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3日凌晨,阿里巴巴集团更新了招股书,对于关注B2B的我来说,最有意思的事情莫过于刚刚出现在招股书中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以下简称阿里小贷)有望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从阿里巴巴集团的财务报告中消失。
首先来看一下这一业务的体量。从组织机构层面上看,阿里巴巴分别于浙江和重庆成立了两家小贷公司,两家公司注册总资本16亿元。而从公开信息上并未获得两家公司后续的注资信息。招股书显示,阿里小贷的资产隶属于阿里VIE的部分(VIE也可看作这部分业务剥离的一个原因),资产总额约为13.16亿元人民币。
同时,这部分业务处于较快的成长期。数据显示,阿里小贷业务目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2013年同比增长400%,2014年同比增长超过200%。更有意思的是,其增长率与阿里巴巴B2C业务的增长率产生了某种对应关系,2013年,阿里小贷业务增长率是B2C业务增长率的4倍,2014年阿里小贷业务增长率则是B2C业务增长率的3.8倍。目前暂无法确定这一现象是巧合抑或真实存在这一对应关系。如若这种对应关系稳定,那么B2C业务增长约25%,阿里小贷业务营收即实现一倍左右增长。
根据阿里更新的信息显示,阿里巴巴集团对阿里小贷业务的现金对价为人民币32.19亿元。这比起阿里小贷当年16亿的总注册资本乃至招股书中评估的资产总额几乎实现了100%的溢价。不过更有意思的是,阿里IPO文件中,仅2014财年阿里小贷的营收额即超过当年的注册资本金。考虑到阿里B2C业务的增长、阿里小贷和阿里B2C业务的协同效应以及上述增长率对应关系、阿里小贷数据驱动带来的高利润水平,在不计算相关技术和服务年费的情况下,这一业务的现金对价却仍可能被低估了。
除去以上公开信息以外,仍然有几个问题存在:
1.在阿里向国内媒体的宣传中,阿里小贷早已隶属于阿里小微金服集团。而更新的招股信息中披露的2014SAPA协议,是仅补齐资料还是说代表着这一整合从现在才开始?在资讯披露上,存在着较为矛盾的地方。
2.阿里小贷的出售同时绑定了不竞争条款,这一条款具体应如何理解,阿里新近全资收购的一达通开展的金融服务如何处理?尤其是信融保和赊销保产品。
3.阿里小贷未来如何在B端客户和C端客户上进行取舍?阿里巴巴集团在B端高于50万的贷款产品,引入银行作为合作伙伴是否与阿里小微金融的合作协议有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