一方都可以单方面撤回申请;30天过后,双方需要共同领取离婚证,如30天内未领取,同样视为撤回。
当初这法案草拟推出的时候,就收获了一箩筐的反对。
现在微博网友们提到这件事也同样持反对态度:
还有媒体委婉地用配图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但这条微博目前已经无法评论了。
二、为什么要有离婚冷静期?
下面这张图,是荔城法院做的关于离婚冷静期的科普,可以代表比较官方的态度。
里面提到了,离婚冷静期,主要是为了防止冲动离婚以及协调父母同未成年子女的利益。
其实我们看看数据也能明白,这几年,我们的离婚率越来越高了。
不但北上广深这种大城市高,其实在全国范围来说都高,而且一年比一年高:
民政部数据显示:从2003年,我国离婚率起持续上涨,离婚登记数量不断增加。2008年离婚人数仅226.9万对,2018年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446.1万对,2019年三季度全国登记离婚人数310.4万对,同比增长7.1%;2018年的数据显示,全国结婚登记1010.8万对,离婚登记人数380.1万对,离结比为38%,对比2010年的16%,上升22个百分点。
很明显,现阶段的高离婚率、低结婚率与低生育率已经成为国家面临的一大难题,尤其是生育率。
如果生育率持续走低,我们会面临不少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减少,我们只能不断延迟退休,以后的养老金亏空只会越来越严重。
(毕竟在任何一个国家,你交的养老金都不是用来养你的,而是用来养现在这批老人的。你老了以后养你的钱,得那时候的年轻人出,如果那时候没有年轻人,你就只能继续工作。)
所以国家想办法调控这一点,我完全能理解。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支持离婚冷静期。
三、我为什么反对离婚冷静期?
1. 我们先看看历史
让我们从头说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的第一部法律,1948年,刘少奇代表中央委托邓颖超等中央妇委领导制定新中国《婚姻法》;
1950年5月1日,邓颖超所主张主张“结婚自由,离婚自由”的《婚姻法》颁布。《婚姻法》从制定之初,就有十分重要的一条规定:“一方坚持离婚可以离婚。”
关于这条法规有这样一段描述:
根据可查询到的数据,在1949年前后,在婚姻案件中离婚及解除婚约的,在农村中平均占54%,城市中或城郊中少则占51%,多则占84%。离婚原因主要是包办、强迫、买卖婚姻、虐待妇女、重婚、通奸以及遗弃等。其中,女方是原告提出离婚的占58%至92%。
这些数据都是邓颖超坚决主张“一方坚持离婚可以离婚”的重要因素。
这张今天广为流传的长图,讲的也是这件事。
在1950年《婚姻法》通过后,仅当年就有600万夫妻提出离婚。
而根据《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乡村贯彻<婚姻法>过程中的死亡现象探析》一文,在后续至少3年内,不断有女性因无法离婚死亡,男性也不在少数。
这一情况逼得当时的中南军政委员强制发命,要求各级政府严格贯彻《婚姻法》,并明确提出:
“今后如有妇女因婚姻问题得不到《婚姻法》所赋予的权利与保护而被杀或自杀者,区、乡(村)街级的主要干部,首先应负一定的责任。”
当然,那时候的《婚姻法》,面对的是封建强制婚姻,和现在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也不是说要照搬那时候的法律法规到现在,那不符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但我们从历史中应该能学到,《婚姻法》终究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婚姻幸福制定的,婚姻自由也关乎着每个人的幸福。
在制定相关法条的时候,除了“大局”,还应该多为每个人的幸福考虑一点。
只有考虑到了每个个体的幸福,大家才会为大局着想,不是吗?
2. 冲动离婚是一个不符合国情的伪命题
说回离婚冷静期的目的,降低冲动离婚,抑制逐年上升的高离婚率。
然而,我非常怀疑这里“冲动离婚”,在我国到底是不是主要矛盾。
“离婚是夫妻两人在感情破碎后的可采取的一种正常的合理合法的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它是绝对中性、不带感情色彩的。”
这绝对正确,然而我们国家有很多人不是这么想的。
父母觉得离婚丢脸,一般听说小孩要离婚,都会劝合不劝分。
社会觉得“离异”奇怪,乃至于人一旦经历过离婚,就变成了异类,容易被人指指点点。
坦白讲,在我们当今的语境下,“离婚”依然不是什么光荣的词汇,离异者依然会遭到歧视,更别说还有孩子的桎梏。
因此在大部分人的观点里,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是不会选择离婚的。
其实根本不需要什么“离婚冷静期”,当一个人提出离婚的时候,大概率已经在脑子里构想过成千上万次。没结婚的朋友,不妨代入自己想要辞职(还得是有编制的国企或者公务员)时的心情,说不定能共情。
父母:
孩子:
在中国,因为社会对“离婚者”的歧视,因为父母对“凑合凑合过就得了”的坚持,我们主要的问题根本不是“冲动离婚太多”,而是“想离婚但不敢离婚的人”太多。
乃至于之前新闻里那个“逃离家庭,逃离丈夫”的56岁阿姨,都这样了,依然不想离婚。
没多少人愿意平白无故把自己变成“离异”状态的,大家顺利走到“提出离婚”这一步,已经耗尽自己的一腔孤勇了。
再者,就算真的有很多冲动离婚的人,如果他们在离婚后还有感情,自然也可以选择复婚。
何苦要设置离婚冷静期来人为下绊子呢。
3. 离婚冷静期不一定能提高生育率
现在看来,离婚冷静期是为了提高结婚率和生育率的一个手段,但我并不认为它会奏效。
因为至少从网友的舆论层面上来看,离婚冷静期可能还会让结婚率下降。乃至于现在去搜索离婚冷静期的相关新闻,评论里看到最多的就是:“不要结婚!”“不要结婚!”“不要结婚!”
很容易理解,离婚难了,结婚就会更加慎重。网友必须好好思考是否要跳入婚姻这座围城,免得进去被围住了就出不来了。
最后“冲动离婚率”没降低多少,倒是把“冲动结婚率”搞下来了。
这不是南辕北辙,和设立这条规定的初衷相悖了吗?
再说说生育率这个事情。
现在人生育意愿低,不是因为离婚率高,而是因为房子贵、车子贵、养小孩贵。很多人连自己都养不起,自知无法给小孩更好的生活,所以害怕生育。
想着不让人离婚就能提高生育率,有点天真了。
离婚的前提是感情破碎,已经走到想离婚的地步,还能因为不给离婚就转头回家关门造小孩吗?谁家(没离成婚的)夫妻能心这么大啊......
如果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恕我直言,这恐怕叫做婚内强奸。
真想提高生育率,放松离婚门槛反而有用。
在国外的一些研究中,有数据表明,再婚女性的生育率高于一婚女性。
其实这点不难理解,毕竟通常而言,二婚、三婚等重组家庭会更倾向于生育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这也是影响生育率的因素之一。
再发散一点。
二婚、三婚会办婚礼,会请亲朋好友吃饭,每一样都是消费,都是实打实的GDP。
所以即使从最功利的角度去想,想想“冲动结婚率、生育率、GDP”,离婚冷静期也值得商榷。
4. 国外也有离婚冷静期啊?
一些网友举例说,国外也有离婚冷静期,怎么到了国内就反应这么大。
比如一位律师就表示,离婚冷静期不是中国发明,在美国非常常见。
这是事实。
但与此同时,国外也有更为完善的婚姻保障制度。比如家暴零容忍、婚内强奸以及更细致的财产分割条例。
我们要么不学,要学就应该全都学来。学只学一半,那像什么回事呢?更不要说,那律师自己也承认,美国的离婚制度,最后只会肥了律师:
5. 诉讼离婚呢?
还有很多人说,协议离婚有冷静期了,你还可以走诉讼离婚啊。
诉讼离婚,是比协议离婚更漫长的过程,而且最高人民法院贯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继承编理解与适用》里是这么写的:
也就是说,为了防止诉讼离婚比登记离婚更容易,所以他们考虑要给诉讼离婚也加冷静期制度。
而且最后这一段,只有存在严重家暴情况下,才考虑不设置冷静期制度......
让人不得不想到许多因为家暴引发的悲剧。
6. 与其离婚冷静,不如先结婚冷静
控制疫情要从控制病毒来源入手,控制离婚率的根源当然还是研究透结婚。
相比于冲动离婚的人数,冲动结婚的人要多出一个量级。很多冲动结婚的人根本没有做好婚姻的准备,就急冲冲走进婚姻,最后只好灰溜溜地从婚姻中逃走。
与其让人离婚前先冷静,不如结婚前先冷静。
婚姻不能单纯靠荷尔蒙的碰撞来维持,婚后生活多的是鸡零狗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索性婚前就来个冷静期,大家考虑清楚到底要不要结婚。
结婚前冷静好了,离婚率也能得救了。
四、最后,离婚冷静期只和女性有关吗?
你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为你写一个故事(ID:raistlin2017),作者:乌卡&雷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