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跑山,你还真得有点道行
2021-03-02 19:56

​ 在中国跑山,你还真得有点道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ID:jiuxing_neweekly),作者:老艺术家,头图来自:pixabay


观察了这么久小长假朋友圈摄影大赛,老艺术家发现,这届年轻人是越来越不爱爬山了。


不管是拖家带口还是独自原地过年,欢度假期的方式除了躺着、宅着之外,基本上都集中在了逛商场和游公园上。


而爬山,这种寓意来年步步登高的传统项目,似乎只能在让人背脊发凉的“爬山梗”中找到一点存在感。


△“一起爬山吗?”/剧照


并非不向往风光无限好又带着一丝神秘的山林。只不过,比起还没迈腿就让人累觉不爱的爬山,户外运动也要保持精致的年轻人们,似乎找到了另一种与山亲近的方式。


比如用车行代替脚力的跑山。


穿行于高低起伏的山道上,在左手悬崖峭壁右手高山林立的反差美中尽情驰骋。从笑容逐渐消失的打工人,回归自在如风不知愁的少年,压根不需要什么神仙水,跑一趟山就够了。


跑山进化史


当我们谈论跑山时,可千万不要被交通工具限制了思路。


对于身体力行的跑步上瘾者,一双好鞋就能开跑上山;对于崇尚绿色又割舍不下速度的骑行族,跑山首选必需是纯天然动力无公害的公路车。


而对于痴迷轰鸣声和拉风感的机车勇士,能和风与阳光甚至和地面亲密接触动的摩托,才是跑山的基本配置。


可真正让跑山出圈、成为打工人们周末放空回血新潮流的,还是汽车。


这一切,得益于日本一位名叫土屋圭市的民间高手。在还没获封“漂移教父”之前,土屋圭市最大的爱好,是在家乡群马县的山道上和职业车手们飙夜车。


△说起头文字D,最经典的场面就是飙夜车这个场景


在一次撞山事故后,劫后余生的土屋如同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他开着人生中的第一辆AE86,往返于连接群马和长野、弯道数量多达184个的锥冰山道上,琢磨出了一套如何在失控临界点控制车辆的神仙车技。


而真正让他封神的,是一段神乎其技的行车录像。在视频里,土屋仅仅用了3分钟,就跑完了全长3公里,“平均每100米就有一处180度急转弯道”的榛名山。


这个飘在江湖的传说引来了漫画家重野秀,在围观吃瓜之后便有了《头文字D》。


△神乎其技的180度急转弯成为跑山人的传说/剧照


很长一段时间,一提起跑山首先蹦出脑海的,就是藤原拓海们在盘山公路上,各种灵魂漂移玩命飞车的画面。


加之厌倦了拉力赛和场地赛后,职业车手们也纷纷移情美国派克峰和日本箱根山等地开展登山赛,被架上神坛的跑山,似乎成了专业和危险的代名词。


如此语境下,仅仅有车、会开的普通人对跑山态度,大概是:要技术?打扰了;还要命?更打扰了。


△跑山似乎成了专业和危险的代名词


可在老艺术家看来,不受限于交通工具的跑山,自然也不会是限定人群的小众竞技娱乐。


一千个人对跑山可以有一千种理解。对于崇尚速度与激情的车手而言,专业的赛车场和空闲的赛道不常有,但山和铺装完备的山路常有。


而且没有高昂的入场费用和啰嗦的游戏规则,且山就在那里,不会关门不会停业,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你想,就可以把车开上你心中的秋名山。


对于仅仅想体会驾驶乐趣的普通人来说,山路自驾更是绝对治愈打工人不愉快的一种选择。


这里没有都市行车时,红绿灯带来的走走停停和毁掉所有好心情的大堵车;也不会像开高速一样,只需要踩住油门紧握方向盘,就会有几乎恒定的速度,朝着既定不变的方向,疲惫且无趣地奔赴远方。


△没有红绿灯的走走停停,一踩油门,烦恼抛于脑后,便奔赴远方


佛系跑山,其实就是上山遛弯。


山路有弯道,有上下坡,有未被噪声和灯光污染的安宁和静谧,有城市中不可见的风景。


更重要的是,山道没有终点。在这样一条不知会把人带向何处的路上,感受并享受当下,便成了唯一可做的事情。


△山道蜿蜒,没有终点/unsplash


曾任职某度车联网项目负责人,一直跟车打交道的张辉,在《为何去跑山》一文中有过这样的描述:


“其实每次进山的路上,就仿佛在眼前播放一个公路片。山路、绿树、蓝天、骑车的人、骑摩托车的人、花儿、鸟儿都是这部片子的道具和群众演员。这个公路片没有导演,没有编剧,甚至没有拷贝,只会放一次。但每次看过之后,都是神清气爽。”


每一次都能跑出不同的体验,哪怕开同一辆车,上同一座山,走同一条路。或许,这就是跑山引人入胜的魅力所在。


无弯道,不跑山


在面对记者提问“为何要攀登珠峰”时,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曾贡献了一个让人直呼敬佩的回答:


“因为山就在那里。”


对于登山者而言,世上没有不能攀爬的高山;可对于跑山的人来说,不是所有的山都适合把车开上去。


△不是所有山都适合把车开上去,山路也有可能存在潜在危险/unsplash


可好在身处一个中亚造山带和太平洋火山带上的多山之国,加之近年来基建狂魔的小宇宙持续爆发中,条条大路通向座座高山也不是不可能。


于是乎,如何在众多咋看差别不大的山与山之间、路与路之间,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跑山路线就成了一件需要好好做功课的事。


对跑山老司机来说,没有劈弯的地方,就没有打卡的必要。劈弯就是漂移过弯的民间表达,盘山公路之所以比普通公路更适合上演速度与激情,就是因为有应接不暇的弯道串联起了高低起伏的落差感。


在众多类型的弯道中,发卡弯,也就是角度几乎呈现180度的U形回头弯道最能让跑山者们肾上腺素飙升。以一己之力拉高川藏线危险系数、被称为进藏路上唯一天险的“怒江七十二拐”,就是这样一条以凶险的发卡弯道而成为车圈传说的盘山公路。


△U形回头弯道的刺激感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住/pixabay


上承巍峨耸立的业拉山口,下启水流湍急的怒江峡谷。长度不过十余公里的公路,高度落差却可达一千五百米,坡陡弯多的程度可想而知。


可就是这样一条背负着“死亡弯道”之名的吃人公路,一到初夏时节,却可以因高原梯田里蓬勃生长的油菜花和青稞而披上黄绿相间的美妙格纹。在未加修饰的山林里,四季的交替,总能如此节奏分明。


然而不管是追求极致的风景,还是极致的弯道,因过于危险而需要认领限速条的怒江七十二拐都绝非跑山的理想选择。


真想一赏高原地带“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绝美景色,在盘山路上感受云霄飞车的高度落差,完全可以从难度系数相对友好的云贵地区开始。


地无三尺平的贵州,有一条盘踞于群山之间的“晴隆二十四拐”。第一拐到第二十四拐的直线距离仅为三百五十米,可垂直距离竟达两百六十米。


可遗憾的是,这条抗战时期的“锁钥关”、早在2005年就已是国内汽车登山赛热门场地的奇险公路,在2018年时就已经实施了道路封闭保护,不再允许机动车通行。


但你还可以去隔壁云南有着“世界公路第一弯”之称的宜良六十八拐,在云山雾绕之中,体验“平均每十秒钟就要转动一次方向盘”的绝对紧张感。


或者拐进牯牛山的四十八道弯里,在非铺装路面上扬起飞沙走石,蛇形于一寸寸东川特有的红土地上,感受“垂冈绝巘,危峰矗立,常有云气覆之”的壮美山势。直至登上“滇中四五百里皆见之”的山顶,静候在此的,还有全国海拔最高的道观——紫霞宫


可要说世界闻名的跑山线路,那自然不能遗漏天门山。99道弯的盘山公路犹如缎带般嵌入张家界鬼斧神工的岩砂地貌之中。


除了应接不暇的发卡弯之外,还有绕着山体螺旋而上的蛋糕弯。行驶于壁立千仞和嶙峋悬崖夹击的山路上,只觉眼前是山,脚下是山,山无穷尽。


当被奉为车神的美国拉力赛车手Ken Block在2019年底上传了全程漂移跑完天门山99道弯的视频后,天门山又成了全世界职业登山赛车手心中的另一座高峰。


在乎弯道,更在乎风景


然而想要跑山,又何必远方。


对于身居都市的跑山者而言,远方的弯道再好,大概也不及半小时车程可及的山路美丽。


从跑山热度最高的北京可知,城市再大,也困不住一颗想要跑山的心。


比如北京房山区的红井路,因山高路险,曾一度是游击战的主战场。


而这条传说中的魔鬼公路远看像是挂在山上的云梯,弯多坡陡,一面峭壁,一面悬崖,大有山路十八拐北京分拐之势。其中一带因存在《头文字D》中同款五连发卡弯道,使得红井路一度获名“中国版秋名山”。


而距离人潮如织的北京市城内不过五十公里的门头沟妙峰山,则又是另一番光景了。作为太行山的余脉,沿妙峰山盘山而上,满目都是奇花异树,一派清新。


初春漫山遍野开满山桃和山杏,车行其中,犹如坠入了粉白相间的浪漫花海;而春夏相交之际,点缀山涧的又换成了开得热烈的红杜鹃和高山玫瑰;深秋满山红叶呈燎原之势;隆冬时节,行车所见之处,又成了苍山负雪有如仙境般。


在“四面有山皆入画,一年无日不看花”的妙峰山跑山,就像代入了一个记录自然更迭的长镜头。虽然身在车厢这一有限的空间里,可我们却看到了无尽:云山花雪之间,时间是以怎样的姿态缓缓流过。


犹如一部好电影可以让观影者的生命延长三倍;一座好山同样如此。作为这片土地原始状态的忠实记录者,每座城市周边,都有这样一座让身体快起来、让思绪慢下来的跑山圣山。


在成都,这座山可以是静默于城郊、掩映于油菜花田、山居别墅之上的蒲虹路;也可以是站立成城市之巅,沿山而上可穿云海可览成都全貌、山顶之上还开有“藤原豆腐店”的龙泉山。


在重庆,这座山是苍郁古树两岸夹道,高低起伏串联起森林氧吧、红色遗迹和人文古庙的南山;在浙江,这座山是游走于红杉林、山岩溪水和青瓦白墙的古朴村落之间,盘曲蜿蜒于云雾之中的四明山;在青岛,这座山是背靠青松怪石、面朝悬崖临海的崂山…


中国没有跑山文化,不是因为缺少惊险又貌美的名山,而是有了太多只为炫技不讲基本法的流氓车手。


△别让跑山成为流氓车手的赛道


别把山道当成赛道。让竞技的归于竞技,让休闲的归于休闲。


因为山在那里,人人都有亲近的权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ID:jiuxing_neweekly),作者:老艺术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