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ID:eeo-com-cn),原文标题:《百度、B站二次上市将近 中概股回港又一次浪潮汹涌》,作者:任晓宁、卢硕,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1月20日,百度回港二次上市启动消息传出,百度对此没有向经济观察网做出回应。根据传出的消息,百度已确定了高盛和中信为其上市保荐团队,计划于春节后正式提交在港上市申请。若百度回归,意味着BAT三巨头将全部在港股上市。
最近传出二次上市消息的不仅是百度,腾讯音乐、汽车之家、欢聚集团、B站和携程集团同样将陆续回港二次上市。上一波回港上市潮是去年6月,当时,京东、网易、百胜中国、中通快递、华住集团等多家公司已经完成了港股二次上市。
去年,业界就认为,中概股二次上市的浪潮将持续到2021年上半年。目前大批中概股在港上市的趋势,也证实了这种说法。凡德投资总经理陈尊德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对公司而言,二次上市是提高市值的一次机会,对未来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中国公司,还能规避美国的监管。
“今年这一波在香港上市的企业,体现了一个新字。”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说,他提到,除了即将回归的中概股公司外,今年还可能会有许多新面孔值得关注,包括快手、京东物流、滴滴、字节跳动等,都是资本市场看好的新公司。
一、回港潮的延续
2020年5月,李彦宏表示考虑百度赴港二次上市。当年7月,百度启动回港上市计划。2021年1月20日,多次延缓计划的百度终于准备正式提交申请,计划筹资至少35亿美元。
1月13日,腾讯音乐传出考虑在港二次上市的消息,计划募资35亿美元。欢聚集团同样传出准备二次上市的消息,目标筹措资金大约为腾讯音乐的一半。消息过后,腾讯音乐隔夜涨超过2%,欢聚集团大涨4.26%。上周B站也传出二次上市消息,称其已以保密形式入表,初步计划3月招股,筹资金额由20亿美元加码至25亿~30亿美元。B站对该消息回应不予置评。B站与百度的股价也均在近期持续上涨。
多种因素影响中概股回归。张孝荣告诉记者,主要影响因素有三个,一是美国外国企业问责法案影响所有中概股;二是美国政府制裁了中国部分科技公司,迫使退市;三是公司认为自己业绩得不到合理认可,换到香港市场重新融资。
陈尊德认为,二次上市是资本市场和企业之间相互的选择。阿里巴巴的回归让大批公司看到了香港市场的活力,以及在二级市场上价格发现的契机。对公司而言,二次上市能提供操作上更大的灵活性。
相较去年,今年的回归潮更多的是延续。从市值上比较,去年回归的公司体量较大,阿里巴巴、京东、网易的市值,均大于今年回归的这批公司。
“再小一些的中概股没有特别强的回港股的意愿,或者说没有回港股的资本。”陈尊德说。在美国上市后业绩不太好的公司,也没有办法回到港股去上市。
回归的企业也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受国际政治冲击,外资投资人不得不撤出,中概股公司股价面临缩水的风险,这可能对在港上市公司的估值及股价定价产生一定影响。
二、港交所的活力
去年网易二次上市募集资金净额超过200亿港元,京东在港二次上市募资更是达到298亿港元。在集中二次上市期间,港股表现出了韧性与活力。
Wind 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港股IPO发行规模达到3975.28亿港元,达到新高,港股IPO市场也仅次于美股和A股市场,排名全球第三。港股前10大IPO中,中概股回归公司占据6席。
今年大批科技类公司的回归也将对港股的权重比例产生一定的影响。陈尊德告诉记者,“过去港股是以传统的金融房地产为主体,慢慢的会变成以科技股为主体,有利于恒生指数的走好。”
此前,中国科技公司喜欢集中赴美上市,“多数在美国上市的公司,美国资金方并不是特别熟悉。”陈尊德解释说,在美上市的公司估值主要是基于其对国内资金的了解基础上做出的,存在炒作的可能性。在进入港股之后,在本土上市的公司的市值能够得到一个更好的体现。因此,回归港股是公司开拓本土市场的一次机会,在国内上市也会得到资金的追捧与活跃度。
去年网易二次上市后在公开招股期间,参与认购的总金额近5000亿港元。面向机构投资者的国际发售部分获得了14倍认购,面向散户投资者的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得了360.53倍认购,创当时香港联交所二次上市互联网公司中最高认购记录。
今年回归的公司,近期也受到追捧。由于回港潮时间的延续、同期上市公司的竞争以及公司体量的大小,张孝荣认为,今年公司回归后引起的波动幅度可能不会像去年那么大。
三、中概股的必然趋势
自去年阿里巴巴、京东、网易回归后,中概股新一轮回归潮掀起。目前,更多中概股回归港股,而不是A股,也有其必然性。
“中概股回归A股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可能会动用外汇储备。”张孝荣告诉记者,中概股回归A股需要动用资金私有化下市,然后拆除VIE结构,回归到国内上市,如果海外收入不足以支付回购成本,就需要换汇。但是,如果由港股接纳这些公司,就不必涉及动用外汇储备问题。
目前,美国资本市场仍然是国内企业上市募资首选,企业在无法赴美IPO的情形下,可以考虑港股和A股市场。不过,香港的资本规模相比美国较小,香港证券市场规模的股市总市值只有纽交所的1/30,纳斯达克的1/4,股票年成交额也低于美国股市。
陈尊德认为,未来,A股+港股会成为中国公司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也不会出现大家再也不去美国上市的情况,上市地点的选择则是不同企业基于不同需求去做的一个判断”。
从去年中概股回归潮来看,互联网大公司的回归,能给港股带来较大提升,这也是港股拓宽市场吸收资本、优化权重的机会。这一次,即将回归的几家中概股公司近期股价持续上涨,也反映了资本市场的看好。不过,本次回归的公司能否达到去年的高度,仍是未知数,记者会持续关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ID:eeo-com-cn),作者:任晓宁、卢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