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ID:janelee1231),作者:李歪歪,编辑:酒鬼,原文标题:《“我为自己打了场漂亮的仗”:关于“反抗”的25个故事》,题图来自:《壁花少年》
下面这些故事中,总能看到一些闪闪发光的东西。这个闪闪发光的东西,是“自我”,是人之为人的主体性。
正如一位朋友所说:
反抗之路非常凶险,也非常孤独,但只有反抗了,才能重新确认命运的主导权掌握在谁手里。你可能半死不活地穿越这场暴风雨,等它结束的时候,你甚至不能确定它已经结束了,但你唯一能确定的是:你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你了。
希望今天的话题,也能给渴望找到“自我”的你,一些启发:
一、通过反抗,我找到了自己的路
@春奈はるか
曾经被家长要求按照既定规划行进在人生道路上的我,在文理分科的那年,反抗了家长们坚持要求学理的要求,听从内心真正的声音选了文科。
这是我至今都觉得非常正确的决定,为自我的觉醒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胜仗。
@匿名
我想应该就是不去上学吧。
13岁被查出抑郁症,自那之后只回过学校一次,期间家庭分崩离析、互相指责、互相怪罪过,自己也茫然若失、抑郁绝望、想要自杀自残,在黑暗的房间里哭个不停。觉得我是不是生下来就有错,我为什么这么脆弱,我为什么做不了其他孩子都能做的事。父母很希望我回学校,过所谓正常人的生活——“不回去就打断你的腿。”但我真的做不到,我觉得世界上没有我的容身之所,有段时间经常恐慌,觉得会有警察把我抓回学校。
但我真的无论从逻辑思考,还是从情感上都无法接纳学校那种粗暴,把生命当符号的教育,我无法像其他同学那样忍受下去。这样的反抗一点也不凄美也不英雄主义,它彻底摧毁了某些我对家庭伦理无意识的信任,也让我至今为人际中的不安全感和低自尊所困扰,总觉得自己比他人低一等。但通过不懈的治疗、学习、自救、重新认识了欣赏自己、适合自己的朋友,我的生活也一点点变成了我想塑造的那种自由,做了很多真的让我觉得不辜负自己的青春,不辜负自己的人生的事情。不后悔是绝不后悔,只是我知道反抗牺牲的代价有多重。
后来了解了很多其他人的故事,我渐渐发现,反抗是每个人在某个时刻都必须面对的命题。对我来说是上不上学,对其他人来说是选什么专业,找什么工作,结不结婚……等等。反抗之路非常凶险,也非常孤独,但只有反抗了,才能重新确认命运的主导权掌握在谁手里。你可能半死不活地穿越这场暴风雨,等它结束的时候,你甚至不能确定它已经结束了,但你唯一能确定的是:你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你了。
@匿名
从小到大都按照“被外界喜欢”“有意义有价值”为标准生活,出国读高中,考上世界前十的大学,读最好的专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最后提出了休学一年。一开始父母都无法理解,现在他们选择了闭口不谈。
@铮
辞职(公职),离开家乡,求学;和父母不赞成的人结婚,在人人不看好的道路披荆斩棘,目前现世安稳。
@匿名
财经类本科毕业没听家里的安排去银行券商,从零开始跨考心理,最后上了top2,拿了注册心理师证,2021年开始要彻底个人执业啦(虽然本科同寝室去银行券商的都快财务自由了)。
@阿谷谷喔
高二那年,一向被看作标准乖乖女的我竟不顾家人的反对、老师的打压和宿管的视线,投入一场不被看好的早恋,为了证明恋爱不一定会影响学习成绩愣是从班级倒数五名拼命读书考进重点大学,“选择和谁在一起”大概是我从小到大所做的第一次重大的自我选择。现在,这个“让我奋不顾身的人”已经成为我的爱人,而自我选择也正是“我所追求的世界”。
@澜
我最具反抗意识的行为大概是2年前辞掉了体制内学校老师的工作,成为一名专职的心理咨询师。然后现在个人执业了,在计划明年做一个自己的工作室。
毕业的时候找了一个临床大咖的机构给人当助理,结果因此而天天和家里吵架,家人很希望我进体制,最后妥协着被迫考了好多次才进编,但我知道这从来都不是我所喜欢的路。直到在拉萨的客栈里写完辞职报告发出去的那一刻,我感到我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而最终,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我还记得辞职半年后老父亲有天说我气色都变好了,感觉开心很多,一年后老父亲发现我打死也学不好的英语竟然“突飞猛进”了很意外,然后他对我说,或许你是对的。现在我的英语已经基本可以不用翻译直接对话了,这是我以前都不敢想的事情。
做自己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思无邪
大学毕业后很幸运通过考试进入了国企工作,但很不开心,工作环境、里面的人和事,我都格格不入,不想被“同化”,一度抑郁。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不想做乖宝宝,不想再听从父母的话;但我不能死,唯有离开。我瞒着父母毅然决然地辞职,丢掉所谓让人羡慕的“铁饭碗”,去外省大山里面支教了,拖着行李箱走的当天父母才发现,晴天霹雳,但我还是“出逃”成功了。
后来一教就是六年(我实现了与娃儿们的约定,带着他们完成小学毕业),这期间也在与父母慢慢磨合,告诉他们我的想法,我的感受,我真正想要什么。他们可能不理解,但也试着去接受,估计也是没有办法,我突然“叛逆”,一去不回吓坏他们了(从小到大我都很乖,属于“别人家的孩子”那种,超省心的)。
现在我已经回来了,按照自己的想法找了新工作,不需要高薪,不需要被人羡慕,只是我想做。人情世故依然不是很懂,也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所以很少说话,也不扎堆聊天,但都无所谓,做好自己的工作,与同事们友好相处,哪怕不爱说话(我信奉“君子之交淡过水”,比水还要淡的处事,总被同事取笑不食人间烟火)。
如今父母偶尔还会戏称:“想当年你那么乖,完全不用我们操心,还意外你怎么没有叛逆期呢!原来是憋在这,一下子大爆发了……”
PS:通过这件事,我还“起义成功”的一件事是:不用被催婚。我是单身主义者。
@大肆喜兒
博士退学,因为专业不喜欢。当初考博是听家里的,吭哧吭哧读了几年,实在和我的理想毫无交集,不想浪费人生,果断退学。不是轻言放弃,如果是喜欢的专业,读到七老八十都没问题。时间宝贵,还是多用在自己想干的事儿上吧。我不想当经济学女博士,谁想当谁当。
@子月zero
很多年前毕业可以直接分配工作进了银行,做了三年不顾全家(包含爷爷奶奶七大姑八大姨、当时的男友、男友父母)的反对辞职了。现在想起来,那时并不单纯是厌恶一份工作,而是借这个决定在宣告自己的主权,在反抗父母的安排,在对男友的不理解表达愤怒。因为这个决定我离家出走、和男友分手、去做一份专业不对口我也不太擅长的工作。
很多年后,我终于在家庭中争取到了绝对的独立,我承认自己因此浪费了很多年轻的宝贵时光,错过了很好的男生。印度有句谚语:你走的所有弯路都是必经之路。希望能一直保有敢于破釜沉舟的勇气,也希望自己好好成长不再经历这样需要破釜沉舟的尴尬时刻啦,哈哈哈哈哈。
@翟Yu
从一个纯工科跨考设计专业的研究生的时候吧。
那个时候大概没有人理解我,别人对我的评价是,一腔孤勇。
@M.y
关于考研目标学校,在报名截止最后一天的晚上,由自己决定改了学校和专业,没有告诉父母。
二、对我来说,反抗就是拒绝那些伤害你的人和事
@小希
又一次抑郁之后,跟自己斗争了一年,在三十七岁的时候和父母断绝关系。这是我目前为止最自豪的一件事情。
@金针菇
一直都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上高中有一次有个老师当众批评某个同学,我跟其他同学打闹笑骂了那个同学一句脏话,被那个老师听到以为我骂他,就揪着我辫子想拉我出去“示众”。被扯着走了几步我终于爆发,掰开老师手,吼了一句:“凭什么拉我,我又没说你。”然后就跑开了。
虽然最终还是被班主任罚写检讨,但甩开老师揪辫子手那瞬间的感觉,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
@匿名
大概是向初恋提分手?
一直对于外界对我的各种打击(例如他对我的伤害)表现出逆来顺受的样子,毫无反抗意识。同时也因为自己社交困难+低自尊而觉得“我没比他好到哪里去”“他没对我有什么要求,那我也不应该对他有要求”。更糟糕的是,因为是第一次恋爱,而且才大一,没有任何经验,潜意识里就觉得分手是不道德的,应该和他一起努力维持关系才对。现在想来,当时和他更像是一种变相的母子关系。随着他对我的伤害越来越深,也随着自己的自我意识增强、是非观和价值观愈发坚定、对恋爱关系的认识加深,我终于能够勇敢地呐喊:我绝不能容忍他伤害我!他配不上我,我值得更好的人!然后就提出分手并成功从这段关系中逃离了。事后仍然后悔自己逃离得太晚。在接受心理咨询时,咨询师提及“及时止损”的概念,好像又能够放下一些了。
@Clio
18岁那年实在受不了父亲的语言暴力和一直以来的厌女言行,选择了离家出走……由于忘了拉黑老妈的手机号,被母亲大人以死相逼,被迫回来了——经过此事,父亲的言行举止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对我而言,余生只能客气的当有血缘的陌生人了。
@匿名
最有反抗意识的行为,应该是在大学毕业之后进入研究生阶段,当时的老板很喜欢喝酒也很喜欢别人陪他喝酒,但是我在一个很多人的酒局上拒绝了陪他一起喝酒。虽然所有人都说我做错了。但是我就是很讨厌被别人逼着做事情,还伤害了自己的身体。
@匿名
我十五岁的时候因为憎恨我爸,在我从小到大一直PUA(包括身体和心灵双重摧残)我和我妈,以至于我性格一直非常内向、社障社恐,甚至在我中考时被确诊为抑郁症,还伴随焦虑、强迫等症状,我跟我妈都特别恨他,所以我跟我爸断绝关系了,我还当着我妈的面打了他,算是报仇雪恨吧。从那时候我就和我妈在外面租了个房子住,到现在一直跟他再也没见过面,这算是我人生中最具反抗意识的行为吧。
三、跟“你应该”保持距离,才能获得自由
@匿名
事事听父母的,近于迂腐,到了结婚年龄开始被动相亲,我表面顺从,心里不乐意。
大概是第三次相亲,父亲很中意,像是马上要我结婚的样子。心里突然就特别抗拒,想逃离,在勉强联系对方一段时间后(大概一周不到),我跟父母说想去南方看看(家在东北),也跟相亲的对象说清楚了,毅然买了去南方的火车票,揣着300块钱坐了两天两夜的绿皮又转大巴,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以前去寄宿读书十几公里,每次上学都难舍难分,这次竟然没有一丝不舍。)
父母以为我只是去玩几天。结果我定在了南方,一两年才回一次家,大概四五年后自由恋爱结婚生子,至今仍在南方。
那次逃离,大概是我最出所有人意料的举动了。
@银发白
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我最具反抗意识的行为就两个字:不婚。能在适婚的年龄保持不婚,其实也藏着很多有关反抗的内容。
@匿名
没有听爸妈的话,嫁给了现在的老公,幸福过了20年。
@匿名
做了二十几年的乖乖女,最具反抗意识的事一定是去年冬天剃光头啦。哈哈哈。剃光头之后大家投来惊喜、惊奇、惊叹的目光,更多的是疑惑不解,甚至有人以为我是不是生重病了。
的确,我重度抑郁、焦虑复发,但这不是我剃光头的理由。真正的理由是,最近几年来越发感受到作为一些“身份”的人深受这些“身份”的规则限制,比如,学生应该有学生的样子不要浓妆艳抹鲜艳魅惑,二十多岁的人应该做这个年纪应该做的事比如谈恋爱结婚生娃,男性就要有男子气概不要想着什么紧身裤露背装高跟鞋,女性就要温柔贤淑笑不露齿坐不叉腿……
带着这样的想法,去年冬天,我去剃了光头。剃光头之后,我的确有受到少许心理与生理的“打击”,不过我还是活得好好的。哈哈哈。真开心,我来到了“女生不可以光头”这个规则之外的世界,我的新世界,真美好啊,哈哈哈。现在,我正在继续朝下一面高墙、下一个新世界版图走去呢。
@猫猫
找个父母不待见的人,结婚。至今已有22年,丁克。
@H·Lee
认可自己双性恋的身份,以及反对家里人安排的相亲,坚持不婚主义。可能在某些传统思想迂腐的人眼里,男人就应该结婚生子传宗接代。但是我拒绝一切社会给我贴的标签,我爱我的父母,但是我更尊重自己的一切选择。
@Ashley
大概就是剃头发了吧,赶着二十岁的尾巴,给自己剃了寸头。本人生理性别女,没留过短头发,但就想做一些挑战性别偏见的事。不应该用生理区别来定义甚至合理化男性和女性的区别,没有必要用一些条条框框来给男性和女性分类,想告诉我身边的人:嘿!你看我剃了头发,但我还是我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对“反抗”是恐惧的:担心反抗会让事情更糟糕,甚至无法收拾。但其实,恰当表达自己愤怒和需求的“反抗”,能有效保护自己的边界,也会让关系更加真实。
发展心理学认为,反抗行为,正是你建立自我身份的关键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跟世界相处的方式。这不同于“我偏不这样做”的叛逆,反抗的目的,是为了捍卫那些对我们真正重要的事。
当你知道什么是应该坚持的,什么是可以舍弃的,“反抗”就成了你人生旅行箱里的一个工具,你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拿起它,也懂得什么时候让它乖乖待在箱子里。
比“反抗”更重要的,是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到自己真正向往的目的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ID:janelee1231),作者:李歪歪,编辑:酒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