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ADYMAX (ID:lmfashionnews),作者:Drizzie,原文标题:《突发 | Lanvin多地撤店,去年收入跌破1亿欧元》,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老牌时装屋遭遇艰难挑战。
据时尚商业快讯,法国时装品牌Lanvin近日在多家奢侈品商场撤店,包括南京德基商场、杭州大厦、北京SKP和成都SKP,引发市场的密切关注。值得关注的是,Lanvin位于南京德基的门店开业不足3年。
目前Lanvin在中国仅剩11家门店,全球包含奥莱在内的门店数量为32家。
今日有市场消息称,该品牌在多家商场出现拖欠租金、货品不足的问题,品牌将在今年年底前退出中国市场。
不过Lanvin方面对此回应称,Lanvin没有退出中国市场的计划,为了进一步推动渠道的优化升级,因此暂时关闭了部分线下门店。
Lanvin品牌的运营状况正在引发市场担忧。该品牌母公司复朗集团上个月公布2024年全年业绩数据,该集团收入下降23%至3.28亿欧元。其中,Lanvin品牌收入下跌26%至8272万欧元,跌破1亿欧元,其中中国市场销售额大跌40%。
Lanvin前任创意总监Bruno Sialelli在2023年4月离任后,品牌任命Peter Copping为新任创意总监。Peter Copping此前就职于Balenciaga主管高级定制系列,由他领导工坊进行高级定制系列的重启,随后又担任了VIP与特别项目主管。
今年1月,Peter Copping发布首秀2025秋冬系列,正式回归巴黎时装周。该系列向品牌创始人Jeanne Lanvin致敬,通过高级定制设计手法的运用重拾优雅与精湛匠艺,显示出回溯品牌历史的决心。
Lanvin新创意总监的首秀发布后,并未在市场上引发讨论,不过业内人士对该系列似乎给出了积极评价。
The Cut的评论家Cathy Horyn认为,奢侈品市场正面临增长放缓的挑战,许多品牌都在思考如何吸引消费者,答案或许并不在于华而不实的“贵族感”,而是创造一种更加人性化、直接且智慧的时尚体验,而这正是Peter Copping在Lanvin首秀中所展现的核心理念。
纽约时报的Vanessa Friedman指出,与其说Peter Copping的首秀是一场电击心脏的复苏,不如说更像是一针精准推送的肾上腺素,足够强劲,但不至于让人过度亢奋。换句话说,他清晰地传达了自己的设计语言,一种微妙而优雅的美学。
不过,Peter Copping能否推动Lanvin摇摇欲坠的业绩则是另一回事。
Lanvin在2015年创意总监Alber Elbaz离任后,一直未能找到稳定且有力的品牌方向,多次更换创意总监,风格频繁变动,导致品牌识别度和消费者忠诚度下降。
尽管Lanvin否认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但从实际运营状况来看,品牌已进入深度调整期。如果新创意总监及管理层无法迅速确立品牌定位并推出具有吸引力的产品,未来几年仍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Lanvin副CEO Siddhartha Shukla在新创意总监首秀发布后透露,基于业内的早期反馈,公司预计今年的批发业务将翻倍增长。不过,该高管并未提及对直营业务的布局策略。
复朗集团近年来大举收购奢侈品牌,试图整合资源,但旗下品牌整体运营状况欠佳,Lanvin并非唯一表现疲软的品牌。Sergio Rossi收入大跌30%至4191万欧元,内衣品牌Wolford收入大跌31%至8764万欧元,St.John和Caruso业绩同样承压。
目前,该集团几乎所有业务板块都在进行洗牌调整。今年1月Andy Lew接任复朗集团执行总裁,同时继续负责St.John Knits品牌运营。Paul Andrew则被任命为Sergio Rossi的创意总监。该集团还在全面整合门店网络,并在欧洲设立第二总部以优化本地决策流程。
整体来看,复朗集团目前缺乏长期稳定的品牌战略。近年来中国奢侈品市场格局正在加速分化,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品牌辨识度高、市场认可度强的奢侈品,Lanvin等品牌在中国市场与头部品牌的差距被迅速拉大,渠道收缩几乎成为必然。
LADYMAX早前报道,北京大望路商圈华贸购物中心的杰尼亚Zegna、阿玛尼旗下的Giorgio Armani和Emporio Armani三个奢侈品牌旗舰店于上月底闭店,而Gucci在上海同时关闭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货和芮欧百货门店亦引发市场激烈讨论。
奢侈品闭店潮正在蔓延,已经开始波及到头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