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前员工55页PPT,举报工作期间各种审计违规,让行业潜规则再次浮出水面。而对于审计从业人员来说,自己的工作就是刷底稿,做抽凭,赶进度,职业责任与自己的期望存在差距,过多的加班和机械化的重复,让人如同巨大机器里的“燃料”,他们纷纷选择离开。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豹变(ID:baobiannews),作者:联合,编辑:邢昀,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2月3日,德勤北京一组的一名员工通过一份55页PPT文件,举报了4年工作期间各种审计违规情况,包括在审计过程中“放飞机”,未执行抽凭程序等。
举报中的审计违规情况涉及红黄蓝、中国外运、博奇环保三家上市公司,员工层面也触及高级经理、合伙人。举报人称,出现在举报中的部分在职涉事人员目前仍在从事A股、H股及美股的审计项目工作。
此后德勤回应,严肃对待所有投诉,并由独立的专家团队进行调查。
作为资本市场的“看门人”,审计得兼顾专业性和独立性,而此次德勤事件也再度将一些行业潜规则爆出。事务所内卷严重,压价以及其他不正当竞争更是加剧了市场秩序的扭曲。
2019年,因为卷入康得新百亿利润造假,辅仁药业数十亿货币资金消失等丑闻,曾经的内资第一大所瑞华瞬间“塌房”。
而在大多数外行眼里,审计人员是高大上的金融白领,但对于身处其中的人来说,不如“搬砖”民工,工作就是刷底稿,做抽凭,赶进度,职业责任与自己的期望存在差距,过多的加班和机械化的重复,让人如同巨大机器里的“燃料”。
于是更多的人将审计作为职业的中转站。
被审计对象是我们的金主,很难做到拿客户的钱砸客户的锅
李彤,某内资所前员工,待了一年半
昨晚看到这个PPT的时候,我第一个感觉是“小朋友太有爆发力了”,第二个感觉是很想把她招到我司,逻辑清晰、证据链足,案头工作也不错。
我本科是学地理的,毕业后加入了某国内会计事务所做审计。选择这份工作还是因为自己没见过世面,听信了“忽悠”。我有个要好的同学是学会计的,跟我说做审计有意思,可以接触到公司的“最核心的秘密”。
没想到入职两三个月后,就对这份工作就产生了幻灭感。
大家都知道审计狗要加班和出差。我其实不排斥加班,排斥的是无聊的加班。刚入行的前两年,审计小朋友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抽凭”“写底稿”。“抽凭”很枯燥,需要从客户的账目中选取一些凭证,然后去现场翻看并记录凭证后面的附件信息。上市公司的账目复杂,金额又大,凭证数不胜数,和“搬砖”的区别真心不太大。
但薪资还不如真正的搬砖,我每天工作时间是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甚至到凌晨一两点,如果到年底审计经常要通宵。
但薪资也就几千块钱。
其实审计和其他工作一样都是螺丝钉,没有趣味也没有意义,高收入可以弥补这样的“精神损伤”。但这份工作的性价比(收入以及匹配的工作强度),却是所有工作里最低的。我在审计所的时候,一级市场的投资还没有那么热。也没有前辈告诉说你可以跳出来,工资翻倍什么的,那时候是没有的。
薪资是其次的。我本心以为审计是从细枝末节中剖开事实真相,就像断案一样,但实际上被审计的对象又是我们的客户和金主,拿客户的钱砸客户的锅,这种立场很难真正做到“明察秋毫”。
早几个月入行的前辈也坦诚告知,这份工作没有高的脑力含量,也没有丰厚的薪酬,由于立场问题又很难真正有社会价值。
我们所是广东大所,广东的上市公司多,但多数分布在很偏僻的郊区乡镇。我记得有次出差做项目,下了汽车站没有正常的的士可以打,全部都是黑车。我和同事是两个刚出校门的女生,那个时间节点刚好发生了一起恶性事件,我俩都不太敢坐,找了整整两个小时才找到正常打表的出租车。去了项目现场就开始干活:抽凭,写底稿,非常机械的事情,就像工蚁一样。
我待了一年半就跳出来了。有个北京的国资PE想招有审计经验的投资经理,我就过来了。
年审前辞职,我不想再经历一次
郑箐,前德勤员工,待了3年半
进四大前,我对工作强度已经有预期,前两年没怎么觉得苦,项目组一起加班,还觉得很开心、很充实,而且加班有加班费。
到第三年,我就觉得厌倦了,感觉不是人过的日子。年审的时候,一起下现场,住在酒店,白天去公司查账,晚上回来做表,基本是早8点,晚11点,忙起来一个月只休息两三天。
年审基本是从1月开始到4月底结束,时间紧,项目多。项目组一起出差,住宿、吃饭都要花钱,每多一天就多一些成本,所以下现场都要赶工期。大家都在加班,你也不好意思走。
加班导致我基本没有自己的生活,每天回家就只想躺着,休息一天也只想睡觉,跟好多朋友都没怎么联系,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工作累之外,有时候还要遇到一些很糟心的事。有一次,我做一个农业公司的项目,需要去盘点牛的数量。凌晨4点就要起床,趁牛还在睡觉,到牛圈里去数牛,气味又难闻,一头一头数下来真的很崩溃。
我感觉很少有人能在四大坚持下来,同期进去的人,很多最后都离开了。那样的工作强度,又时常要去外地出长差,感情都容易受到影响。
在第4个审计季要来的时候,我决定辞职了,我太害怕再经历一次年审了。
转行之后,觉得自己终于回到正常人的生活轨道。正常地上下班,有周末,可以跟朋友们约饭出去玩。
这里的职业路径特别清晰,高阶岗位内卷严重
杨峰,四大前员工,待了5年
我硕士毕业后进了四大,在那里待了五年。
四大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算很友好,招聘不看专业,能过笔试面试就行,发展前景明晰,培训体系强大。
但四大也一直有“商学院”之称,在一些关键晋升时点流动率比较大,大多数人进去都知道自己一定会离开。因为这里的职业路径特别清晰,从审计员一步步到经理、高级经理,前面的晋升节奏比较稳定。
但是高阶岗位相对固定,狼多肉少,下面的员工存量竞争就比较激烈。另外,审计是技术性很强的职业,走到高级经理、合伙人这个级别,实际上需要角色转化,从技术型专家到承担更多销售职能。这些大的节点都会有相当一部分同事选择离开。
所以四大本身的结构决定了,一方面有大规模新鲜血液进入,另一方面很多人在自我成熟后选择离开,包括我在内。
德勤那个PPT做得挺好看。
里面反映的抽凭程序问题,确实能体现出标准流程未得到严格遵守,可能在整体利润水平下降的情况下,实际投入的资源无法完全支撑原有标准流程的要求。
我理解,这也是四大近年纷纷建立共享中心和统一审计系统的因素之一,平衡执业风险与经济性的压力。共享中心能把一部分事务性和简单重复的工作从审计团队中接过去。
从另个角度来看,目前在四大里抽凭的程序重要性确实降低了,比如审计金融业,银行一年的流水和凭证量巨大,无法通过单纯的抽凭来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更多依赖对于系统本身的审计,比如IT审计,对于整个系统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进行清点。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有很多程序去核实报表金额和披露是否完整、准确、真实,抽凭只是其中一项。
拿收入来说,抽凭是一方面,另外也会通过上游的应收、计算收入的历年变动,现金流入和业务关系等来看,就是会去交叉验证,还可以去看同行业收入水平,本身业务规模和收入水平是不是匹配。
我离开的时候,已经从对日常凭证的随机抽检,转向更多关注和核查具有高风险特征的凭证。
对于我而言,总体感觉,四大审计在品控和质控上还是比内资所高很多的。我之前所在的所内部有很严格的举报制度。在前期接项目时就风控制度,做项目前的审核。
加班到凌晨2点,月薪只有5千
茜茜,某内资所前员工,待了2年半
审计累是肯定的,特别是年审季,加班到凌晨一两点是经常的事,但我觉得还好,离开主要是工资太低。
2018年,我从地方所调到北京总部,北京的经理还给我升了一个职级,但是每个月才5000,这在北京怎么活啊。
在地方的时候,项目奖金会在项目结算之后就发下来,但是北京要等到年终一起发,不能补贴日常的花销。
总部的管理也不太科学,我们的加班都是有记录的,在项目不忙的时候,可以换成调休。北京这边加班感觉是正常的,每次有事跟经理请假,都感觉像是我亏欠公司,但这本来就是我正当的调休时间。
那段时间,我个人的情绪也不太好,加上可以找到工资更高的工作,就换行业了。
德勤的事爆出来,可能大家会觉得内资所会更混乱,但是以我的工作经历来讲,大家还都是严格根据审计程序来做事的,因为出了大问题,事务所的名声受损,接不到案子,会得不偿失。
我们入职培训的时候,公司会讲一些不合规的案例,大家会尽量避免。审计遵循“重要性”原则,会重点审核比较重要的项目。在一些无关紧要或者涉及金额占比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会放松一些。
比如,给外地的公司做项目,回来之后发现有一些凭证没查,又不可能为这么点事再飞一趟,就会让对方的财务人员帮忙填表拍照,发过来做审查。
另外,事务所终归是乙方,公司花钱请事务所给公司做审计,本身就是一件比较尴尬的事情。
我在审计的过程发现有问题,通常都是一些会计差错,不涉及财务造假。经理会收集审计意见,去跟公司的财务人员沟通,让他们更正过来。
如果对方实在不愿配合,就是高层去谈了,他们怎么谈,我就不太清楚。事务所肯定不会替公司担太大的风险,大不了可以不做。
审计做的时间长了,视野和认知都会受限
田毅,四大某所北京分所前员工,待了四年
我在四大某所待了四年,前两年就是抽凭、做审计底稿,在第三个年度时开始接触做财务分析,也开始负责审计报告里的几个科目,发发凭证函。如果去现场的话,会带一个小团队去现场抽凭、看合同。
我离开四大的原因是和薪资没什么关系,我跳槽之后只涨了30%的薪水。主要原因还是感觉升不上去了。我自己的绩效一般,不知道如何提高绩效,因为都是听从领导的安排。四大的晋升数量非常有限,每年招大几百,升项目经理可能只有十几个。为了不断提高运营效率,四大的做法是不停招新人。
我离开的最后一年一直扑在一个项目上,甚至没有休假。我运气不太好,对接的那个客户不打算续约了,这个客户所属的行业非常狭窄,同类型公司非常少。我听到一个小道消息,说是做那个项目的人都不会晋升,因为对公司没有价值了。
我没有办法去验证这个小道消息的正确性,因为晋升季来临前我就离职了。
后来我去了金融机构做风控,现在回头看,其实可以更早跳出来,在所里待的时间长了视野和认知都会受限,来了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之后,对行业、市场、产业链的接触多了很多。现在像是一专多能,以前是一专一能。
四大当然也有好的一面,即使现在有小朋友毕业我还是会推荐他去。毕竟是成立了上百年的商业公司,无论是做业务还是培养人,方法论都很成熟,而且相比国内的企业,四大会做很好的员工培训,教会了我怎么对待客户、如何对待同事。四大出来的员工其实是很受欢迎的,很敬业也有底线。
我身边的同事也有很多四大出来的,大家的态度都是又爱又恨。觉得四大少了点人情味,淘汰率太高了。
昨天的PPT我也看到了,实际上每一家都会有这种情况。我自己之前负责一个大国企的项目,在进场之前就和对方的财务表明态度:不会做任何审计调整。一方面,大型国企的财务人员素质比较高,出大错误的概率几乎为零。另一方面还是跟审计费有关系,四大也有内卷,你要是盯着对方的小问题,第二年可能就失去了这个客户。
主要审计报告是被审计单位自己出钱,这个问题就解决不了。在美国也是这样,通过审计查出问题的只有做空机构。因为查出了问题,自己会获利,就会认真做。
如果哪一天监管说你查出了问题给你奖励,那么这个问题可能会被解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豹变(ID:baobiannews),作者:联合,编辑:邢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