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 2 3 3 4 4 5 5 文集 深度 号外 热文 时间线
小米粉丝经济的新打法:以雷军为核心
2025-03-26 19:39

小米粉丝经济的新打法:以雷军为核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扯氮集 (ID:wwh_33330533),作者:魏武挥二世,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小米从以产品为核心的粉丝经济转向以雷军个人IP为核心的新策略,通过年度演讲、社交媒体运营强化其公众形象,尤其在汽车领域尝试突破。对比手机时代“参与感”营销,小米汽车保密策略和高定价引发争议,但雷军“直而不爹”的人设成功吸引女性用户,饭圈化运营成为新亮点,但也面临双刃剑风险。

• 🎤雷军年度演讲:五年持续输出企业家IP内容,107家直播平台阵仗成标志性事件。

• 🔄粉丝经济转型:从手机时代“参与感”到汽车领域雷军个人IP为核心的新打法。

• 🚗手机与汽车对比:小米汽车缺乏用户参与、非价格杀手,外观争议引发市场质疑。

• 👔雷军人设定位:“直而不爹”形象受女性用户青睐,小红书关联词暗含饭圈化趋势。

• ⚔️饭圈化风险:小米尝试粉丝经济新路径,但需警惕饭圈文化反噬品牌的可能性。

• 👩💼女性市场突破:雷军“直男荣耀”标签意外撬动中产高知女性消费群体关注。


2021年8月,小米放出消息,雷军要做一场公开演讲。


在演讲开始前,一个女声足足花了两分四十秒才把107家直播平台名字念完。我当时写过文章,说多年以后我应该不会忘记这个细节。


确实,我至今没有忘记。也许我已经记不大清107家这个数字,但那个排面阵仗,我觉得在2025年的今天,我还是可以说,多年以后我还是不会忘记。


记得这个点,其实和2021年那个时间背景有关。实诚地说一句,当时绝无任何一个民营企业家有如此高调的行为。


不过,其实雷军早在2020年就做过公开演讲,并且这些年每年都要讲一次。


我的朋友,前科技记者张信宇给我看了一张图(不知道是哪路AI生成的),并总结指出:雷总填了马老师留下的坑。



请注意这几场演讲,重点都是“个人心路”,这不是产品发布会,不跑分。



小米一直是粉丝经济的代表。


站在2025年看小米,看到的是一家万亿市值(港币)的大公司。不过,站在2011年看这家刚刚成立一年的公司决定要制造手机,确实有好几条很硬的理由去看空这家公司。


小米手机走低价策略,被视为一个价格杀手。这就意味着它在营销上的投入不会有太大量——事实上,小米也没有按照常见的互联网公司疯狂烧钱买量的套路来走。


小米手机没有在任何一个成型的电商平台上开店,这意味着它借助不到任何来自淘宝或者京东的流量。


小米没有线下店,它只有一个自家的官网卖手机,但这个官网的SKU只有:1——也就是它的手机。这意味着好不容易来了一个流量,却无法形成反复访问,也谈不上多大的访问时长。


小米做手机的时候,市场早已不是蓝海。任何一个初创的手机硬件公司,都会碰到产能爬坡时的良品率有限问题。当面临产品瑕疵问题时,小米几乎没有什么预算来应对一个又一个的危机。


这些看空的理由,不是故意找茬,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单品类的B2C,其实死过很多公司。有些这类公司为避免死亡,爆红之后还拼命扩充品类,嗯,雷军投过的凡客。


小米确实利用了粉丝来不断获取流量,也利用了粉丝的心血辩护度过了早期的爬坡阶段。这就是为什么当初小米的联创之一,也是负责小米对外传播的黎万强认为:自媒体应该是企业的战略。他甚至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参与感》。


2011年,微博这个场域是很有趣的:用户量还在高速扩张,但第一代流量中心却在退散而新的流量中心尚未成型。小米彼时,是抓到天时地利人和的。



不过,对黎万强这句自媒体应该是公司的战略,我个人一直觉得说得有点夸张。因为我认为,粉丝经济是一个企业的阶段性战术。到了一定的体量,靠粉丝经济就不够了。


后来小米的发展,外界也能看到,它的营销打法和相当多的大公司也没太大差异了。电商平台上也开店了,机场也投广告了,代言人也开始请起来了。至于小米官网,那SKU叫一个热闹。


如果小米一直以手机为核心,我估计也就这样了。但小米开始做车了。而且与做手机类似,它踏入的时间段,又是一个群雄并起已然开始红海厮杀的时候。


而与小米手机不同的地方,至少有这两点:


小米汽车是毫无参与感可言的,当初小米公司成立,一开始做MIUI的ROM,靠着一年开六十场见面会,囤积了第一批小米粉丝基本盘:他们也着实是参与者。但小米汽车,那叫一个保密的严实,甚至引发过和媒体之间的冲突(且不是小冲突)。参与个鬼嘛!


小米汽车不算价格杀手,它并不以重新定义电动车价格下限的面目出现,雷军自己都承认,价格有点小贵。


除开这两点,我个人认为,小米汽车还有一个蛮要命的地方,它和保时捷,实在是太像了。至少对我来说,我觉得自己买个小米汽车开出去丢人:这位大爷显然是买不起保时捷,但非要装逼不是?



今儿读到一篇文章,作者提到的所谓企业家、创业者、网红、IP的两两组合,形成的四个结果,对我还是蛮有启发的。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的标题就说明了他的破论:雷军不是企业家IP。文章中则立论:雷军是在做企业家网红。


这个论述,我有点不大同意。因为雷军依然在做企业家IP,他年度演讲已经搞了五年,还是输出了不少和企业家IP有关的东西。但同时,雷军也在做企业家网红,而且,确实用力更深。


换而言之,小米再次走上了粉丝经济的道路,只不过这一次,不是以产品为核心,而是以雷军为核心。


可以对比一下小米手机、小米汽车粉丝们的各自画风:




小红书上有大量关于雷军的帖子。虽然小红书一再声称,现在全平台男性用户量已经很多了,甚至可能超过了女性用户。但我想,活跃度、时长而言,怕是女性用户占比依然是碾压性的吧。


当你在小红书上搜雷军,你知道第一个联想词是什么吗?(答案见文末)


这位自称资深米粉的用户,我觉得同时具有雷粉的身份。不过,从画面来看,也许还没到站姐这个档位。



一个直男中的直男,浑身上下没有一丝鲜肉气息的雷军,咋就小红书上爆红了呢?


和学院同事,长期观察研究饭圈的吴舫老师讨论,她摸出了一个她自创的四象限理论。横轴为直,纵轴为爹。


在她看来,雷军落在了直而不爹中,属于直男荣耀。嗯,她夸赞我也在这个象限中。我笑纳了直男荣耀这个标签。是的,我知道我这个人是有点大男子主义的,但我确实不爹。


根据她这个理论,看来另外一个科技大佬,落在了又直又爹的象限中,标签是“老毕登”。这在女性群体中,是最被讨厌的。


在吴老师看来,直而不爹,是可以获得女性用户青睐的。直没有问题,关键是不能爹。能不能允许大家并非恶意地鬼畜一下,“雷总请大家消费自己,这个觉悟很牛了”——我直接引用一下她的话。


吴老师作为一名正在考虑购置电动车的女性中产高知消费者,对堆料打价格战非常迟钝。而我则想起了,小米手机可不就是这样出道的:跑完分,大字公布破盘价。



小米内部,有我关系非常好的朋友。所以标题我其实写得有点绕。


如果抛弃人情因素,我可能就会直接写:雷军的饭圈化。


小米当下的这轮粉丝经济新玩法,还蛮值得持续关注的。因为我们都知道,饭圈,可是一把双刃剑。


看看小米的把控能力吧!


文中的问题,答案如下: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