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腾讯研究院(ID:cyberlawrc),作者:杨乐,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款最新的语音社交软件Clubhouse 在2月1日借助科技圈的顶级大佬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分享突然火爆全球。他在room里聊了火星计划、比特币、脑机接口,甚至还邀请Robinhood的创始人加入,聊了最近散户冲击华尔街的事件,大批听众蜂拥而至,直接让Clubhouse遭遇了短暂的系统过载。
一时间,2020年4月才刚刚成立的Clubhouse不再是汇聚风投人和硅谷码农的小众硬核产品,而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社交软件之一,也引发中文互联网社交圈的争相围观。过去短短一周内,尽管仅限IOS测试版,仅限邀请制,但用户数量仍然从几十万飙到600万。在二手平台上一个邀请码还被炒到几百元人民币。
火爆背后不由思考:
语音社交是不是人的潜在需求
Clubhouse,功能简洁,只能通过建立房间进行语音交流,不能发文字、发图,也不能发视频,不能录播,听后即焚。房间被分为公开、社交(仅限关注者进入)和私密(互相关注者才可进入),房间人数最大上线为5,000人。听众可以通过举手成为嘉宾,进行提问和发言。
Clubhouse 聊天室里面会有几种角色:主持人 / 管理员、嘉宾(speaker)、关注嘉宾(follow)的听众、其他听众。Clubhouse应用上甚至还有日程表功能,帮助用户把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加到日程里。
从产品功能上看,Clubhouse 也不算新颖。美国有Podcast,中国也有与 与Clubhouse 相似且更早诞生的产品——YY语音,荔枝、果壳的递爪以及微信的语音聊天等。中东及北非地区也有自己的语音社交产品Yalla。但微信里多人语音聊天的上限是9人,果壳的递爪对私人组局房间人数上线设定为50人,果壳创始人姬十三表示,“4人~6人是相对合适的聊天人数,但Clubhouse做出了一场5000人的直播,的确突破了想象。” [1]
那么语音社交是不是人的潜在需求?综观互联网应用历史,每一种成为趋势和潮流的技术应用,都有效解决了某种人性,例如:门户网站解决了人们“一站式”获取资讯的需要;搜索引擎解决了人们对于海量资讯的选择障碍;即时通讯解决了人们随时随地点对点交流沟通的需求;博客解决了人们自我记录、自我表达的需要;微博等自媒体工具则把公共信息传播的权力赋予每个社会成员,打破了信息生产和传播渠道的垄断;微信解决了人们的社交需求,并经过十年的发展把点对点私密通信、“人以群分”的兴趣社交以及广场公众表达的多种需求做到极致。从传播形式的进阶来看,社交沟通媒介是从文字、图片到语音再到视频的不断升级。
语音社交是传播方式的降维。2020年疫情期间,中国最大风口是直播带货,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网站都成为聚光灯下的行业宠儿。人们都在考虑直播之后下一代交互的传播方式是什么,是VR?是全息互联网?没想到2021年Clubhouse依靠语音社交翻红,某种程度可以看作传播形式的降维和回溯,传播交互门槛的再次降低,给社交产品提供了更多可能。
疫情下社交隔离持续一年,数以千计的会议、聚会被迫取消或改成线上。尽管美国有zoom在线会议系统,我们有腾讯会议。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会议负责人吴祖榕认为“视频会议的产品理念是鼓励大家打开摄像头,高效达成共识”。
但不可否认视频会议需要更好的传输速度、更清晰的拍摄灯光及画质、更高的语音和图像采集传输技术、更正式的妆容服饰以及更清晰有逻辑的表达方式,对普通人来说都是一道道参与和表达的门槛。Clubhouse横空出世,语音社交把门槛降到更低,社交压力降到最低,不用洗头、不用化妆、不用穿戴整齐、不用管光线如何以及房间内是否整洁,完全适应了疫情期间“宅”在家里的人们(请自行脑补2020年春节期间穿睡衣度过2个月的场景)。
疫情常态、继续宅,语音社交会有一定空间。不论是名人还是素人,在发言的一刻,其他数百上千的听众都会在屏幕后安静的听你讲话,表达欲得到最大释放。
后续内容沉淀和用户留存靠什么
Clubhouse当前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一是名人访谈;二是有优质的话题讨论;三是邀请制有一定神秘感并确保相对优质高端用户;四是直接语音对话带来的亲切感和现场感。用户就像在参加鸡尾酒会,随处听,随处逛,有感兴趣的话题就留下来收听、参与发言讨论,没有兴趣就再跳到下一个房间。这几天,国内用户有的周使用时长已经接近微信。
Clubhouse内部也正在形成一些有影响力的KOL。这款软件的早期使用者大多是硅谷的技术大咖和投资者。它的纯邀请性质创造了一种排他性吸引力,一大批美国名人随后加入,包括奥普拉·温弗里(Oprah Winfrey)、阿什顿·库彻(Ashton Kutcher)、德雷克(Drake)和杰瑞德·莱托(Jared Leto)等。
Clubhouse会经常用有贡献的用户头像来替换自己的app图标,之前图标上的用户是黑人吉他手Bomani X,一开始他会为不同的房间弹吉他,作为谈话的背景音;再后来,他选择不再聊天,而是开设房间来独奏,或者和其它音乐家一起合奏,成为Clubhouse音乐爱好者中的独特存在。
2月8日这周又换成了Axel Mansoor,另一位曾经被提名艾美奖的音乐人。他会在固定时间主持房间演唱自己的音乐作品,大受欢迎,因此被选为新的icon人物。
后续如果开放注册,可能需要持续运营策划确保高质内容吸引用户。Clubhouse给自己的定位是“Drop-in Audio Chat”,当前产品设计本意没有内容沉淀,除非利用外部技术工具进行录音,现在有些内容已经被用户录音后上传在YouTube二次传播。
但现在最吸引人的点还是线上精英沙龙,维系用户黏性在于能否保证稳定的优质话题和KOL嘉宾的聊天质量。一旦开放社会注册,如何确保持续内容优质,如何确保特殊独立的社区生态,还需持续观察。
Clubhouse用户间可以follow,但不能私聊。检索功能并不发达,刚入门的小白只能依靠follow的大v用户带着玩。用户社交链虽然与twitter等打通,但最终如果想建立进一步社交关系还是要回到twitter、Facebook,国内用户也都把微信号写在profile上,用户如何留存,也有待探索。
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开放注册肯定是需要根据用户,挖掘和策划高质量的聊天房间。2月9日下午确实看他们在招聘社区产品运营。” 后续预计可能走强运营的方向,维持用户新鲜感。
国内会有类似产品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显而易见。据说国内已经有超过10个非大厂的创业团队在复刻这款产品。[2] 阿里的MeetClub已经上线内测。
但中国人的文化背景和法律环境不同,有可能演变成完全不同样子。根据果壳递爪的产品经理朱晓华所说,当下大多数陌生人社交看重的是一对一,但现实中更普遍的场景是多人聚会,所以递爪团队自2019年上线一开始就在琢磨多人场景,做了“客厅组局”,通过志趣相同简单区分。[3] 而Clubhouse是通过follow,更依赖用户的关系链,类似像由朋友带你进入一场“派对”。
递爪在社区生态里由用户自然演变出了一些神奇的玩法——一个类似“语言角”的房间,互为陌生人的语言练习者可以在一个公共空间里放下尴尬自由对话,来自五湖四海的成员每周五晚上固定聊一篇文言文,已经坚持了57周。
另一个神奇房间,这个房间的主题是无声陪伴地一起完成任务打卡。果壳递爪的产品经理朱晓华说,“一开始很难理解,为什么会大家一起连着麦不说话,各干各的?但用户真的很喜欢。产品团队一开始主动设计了很多严肃话题,但发现响应者寥寥,但是像这种‘无声陪伴’的房间就很热闹。
所以我们从去年3、4月间就开放了用户自己来组局,于是用户生态就开始自然形成了。但有些时候也需要在陌生人聊天中间‘破冰’,所以产品团队后来又引进了’局长‘这个角色(类似主持人)进去做引导”。果壳创始人姬十三经过测试认为,“一次话题能不能聊起来,前面的6分钟最重要,如果6分钟内不能迅速热起来,这次聊天大概率就散了。” [4]
后续如何闯过内容安全关?
Clubhouse几方角色中,主持人是最核心的角色用户,平台的责任与角色反而被淡化。主持人既要负责内容的构建,组织话题、邀请嘉宾、内容引导,也要负责房间内发言秩序的维持。听众进入房间后,可以通过向主持人举手,申请成为发言嘉宾。如果嘉宾发表了不友善言论,则可能会被主持人踢出房间。形成以主持人为中心的生态。
例如在一个 “我是美团骑手,我想和PM聊聊天” 的房间里,骑手开始聊了几句就去继续送外卖,剩下的人把主题定为“如何才能保障外卖骑手的安全?” 有人谈大数据算法,有人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切入分析,还有一位女士聊了聊实际生活里看到的情景,经常在街上看到逆行的骑手,觉得太危险。一位来自巴黎大学的社会学博士生发言:“之前我送过3、4个月的外卖。” 全场发出疑问的声音。
随后他解释道,自己是为了深入研究外卖骑手的问题,选择用田野调查的方式亲身进入行业。但由于大家一直质疑,而这位博士生反驳过于激烈,最终被主持人闭麦请出房间。
在当前政治和法律环境下,不管在哪个国家落地及长远发展,无疑都要经受住内容审核安全的考验。目前Clubhouse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对于音频内容几乎没有控制。各种话题都可以畅所欲言。没有文字也没有录音,很容易成为不当内容(种族主义、阴谋论、暴乱活动等等)的聚集地。
在经历了2020年种族骚乱、大选争议和冲击国会山事件之后,内容管控已经成为美国社交媒体平台必须面对的问题。Clubhouse的设计模式淡化平台责任,平台内发言秩序都依靠主持人维护,用户量飙升后很快将面临危机。
美国媒体《秃鹫》(Vulture)去年12月的一篇文章认为,Clubhouse正“危险地接近”成为一个“新互联网荒漠”,因为如果聊天房间的主持人不小心的话,对话很容易偏离主题,辩论也可能变成攻击——甚至是针对名人。
网络发布信息在我国受到严格的法律体系规制及实名制要求。Clubhouse允许5,000人在一个房间,类似于半公共领域的互动模式,发言并不被记录,相较于其他平台更难监管。而我国《网络安全法》立法过程中明确区分,向不特定多数人的公众“发布”信息和用户间点对点的“发送”信息。
面向公共领域、半公共领域发布信息,在我国有严格限制,有从刑事、行政到民事的一整套规制体系。网络信息发布者、传播者及网络运营服务提供者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想在我国运行的类似产品,还要满足用户实名制需求——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不提供的,网络运营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借助语音AI技术解决内容安全隐患。当前国内主流平台都已经有较为完善的语音AI过滤系统,通过语音识别、语种识别、特定说话人识别等综合技术来识别违法或不良信息传播。因此,如果互联网大厂入局的话,技术安全显然更容易把握。初创团队则要从起步状态就做好相关技术储备,提高社会责任感和规则边界意识。[5]
注释:
[1] https://www.pingwest.com/a/230501为什么要告别硅谷崇拜?就因为我们搞出来Clubhouse都比他们快。
[2] 《这个被马斯克带火的APP,国内至少10个创业团队在复刻》,“吴晓波频道”微信公众号,2021年2月9日。
[3] https://www.pingwest.com/a/230501为什么要告别硅谷崇拜?就因为我们搞出来Clubhouse都比他们快。
[4] https://www.pingwest.com/a/230501为什么要告别硅谷崇拜?就因为我们搞出来Clubhouse都比他们快。
[5] 相关技术要点由腾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袁豪磊协助提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腾讯研究院(ID:cyberlawrc),作者: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