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和于正会道歉吗?
2020-12-24 09:49

郭敬明和于正会道歉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刺儿(ID:yuci-er),作者:怡晴,编辑:宋巧静,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抄袭者不应该成为榜样!”


12月21日深夜,《手机》编剧宋方金、《巡回检查组》编剧余飞等人联名111位影视从业者,在微博上投掷了一枚深水炸弹,一夜之间,队伍新增45人,截至发稿前已增至156人。而炸弹的尽头,直指最近两大话题流量王于正与郭敬明。


事情的起因,要从近期两档火热的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2》和《我就是演员3》说起。


前不久结束的《演员请就位2》中,郭敬明作为导演之一,在节目现场“指点江山”了一番。先是点评黄奕、黄璐等老牌艺人的演技,引发诸多讨论,后又点评前辈导演尔冬升的短片作品,最终以把对方气到关麦离场冷静而收场,成为节目最大的流量与话题制造者。


郭敬明“风光”过后,于正在另一档《我就是演员3》中用同样引人注意的方式,继续开始“兴风作浪”。一方面批评李汶翰能力差,建议他对“演员”身份有敬畏之心,另一方面,劝告张檬不要继续整容。这些内容在节目播出后,毫无疑问上了热搜。


作为有抄袭前科且拒绝道歉的两个人,却在节目中当导师大谈影视创作与表演的内容,恰恰是这一点,引发了多位影视从业者的反感,一天之内,宋方金、余飞等知名编剧便完成了111个人的联名抵制信。



部分网友对此持支持态度,毕竟“抄袭”本身便站不住脚,但也有部分质疑的声音出现,乐评人丁太昇则在微博上直接表态:“以扣帽子的行为煽动公权力进行封杀,比抄袭的行为更加恶劣。”


看起来是影视行业抵制劣迹从业者的一封信,但从各方的反馈来看,背后却牵扯到平台、制片、编剧、IP作者、立法人员等产业链条上的所有人。


在IP盛行、流量当道、平台垄断等现象越来越严重的环境下,如何保证影视行业的健康性,及时避免更多问题的发生?娱刺儿联系了编剧余飞以及部分制片人,围绕这件事进行讨论。


联名抵制,意欲何为?


作为联名抵制信当事人之一,编剧余飞的目的是想通过这件事促成“立法”,“我认为应该有惩罚性的措施,你不能说我抄别的东西赚了一个亿,我就赔100万,这个太不公平了,至少是应该把钱吐出来,甚至是翻倍才合理。”


余飞做过很多反抄袭的项目,在这条路上走了三年的时间,但很多时候,他觉得吃力不讨好。


2018年9月,余飞发表过一篇《网络反抄袭联盟,死在2018年9月》的文章。当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热播,原著唐七抄袭大风刮过的舆论鼎沸,余飞根据多年的固有标准,再次走在反抄袭的第一线,但因为结果不合“民意”,而被五六万人攻击。



有人认为余飞被收买,但在此前,他还为大风刮过的另一部作品《张公案》辩护。彼时《热血长安》资方认为大风刮过的《张公案》涉嫌侵权,而余飞给出的结果是否定的。


在反抄袭的过程中,余飞最大的感受就是行业没有形成一个“规范”,“一旦立法,相应的细则就出现了,如何鉴定、由谁鉴定,标准一立,抄袭与否就很好办,直接走程序就好。”


而这个标准的建立,对于余飞来讲也并不难,“因为在反抄袭的三年里,概念和技术基础我已经解决了,剩下的还需要专业法律人员去讨论,比如多少百分比算抄袭,文字不同内容相同该如何鉴定等。”


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与壮大,这样的规范也可以及时避免未来会出现的诸多问题。


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网络文学用户数量已达4.55亿,据中国作家协会披露的《2019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网络文学注册作者达1755万人,随着内容创作平台的增多、市场的下沉、海外市场的开拓,用户数量与创作者队伍会不断增加。


“体量越来越大,创新的地方会越来越小,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如果没有标准,将来或许会更乱。如果找到一个可以抱大腿的团伙,不管你抄没抄,就能不许别人说你抄,反之,哪怕只有几个字相同,也能抹黑你。”余飞未雨绸缪道。


然而立法之前,一切只能靠平台、观众、行业人的自我约束。这条约束之路要走多久,我们不得而知。


如何让资本不为郭敬明、于正撑腰?


“为什么被法院判决的文贼却被资本和平台追捧,这种审丑行为不应该再继续了。”抵制信中,影视从业者将剑锋指向了平台与资本。


一时之间,影视从业者对于平台的“怨念”也浮出水面。


一方面,从业者认为平台注重流量与收视,才会任用郭敬明和于正,另一方面,也会有从业者认为平台从自制到播出一体化后,影视公司对平台的依赖越来越大,相应的平台垄断能力、话语权越来越强,这才不断助推唯流量论的风气。


前段时间,娱理就曾报道过某制片人在项目进行一半时,遭遇平台塞“关系户”演员、甚至被平台踢出局的经历,而AI财经社也报道过“平台用人任性”的问题, 某编剧认为在和平台合作的过程中,对方看重的并非剧本质量,而是剧本IP与演员流量。


制片人王刚认为平台与内容是相辅相成的,但目前内容创作者的话语权有限,“对内容制造机构来说,成也平台,败也平台。平台起到的作用应该是用户聚集作用,可以让更多的观众看到好的内容。把创作原始动力留给内容生产的匠人。但是现在平台在内容的参与管控话语权让内容生产机构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发挥,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创作。”


编剧汪海林也在采访中呼吁资本要给原创内容创作者留下呼吸的空间,不应一味地追求流量与收视,否则观众看到的内容会相应的变狭窄,抱怨声会更大。


在娱刺儿的求证中,针对平台唯流量论、垄断论的现象,也有不同的声音产生。


作为一家中小型影视公司的制片人,王峰多次与平台合作,他认为平台并非如此强硬。在王峰看来,平台与资本方会从市场、内容等方面综合考量,而非“个人表达”。


站在制片人的角度,王峰也不太认同156名影视从业者抵制郭敬明和于正事件,“国家如果下文说抵制劣迹编剧,那我觉得综艺节目确实不能用,如果没有下文,就可以用。影视圈权威组织人士太多了,我个人反权威。”


当被问道“如果有机会和于正、郭敬明合作,您还会考虑吗”的问题时,王峰的回答是:“有价值会合作,没有就不合作。”


尽管156位影视从业者联名抵制闹得“满城风云”,但站在不同的利益端,大家的看法与意见也不尽相同。


换言之,平台与资方对于流量的任用,目前只是处于一个道德约束的范畴,至于是否能根本改变问题,让资本放弃对郭敬明和于正们的“撑腰”,则需要相应的明文规范。


郭敬明和于正何时才能道歉?


平台综艺邀请郭敬明和于正当导师,只是联名抵制信的导火索,事实上,郭敬明、于正的抄袭纷争由来已久,“二人早已被编剧行业开除。”编剧汪海林多次在报道中谈到。


“抄袭”二字伴随郭敬明很多年。


2003年,郭敬明出版自己第一部玄幻小说《幻城》后,就有网友做出角色、故事情节、意象设定、结局乃至书中插画的对比,认为《幻城》存在抄袭日本漫画家CLAMP少女漫《圣传》的嫌疑,但彼时各方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强,郭敬明以新人之姿横空出道,风头正盛,《幻城》抄袭一事不了了之。


纸包不住火。2004年,郭敬明的现代都市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首次印刷数量便达30万,但风头之下,“抄袭”二字彻底困住了他。当时已经出版《圈里圈外》的女作家庄羽发现,《梦里花落知多少》至少有7处情节抄袭自己的作品,部分内容模仿痕迹过重。


庄羽走上了维权之路,两年之后,她才等到一个法院公正的判决:郭敬明抄袭罪名成立,除了公开道歉外,需要赔偿庄羽20万元经济损失与1万元的精神抚慰。


然而多年过去,《梦里花落知多少》被改编成电视剧,《幻城》《夏至未至》《爵迹》《小时代》系列相继被改编,郭敬明从小荧屏走上大银幕,据猫眼数据,其电影票房累积超20亿。


十年余年过去,郭敬明仍然站在舆论中心,电影《晴雅集》正处于宣传期、圈内艺人朋友纷纷捧场。但风光之下,他对“道歉”一事仍只字不提。


相较于郭敬明商业帝国的塑造,曾经21万的抄袭成本似乎过低。


抄袭罪名成立拒不道歉,但同样活得“风生水起”的,还有于正。


2010年后,于正迎来自己身为编剧与制片的高光时刻,《美人心计》《宫》《陆贞传奇》等爆款相继播出,于正“功成名就”的同时,也让林心如翻红,让杨幂、赵丽颖出圈。时间来到2014年,当于正信心满满向观众奉上作品《宫锁连城》时,却踩到了“琼瑶”这个大雷。


《宫锁连城》播出后,琼瑶发现其多处情节与自己的作品《梅花烙》相似,于是第一时间在《花非花雾非雾》官博举报于正抄袭事件。半年之后,琼瑶打赢了这场仗,法院判决于正侵权成立,并判处五家被告共500万元的赔偿。


于正当时也给出了回应,但在汪海林看来,那是一种“狡辩”,并未有对侵权行为的道歉。


于正抄袭门事件十分轰动,除了琼瑶外,多位影视从业者也站了出来。此次参与156影视从业者联名抵制的编剧李亚玲在当时就披露了于正抄袭手法:“ 他说抄袭只要不超过20%,比如你把20集戏全抄了但只要扩充到100集,法院就不会追究。”


《帝王业》小说作者寐语者也指出,“于正制作的《像火花像蝴蝶》一剧,涉嫌抄袭我另一部作品《衣香鬓影》的人物设定。”


众人推墙而墙不倒。抄袭门的结局,换来的是琼瑶萌生停笔的念头,而于正《宫锁连城》正常播出,甚至换来更高的收视率。


争议之后,于正凭借着《延禧攻略》再次翻身,其担任制片的作品《传家》《玉楼春》《皓镧传》依旧备受平台宠爱,如今更是成为了《我就是演员3》《我是特优生》等综艺节目的嘉宾。抄袭事件有被遗忘的趋势。


抄袭者不自律反而成为导师指导行业之风、抄袭者不道歉却仍受平台追捧,这是156名影视从业者发出抗议的原因,此次事前牵头人之一的宋方金在红星新闻采访中回应道:“我们所反感的,或者说我们所倡议的,就是不要把有抄袭前科的人作为偶像、导师和榜样。”


编剧余飞的回应则更简洁有力:“这是底线问题。”


距离联合抵制信的发表已经过去三天,大众对于此事的讨论仍在继续,从业者们似乎要“硬刚”到底。而另一边,郭敬明和于正并未有任何反应,二人微博仍停留在事发前的状态。


于正和郭敬明会道歉吗?不少人都在发问,但无人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王刚、王峰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刺儿(ID:yuci-er),作者:怡晴,编辑:宋巧静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