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 寒冰,题图来自:《晒后假日》
朋友小辛在去年底经历了裁员。她在那家公司工作了四年多,投入很多心力,裁员发生得很突然。小辛一直无法接受,在聊天中屡屡谈起自己的不平。
这种情况直到找到下一份工作,也并没有好转太多。
当一个人失恋后,ta的痛苦理所当然,周围人往往也愿意报以同情和支持。失业则不同,人们更关注“经济层面”的损失,却忽视了裁员可能带来的心理创伤。当一个人遭遇裁员,ta通常很难向周围人表达自己“很受伤”。
不少研究发现:失业者的抑郁和焦虑水平都要比在职者高很多,心理创伤在失业后6~12个月达到峰值,部分群体(中年/高技能)的创伤可持续5年以上[1],而经济压力仅仅解释了部分心理问题的成因。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从心理健康角度谈谈裁员——为什么很多时候,人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
失去职业身份,我是谁?
自我认同(self-identity)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指个体对自身存在及独特性的认知与界定,也就是说你如何理解“自己到底是谁”。
清晰的自我认同有助于个体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也能帮人们在生活中拥有更强的目标感和意义感,提升心理韧性和自尊。
对现代人来说,工作已经成为定义自我的重要身份之一,我们结识新朋友后第一个问题往往是“你是做什么的?”
因此,被裁员后,人们的自我认同会受到很大冲击:失去了职业身份,我是谁?一位网友在问答网站Reddit分享自己失去工作后的迷茫:
“我做了16年的律师,我的意思是,从我走出学校那一刻,这就成了我最重要的标签。当被律所裁员后,我甚至不再知道自己是谁了”
——@rhythmdev
一项关于裁员创伤的元分析显示,身份丧失与社会排斥是造成心理问题的关键因素[1]。职业身份为我们提供了5种潜在功能:时间结构、社交接触、集体目标、地位和活动,这5种功能都对应着重要的心理需求,因此失业会导致一种被剥夺的状态。
此外,对现代社会来说,工作已经成为一种“美德”。失业者会发现自己处于一种价值观(高度的工作投入)与现实(无工作)不一致的状态。这种不一致带来的自我认同紊乱,成为失业者体验到痛苦感的原因之一。
而职业身份在自我认同中占的比重越大,痛苦感可能越强烈。
难以言说的耻辱感
不同于主动离开一份工作,裁员往往被个体体验为“被否定”“被抛弃”,因此会产生耻辱感。
耻辱感是基于想象中或真实的他人负面评价,而产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负面归因,你觉得错都是自己的,并伴随着一定程度上的躲避、退缩等强烈冲动[2]。
因而人们往往很难向周围人表达被裁员的痛苦,以及在之后的求职申请中感到难堪——似乎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裁员总与你的个人责任或过错有关,“为什么不是别人呢?”
耻辱感是一种对心理健康损伤很大的情绪,研究发现它与多种心理疾病有关,如抑郁症、社交恐惧症,甚至一些饮食失调症[3]。
而最糟糕的是耻辱感会将你与其他人隔离开,而这恰恰是人们在裁员后最需要的——来自他人的鼓励和支持。
糟糕的辞退方式会加剧心理创伤
一位来自问答网站Reddit的网友分享了自己的被裁经历:
“我之前在纽约市一家知名有线电视频道做网站,他们没有当面开除员工,只是停用了我们的证件,让我们无法进入大楼。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每天早上我都会带着恐惧感醒来,好像面对着那个大楼的旋转门,我瘦了一大圈,还得了胃溃疡。”
——@Coraline1599
中文社交网站上也有很多类似分享:
“快两年了,我也不知道怎么走出来。整整6个月,他们用尽各种办法想让我自离不赔偿,我始终坚持,6个月中的每一天,在办公室我不说一句话,每时每刻准备着面对他们的手段,中午边吃外卖边看课程学习边掉眼泪,饭和眼泪一起咽,不知道饭是什么滋味,每天像行尸走肉般坚持””
——@聊五毛钱的天儿
糟糕的裁员方式往往会加剧心理创伤。一项研究在2000年采访了大量裁员受害者,发现许多人在被裁员后都考虑过采取法律行动,那些认为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中,有66%的人打算提起诉讼,而认为受到公正对待的人中,这一比例下降到了16%[4]。
糟糕的裁员方式通常包括:
▨没有或减少赔偿(或为此打压员工)
▨集体解雇
▨未经对话就直接解雇员工
▨视频裁员(受访者甚至会出现数字创伤后应激);文字通知(邮件/消息等)
当被裁员者不被告知准确的原因,就像离婚或毁灭性的分手,你不知道那个人到底为什么离开,或者只知道一小部分原因,但你们却没有机会再深入地谈一谈,所以会不断陷入思维反刍:“我是个烂人吗?”“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这被称为未尽事宜(unfinished things)——指与失去的那个人或者东西之间不完整、未表达、未解决的关系问题。未尽事宜让人们更难以放下,也更容易陷入负面自我归因。
如果你经历了这些,请多花一些时间照顾自己。
裁员创伤可能持续很久
依然可以想象一次刻骨铭心的失恋,即使你现在有了一段更好的感情,它可能仍然困扰着你。裁员也是一样,有些裁员创伤并不会随着找到新工作就结束,甚至可能持续很久。
用户@alexandereschate曾在问答网站Reddit分享:
“我已经开始了新工作,但还是忍不住把它(上一份工作的裁员)当成个人问题。就像得了创伤后应激障碍一样,我经常会把现在工作中的一些事过度分析为即将被解雇的征兆,甚至有几次忍不住对我的领导发火。”
当然,这也是一个显著的信号,提醒你有些过去的问题并没“过去”,甚至可能需要专业的心理帮助。
有时候,这种创伤没好好处理还会影响下一代。一项来自加拿大的研究发现,父亲经历过失业的孩子,年收入比父亲没有失业经历的孩子低9%,这些孩子更可能领取失业保险和社会救助。而这个过程中的重要中介因素,可能是非经济原因(比如压力)对子女产生的影响[5]。
经历裁员创伤你能为自己做些什么?
失去工作带来的痛苦往往不容易被理解。人们会说,“那只是一份工作而已”“换一份不就行了”。但对很多人来说,工作并非仅仅是一个用劳动换取经济报酬的手段。
当我们刚刚开始一份新工作,与公司还没有任何情感联系,当然可以将工作理解为“一桩生意或者交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与同事们并肩作战,共同经历压力、快乐、兴奋和失望,在办公室里度过比朋友更多的时间,自然而然会产生感情。
当你痛苦,不必因此感觉羞耻。
走出裁员创伤的第一步,往往是接纳自己当下的情绪。不管是悲伤还是羞愧,愤怒还是委屈。这些情绪提醒我们,我们失去了一些(对我们而言)重要的东西,或者我们没有被很好地对待。
很多人会着急用新工作掩盖受伤的事实,但如果不能很好地面对,这些情绪总会在未来某个时刻卷土重来。
当然,面对负面情绪并不容易,所以你或许需要一些支持性系统,比如朋友、心理咨询师等,这些关系的特点是能够让你感觉安全和被支持。
等基本能够接受被裁员的事实后,可以去尝试做一些事情重建自我价值感(并不一定是新工作,着急求职带来的挫败感反而可能加剧创伤。)
你可以尝试学习一个新的技能,从微小进步中重新感受到自我的力量。也可以多花一些精力在其他身份上,并从中获得自我确认感。你可能会发现,除了是一名职场人士,你还是一个做饭很好吃的爸爸,或者是一个能给他人带来活力的好朋友。
对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来说,你的存在都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Paul, K. I., & Moser, K. (2009). Unemployment impairs mental health: Meta-analyse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74(3), 264-282.
[2]De France, K., Lanteigne, D., Glozman, J. & Hollenstain, T. (2017). "A New Measure of the Expression of Shame: The Shame Code". Journal of Child & Family Studies, 26(3), 769–80.
[3]Schalkwijk, F., Stams, G. J., Dekker, J., & Elison, J. (2016). Measuring Shame Regulations: Validation of the Compass of Shame Scale.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44(11), 1775–91
[4]David Bowen, Ph.D.2012.12.Downsize with Dignity: Workplace Justice Eases the Pain.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5]Philip Oreopoulos, Marianne Page and Ann Huff Stevens.2008.The Intergenerational Effects of Worker Displacement.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DOI:10.1086/588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