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城市创立的移动互联网项目有什么不同?
2012-09-25 07:30

二线城市创立的移动互联网项目有什么不同?

这两年,北上广深的移动互联创业游戏,是这么玩的:创业者们被资本发烧的现金推至最高点,等到了那里才发现,他们一直在玩的,是蹦极。

而离开北上广,在同一个移动互联网、同样的创业,你看到的是另一种气势不那么险峻的玩法。

从容

把CEO的手机号码直接挂在公司网站上,没有6天*12小时的创业“标配”作息时间,甚至天使投资也是可有可无。这是二线移动互联创业项目的常见情境。

二线与一线的气质之别主要源自资本环境。

在成都、南京、合肥,没有阿里、百度、腾讯大队人马的聚集,创业团队头顶上通常也没有各种“第一人”、“前CXO、前副总裁”的光环,天使投资难觅,百万美元级的“豪华创业”更是痴人说梦,本地就没有一家能够理解移动互联网未来的大型VC……没有名气与资本的拥趸,移动互联网创业在二线城市并没有透出像“一线”那样的急迫浮躁。但凡有一个什么创业项目,几乎完全不是源于资本的催生,而是那里人才自然发酵的结果:例如南京有着全国第二多的211高校人才储备,而2005年那一拨在成都设立研发中心的互联网公司,则为当地移动互联进行了人才储备。

快速变现

中兴合创的分析师迮钧权在微博中这样说:“我发现北京上海深圳一线城市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很少有赚钱的,赚钱都是未来2-3年的事儿,现在都是想办法圈用户,而现实移动互联网用户是非常活跃的,很难保证你就能控制得住他们。相反,二三线城市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赚钱的很多,这或许跟区域资本市场的活跃度有一定的关系。”

他说的赚钱很多的项目应该大多数是游戏项目。

App Annie曾在今年4月披露了中国iOS收入排名前10位的发行商,它们全是游戏开发企业。引人瞩目的是,两家来自成都的游戏公司Tap4Fun和LV1分别占据了榜单的第一和第三位。尽管App Annie的数据是根据算法猜测所得,而且数据的指标是“当月”, 但10大最赚钱的App里居然就有两家成都的(这显然与成都占北上广各地移动互联网项目数量的比例不成正比),这可作为“二线”项目赚钱的一个参考依据。

由于二线项目不易得到VC追捧,无钱可烧,所以它们一生下来,就必须考虑怎么养活自己。而在移动互联网上,能赚到现钱的,概率最大的事情自然是“游戏”。

二线移动游戏创业者为什么能Pk一线同行?

大多移动互联网游戏的创业者都是从互联网转型而来,而成都移动互联网游戏的发达,正是得益于巨人、网易、金山、完美、Gameloft等大型互联公司研发基地在当地的建立,同时也营造了当地良好的游戏创业氛围。如Tap4Fun的创始人杨祥吉便曾是Gameloft的员工,而LV1的创始人蓝航则是原中文网页游戏平台的创始人。

一二线城市游戏产品的差距,之所以并未像在其他移动互联产品那样突出,得益于“全球化”。此前提到的收入排名前10的开发商,有9成的收入来自国外。也就是说,一二线项目在做游戏项目时,面对的市场或起跑线是一致的。而非游戏类的移动互联产品大多更注重国内市场的开发,而一旦回归到对国内尤其是移动用户量最大、最集中的一线城市的用户的研究,二线创业者肯定落败。

“我们推出一款产品时会现在小的国家做一些尝试,通过用户反馈来修复Bug,然后再在各个大国推广。尽管我们在开发时会猜测各国用户对游戏的偏好,但最终的实际应收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比如我们曾有一款游戏在阿拉伯国家畅销,这是我们根本无法预料的。”一位移动互联网游戏资深从业者谈到。

资本眼中的“缺陷”

尽管一些(二线)游戏项目会一时赚钱,但首先不会所有的资本都扎到游戏圈中,其次,在它们看来,二线项目与创业团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所以它们现在对二线项目的态度,总的来说是:不拒绝、但不高看;会去考察、探讨,但投资重心不可能在那上面。

它们认为的二线城市项目缺陷如下:

1、野心。二线城市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在表面上的确远比北京的团队来的踏实,但也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野心小”,这对于投资机构来讲是致命的。在如果不能最终通过大企业并购或者IPO的方式退出,实际上对于投资机构毫无意义,投资冲动与预期自然减弱。

2、信息。一般的二线移动互联创业项目,均在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没有常驻的人员,最多会时不时来一趟做走马观花式的交流。尽管一些如36氪、LBS观景台、17Startup之类的独立博客和数据库能够为二线创业者提供信息,但这远不足以填补大环境上的信息鸿沟。比如一些产品模式已经在一线城市各种聚会中被批得体无完肤,但在二线城市仍为开发者津津乐道。

3、各种市场机会少。你可以倔强认为好的产品会自己说话、用户帮它进行传播,但媒体曝光与各种推广手段必不可少。在这方面,二线项目不是那么容易借助这些市场资源。几个月前,虎嗅在分析携程入股的合肥项目“飞常准”时,曾提到——创始人郑洪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飞常准”的一大劣势:其移动客户端推广和营销依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由于公司地处二线城市合肥,缺乏与同行在营销方面的交流,“飞常准”尚未进行过有效的大规模推广。再比如,我们接下来要提到的 “噢粑粑”,其一度走红并非是因为地方媒体的挖掘,反而是北京一家垂直领域博客的曝光才为该产品带来了传播。

4、“地缘”。戈壁创投的投资经理胡唐骏谈到,投资者在投资时还会考虑沟通便捷性,无论是投资前能够让投资者更全面地了解产品和团队,还是后期的指导,二线项目在地理位置上的缺陷都是无法克服的。此外,标的公司未来发展的外部条件,包括资源供给和未来商务合作的便捷性,也需要纳入投资人的考量范围。

部分二线城市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

下面,虎嗅为大家介绍三家来自二线城市的移动互联网项目,感受下这些团队的二线气质与困惑想法。


三个“二线”项目




云创新——安逸范

成都云创新的刘德文,就是开篇说到的那位将自己手机号码挂在官网上的CEO。能够做出如此事情的,在700万下载量级的CEO中,这是虎嗅接触到的头一个。也许这是源自他的“草根性”吧,“有多大能耐吃多大饭,这里的创业故事不会像北京那么美好和伟大。”做过老师、公务员、渠道销售等多个职业的刘德文,说话很爽快, “投资环境逼迫你必须要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为了养活自己,刘德文在其创业初期也曾经做过外包,在他看来,做些能够快速变现的东西是成都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不二之选。尽管拿到了曾李青的天使投资,云创新并没有用来烧钱砸产品。

移动互联网公司能够简单变现的方式只有娱乐和广告两种,由于成都没有大的广告公司,所以大家做的都集中在了娱乐应用上面,刘德文选择的是音乐类产品,外加一些儿童教育APP,“公司目前有一定的收入”,这句话从刘德文的口中脱出的时候可以听得到一丝轻松。

“我们从一开始就不强制加班,一周就工作五天,只要做完了项目就可以回家。昨天有个团队下午三点就去唱歌去了,公司唯一的硬性要求就是晚上10:30前必须回家。”也许是因为成都这个城市骨子里散发出的安逸,在这里创业的同时,公司需要更加去考虑生活,追求一种平衡。

在和刘德文交流后,你会有一个疑问:他真的是在创业么?当然对此他有着自己的解释,“我们做移动互联网就是挖掘闲散的、碎片化的时间,这是一种艺术,伟大的艺术都是诞生在欧洲而非北美,这一点上成都和欧洲有着那么几分相似。”

Camera360——成都少有的“拼公司”

作为智能终端的持有者,如果没有听过Camera360恐怕会被人笑话,但如果告诉他们这款应用是在成都打造而成的,可能会让你有些吃惊,当然还有更刺激的,徐灏、徐滢兄弟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创业前竟是玩婚纱影楼的。

相比北京创业团队的“明星气质”,“成都大多数的创业者大多都很‘屌丝’,没有从大公司出来的那种‘失去感’,因此有时我们从0做到1就很高兴,但北京团队的创业预期决定了,他们的目标不是99就是100。”CEO徐灏说。

嘴上虽说的是步步为营,但不妨碍徐灏创业团队的拼搏,6*12的作息成了标配,这一点这是二线城市移动互联网公司少有的。 “成都休闲之城,整体没北京拼,在成都所有公司都是朝九晚五,所以我们的团队成员需要进行大量的筛选。幸运的是员工加入后创业团队后都比较稳定,相比来讲北京的团队跳槽率要高太多。”
 
团队之外,让身为成都人的徐灏在创业过程中开心的是,成都政府提供的创业环境——集中在天府软件园,5年内房租全免,政府的8000万创新基金可以取代天使投资的效用,人才成本也要低出北京30%以上。

但成都的资本环境让徐灏颇有不爽:“成都的投资大多都是投的传统行业,此前投互联网的就比较少,跟别说移动互联网了,因为他们很难理解这种商业模式。”

爱西柚——融点钱真难!

南京爱西柚科技,这是个实在有点陌生的名字,但如果说那个叫做“噢粑粑”的找厕所应用呢? 

作为一款当年用户曾经破百万,并因为名称在APP圈红极一时的应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至今这个团队仍未融到第一笔钱,即便他们充分符合“成熟创业者”+“产品专注”+“团队组成合理”这样一串符合投资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要求。

“这里的风投只愿意投资新能源、环保这些,但南京的投资环境不好只是(没拿到风投原因的)其一,但也要怪我们自己错过了移动互联网风投第一波热潮。”爱西柚创始团队成员之一的钱婧感慨到。“做‘噢粑粑’的时候,很多风投找上门来,但都对我们说,看好我们的团队,但不看好我们的产品,希望把当时的产品放弃,另起炉灶。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因为团队中的人都很踏实,不会轻易更换产品。”

和成都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如出一辙的是,爱西柚也通过“副业”软件外包来养活自己,为了能更高效的开发自有应用,爱西柚把业务分为两块:一块是只做软件外包,另一部分则称为研究部门,专注于自有应用的开发。

“也许是资金链一直比较良性,所以也就没让投资贸然进入。”目前作息一直保持在5天*8小时的爱西柚也已达到了30多人,先前所大力研发的“噢粑粑”也因为商业模式的困惑,转向了新产品“我爱明信片”的研发。至少它“来钱”的方式比较明确:用户移动端制作明信片——用户支付宝付款——公司寄出并收账。

“毕竟商业模式出来了,尽管资本市场比较冷,但这次,我们是真的要为推广开始认真准备融钱了。”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