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Epoch故事小馆(ID:epochstory2017),作者:麻薯,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只消看看这一年的酒局新闻下的评论,就不难看出这一代年轻人有多厌恶酒桌文化。那些觥筹交错里的复杂礼仪,灌酒与被灌的权力关系,以及广泛存在的性骚扰问题,都让习惯了简单直接的当代青年烦到透顶。
尤其是年轻女性,需要面对的往往是权力关系与性别结构的双重压力,在这里,能喝或不能喝、愿喝或不愿喝的女性各有困境。当酒桌和职场挂钩的时候,更是有各种牵扯不清的微妙逻辑。
年底了,酒局饭局应接不暇,Epoch故事小馆找了几位不同行业的女性,请她们讲讲她们和酒桌的关系。
一、ku酱,26,国企员工
我是在一个国企上班,平时有比较多需要和政府或是客户对接、吃饭的场合,酒桌文化是和官场文化结合在一起的,有时候会非常不适应。
我自己酒量还可以,平时一般会说自己不能喝,也不太会被勉强。只有在某些情况下,比如领导有特别重要的项目、特别需要讨好的客户,会带上我。那种时候我当然也不能露怯,喝到吐的情况也有发生。好在这种情况在我的职场生涯里并不特别多见。
也是因为我领导对我还是比较照顾的,他知道底线在哪里。
有一次,我是真的遇到比较大的不愉快。我们从一个酒桌下来,对方的领导就借机骚扰我,表示一定要送我回家,又在车上说一些很不恰当的话。我当时也不敢发作,后来和我们领导反映了这件事,领导完全不顾忌对方的背景就去举报了他——这件事让我挺安心的,我知道即使他带我出去喝酒,也不会真的容忍什么比较出格的事儿。
据我所知,酒桌上的性骚扰一点都不少见,那种对女性的不尊重已经是潜意识里的了。比如酒桌的礼仪里,会在领导的座位两边安插两个女孩;只要你是一个年轻女孩,几乎一定会被问到婚恋状况,尽管你们并不熟悉。
我一直没有遇到过特别猛的灌酒,也还是因为我是女生。我们有个男同事,是东北人,别人都起哄他一定能喝。他本人酒精过敏,但被架到那个场面上,就是只能一直喝,过程里吐了好多次。我劝他别喝了,他一直很坚持说不行,不能不喝。为什么不能?可能就是觉得在那个场合,表现得“不能喝”,就会被认为能力有问题。
这里就有个比较微妙的点,大家不对女生劝酒,看起来当然是一件好事,可也是因为在这种文化里,女孩子是酒局上的陪衬、是不会参与进正儿八经的谈项目聊合作的话语里面的,所以对女孩子的要求一般就是“多少喝点儿”,实在不喝也没关系——反正你也不是特别重要。
我记得还有一次,我和一个男同事同时去一个酒局。当时我们在谈一个项目,我写的一个报告很受客户赏识。到了酒桌上,客户却只和男同事喝酒、聊正事、表达合作意愿……尽管报告是我写的、尽管我也可以喝酒,然而在这个体系里,我一定是被忽略的那一个。
所以在这个圈子里的女领导往往是能力极其出众才能一路晋升上去。这个能力也包括喝酒,她们会远胜于圈子里的男性。我有很多次在酒局上看到一圈男人已经醉得东倒西歪的时候,女领导还能够面不改色控制场面。有这样的女领导在场的时候,我们往往还能少喝几杯。
二、龙八,26,电影人
我算是主动参与进酒局的类型吧,可能和传统意义上那种酒桌文化还是有一些区别。因为比起那种明确的权力关系,圈内的喝酒更像是一种相聚的常规仪式,往往喝得还不少。
我是做影视行业的,在这个圈子里,大家面对的困境也很类似,资本大量流动、生产压力巨大并且非常看机遇和运气,于是在那些被攒起来的饭局上,喝酒变成了一种可以让所有人情绪都放松下来、建立联系的最简单的方式。
我记得有一次参与了一个前辈比较多的酒局,作为新人,还挺紧张的,因为不熟悉,也不知道要说什么话好。但是喝了酒以后,那些前辈突然变得亲切了起来,会互相开玩笑、聊往事、讲行业现状。我很意外他们会在我面前讲一些非常个人的事或情绪,后来发现,几乎所有的酒局都是这样的流程。
所以我平时如果需要和人请教一些事情,或是工作原因需要和人保持联系,往往也会有一个一起喝酒的项目,现在年底了尤其如此,倒不是说故意要借酒来达到什么目的吧,而是在酒精的催化下,大家的沟通会变得顺利很多。
因为平时拍纪录片,需要和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对我来讲,喝酒也是一个迅速和不同人拉近关系的重要工具。我还记得有一次,在云南的一个山区,在当地农民的家里,和他们一起喝他们自酿的高度酒。那次的酒实在是太烈了,喝到后来我已经感觉非常勉强,又是独自一个女性在山村里,心里多少还有点安全上的考量和顾虑,只能一直靠意志力强撑着,是非常艰难的一次喝酒体验,不过,后来那次拍摄进行得蛮顺利的。
我并不算能喝的那种类型,但是我在酒桌上会非常逞强。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是,影视圈会有一些隐性的性别歧视,大家好像会默认男性能力更强、更能吃苦、更能通过酒精建立联系,于是也往往是他们主导话语权。
所以我从来不会说我不能喝,而是会一直把最后一口酒喝完。我是想证明,自己可以在周围的男性都开始失控的情况下稳住局面,具备一个好导演的基本素质,听起来有些牵强,事实确实如此!某种程度上,也算扭转一下酒桌上的性别权力关系吧。
我在日常生活里是不太喝酒的人,尽管为了工作主动参与了许多酒局,我也知道自己并不嗜酒,也并不喜欢很多酒局上最后集体失控的场面。我觉得酒本身存在的意义不应该是让人变得如此不理性,它却已经成为这个圈子里最通用的一种社交货币了,我好像也只能适应这一点。
三、梅江,25,车企员工
我平时是滴酒不沾的类型,是我司酒桌文化里少有的异类。
公司是韩国的车企,韩国本身酒桌文化也很严重,和国内的酒桌文化可以说是无缝对接了。再加上公司大,各类聚餐很多,到了最后都会变成拼酒的酒局。
第一次参加公司聚餐,还是在新员工培训的时候,菜都没上齐,他们已经开始拼白酒。每个人面前都有计量壶和白酒杯,默认就是一定要喝的。也是那一次,我才知道他们有个“令狐冲”的说法,指的是有一类人,在酒局上可以拎着装白酒的小壶冲在拼酒第一线。这种豪横场面在我进入社会之前是见所未见的。
刚开始的几次饭局,他们饮料都没点,不喝酒的我只能默默喝水,当时心里也是觉得有点尴尬和不好意思的,作为一个公司新人,在所有人都喝得很多的时候一滴都不肯碰、只肯喝水,自己心里面也会担忧,这样会不会显得不够合群,或是不给面子?
也确实遇到过被劝酒的情况。有一次,酒桌上有个大叔喝多了,坚持要我喝,我一直说自己不能喝,他还是不放过,最后我倒了点果汁喝了。
后来部门有一个前辈,也是女性,可能也是出于女性之间那种共鸣吧,就劝我说,以后都不要喝,因为在这个酒桌氛围强烈的企业里,只要开了先例,之后大概率就要一直喝下去。
我觉得酒桌上的一些人际关系也很有趣,我们这一批职场新人里有一个山东男生,非常能喝,也因此可以不断去给前辈敬酒。于是有领导当场就表示对这个男生很欣赏,想要招他进自己的部门之类。
虽然他展现出来的可能只是一个喝酒的能力,但是领导真的会因此认为他是一个更有潜力的人,我猜想可能是看中了他在那种时候表现出来的尊重和顺从?这样好像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拼命也要在酒桌上灌自己了。
我以后也不会喝的,一方面是因为身体的原因,另一方面是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要喝。我觉得不应该顺从那一套酒桌文化的逻辑。如果我会因为不喝酒遭遇什么不平等的对待,那这个公司我宁可就不待了。
四、伏地女魔Fang,34,媒体人
我的情况比较特殊,我在媒体公司上班,也会和一些企业谈合作。我对接的,就是酒企。
我现在出差,常年往返在北京贵州两地。一个很明显的感受就是,一登上飞机,就能感觉到贵州本土支柱产业是绝对以男性主导的,不像在北京,或是曾经工作过的上海,仍然会有不少看上去非常精英、有话语权的女性。
酒桌上也是如此,大家对于女性会有一种对“弱者”的保护:你不掌握话语权,所以你喝不喝没关系。我又是媒体人,所以不太会有人灌酒。
酒企的氛围比较微妙,因为大家是比较懂酒的人,所以那种豪饮、强灌、喝到吐的传统酒桌行为反而是会被视为不太体面的,因为这样会显得非常不专业。
我自己经历过的一些酒桌,并不特别有那种权力的控制和被控制,不过也有比较传统的一面,比如会把真诚的程度和饮酒的程度直接挂钩。
有一次,我去一个酒局,领导比较照顾我,偷偷把白酒换成了水。我去和对方的领导敬酒的时候,对方一眼看得出我杯子里的东西不挂杯,当场半开玩笑地点破了这一点。这一类事情并不会真的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但那位领导当时看起来有点失望的样子。
又比如,领导会有意识地培养一些员工,他们工作的主要职责就是在酒桌上挡酒,有男也有女,有他们在,全桌的人都不需要拼酒。有时候你会看见一些女性的秘书或助理出现在酒桌上,这种情况,一般都是专职来喝酒的。
同样都是女性,女销售在酒桌上会喝得更多一点——或者说,她们担负了更大的喝酒的责任。女性销售这个行当,和很多人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比如,有些销售是比较有女性气质、比较妖娆的,但那些职级高一些的男性客户,反而会对这类型的销售有所顾虑。
所以,根据我的观察,业务能力比较强的女性销售,往往是性别特质不太明显的。这并不在于喝了多少,而是一种酒桌上体现出来的气质和性格。我们这儿有个特别厉害的女销售,怀孕的时候照样见客户,也不喝酒。是她比较中性化、洒脱的气质,让她很受客户的喜欢——可说到底,这一切内在的逻辑,仍然是男性主导的逻辑。
五、结语
听到这些女性的叙述,会惊讶于她们尽管来自不同行业,处于人生的不同阶段,但对于酒桌的经历有那么多相似之处。面对一些隐秘的不公和默认的规则,她们喝或者不喝,都只能被裹挟着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Epoch故事小馆(ID:epochstory2017),作者:麻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