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NDIGO 的数字镜像(ID:indigo-dm),作者:JEDI LU,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就如纽约时报的专栏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所说,人类历史被永久性的切割成了 “前新冠”(Before Corona, BC)时代和 “后新冠”(After Corona, AC)时代。Nasdaq 指数从去年三月的最低点,用时不到一年就反弹到了新高,指数几乎上涨一倍,做为全球科技公司的晴雨表,除了美联储无限 QE 和股民的热情之外,这里面一定还有其它的因素在驱动科技公司的利润上涨,当我们二十年后再来回顾 2020 的时候,这可能就是科技“大停滞”的分水岭。
本文作为“2020 美股投资报告”的续篇,从技术融合带来的颠覆、疫情驱动的科技加速,以及如何重构投资组合来应对趋势的变化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全文一共 13000 字,预计阅读时间 30 分钟。
一、“大停滞”结束了吗?
本以为我们能遨游太空,但我们却只得到了 facebook!
十年前,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 GMU)的经济学教授和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泰勒·科文(Tyler Cowen)出过一本在当时很有影响力的书《大停滞》。他在书里悲观的提到未来的二十年,我们的科技都将处于停滞状态。
配图01:过去两百年技术创新的经济的影响图
如果你从上世纪初年代穿越到七十年代,你会发现科技和大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经历了电气化和汽车普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但如果你从 1970 年穿越到现在,发达国家人民的衣食住行,医疗和教育,一切跟七十年代没有本质区别,除了电脑的出现带来了信息革命,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在逐渐让你消耗更多时间之外,好像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过去十年社交网络的兴起,还给我们制造了一堆的“社交困境”。
然而就在 2020 年 11 月,泰勒·科文说“大停滞可能要结束了”。他在博客上转贴了最近特别网红的科技公司 Palantir 生物医药软件负责人 Nabeel Qureshi 的推文,因为新冠推动的疫苗科技进步、居家隔离下的远程工作、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还有那个知名的基因改造茄子,他做出了这个判断。
配图02:科文的博客内容截图
大停滞已经结束了,我们正在迎来融合时代的创新。下面列出了彼得·戴曼迪斯 (Peter H. Diamandis)在《The Future Is Faster Than You Think》中的观点:
创新停滞是因为力量还在积蓄,而现在时机已经到——从 2020 开始的未来十年;
技术的融合是 1 + 1 > 2 的力量,能够带来巨大的改变;
技术进步影响的不仅仅是那个领域本身,而是整个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
在泰勒·科文的预言实现之前,资本已经提前押注了 2020 的科技行业大爆发。疫情之下,在现实世界的商业举步维艰的时候,科技驱动的数字经济已经全面起飞。
配图03:Innovative companies beat their peers during the Covid-19 crisis
补充一个非常有趣的互动数据图表 “Most Innovation Companies”,你可以看到从 2005 年到 2020 年这十五年期间全球最创新公司的排名变化,了解下在“大停滞”期间创新的能量是如何积蓄的。
二、技术融合的时代
上节提到的戴曼迪斯是一位连续创业者,创办了二十多家公司,还是一位非常勤奋的畅销书作者,绝对算得上美国高科技圈的热门人物,他和史蒂芬·科特勒 (Steven Kotler)一起完成过三本书,分别是《富足:改变人类未来的4大力量》、《创业无畏:指数级成长路线图》和今年一月刚出中文版的《未来呼啸而来》。
配图04:Peter H. Diamandis 与 Steven Kotler 的三本系列丛书
2.1 指数级成长路线图
互联网圈的同学平时最爱谈论的话题就是“指数增长”,但范围仅限于用户增长。那么基础技术是如何实现“指数增长”的呢?戴曼迪斯在《创业无畏》中给出了一个 6D 成长路线图。
配图05:指数型技术成长 6D 图
可数字化(Digitalization):能用上计算的力量
欺骗性(Deception):大家对它失望(泡沫后的低估)
颠覆性(Disruption):产生了扰动市场的影响,但价格贵,应用少
去金钱化(Demonetization):成本变低了
去物质化(Dematerialization):变小了,平时看不见
民主化(Democratization):大众化,它无处不在,人人在用
信息革命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一项技术如果能被数字化,用电脑来计算和存储,可以用上算力来加速,那它就拿到了进入快车道的门票。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数码照片淘汰胶卷,MP3 淘汰 CD 和磁带,然后又被云端音乐服务取代。
进入快车道的第二张门票就是“资本”!新技术会使用各种新方法把“社会闲散资金与人才”引流到创新中来,从 VC 那边融资,快速上市圈钱都或者直接发币都行。Gartner 公司的技术成熟度曲线(The Hype Cycle)经常被用来评估一项技术的成熟阶段,现在我们也能用它来评估投资的炒作周期,实用无比。
配图06:Gartner 技术成熟度曲线对比 Nasdaq 过去三十年的指数变化
上图是“技术成熟度曲线”和 Nasdaq 指数过去 30 年的对比,在 2000 年的泡沫破灭之后,互联网在大家的失望之中慢慢成熟,逐渐扰动市场,接入越来越便宜,我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随时随地访问,几乎人人都能使用,从 2010 年之后 Nasdaq 走上了正式的复苏之路。
配图07:技术泡沫和技术成熟度曲线的对比
和互联网泡沫一样,诞生于 80 年代的 3D 打印,2000 年之后的生物科技还有 10 年前的 比特币(Bitcoin),都在“炒作周期”上挣扎过,不过生物科技已经走进了稳步爬升的光明期,3D 打印正在走出低谷期,Bitcoin 则很有可能迎来第二次泡沫期,但按照 The Hype Cycle 的规律,经历过两次炒作周期都能幸存的,必然有它的过人之处,极有可能走向它的爬升光明期。
2.2 融合即创新
过去的十年中,各种指数型技术都在各自的跑道上独立发展。人工智能开启了 神经网络 和 深度学习 的时代,超级计算机的浮点计算速度(FLOPS)提升了 160 倍,科学家已经可以用 CRISPR 方法剪切和修改基因。2020 的疫情,正好加速了这些技术的融合,新的颠覆能量正在这些融合中诞生。
配图08:未来五年的颠覆式技术
这里有两条很清晰的技术融合路线:
1. 算力的提升推动了 AI 深度学习的高速发展;深度学习的发展又被融合到了生物科技、自动驾驶还有协作机器人技术;
2. 电池蓄能的提升和成本降低推动了电动车的发展;电动车的发展又推动了自动驾驶的需求,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对算力和 AI 深度学习的需求;
配图09:Hyper Cycle for Emerging Technologies 2020
从 Garnter 的 2020 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可以看出,绝大多数 AI 相关的技术都将在未来的 2~3 年进入爬升的光明期。AI 的深度学习将是驱动未来十年技术高速融合增长的核心动力,在这之下,算力又是其中最大的动能,大家可以想象未来对高速计算芯片的刚需。就在写这篇文章的几天里,新闻里出现最多的科技报道就是芯片缺货导致电动汽车和各自高端电子设备的供货不足。
配图10:Market Cap Creation: Internet vs Deep Learning
对比 Internet 时代的市场规模,从 Ark Invest 最新的 Big Ideas 2021 的报告中可以看出 Deep Learning 时代将会带来十五倍的增长,创造 30 万亿的市场规模,复合年均增长率 (CAGR)可达 17%。
三、疫情驱动的科技加速
推动人类历史演进的永远都是新科技的突然涌现,比如抗生素与核武器,这种力量会直接改变经济、政体还有全人类的思想和价值观。2020 的新冠疫情让我们在过去 20 年涌现出来的新科技重新集结到了一起。
配图11:新冠推动的五大科技趋势
3.1 一切皆可在线
2020 会成为一个分水岭,这之前我们还会很习惯的把生活区分为“线上的”和“线下的”,哪些是互联网的,哪些是现实生活的。但疫情直接让我们的数字化转型加快了五年,至少在北美生活感觉非常明显,因为政府长时间限制流动与聚集、加上在家办公与上课的因素,以前普及很慢的产品和技术,感觉一夜之间就完成了转型。
配图12:Digital Life & Works
我所生活的城市温哥华,很明显没有硅谷那么科技潮流,但所有的本地商家也全部都用 Shopify、Square 这样的服务开启了网店,也都支持了 NFC 无接触支付和在线付款。原本落后中国很多年的电子支付、独立电商还有数字钱包业务,就这样被迫普及开来 。
数字钱包
从传统支付转型到数字支付,这个趋势在北美、欧洲、日本和全球的每个角落都在发生。下图是 J.P. Morgan Chase 户头数和 Square 的 Cash App 还有 Paypal 的 Venmo 的年度活跃用户数的增长对比,数字钱包在过去两年爆发式增长。现在 Cash 和 Venmo 在美国的增长,就像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当年在中国的增长。
配图13:传统银行账户 vs 电子钱包账户数
根据 Ark Invest 的研究数据,到 2025 年如果美国有 2.3 亿数字钱包的用户,人均价值 1.99 万美金,那这将会是一个 4.6 万亿美元的市场。
流媒体/云游戏
在北美刚刚执行居家令的时候,Youtube 和 Netflix 还因为没法承受巨大的流量上涨压力而强制降低了视频码流。流媒体娱乐,就是那时生活的一切,感觉今年突然火爆的“语音趴”服务 Clubhouse 就是这股趋势的加强版,在线如此顺畅、自然和超现实,我们为什么还要线下再聚?大家的生活习惯,就在技术的演化下慢慢改变,再也没法回头。
Amazon 赶在 2020 正式上线了自己的云游戏平台 Prime Gaming 来对抗 Google Stadia,PlayStation 5 也在年内粉末登场,还有 facebook 的 Oculus Quest 2 把 VR 体验提上了一个新的层次,年末 CDPR 为了赶上 2020 的居家热潮,推出了史上 Bug 最多的游戏 Cyberpunk 2077(个人觉得还是非常好玩的)。
云游戏会极大地降低玩家的进入成本,加上新型轻便的 VR 设备普及,按照 ARK Invest 最新的研究数据,全球游戏市场在未来五年内将保持 16% 的复合年均增长率 (CAGR),从 2020 的1750 亿美元的规模增长到 2025 年的 3650 亿美元。
在线实时协作
因为隔离,大人的工作和小孩的学习全面切换到了线上,Zoom 视频会议、Google 课堂、Discord 学习组,还有 Slack 和 Microsoft Teams 也全面进入了公司和学校。作为 2020 疫情概念股之王的 ZOOM 市值曾一度超过了全球主要航空公司市值的总和。
配图14:ZOOM 市值和航空公司的对比
即使疫情过后,远程协作也不会消失,还会演化出来全新的去中心化组织模式,来挑战现有的公司治理结构,这里面应该能孕育出更多的新工具和服务。
企业云端智能
随着更多的业务在往云端迁移,数字化一切的趋势对于企业来说不可避免。客户信息、服务数据、乃至员工的个人关怀,你都需要系统来完成。这个领域里面的企业和分类错综复杂(以后专门写文章来介绍),就连把各个 SaaS 业务整合起来做统一安全登录的公司 Okta,2020 全年股价涨了三倍,市值达到了 300 多亿美金。
企业的智能化,除了各种业务支撑系统外,管理客户数据的平台服务(Customer Data Platform)也变得流行起来。Hubspot 就是一款简洁的面向中小企业的 CDP 系统,这个方向面向大型企业和政府的领先者 C3-AI 由 CRM 领域的元老人物 Thomas Siebel 创立,它可以通过全网数据和深度学习来做企业和客户数据的综合管理。
配图15:2020 年 6 月 Direxion 发行的新 ETF - WFH
远程医疗诊断
由于北美和欧洲的很多国家,都采用的是家庭医生制度。家庭医生也叫主治医师,会与患者及其全家建立长期的服务关系,还有非常多的专业医疗机构会长期跟踪病人状态,疫情的隔离直接阻断了面对面的医疗问诊,这一变化直接驱动了北美最大的远程医疗服务公司 Teladoc Health 业务的爆发,疫情期间还收购了专注远程诊断设备的 Livongo 科技。即使疫情结束,医生和病人之间就多了一种问诊选择,而且还增加了服务的距离和容量。与远程办公带来的便利一样,远程医疗也成为了后疫情时代不可逆的趋势。
从现在开始到未来的五年,我们会逐渐模糊线上和线下,一切都是虚拟的非接触优先。至少个人娱乐行业会先行,高速可互动流媒体,加上 VR/AR 沉浸式感官体验,会终结很多聚众娱乐形式,可能因为生理需求,我们还会出门转转,聚餐、聚会和旅游,但商务的出行一定会大幅减少,办公楼的需求也会减少,就连去公司上班这件事也会改变,至少激进的加州科技公司很多都宣布永远在家上班这种工作方式。我们持续了八十多年的格子间办公文化、公司的运作管理系统和组织架构,都会因为正在流行开来的“实时在线协作”和“企业云端智能”而永久改变。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技术依赖
芯片和算力中心:超高制程和新架构的芯片,以及更加专注在高速计算业务的数据中心,例如 Nvidia 的数据中心计算单元,还有 Amazon、Microsoft 以及 Google 这三大云巨头都在设计用于算力提升的基于 ARM/RISC-V 精简指令集架构额芯片,这将是 Deep Learning 和 Streaming Computing 的核心。
高速互联网接入:我所生活的城市以及基本上能够享受千兆起步的带宽互联网接入,还有 5G在未来几年的逐渐普及,我们无论是固定或者移动,都能无障碍的访问各种互动流媒体。
互动流媒体渲染:在云端通过高速计算渲染出来的可以交互的流式视频与音频,未来更适用于小型移动设备、AR 眼镜还有算力有限带宽足够的交互场景。
3.2 生物科技大爆发
生物技术就把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 —— 基因、蛋白质、细胞,变成操纵生命的工具。这场技术变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在那之后我们花了十年时间,耗资一亿美金,终于在 2003 年完成了“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时至今日,同样的工作像 Illumina 这样的公司在一小时内就可以完成,而且成本只需 100 美元。基因读取的成本直线下降,超出了摩尔定律的三倍,现在前沿的生物科技公司正在通过 AI 算法的推演,让我们去理解基因序列的意义和表达。
基因快速测序(Next-Generations Sequencing)
超低成本的“基因快速测序”技术(NGS)会极大加快我们对疾病的诊断速度。Fortune Business Insight 预测 NGS 的市场在 2026 年会达到 310 亿美金的规模,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可达 22.2%。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就是在第一时间被快速测序,并通过互联网共享给全球的医疗机构以及疫苗研发公司,Moderna 的 CEO 对媒体公开说他们仅仅利用病毒基因序列数据,就在 48 小时内做出了 mRNA 疫苗的原型,完全不需要活体病毒样本,后面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临床测试,而不是研发。
基因疗法(Gene Therapy)
基因序列的另一个操作“写入”,大众可能还因为 贺建奎 教授的神奇反伦理操作,掉入基因编辑的误区,我们并不需要编辑生殖基因去治疗下一代的疾病。基因疗法替代细胞内有缺陷或缺失的 DNA,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 则允许修复细胞内的 DNA,达到细胞修复治疗疾病的效果。2020 年 10 月的诺贝尔化学奖就颁给了现代生物科技的奠基型技术 CRISPR-Cas9,在这之后市场上所有的基因编辑公司的股价就起飞了。
配图16:主要的基因编辑公司股价变化
mRNA 疫苗
在 2020 的新冠疫苗竞赛中脱颖而出的就是基于 mRNA 技术平台的德国 BioNTech 和美国的 Moderna。快速研发、低成本量产,感觉除了要低温保存之外,没有其它毛病。mRNA (信使 RNA)技术是一个标准化的平台,通过特殊封装的纳米颗粒载体把人工设计的信使 RNA 代码送入细胞,指导合成蛋白质来诱导免疫系统产生对抗病毒的抗体。最初设计用于预防部分癌症,十多年漫长的技术积累,随着周边技术的成熟和疫情带来的特殊环境,让这个技术快速临床通过并上市。Moderna 公司在新冠疫苗研发成功后,还开启了针对季节性流感、HIV、尼帕病毒(Nipah Virus)的三款新疫苗。也许新冠的副产品是让人类从此征服了包括艾滋病在内的一系列传染病,甚至是可以预防部分癌症 。
配图17:Pharma and Biotech- Returns on Drug R&D and Potential Trajectories
未来的药物
生物科技正在被各种技术的融合推动高速发展,现在 AI 已经可以帮助我们做早期诊断,Google AlphaFold 2 的深度学习算法可以高精度的预测蛋白质结构,从而加快药物研发速度,再配合基因编辑技术的进化(Base Editing)以及细胞工程(Cellular Engineering)发展。这种融合的最大成果将是个性化定制的药物,这种“单病例药物”(N-of-1 Medicine)是指,你接受的每一种治疗、每一种药物都是专门为你设计的,也就是根据你的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微生物组,以及所有其他你特有的条件定制而来的。这将是前所未有的预防性医疗保健,你将了解到生存在你肠道内的微生物有哪些,以及令它们保持“健康”的饮食是什么。你将知道哪些疾病是你最容易患上的,并且能够采取措施预防它们。
如果大家对生物科技有进一步的兴趣,推荐阅读这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浅谈生物科技领域的机会和挑战”。
3.3 新能源交通走向大众
电动车元年我们说了好多年,但 2020 才应该算是名副其实。在疫情隔离、环保减排、电池成本的快速下降等各种综合影响之下,Tesla 的股价从 2020 年初到年末涨了八倍。泡沫很大,但因业务想象空间太大没法正常估值,从街上的 Tesla 越来越多也看得出这个趋势。除了 Tesla 在海外一支独秀之外,来自中国的电动车三剑客的销量猛增,仅从肉眼就能看得出电动车正在大众化。
电池赋能
感觉这都是一夜间的转变,其实是能源存储技术进步的潜移默化带来的颠覆。
配图18:Wright’s Law Has Modeled The Decline In Battery Costs Successfully
莱特定律(Wright's Law)在1936年由西奥多·赖特(Theodore Wright)率先提出,核心内容就是说某种产品的累计产量每增加一倍,成本就会下降一个恆定的百分比。在汽车领域,从1900 年就遵循这一规律,产量每累计增加一倍,成本价格就会下降 15%。摩尔定律是关于时间的,而莱特定律则是数量和价格,现在也同样适用于锂电池。
在电动车大爆发的同时,企业收入的增长,也吸引了更多的玩家参与到这个行业。当资金和需求全部砸向一个领域的时候,就会驱动这个领域下各种技术和服务模式的快速进步。在未来五到十年,一个全新的基于新能源、自动驾驶的还有新型运输技术的人类新交通图景,将浮现大家面前!
自动驾驶和新交通
在新能源汽车换代的浪潮中,Google Waymo 这种激光雷达系统方案的模式和 Amazon 收购的 ZOOX 完全无人控制的 Car Pool 模式,也是两个主流方向,Apple 最近也带着造车传言跳进了战场,还有 Baidu 股价飙升也是这个原因。产品未动,资本先行。
配图19:CGI image of the Urban Air Port in Coventry © Urban Air Port Ltd.
在电池效能进一步提升、AI 控制的分布式电推进系统(DEP)、电动垂直起降(eVTOL)技术和新的材料打印技术成熟后,以前只有在科幻小说里面才会有的“飞行汽车”的时代即将到来,技术融合再一次把幻想变成现实。英国政府已经让 Urban Air Port 这家公司来承建新的城市交通枢纽项目 Air-One,这将是世界首个用于未来的 eVTOLs 设备的起降中心,例如货运无人机和空中出租车,今年晚些时候在 Coventry 推出。
按照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预测,仅在美国,城市空中交通的短期价值就可能高达 5,000 亿美元,缺乏基础设施是市场增长的主要障碍,像 Air-One 这种枢纽 PORTs 将是解决之道。预计在未来十年内,我们将会进入城市立体交通时代,自动驾驶的 Car Pool 和 Bus Pool,空中的飞行 Taxi,地下联通着类似 Boring Company 建设的大型管道,城市内的高速路和跨城市的 Hyper Loop 列车都可以在里面穿行。这种高效的电力交通和大家全面云端化的工作生活趋势,突然有点为发展了一百来年的汽车业和七十多年的航空业感到深深的担忧。
配图20:New Transportation Leaderboard
3.4 供应链加速重构
全球供应链在 2020 年的疫情中被打断,多数公司在受到疫情的打击之后,都希望缩短供应链条和响应时间。在全球各国减少碳排放的压力之下,减少燃油的使用,更少污染的方式来优化和构建新的物流,也是燃眉之急。国际快递巨头 UPS 和 DHL 都在内部创新和投资货运机器人服务和更加敏捷的航运平台
送货飞行器(Delivery Drone)
完成物流最后一公里的不是骑单车的快递小哥,而是飞行机器人(Drone)。就在 2020 年最后一个月,美国航空管理局(FAA)通过了无人机运输的新规,估计我们很快就能在美国的各大城市看到飞来飞去的送货飞行器了。在这个领域,拥有全球最大物流和仓储网络的 Amazon 绝对是领先者,串接仓库和社区的 Prime Air 可以把快递空运到你家门口的,立体网络的自动化运输组合,会逐步替代传统的人工运输链条,这一切都会在未来五年内发生。
协作机器人(Collaborative Robots - Cobots)
上世纪初期,福特汽车发明的流水线生产(Mass Production),完全改变了二十世纪工业产品生产的进程,虽然在后面的几十年里面,科技的发展让很多生产线都自动化了,但那些数百万美元的自动生产线依然要和操作人员隔离,而且编程极其复杂,需要专业人员来使用。但现在“协作机器人”(Collaborative Robots)即将进入生产车间,相信大家都看过 Boston Dynamics 家机器人的表演,它们行动灵活、可感知环境,胜任复杂任务,能够在 AI 控制下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协作。
配图21:Tesla 的超级工厂
但真正的革命是在经济上的!丹麦的通用机器人公司(Universal Robots)生产的一种协作机器人 UR3 零售价仅为 2.3 万美元,大体上相当于全球工厂工人的平均年薪。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特斯拉的工厂是完全自动化的生产,也解释了为什么富士康和亚马逊已经用机器人取代了数万个工厂工作岗位。
3D 打印
不要误解 3D 打印只能生产放在你写字桌上的塑料玩偶,现在元素周期表上大部分的物质都可以拿来打印了,从金属、橡胶、塑料、玻璃、混凝土到有机材料,如细胞、皮革和巧克力。奥巴马在 2011 年发起的“材料基因组计划”(MGI),推动了全球新材料的研发速度,也让 3D 打印可以从 火箭引擎 到公寓大楼、从电路板(Nano Dimension)到假肢都能胜任,在材料技术、算力与 AI 辅助设计的共同作用下,我们可以用越来越短的时间制造越来越复杂的设备。
在疫情期间,3D 打印在很多地区帮助完成了医疗设备的快速制造,避免了复杂耗时的供应链需求;SpaceX 也一直在用 3D 打印引擎来降低他们的制造成本,太空站里面可以通过粉末原料来打印设备物资,降低运输成本和储存空间。随着机器人制造生产的普及,各种高度复杂的硬件结构将是 3D 打印最擅长的领域,我们未来的制造和供应链模式,将会这种快速、廉价和精准的打印方式所颠覆。
配图22:全球 3D 打印市场增长数据
自动驾驶、系统控制平台、运输与协作机器人还有 3D 打印组合而成的新的全数字化制造方式,正在加速传统供应链的重构。
3.5 隐私增强和去中心化
在 2020 的疫情冲击之下,社交网络快速沦为谣言传播的温床,科技巨头的数字霸权让人们的对他们的信任感降至新低,硅谷科技精英们对隐私保护的探讨还有互联网平权模式的回归,在各种高大上的 Podcast 和专栏媒体上都十分流行。
隐私增强计算
在上一篇文章“从社交困境到社会困境中”介绍过隐私保护的技术。“隐私增强”更多是一种设计原则,针对大家“数字权利”(Digital Human Rights)的设计准则。我们可以通过设备、系统还有各种代码规范来表达它。Gartner 认为,到 2025 年将有一半的大型企业机构使用隐私增强计算在不受信任的环境和多方数据分析用例中处理数据。企业机构应在开始确认隐私增强计算候选对象时,评估要求个人数据转移、数据货币化、欺诈分析和其他高度敏感数据用例的数据处理活动。
对于这个趋势,能够更好的提供隐私保护和解决方案的公司,将会受到市场的青睐。在 2021年1月28日的全球数据与隐私保护大会(CPDPC)上,Tim Cook 发表了一段 Apple 在隐私增强方面的整体态度和计划的精彩演讲,Apple 将是在电子消费产品领域,对用户隐私保护做得最好的公司之一。
去中心化的协作体
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去中心化的协作体,但由于野蛮生长了三十年,中央节点变得过于强大,他们能控制太多的资源以及我们的思想。去中心化的尝试伴随着网络服务的集中化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这里面最成功和完美分布式的设计就是区块链技术(Blockchain),比特币(Bitcoin)这种限定发行数量和去中心化对等记账的网络,应该是区块链技术最成功的案例,从它现在接近 8000 亿美金的总体市值和全球信徒的忠实度来看。
配图23:比特币在过去一年的价格变化与驱动因素
在 2020 年,比特币价格迎来了泡沫之后的第二次回归,这一次显然受到了投资渠道便捷化的推动,因为 Square 的 Cash App 还有 Paypal 都相继支持了 Bitcoin 的交易;硅谷的科技公司还有华尔街的大型基金,也把 Bitcoin 放入了自己的资产配置组合,以抵御现行金融体系不确定性的风险。年底以太坊(Ethereum)价格的快速拉升,也是因为去中心化金融 DeFi 概念的流行,不过大概率会撞上 The Hype Cycle 的泡沫顶峰,但跌入低谷后还能否像 Bitcoin 一样爬升回来,就得看技术演化和融合的速度了。
随着前总统 Trump 的赛博消失、用户逃离 WhatsApp 还有最近发生的 WallStreet Bets 中券商关停交易的各种操作,2021年开局第一个月的三连击貌似让美国人民认知到了去中心化的必要性和真正意义。相信在接下来的十年,会有更多去中心化的系统和概念出现,分布式金融只是第一步,还有去中心化的社交与通讯网络,以及完全意义上去中心化的协作体,这可能会彻底解构传统公司的组织架构。
四、投资组合的设计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发现下一个 Amazon 还有 Tesla,然后压上所有的资产赌一把公司的未来,赚个盆满钵满,而且我们经常能听到周围朋友的朋友们类似的传奇故事。这可能只是幸存者偏误,你并不会听说失败者的传奇故事。无论是一级市场的风险投资基金还是二级市场的对冲基金,他们都会有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资金量越大组合的形式就会越丰富,对抗风险的能力越高,这最终是个通过数量提升成功概率的数字游戏。大家最害怕的是错过,而不是投错,有时候机会成本会超过投错的损失成本。我的第一篇“2020 美股投资报告”中最后一部分有详细介绍为什么要选择多只股票以及配置的方案。
4.1 寻找创新的“窘境”点
哈弗商学院的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教授在 1997 年出版过一本关于颠覆式创新如何在企业中实现的书《创新者的窘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里面提到了持续性创新(Sustaining Technologies)和颠覆式创新(Disruptive Technologies)这两个概念,虽然是用来指导企业领导者的,但拿来用作为投资者视角来评估市场,也会有用。
配图24:The Innovator's Dilemma
如图所示,持续性和颠覆性两条曲线有一个“窘境”的交集区,现存市场和技术的收入或性能已经很难提升,用现在流行的词来形容,就是你的产品技术或者所在的行业“内卷化”严重。比如国内的同城快递和外卖行业,你得用极强的 KPI 和系统机制来榨取快递小哥那一点点剩余的劳动时间,但如果换成了送货飞行器呢?整个行业的规则就全部改变了,包括参与的玩家也变了;另一个例子就是一直被称为 CPU 性能挤牙膏的 Intel 在去年直接被 Apple 的 M1 芯片完美暴毙,ARM 架构和新的 SoC 设计直接颠覆了 CPU 性能没法大幅提升的可能,这一进化很快就会蔓延到云计算中心,在那儿 x86 架构也危险了。
用寻找创新“窘境”点的眼光来观察市场,他们会出现在可能颠覆市场的小型公司里,也可能在科技巨头的新业务下,用颠覆性技术跨越“窘境”之后,就是巨大的新增市场空间,这也是投资者筛选公司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4.2 未来五年的组合
配图25:后疫情时代科技趋势投资组合图
如上图所示,一共将组合分成了六个板块。其中的比例划分,是按照我个人的偏好所建立的,这里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熟悉的领域重新搭配组合。
看得出 SEC 有让公司上市变得更简单的趋势,毕竟纽交所都可以直接 LIST 不用 IPO,未来在美股发现早期成长公司的概率会越来越大。
4.3 趋势投资
数字化转型(一切皆可在线)、生物科技、新能源交通、供应链重构还有去中心化,这些超级趋势的巨大增长潜力,往往碍于人脑的惯性思维而被结构性低估,但“趋势投资”应该成为投资者把握长线变革的理想策略,或者叫做投资策略的“最优解”。趋势投资旨在创新的“窘境”点上发掘额外回报,例如在科技应用的起飞阶段投资,在潮流消退时逐渐淡出。
结合上一篇“2020 美股投资报告”中最后的投资策略,做个“趋势投资”补充:
把你的 3~5 只开局股票,分散在本文提到的主要趋势之中,数字化转型、生物科技和新能源交通个人感觉是必须配置的;
在增加持仓股票数量的同时,科技巨头和小型成长公司都需要配置;
趋势性新技术的出现,牢记炒作周期那张图,可以在泡沫期少量入场观察,在破灭或者爬升光明期逐渐买入(当把股票购入观察仓之后,你就会有完全不同的参与感);
一个上升趋势的市场每年也都会有几次以上超过 10% 的回调,这是你补仓的好时机,手头永远预留一点现金子弹;
不想自己选股,按照趋势购入 ETF 也是不错的选择;
永远在自己的投资中保持对高风险的小额追逐(具体比例看个人承受能力了)。
引用一下最爱的作家 Cyberpunk 之父 William Gibson 的名言:
The future is already here, it is just not evenly distributed.
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William Gibson
保持好奇心,跟上科技发展的趋势,这是一个认知变现的最好时代!
参考
《大停滞》(The Great Stagnation)- 泰勒·科文(Tyler Cowen)
《创业无畏:指数级成长路线图》(Bold) - 彼得·戴曼迪斯 (Peter H. Diamandis)
《未来呼啸而来》(The Future Is Faster Than You Think) - 彼得·戴曼迪斯 (Peter H. Diamandis)
《创新者的窘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
Big Idea Report 2021 - Ark-Invest
技术成熟度曲线(The Hype Cycle)- Gartner Research
The Tech World in 2021 - Wired Magazine UK
The New Transportation Leaderboard - TNMT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NDIGO 的数字镜像(ID:indigo-dm),作者:JEDI 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