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 2 3 3 4 4 5 5 文集 深度 号外 热文 时间线
2025-03-18 09:04

鳡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辉尝好吃 (ID:YeMmY2021),作者:林卫辉

文章摘要
文章从《左传》文姜与齐襄公乱伦典故切入,分析《齐风·敝笱》诗中“鳏鱼”的隐喻,考证历代对鳏鱼的争议,最终结合李时珍及现代鱼类学确认鳏即鳡鱼。详细描述鳡鱼外形特征、凶猛习性、生态危害及经济价值,并指出其因环境恶化濒临罕见,养殖品种更具营养优势。

• 📖历史典故:以文姜乱伦事件解读《诗经》中“破鱼篓”隐喻,暗讽礼法失序。

• 🐟鳏鱼之谜:历代学者对“鳏”身份争议(鱼子说/大鱼说),李时珍考据定为鳡鱼。

• 🔍科学考据:结合古籍与生物学,解析鳡鱼独行、凶猛特性及“鳏”名由来。

• 🔥生态杀手:鳡鱼日食数十斤鱼,池塘养殖被视为祸害,被称为“水老虎”。

• 💰物稀为贵:野生鳡鱼濒临消失,北江区域市价达几十元/斤,养殖品种营养更优。

• ⚠️生存危机:水利工程与污染导致鳡鱼资源锐减,长江以外水域已难觅踪迹。

《左传·桓公十八年》记载了一个故事,鲁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春,鲁桓公畏惧齐国势力强大,要前往齐国修好。夫人文姜要一起去,去看望同父异母的哥哥齐襄公。文姜与齐襄公关系暧昧,早有传闻。鲁国大臣申繻因而向鲁桓公婉言进谏道:“女有夫家,男有妻室,不可混淆。否则必然遭致灾殃。”鲁桓公没加理会,带着文姜,大批随从车骑簇拥着,沸沸扬扬前往齐国。在齐国他发觉文姜与齐襄公通奸,就责备文姜。文姜把这事告诉了齐襄公,齐襄公在酒宴后鲁桓公乘车将要回国时,派公子彭生将鲁桓公害死在车中。


文姜作为鲁国的国母,地位显赫尊贵,丈夫出访齐国,她随行要回娘家齐国探亲,本来也在情理之中,但她却在齐国伤风败俗,与其兄乱伦丢丑,自然引起人们的憎恶唾弃,于是有人写了这首《齐风·敞笱》: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敝”,破也。“笱”,竹制的鱼篓也。字面看是一个破鱼篓,破鱼篓当然抓不了鱼,对制止鱼儿来往无能为力,实际上是敢笑文姜和齐襄公的不守礼法,鲁桓公被戴了绿帽还毫无办法。这首诗大意是:


破鱼笼子架设在拦鱼坝上,任由鲂鱼鳏鱼游进又游出,齐侯的妹子回到齐国来了,仆从如云啊多得不可胜数。


破鱼笼子架设在拦鱼坝上,任由鲂鱼鲢鱼游进又游出,齐侯的妹子回到齐国来了,仆从如雨啊多得不可胜数。


破鱼笼子架设在拦鱼坝上,任由这些鱼儿游进又游出,齐侯的妹子回到齐国来了,仆从如水啊多得不可胜数。


鱼在《诗经》中常隐射两性关系,在这首诗里说到鲂、鱮和鳏三种鱼,前两种我们说过了,这次我们说说鳏鱼。


鳏鱼是什么,历来都有争议,《毛传》说:“鳏,大鱼。”这是大鱼说;东汉郑玄的《毛诗传笺》说:“鳏,鱼子也。”这是鱼子说。唐朝孔颖达《毛诗正义》支持鱼子说,他引用李巡的说法:“凡鱼之子,总名鲲也。鲲鳏字异,盖古字通用。或郑本作鲲也。”他的意思是说鱼子都叫鲲,“鲲”与“鳏”这两个字古代是相通的。把鲲扯上了,麻烦也来了,有人又扯上传说中的鲲,就是庄子《逍遥游》里说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传说中北海里一条几千里长的大鱼,鲲鱼别名鲲鹏,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


真是越扯越远,其实鱼子说和大鱼说都不对。这首诗是以破鱼笼罩不住鱼设喻,如果是鱼子或鲲鹏,好鱼笼也都罩不住。《毛传》只说是大鱼,究竟有多大呢?


记述从战国初期到东汉中期十几位孔子后代子孙的言语行事的《孔丛子·抗志篇》讲了一个故事:“子思居卫,卫人钓于河,得鳏鱼焉,其大盈车,子思问之,曰:鳏鱼,鱼之难得者也。子果何得之。对曰:吾始下钓,垂一鲂之饵鳏过而弗视也。更以豚之半体,则吞之矣。子思喟然曰:鳏虽难得,贪以死饵,士虽怀道贪以死禄矣。”说有人钓到了一条鳏鱼,有一辆车那么大,这回答了《毛传》说鳏是大鱼的问题,不过用半只猪当鱼饵钓上来,这有点夸张。



幸好有李时珍,他在《本草纲目》中说鳏就是鳡鱼:“鳡生江湖中。体似鯮而腹平,头似鲩而口大,颊似鲇而色黄,鳞似鳟而稍细。大者三四十斤,啖鱼,最毒。池中有此不能畜鱼。鳡,敢也。食而无厌也。健而难取,吞陷同类,力敢,其性独行,故曰鳏。”他说之所以叫“鳏”,因为它是独行侠,我们现在还把无妻或丧妻的男人称为鳏夫。之所以叫“鳡”,是因为它很凶,很勇敢。


李时珍说“鳏”鱼是独行侠,北宋时的张先就这么说。张先是一位退休官员,身体好得很,一生共有十子两女,最大的儿子与最小的女儿相差六十岁,熙宁六年,八十五岁的张先买了一名妙龄女子为侍妾,苏轼写诗戏称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他先回诗辩解:“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说自己妻室已去,就如鳏鱼一样夜孤寂难熬,娶妾只合慰寂寥,并不是真正的风流成性。


现代鱼类分类学认为鳏就是鳡鱼,鳡鱼是鲤形目鲤科的鱼类,又名黄颊、生母鱼、鳏鱼、水老虎、竿鱼,分布于中国东部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等地,为大型凶猛性鱼类,游动迅速,常在敞水区域追捕鲢、鳙、鲌类等鱼为食。


古人对鳏为何物之所以争议多,主要是那个时候鳏也很少,少见多怪再加上不靠谱的想象,就弄出各种版本来。现在,由于山区水利工程的建造、水域环境的恶化等原因,使鱤鱼自然资源急剧下降,除长江及与长江直接相通的湖泊中尚可捕到鱤鱼外,绝大部分的江河、湖泊已难寻鱤鱼踪迹。这种鱼现在已经比较罕见,我们有必要把它特征介绍清楚:鳡鱼体延长,稍侧扁,腹部圆,无腹棱。头长而尖,口大,端位,口裂末端可达眼前缘的下方,吻尖,呈喙状,吻长远超过吻宽。下颌前端有一坚硬的骨质突起。眼中等大,向两侧突出。头上于眼径的比例变化范围很大。下咽齿3行。鳃耙排列稀疏。无须。鳞小,侧玫鳞110-117。背鳍3,9-10,很小,起点位于腹鳍之后,臀鳍3,10-11,尾鳍分叉很深。生活时体色微黄,背部灰黑,腹部银白色,背鳍、尾鳍浓灰色,颊部和其他各鳍呈淡黄色。


鳡鱼是一种典型的掠食性鱼类,常常在水的中上层游动,一旦遇到鱼类就会紧追不舍,直到对方疲惫不堪,然后将其吞噬。鳡鱼胃口极大,在池塘里,通常两三条鳡鱼就可以祸害一整个鱼塘。一年龄的鳡鱼平均每天需要三斤左右的食物,但是等它们长到四年龄的时候,一天就可以吃三四十斤食物,这令养鱼的人十分头痛,视为祸害,养这种鱼的人不多。当然了,它的生长速度也很快,2龄鱼体重就可达3.5公斤,一条三十斤左右的很常见,目前发现的最大的野生鳡鱼重达140斤,是典型的鱼王。


鳡鱼生长快、个体大、肉嫩刺少,一向被视为高档淡水鱼类,这当中包括了物以稀为贵的因素,在广东北江区域,鳡鱼卖到几十元一斤。科学家比较了养殖与野生养鳡鱼的主要营养指标,发现养殖鳡鱼氨基酸组成及结构、EPA+DHA含量均优于野生鳡鱼,也就是说,养殖的鳡鱼非常不错,


问题是这种鱼太稀有了,见过的人不多,更别说吃过了。如果你见到,建议别放过。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