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杂志,作者:焦建,编辑:苏琦,题图来自:AI生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杂志,作者:焦建,编辑:苏琦,题图来自:AI生成
受外部加征关税及春节假期等因素影响,中国内地一些外贸城市同比数据相对不振之时,中国香港特区2月的贸易表现,却远超市场预期。
3月25日,中国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当地2月份进出口数据:当月出口同比上升15.4%,进口上升11.8%。出口上升数字创下了当地自2024年1月以来的最大单月升幅。按货品种类计:2月份电动机械、仪器和用具及零件出口增20.8%,办公室机器和自动资料处理仪器出口升68.9%。
数据反弹背后,是受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等因素影响,此前市场预期相关数据的中位数分别为1.7%及0.7%,远低于实际数据。
从整体货值角度分析支撑前述反弹的结构性因素,2月中国香港特区的商品整体出口货值为3279亿元(港币,下同),同比上升15.4%;同期进口货值为3642亿元,升11.8%。
其中,中国香港特区输往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货值,在当月同比增加25%。但输往其他主要目的地的整体出口货值则录得跌幅,其中荷兰跌44.7%、美国跌18.5%。以今年前两个月计算,中国香港特区输往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货值跌38.2%、印度跌25.6%。
“香港商品出口在今年年初整体上继续录得稳健增长。以首两个月合并计算(以消除今年农历新年较早出现的影响),商品出口货值同比增长6.5%。输往内地出口显著上升,输往美国出口轻微上升,输往欧盟出口则下跌。”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在分析现象时指出。
有增有减之下,中国香港特区对越南的出口货值的增幅,就显得尤为突出,同比增加114.2%意味着其创下了30多年来的最高纪录。即使以今年前两个月计算,增幅仍有89.9%。
短期季节性因素(如农历新年较早)波动被普遍认为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应从贸易转移等更深远的方面进行考虑。
近年来,为应对近年来全球贸易环境巨变,中国香港特区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通过签订相关贸易协定加强转口等贸易、本地厂家在东盟等地设厂以应对美国加税,以及积极拓展中国内地及相关市场(中国香港60%至70%出口输往中国内地)。以前述对中国内地出口数字由跌转升且创下一年多以来新高为例,就被认为是拓展努力渐显成效。
为应对贸易环境巨变,中国香港特区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签订相关贸易协定、在东盟等地设厂,以及积极拓展中国内地及相关市场等。图为香港主要外贸出口港青衣码头。摄/焦建
在前两个方面,中国香港特区与越南的供应链合作则较为典型。两地间贸易数字增长,近年来也因此一直较为强劲。前述今年两个月的快速增长,既受开征关税等短期因素推动,也被普遍认为是两地间经贸关系网络不断加强的自然延续。
以2024年中国香港方面公布的相关数据为例:过去十年当中,两地贸易额平均年增长9.6%。2023年,越南是中国香港的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五大出口目的地,双边贸易额315亿美元,是2013年的2.5倍。与此同时,在东盟10国中,越南则是中国香港的最大出口目的地及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新加坡)。
在全球供应链本轮调整过程中,越南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年轻化的人口结构等条件成为制造业转移的首选目的地。两地之间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贸易形态,符合越南作为电子业加工、组装及出口重地的发展定位。
2023年,中国香港向越南出口的货品以半导体器件(47.1%)为主,进口方面也是以半导体器件(46.3%)为主。在这种贸易合作的微观运行过程中,作为贸易枢纽的中国香港,是越南进口货物的重要中转站之一。
按照中国香港贸发局此前一项相关研究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由中国内地(47%)、韩国(6%)和日本(2%)等少数几个国家或地区经中国香港转口到越南的货值,就占中国香港转口到越南整体货值的72%。
其中蕴含着一些值得关注的细节:
首先,绝大部分从越南进口到中国香港的货物,其实都会转口到中国内地,占中国香港从越南进口货值的70%,或越南出口到中国内地的货物总额的20%。
“不少越南(尤其是与中国香港临近的越北地区)出口的产品,其实会先运至中国香港再转口到中国内地以及世界各地。”香港一位贸易界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从越南经中国香港转口返回越南的货物占比近年屡创新高,其实是后者作为区域物流与调拨中心的体现。”
“香港作为历史悠久的采购中心,能够将订单灵活调配至内地不同城市乃至东南亚等区域,在供应链管理和风险管理方面很有敏感度。”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陈祖恒也向《财经》记者分析:“香港要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优势,促进先进科技落地应用,帮助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强化产业链,建设成为跨国供应链管理中心,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为积极把握产业机遇,从2024年初起,中国香港特区提出了作为亚洲地区供应链中心的一系列产业规划;当年9月,中国香港海关将中转贸易服务范围扩展至由中国内地经中国香港中转往越南等地的货物,当地贸易商可为相关货物中转享受关税优惠。
其次,在转口贸易基础上,中国香港也正在成为越南的重要投资来源地。截至2023年底左右,其在越南投资项目已超2000个(总额近300亿美元),集中于加工工业、制造工业等领域。
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曾对此指出:越南已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因此吸引港资企业。中国香港应充分发挥金融和专业服务优势,与大湾区科技企业协同合作,共同开拓东盟市场。
但各方亦有担心,即前述一系列“迂回出口”的模式是否会被加征关税,进而招致更广泛的贸易限制措施。以美国如落实对小额包裹加税(价值低于800美元此前免税)等做法为例,就可能会削弱中国香港特区的转口贸易优势。中国香港今年的出口增长或出现停滞。
“美国至今推出的关税措施,以及与保护政策相关的不确定性,将继续对中国香港商品贸易表现构成挑战。”前述特区政府发言人在展望未来时称,“然而,环球经济、特别是中国内地经济持续增长,应会为中国香港的出口提供支持。”
为求进一步突围,中国香港特区目前的关注重点之一,是在自由贸易协定领域有更多作为。3月25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相关会议的致辞中透露,“香港致力深化国际交往合作,已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涵盖全球21个经济体,投资协定涵盖33个经济体。”
“香港正积极争取加入全球最大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以期更好推动区域合作。”李家超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杂志,作者:焦建,编辑:苏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