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 2 3 3 4 4 5 5 文集 深度 号外 热文 时间线
2025-03-19 09:14

国人餐桌上的配角,美国为何紧追不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西门忘我

文章摘要
罗非鱼因生态入侵性被多国限制,但因其肉质优、刺少成为美国重要进口水产品。中国是全球最大罗非鱼出口国,但美国近年持续加征关税(税率达45%),导致市场份额下滑,同时面临越南巴沙鱼竞争。中国通过开拓新兴市场、产业升级及国家反制措施应对挑战,推动行业转型。

• 🌍生态入侵危机:罗非鱼繁殖力强、食性广,导致泰国等地生态破坏,被多国列入禁止放生名单。

• 🐟美国餐桌宠儿:罗非鱼占美国水产品消费第四位,中国茂名成全球最大生产基地,年出口额超20亿元。

• 🛑关税风暴冲击:美国对华罗非鱼关税从25%增至45%,中国对美出口量四年跌20%,客户转向巴西、越南。

• ⚔️越南巴沙鱼竞争:越南巴沙鱼出口激增,美国拟取消其反倾销税,进一步挤压中国罗非鱼市场份额。

• 🔄产业转型应对:中国拓展中东、非洲市场,优化供应链,茂名出台十条措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 🇨🇳国家反制措施:中国对美农产品加征关税,反制美国贸易施压,助力本土产业应对外部挑战。


看了《哪吒之魔童闹海》,很难不被天生火爆、不服软、不好惹的哪吒“感染”,他太燃了。


若将这一个性,投射于寻常可见的鱼类,更契合哪种鱼呢?


我个人觉得,可能是罗非鱼。


今年2月底,重庆媒体发布了一则消息,提醒市民注意,诸多外来水生物种禁止放生,包括鳄雀鳝、蓝鳃太阳鱼、食蚊鱼、暹发鳄、美国牛蛙、蛇鳄龟、克氏原鳌虾(小龙虾)、巴西红耳龟、所有罗非鱼等。


为什么是“所有罗非鱼”?


附上的“禁止放生外来水生物种名单”,做了相关介绍,称罗非鱼:“原产于非洲,由于其幼鱼存活率高于本土常见的鲤鱼、鲫鱼等鱼类,从而逐渐挤压本土鱼类生存空间,取代当地很多原生鱼类,是全球入侵性最夸张的一个物种。目前主要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自然环境相对温暖,冬季没有冰封、水温偏高的地区形成入侵。”


同样在今年2月,泰国渔业部宣布,他们成功培育出一种经过基因改造的黑颚罗非鱼,这种改造后的四倍体罗非鱼和自然的二倍体罗非鱼交配的后代不能繁殖。


之所以让其后代“不能繁殖”,是想努力减缓罗非鱼的入侵,“以扭转对生态的破坏”。


据报道,目前,黑颚罗非鱼正在泰国多达19个府泛滥,持续破坏当地的水生生态系统,以至于科学家直指,黑颚罗非鱼的泛滥是“泰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生态破坏事件”。


黑颚罗非鱼何以如此凶猛?


据“食通社”指出,黑颚罗非鱼完全不挑食,“植物、动物、浮游生物、鱼卵、幼虫、虾、分解后的有机物等,都可以成为它的食物”。


与此同时,繁殖能力超强,一次可产150~300个卵,最高可达900个,且存活率达到90%至95%,全年不休。


将上述两件事结合起来看,一言以蔽之,罗非鱼存活率高,入侵性强,生态破坏性强,作风彪悍。


从这个角度看,将罗非鱼比作“鱼中哪吒”也不算太离谱。



哪吒虽然是魔童,却有一颗追求公平正义的心。


罗非鱼虽然是鱼中“流氓”,却也有备受青睐的一面。


就食用而言,罗非鱼刺少(肌间刺是鱼类肌肉中的细小鱼刺,罗非鱼仅背鳍和尾鳍基部有少量小刺,几乎没有肌间刺,适合儿童、老人及怕鱼刺者)、肉多,肉质细嫩鲜美,且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及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谷氨酸和甘氨酸含量尤其高。


正因如此,罗非鱼有“白肉三文鱼”“21世纪之鱼”的名号。


其中,“21世纪之鱼”的名号源自联合国粮农组织。


不过,在中国,罗非鱼更多是餐桌上的配角,国人大多习惯食用鲫鱼、草鱼、鲢鱼、鳙鱼、青鱼等,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淡水鱼消费的“大头”。


广泛食用罗非鱼的国家中,美国较为抢眼。


在美国,罗非鱼位列餐桌第四大水产品,仅在对虾、三文鱼、金枪鱼之后。


2017年1月,发布新版鱼类消费建议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环境保护署(EPA)特别提到,虾、鳕鱼、三文鱼、鲶鱼、罗非鱼等都是适合孩子、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吃的“最好水产品”。


美国人爱吃罗非鱼,但由于养殖成本远超进口价、气候限制等原因,本地养殖规模极为有限,为满足国内消费需求,高度依赖进口。


有市场需求,就有中国人出手。


其中,20世纪50年代,广东茂名从非洲引进罗非鱼,开始规模性繁育、养殖,逐渐发展成“世界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基地”。


2024年的数据显示,茂名罗非鱼以出口为主,出口量约占70%。在茂名,全市有16家罗非鱼加工出口企业,罗非鱼出口量约为10万吨,货值超20亿元,主要销往美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整体来说,美国是中国罗非鱼最大的出口市场。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我国罗非鱼总出口额达到14.05亿美元,总出口量47.9万吨,其中对美出口量为31.2万吨。


一条不大受国人待见的鱼,一年拿下百亿元出口额,无疑是我国水产品出海、“游”向世界餐桌的一个标杆。


问题是,在美国不断加码的关税风暴中,这条鱼被盯上了。



对中国罗非鱼加征关税,特朗普上一任期便已开始。


彼时,准确地说,2019年5月,美国宣布对中国罗非鱼产品征收25%的关税,当时就开始实施。


造成的一个结果是,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冷冻罗非鱼片从2020年的10.3万吨大跌至2024年的8.25万吨,跌幅达20%。


如今第二任期,特朗普变本加厉。


先是决定从2月4日开始,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的关税。紧接着,2月27日,特朗普又签署行政令,宣布从3月4日起,对中国进口商品额外加征10%的关税。


在新的关税政策下,包括罗非鱼在内的中国水产品税率由从前的25%增加到45%。


税率飙升,直接影响的是,中国罗非鱼在美国市场上的价格大幅上涨,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随之变弱。


广东某大型罗非鱼出口企业负责人无奈地表示:“关税一加,我们的产品在美国市场价格涨了不少,很多老客户都流失了。”


老客户的需求没有消失,只是转移了。


首先,向其他国家转移。


2024年,美国从巴西进口的新鲜罗非鱼片激增118%,推动部分巴西供应商将内销市场加速转向美国。


其次,向其他国家的替代性鱼类产品转移。


去年,越南巴沙鱼(几乎没有小刺,属于低脂高蛋白白肉鱼,价格通常低于罗非鱼出口额达到20亿美元,同比增长10%,其中,美国市场增长较为显著。


为了抓住市场机遇,今年,越南渔业局将巴沙鱼产业的增长目标从140万吨提升至165万吨。


另一方面,美国拟取消越南巴沙鱼的反倾销关税,此举“将进一步巩固越南巴沙鱼在美国市场的地位”。


据垂类媒体“农财宝典大国渔业”报道,一位国际水产贸易商分析称,若美国市场同时对中国加税、对越南减税,中国罗非鱼份额可能被快速蚕食。


多方夹击下,中国罗非鱼产业面对的挑战越发严峻。



该如何应对挑战?


一方面,要持续了解北美市场。


刚刚在美国波士顿结束的海产展会给出口商提供了观察窗口。


在这里,可以进一步了解北美市场的最新动态,研判新挑战新机遇,助力产业和企业调整策略,更好应对美国市场的变化。


另一方面,尝试转战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


只是,探索、拓展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短期内,新兴市场也没法真正取代美国市场,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行业转型阵痛在所难免。


与此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企业必须持续优化供应链,降本增效,政府和行业协会则需要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全方位、系统性推动产业升级。


对于后一方面,一些罗非鱼主要出口地已经在行动。


以茂名市为例,制订了罗非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提出分别从种业提升、标准化养殖、优化调整养殖品质结构、创建特色产业集群、品牌主体培育、扶持加工工程、内外贸一体化、科技攻关、金融保险支持等方面发力。


从国家层面来看,美国关税风暴席卷而来,中国已宣布反制,自3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对鸡肉、小麦、玉米、棉花加征15%的关税;对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加征10%的关税。


从罗非鱼产业来看,这是中国罗非鱼产业外部环境的至暗时刻,亦是行业加速转型、提升自我的蜕变时刻。


在影片中,哪吒说:“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


直面现实困境,踏出一条新路,或许,也是“鱼中哪吒”的渴望与救赎。


参考资料:

食通社Foodthink,《罗非鱼入侵吃光养殖鱼虾,渔民向正大集团索赔》;

新重庆-重庆日报,《小龙虾、罗非鱼……@市民注意,这些外来水生物种禁止放生!》;

冻品攻略,《罗非鱼输美关税上升至45%!》;

冻品攻略,《美国加征中国罗非鱼10%进口关税,市场重构在即!》;

农财宝典 大国渔业,《美国客户流失+越南巴沙鱼抢市场,中国罗非鱼遭双面夹击!》。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