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腾讯研究院(ID:cyberlawrc),作者:陆诗雨(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我国有1.5亿老人生活在城市[i],城市是老人的家园,也是老人开展社会活动的场域。城市老人的日常生活是如何度过的?他们的生活圈是如何构成?各个圈层包含了哪些具体而重要的生活场景?不同场景下他们会接触哪些数字产品与服务,有哪些痛点?又该如何做数字适老化的改造呢?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区的2个社区,以及浙江省嘉兴市2个社区的老人进行调研和观察,尝试探索城市老人的生活圈层,以及城市适老化改造的行动路径。
一、城市老人的生活圈
顾名思义,城市老人的出行与活动是有圈层的,不同的圈层是依据老年人出行时间、活动半径与频率所划分的。本研究通过对城市老人的调研和观察,认为大致可以分为四层
(1)第一层:400米核心圈
第一层是核心生活圈,这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活动频率最高且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老年人主要接触的对象是家人和邻居,老人在核心生活圈最易产生信赖感、安全感和亲切感。在观察和调研中了解到,这个圈层一般是以老人住宅为中心,半径为180米~220米左右的圆圈,符合老人日常出行的5分钟步行圈的规律,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400米核心圈(这里的400米指直径)。
(2)第二层:1公里社交圈
第二层是延展社交圈,这里一般指老年人生活的小区,这是他们长期生活和社交的空间,老人对这个圈层的人文、地理环境有较强的依恋感和怀旧感。在这个圈层,老年人依旧以步行为主要出行方式,且不超过10分钟的疲惫上线,大约是以老人住宅为中心,半径在400米~500米的圆圈。虽然这个圆圈的范围已经不小了,但仍能发现明显的聚集性,或在小区广场,或在胡同口、凉亭里、大树下,多半利用现有自然环境和建筑设施,且仍以露天为主。这个圈层之所以叫做社交圈,是因为这是老年人日常社交最频繁的区域,多半是与志同道合的老人交往,我们也可以把这个圈层叫做1公里社交圈(这里的1公里指直径)。
(3)第三层:30公里出行圈
第三层是市域出行圈,这里指以市区为出行规模的圈层,这个圈层中老人的活动频率要远远低于前面两个圈层。这类活动的出行时间较长,一般在30~60分钟,出行方式多为公共汽车、地铁,也不乏骑电动车和自行车的老人。这个圈层可以理解为,以老人住宅为中心,半径在15公里的出行圈,因为也可以叫做30公里出行圈(这里的30公里指直径)。这个圈层中老人聚集的场所多为市区的中心广场、公园、商业中心和传统商业街。根据日本城市规划学会统计,虽然这一圈层的出行距离较大,但是在单个场所活动的老年人的总人数居于各类老年人活动场所首位[ii],因为强化这一圈层的适老化应用十分紧要。
(4)中间层:复合的集群活动圈
与第一、二层有交集,包含在第三层之中的,还有一层中间层是集群活动圈,在规模上介于两者之间,老人的活动频率仅次于第一、二两层。这种中间层最大的特点就是成组和集成,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呢?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大部分老年人的视力在0.05以下,而日常生活中有80%以上环境信息需要通过视觉传递,而那些听力丧失50分贝以上的老人,就较难分辨熟悉的听力信号了,所以老人们为了消除彼此间的视觉与听觉障碍,所以往往选择尽量缩小彼此间的距离,借助口形、表情、手势来了解对方的意愿,所以老人间的活动常常呈现出一种“亲密无间”。多个成组集聚的领域构成了这个复合式的活动圈。老年人在各个活动圈之间有一定的自由度和选择性,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城市老人生活的丰富多彩的一面。
二、从圈子出发理解“数字适老”的场景与重点
老年人的数字使用与数字生活是嵌入在具体场景中的,要提出数字适老的方案就要充分理解这些场景以及它们对老人社会生活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可以把老年人的住所作为坐标系的中心,从其起居生活出发,分层次梳理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核心场景,并理解他们在数字使用过程中的痛点有哪些?数字适老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
表1 四个圈层中的老人生活的核心场景及所涉及的数字使用(举例)
(1)400米核心圈:数字适老的重点在交互易用
通过调研发现,作为老年人活动频率最高且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400米的核心圈中大致可以容纳老人80%的生活需求:买菜、购物、晨练、遛弯、接送孙辈上下学、缴水电费、洗衣做饭看电视等居家生活和娱乐;大致可以概括为,高频场景有居家生活、晨练遛弯、日常消费,中频场景有缴水电费等基本生活服务。
在这个生活圈层中,城市老人会接触绝大多数的数字产品和服务:在居家环境中,主要会通过智能手机接触新闻、社交、长短视频、游戏(以棋牌和休闲游戏为主)等数字产品,还包括中等频率的水电费缴纳;在居家环境外,主要接触的数字服务就是支付。
这个生活圈层中老人接触的数字产品种类多、频率高,突出的痛点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少部分老人的接入困难,即便在城市里也存在一部分老人在数字接入上有困难,这部分老人没有智能手机,或者基本不会使用,他们没有能力自主接入;二是界面交互上存在一定的使用困难,大屏幕、大字体、大音量、大按键、易点触、逻辑简单是老年人在界面交互上主要的诉求点。
(2)1公里社交圈:数字适老的重点在连接轻松
这个生活圈层一般是老年人生活的小区,是他们长期生活和社交的空间。在这个圈层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场景大致可以概括为:高频场景有晨练遛弯、围坐聊天、日常消费;中频场景有社区服务、就近看病和买药,且主要集中在轻症和慢病恢复期。
在这个圈层中,城市老人接触的数字产品与服务,无论是种类还是频率都显著低于400米核心圈:主要包括移动支付、社区在线服务、在基层医院就诊及前后的在线服务、与买药相关的在线及售后服务。
在这个生活圈层,老年人是否会借助数字产品来享受社区服务和就近诊疗服务呢?根据我们的观察和调研,老年人还是更倾向于轻松、简单、熟悉的方式去满足此类中频需求,比如直接就诊或电话预约。这并不完全是因为老人的传统与保守,还因为社区服务与基层医疗的数字化尚未充分普及。在本研究的调研中发现,有77% 的老人表示,如果能以简单、轻松的方式接入这些服务,是乐意学习和尝试的。所以我们认为,在1公里社交圈需要重点做适老的数字建设是将社区服务和基层医疗服务以更轻松、简单的方式接入到老年人的生活中,降低连接成本。
(3)30公里出行圈:数字适老的重点在虚实两栖
这个生活圈层覆盖了老年人主要参加的大多数公共服务,且对于中小城市来讲,基本可以等同于市区范围,对于大城市来讲,基本可以对标老年人生活所在的区。在这个圈层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场景大致可以概括为:中频场景有交通出行;低频场景有大病就医、政务办事、金融办事。
这个圈层对老年人来讲,集中了许多中低频但重要的公共服务,这些公共服务中的一部分已经实现了在线办理,还有一些在线下办理中的部分环节采用了数字化的方式。这个圈层中老年人接触的数字产品与服务包括:地图、乘车(又可区分为公交地铁和打车两个场景);在大型或专科医院就诊及前后的在线服务;办理社保、养老金等政务事务中使用到的数字服务;办理存取款、理财等金融事务中使用到的数字服务。
这些场景与服务,虽然使用的频率不算高,但是对老年人来讲却是“大事”。为什么是“大事”呢?一是因为重要,二是因为不好办,有压力。压力何在?从调研中我们发现,虽然有不少学习速度快、心态年轻的老人在这些公共服务数字化的过程中获得了便捷和实惠,但是由于这些事务对于大部分老人来讲属于“低频事务”,所以他们并不熟悉数字使用的环节与方法,如诊前预约、银行服务中的刷脸等环节,所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压力。对于这个圈层的数字适老化建设,重点应放在保留传统服务渠道,让老年人可以“虚实两栖”,既提供数字学习的路径,也保留传统方式满足重要的生活所需。
(4)复合的集群活动圈:数字适老的重点在潜能激活
复合的集群活动圈往往因趣缘而起,是最具活力的老年活动圈层。老年牌友、棋友、遛鸟伙伴、老年驴友、广场舞小组、戏曲小队、登山爱好者集中围聚在一起,且常常伴有多位老人围观,这钟主动性和协从性的活动使这个圈层洋溢着活跃、愉悦的气氛。这个圈层中老年人的生活场景大致包括高频的文体爱好活动,以及低频的外出旅游。
与这个圈层场景密切相关的数字使用包括通过长、短视频学习并分享广场舞、戏曲等文体爱好,或聚在一起交流热点新闻(老年人对本地新闻尤为热衷),也包括在旅游活动及前后涉及到的数字服务。
总体来讲,这个圈层中的核心场景及涉及的数字服务,虽然也对老人来讲也十分重要,但大体上较少涉及出行、看病等生活的“刚需”。在这个圈层中活跃或围观老人,较大概率身体健康且心态积极,所以对于这个圈层的数字适老化建设,重点应放调动老人数字参与的热情,为他们提供展现自我、激活生命潜能的机会和路径。
三、讨论:城市中数字适老要讲策略、分层次,也要温柔而坚定
综上所述,城市老人的出行与活动是有圈层的,各个圈层对应了城市老人生活的不同场景,不同场景下会接触不同的数字产品与服务。是不是所有的数字产品与服务都要用一致的步伐、相同的策略来“适老”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且不说不同圈层、不同场景对老人的重要性不同,老人在不同数字产品使用中的痛点也有差异。
数字适老要讲策略、分层次,400米的核心圈容纳老人了80%的生活需求,30公里出行圈是公共服务的集中区,覆盖了大部分对老人而言重要的“大事”,是数字适老首先要着力保障的。1公里社交圈中的数字连接(连接基层医疗、连接社区服务)存在明显的缺位,一经补全可为老人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满足。
数字适老更要有足够耐心。作为数字社会的“新人”,老人学习数字使用需要机会和路径,但更需要时间和耐心。是不是需要把所有数字产品做得十分简单、去掉所有繁琐的操作呢?我们认为,对于生理层面的痛点,看不清、听不清,需做适老化的改造,但是对于心理层面的痛点,不想学,怕麻烦,则可以稍微等上一等,用鼓励的方法让老人尽快跟上来,与此同时保障线下服务路径的畅通。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数字适老不是冷冰冰、硬邦邦的照本宣科,理解老人生活圈,加之以敏感的同理心、细心的体谅以及坚定的扶持,让圈子充盈起数字关怀和温柔。
注释:
[i]https://www.sohu.com/a/290855493_120067607
[ii]万邦伟.老年人行为活动特征之研究[J].新建筑,1994(04):23-2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腾讯研究院(ID:cyberlawrc),作者:陆诗雨(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