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机动资讯组作品
作者 | 竺晶莹
题图 | 《刺杀小说家》剧照
迈入三月,春节档电影仍盘踞在各大影院,试图燃尽最后一寸光亮。
在2020年春节所有影片因疫情集体撤档之后,2021年春节档分别创下了票房和票价记录。数据显示,从2月12日至2月17日六天假期,2021年春节档累计票房突破78亿,观影总人次超过1.6亿,刷新了春节档的历史记录。此外,今年春节档平均票价超过49元,相比2019年春节档的44.7元,上涨近10%,一线城市的电影票甚至在100元左右徘徊。
在电影市场强势重启的背景下,如果观察今年春节档影片的趋势,不难发现,编导一体化的影片正在逐渐加大影响力。
融创文化的《2021 年春节档市场特点观察》报告显示,近两年春节档电影中越来越多的导演参与到编剧工作中。导演在创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强化了导演的意志与呈现调度,或许更有利于作品的整体把控。
图片来源:【融创文化】《2021 年春节档市场特点观察》
编导一体化在先锋话剧领域是普遍采用的方式,也是作者电影的第一要素,通常发生在艺术片的创作上。作者电影论滥觞于法国新浪潮,倡导导演应是影片真正的作者。1948年,法国导演阿斯特吕克曾发表摄影机自来水笔理论,提出电影导演可以象作家用笔写作一样,运用摄影机来进行银幕写作。直到1954年,特吕弗首倡作者电影,主张编导合一。
倡导作者电影的法国导演特吕弗 / 图片来源:Google
在影史上,欧美具有代表性的电影作者包括特吕弗、费里尼、希区柯克。华语电影的代表性电影作者有杨德昌、王家卫、贾樟柯、娄烨。
由此可见,编导合一这个元素通常与艺术电影相勾连,而少见于由资本主导的商业电影之中。春节档,则恰恰是商业电影竞逐票房的全年最大档期。它一贯的风格是老少咸宜,提起春节档,观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喜剧片、动画片等适合全家观影的贺岁片。所以,编导合一这种导演在电影中占主导地位的创作形式,似乎是与春节档格格不入的。
然而,今年恰恰是编导合一的影片获得最多关注,赢得最多票房。2021年春节假期票房前三名的电影分别为《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以及《刺杀小说家》,不难发现,导演在这三部影片中都参与了编剧工作。
图片来源:【融创文化】《2021 年春节档市场特点观察》
贾玲与母亲之间的遗憾,在她自编自导的《李焕英》中得到填补。尽管影片的故事高度个人化,却赢得了多数观众的共情。那句开场白就攫住了观众的情绪:“不知道你们记不记得自己妈妈年轻时的样子,反正打我有记忆起,我妈就是一个中年妇女的样子。”这种哭中带笑的影片基调让该贺岁片比纯粹的喜剧多了一分真挚和深沉,也难怪低开高走,在春节假期第四日,由于口碑,票房反超《唐探3》。
贾玲多年喜剧小品经验加上这份共通的质朴情感,让《李焕英》在编导一体化的模式下,延续了贾玲个人的风格,得到了叫好又叫座的结果。
因此,编导合一与商业片并非不相容。尽管导演因强烈的个性可能与制片人产生冲突,但编导合一实际上存在不少好处,比如在拍片现场具有灵活性,让影片风格更为统一。韩寒在拍摄《乘风破浪》后,曾经接受界面采访时表示:“编导合一,保证了有问题马上就可以调整。很多人不觉得彭于晏台湾人的身份很突兀,是因为演了一两天以后,我就可以根据他的说话方式来调整。”
从今年的春节档来看,影片类型更为多元,高分影片最终赢得市场。这从侧面显示中国观众在电影欣赏上已具备一定的理性和独立性,市场虽然仍受宣发影响,但电影的成败更多仍在于影片本身是否能够打动观众。
多元的趋势也刺激影视公司做出了调整。融创文化已经不押注于贺岁片的单一类型之上,这一次深度参与了《熊出没·狂野大陆》与《刺杀小说家》。前者是在春节档定会占据一席之地的合家欢动画电影。后者则是较为大胆的尝试,这部根据双雪涛小说改编的奇幻电影,路阳导演也参与了编剧工作,承载了他关于信念的思考。虽不属于典型贺岁片,但在青岛东方影都融创影视产业园拍摄、建构而来的双世界空间,还是收获了不少热度和讨论。由此可见,影视公司也在探索更多贺岁电影的可能性。
在编导合一或成春节档趋势的潮流下,若这种模式能让影片在贯彻导演意志下获得更高的自由度,呈现更有深度的思考,春节档或许不必只是喜剧片、动画片的主场,而能带给观众更多元的观影选择。而最终,也只有高分电影才能在年复一年后被所有人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