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点灵心理,作者:阿若,原文标题:《结婚5年没有性生活,是不爱了吗?》,题图来源:《好久没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点灵心理,作者:阿若,原文标题:《结婚5年没有性生活,是不爱了吗?》,题图来源:《好久没做》
上周末,久违地组了个全是女孩的局。
凌晨12点,大家微醺躺好,像大学时那样开始睡前卧谈会。
“你们上一次是什么时候?”
小8是我们里边恋爱最稳定的,大家齐刷刷盯着她,等她先回答。
她有点窘迫地交代,“上一次大概......3个月前了吧。”
大家都有点惊讶,小8和她男朋友那么恩爱,两人都那么年轻,怎么就......
但一想到,他俩已经恋爱5年、同居3年,早已进入平淡期,便又觉得这个回答变得合理起来。
我问了周围一些恋爱多年的朋友,得到的回复也大差不差:
“下班回来,比起激烈的双人运动,我更想躺在她身边,抱抱她。”
“以前双11囤的最多的就是避孕套,现在一个月都用不了几个。”
“生孩子之前还挺频繁的,有孩子后精力有限,现在一年几次我都数得过来。”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还挺普遍的现象:
为什么两个人在一起久了,就没有性欲了?
无性婚姻,比想象中更普遍
我追问小8:
“这样会影响你们之间的感情吗?”
“一开始有点,我们当时因为这件事挺不愉快的。”
小8和男友刚在一起时还在上大学,也经历过那种一到周末就去开房,一到假期就恨不得24小时打视频的阶段。
所以一毕业,俩人就同居了。
大概是住一起一年后,小8率先察觉到了自己欲望的减淡。
她总以工作太累为由,在男友洗澡时就提前入睡。
有时装不下去了,她也会扭捏着同意。
但性生活对她而言,变成了维持这段关系的任务。
她很少享受,习惯表演,时常觉得自己只是男友的工具。
我问小8:
那你还爱他吗?
“还爱吧,还想和他拥抱,想和他一起生活,但就是不想做爱了。”
小8和伴侣目前的状态,便是“无性关系”,也被称为“无性婚姻”。
它是指长期共同相处的伴侣双方,在没有生理疾病或意外的情况下,每年的性亲密行为不到10次。(Laumanne,etal,1994)
一项美国综合社会调查(GSS)研究了婚后夫妻的性生活频率,这项研究收集了年龄25-55岁的夫妻,在婚姻第一年到第六年的性生活频率。
结果显示,结婚第一年,男女双方性欲都有所减退。
结婚第六年,男性保持一周一次性生活的比例下降至54%,女性为52%。
据日本家庭计划协会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大约有47.2%的已婚夫妇处于无性婚姻。
而在中国,性学家潘绥铭教授在2015年春季进行的第四次“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调查报告显示:
每月一次性生活都不到的人为33%。
也就是说,每4对夫妻里,就有1对正在经历无性婚姻。
所以单从数据来看,无论哪国人民,都验证了那句老话:
最纯洁的男女关系就是夫妻。
为什么我们丧失了性欲?
心理学上有个经典的关于爱情的定义,即心理学家 Sternberg 于 1986 年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
爱情和亲密、激情、承诺三部分有关,一段关系中爱的多少取决于这三个组成部分的绝对强度,爱的类型取决于它们相对于彼此的强度。
根据这个理论模型,理想的爱情便是三者兼具:
亲密无间、激情永驻、并且给予对方坚定不移的承诺。
但遗憾的是,受人类激素水平、生理构造等天然因素的影响,三者同时兼具的完整爱情,少之又少。
尤其是“亲密”和“激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两者是对立的。
《贪婪的多巴胺》这本书中解释了其原因:
早期充满激情的恋爱,是由多巴胺主导的——它使人兴奋、理想化、好奇,并关注未来。
然而,多巴胺带来的兴奋并不持久。当未知事物令人激动的神秘感变成乏味的熟悉日常时,多巴胺的工作就完成了,失望趁虚而入。
这时,为了让我们享受拥有的东西,大脑会从追求未知的多巴胺主导,过渡到享受当下的某种化学物质。这是一系列神经递质,我们称为“当下分子”,包括血清素、催产素和内啡肽。
与通过多巴胺得到的来自预期的愉悦相反,当下分子让人更喜欢与另一个人生活紧密交织的满足感。
这个阶段的爱情,作者把它称之为“陪伴之爱”——它让人满足、心平气和,并通过身体的感官和情感去体验。
问题就在于,尽管多巴胺和当下分子能一起工作,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是互相抵抗的。
当下分子被激活时,多巴胺会被抑制。而当多巴胺回路被激活时,当下分子会被抑制,
简单来说,就是当两个人很亲密时,性欲便会下降。
而当一个人想要重新找回激情时,便会痴迷于那种兴奋但短暂的过山车恋爱,难以进入一段长久的亲密关系。
根据人类学家海伦·费希尔的说法,激情之爱只会持续12~18个月。
在那之后,一对情侣要保持对彼此的依恋就需要发展出陪伴之爱。
心理咨询师Esther Perel在《亲密陷阱》中举了一个真实的例子。
她的一对情侣客户在进入婚姻后,感情趋于平淡。妻子希望能够和丈夫变得更加亲密,于是放弃了很多自己的兴趣,也不再和朋友一起聚会。
但这种“亲密无间”却加重了丈夫的负担,使他性欲减退。
于是心理咨询师建议妻子暂时走出婚姻生活,拉开两个人的心理距离。随后当两个人之间出现了更多的空间,他们对彼此的欲望也重新燃起。
Perel指出:
亲密是一种在家的感觉,代表“已知、熟悉、安全”;
而欲望不喜欢被束缚,会因为“未知、陌生、危险”而更加诱人。
如何重新找回性欲?
激情之爱和陪伴之爱就只能二选一吗?
激情消退之后只能出轨或者分开吗?
当然不是。
虽然“亲密、激情、承诺”三者平均分布的完整之爱很少,但哪怕是理想的爱情,它也是动态变化的。
只要两个人用心经营,去即时调配三者的比例,依然能维持一段互相都满意的长期关系。
你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
1、坦诚沟通
“无性婚姻”的问题并不在于缺少性,而在于两个人如何看待没有性生活这件事。
小8和伴侣后来能够跨过这道坎也是因为,她和男友坦白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男友完全理解小8,也尊重她的意愿。因为他明白,小8的冷淡并非是不爱了。
他们依然分享日常、陪伴彼此,爱意依然涌动。
当然,如果两人坦诚沟通之后,依然发现性需求无法匹配,那么便需要去寻找让自己感到幸福的方式。
2、短暂分居
如果同居太久,可以拉开两人的物理距离,做回合租室友。
尝试同居不同房、分床睡,或者周末才见面的限时伴侣。
在这期间,你们可以减少线上的沟通,把想分享的话留在为数不多的碰面时间。
一个月后,你们或许会对对方有不一样的感受。
3、打破固定化的性爱流程,寻找新鲜感
比如:
不定期去住酒店,陌生的环境会让人重燃欲望;
建立一个歌单;
尝试新姿势、小玩具、角色扮演、情趣内衣,甚至性别互换。
4、多和对方去探索未知
多和旧人做新事,而不是和新人做旧事。
可以和伴侣多做一些你们从来没做过的事。
去没去过的地方旅行、为对方准备一次黑暗料理、一起去蹦极去跳水......
哪怕你们对彼此再熟悉不过了,还有大千世界等着你们去探索。
写在最后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也曾把亲密关系里的“性”看得很重要,把它当作衡量“是否还爱”的重要指标。
但听完小8和身边朋友的分享,我发现两个人表达爱意的方式远不止于性。
我们依然可以接吻、拥抱、抚摸、分享、安慰、对视、陪伴......
依然可以通过两个人的努力,去平衡“亲密、激情、承诺”。
无性婚姻并不可怕,无爱婚姻才是真正的尽头。
也请大家相信——只要有爱,就还有希望。
References:
[1].【美】丹尼尔·利伯曼/《贪婪的多巴胺》
[2].【比利时】埃丝特·佩瑞尔/《亲密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