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 2 3 3 4 4 5 5 文集 深度 号外 热文 时间线
稳定的系统不公平,公平的系统不稳定
2025-03-30 11:10

稳定的系统不公平,公平的系统不稳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培风客 (ID:peifengke),作者:Odysseus,题图来自:AI生成

文章摘要
文章以中国消费品牌在东南亚扩张为切入点,探讨文化认同与外交体系的演变。通过越南历史人物陈兴道抗击蒙古的案例,分析朝贡体系追求稳定但缺乏公平的特点,对比西方公平体系。指出东南亚可能成为融合稳定与公平的新体系试验场,中国企业的本地化实践或为这一转变提供雏形。

• 🌏文化认同驱动消费:国货崛起依赖文化影响力扩张,东南亚市场成为本土品牌出海试验田。

• ⚖️体系对立与融合:朝贡体系追求稳定,西方体系强调公平,二者矛盾催生新型外交探索。

• 🛡️陈兴道的象征意义:越南英雄抗击蒙古的胜利塑造民族自信,奠定文化独立基础。

• 🤝东南亚的文明交汇:介于中印之间的地缘特性,使其成为多元文化融合的天然实验室。

• 🚗企业实践预示未来:蜜雪冰城、五菱等品牌本地化尝试,或重构区域经济文化秩序。

• 📜历史映射现代困境:封建朝贡体系的高效与局限,为当代国际关系改革提供历史参照。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对东南亚有非常深厚的感情,无论是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甚至老挝。这个题目其实是原因之一。


但我想先分享一下上周播客的内容简要介绍:Shirley是我在五六年前认识的朋友,从我们认识开始,她就一直安利我去关注化妆品的机会。她当时的看法是,中国人总有一天会用自己的化妆品品牌而不是欧美那些大牌子。这其实是一个极其有洞见和远见的看法,但可惜五六年前我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已经变了。


从某种意义上看,一些行业例如化妆品,汽车,其实是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因为宏观可以说包括了社会全部行业,这里面肯定有一些是先行者,有一些是滞后的。所以我找了Shirley来访谈一下国货到底是怎么崛起的。


首先,我真的对化妆品一无所知,所以我其实感觉很对不起Shirley,在访谈中我可以感受到,她有些语气让我有一种既视感,就是有些时候我遇到一些很入门的问题,但我又理解对方是很真诚提问的时候。我的语气,也和这个访谈里面她有些时候一样,非常慈祥。这是由于我缺乏准备,下次我会做好一点。


这个事情和东南亚有关,是因为我觉得,其实也不是觉得,而是已经在发生的事情,也就是中国的一些消费品牌,小到蜜雪冰城,大到五菱宏光(消费物品的大小,不是品牌大小),都在东南亚展开了扩张。


在访谈里,Shirley也说了,消费这东西和工业不一样,作为一个高毛利率的东西,它不是靠把标准品成本压低质量提高就能扩张的,它需要一种认同感,一种文化扩张。这种扩张背后其实是中国文化和影响力范围的扩大。


其实这个观点对于宏观层面也有很深的借鉴价值,在博客中,我本来想再举一个例子,但我话到嘴边觉得,这个例子也许写下来会更好。


余常闻之,纪信以身代死而脱高帝,由于以背受戈而蔽昭王,豫让吞炭而复主讎,申蒯断臂而赴国难。敬德一小生也,身翼太宗而得免世充之围;杲卿一远臣也,口骂禄山而不从逆贼之计。自古忠臣义士,以身死国,何代无之,设使数子区区为儿女子之态,徒死牖下,乌能名垂竹白,与天地相为不朽哉?


如果我不说的话,我估计大部分读者肯定觉得上面这段话是一个中国人写的。但其实不是,写它的是越南文化真正意义上的精神领袖——陈兴道。我觉得用他的故事来说今天的话题是最好的。


很多人去越南都喜欢去南部的胡志明市,但我自己很多时候都会先去河内再去胡志明,主要原因是越南北方的米粉和食物更辣,更对我的胃口。坦率来说,河内除了比较好吃之外,好玩的地方不多,但有一个景点就在市区,类似杭州的西湖,叫做还剑湖,湖里面或旁边有一个玉山祠,玉山祠里供奉的主要神明就有这位在历史中真实存在,并且已经被神话化的陈兴道。


简单介绍一下这位越南的英雄,他是越南人,也是汉族人。他生在中国的南宋时期,公元1228年,而且已经是比较晚的南宋时期了,当时的南宋皇帝是宋理宗(这一位其实也是一个狠人)。所以陈兴道和南宋有一个命运是共通的,就是抗击北方的蒙古人。


这也是我觉得越南之后文化能够趋于独立的关键,在陈兴道之前,蒙古人从西边也威胁过越南,当时越南的投降派,除了投降蒙古的一派之外,也有说要向南宋投降的。但在1276年,南宋首都被攻破,几年后,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之后,蒙古人开始了第三次对越南的南侵,而陈兴道在前两次阻止了蒙古之后,第三次,在南宋灭亡之后,再一次阻止了蒙古的入侵。


战火永远是文明最好的淬火。从那之后,越南虽然在后面很多年,保持了和中国的友好关系。但那种民族自信,一旦兴起就不会熄灭。一个有了英雄,有了能让宗主国不能为的英雄。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回到今天的正题上,首先我想说,这个问题大家在生活中其实会经常看到。一个公司,要么是趋于公平的,要么是趋于稳定的。就像基辛格说的,西方的很多外交系统建立在公平上,而中国的外交系统建立在秩序稳定上。这两个系统我觉得就像光谱的两端,你可以选择7分威斯敏斯特体系3分朝贡体系,或者3.4对6.6。甚至55开。但你总会在这两个方向中选一个。


我自己从个人角度,非常欣赏那些尝试建立公平系统的领导或者皇帝,这一版要么是一个人开创一个事业的领导,要么是开国皇帝,这些人根本不怕不稳定,李世民看下属可能都觉得你们都很牛逼,但最牛逼的是我。


所以如果你有幸遇到一个在公司里主张公平的领导,这领导一般个人能力非常强,属实是运气好,一般来说,只要你不把他当傻逼,你做什么他都不会太在乎。但大部分时候,在东方文明里,或者说除了开国皇帝那些皇帝,都要努力建立一个稳定的系统。


当然,历史有时候也会有一些开玩笑的时候,比方说一个尝试公平,但没能力稳定的领导……或者一个尝试稳定,但连分配利益都做不好的领导。


我觉得东南亚就是一个很好的观察场地,中国的外交努力,将逐渐从以前更注重稳定的朝贡体系,逐渐变成以朝贡体系为主,但其中夹杂了一些公平系统。


在上面我分享的陈兴道写的文言文里,在那篇文章的第二段。他是这样写的:


汝等世为将种,不晓文义,其闻其说疑信相半。古先之事姑置勿论,今余以宋鞑之事言之。


朝贡体系什么都好,就是不太公平,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不是公平的,同时,在藩属国内部也是不公平的。像陈兴道这样的皇族或者望族,有能力接受汉化教育,但这个体系并不是普世的。它构造的是一个中国和外国的不平等关系,往往在两个极端里,大部分时候,中国是外国的爸爸,极少数时候,打不赢的时候,也有石敬瑭这样的人。而在藩属国里,陈兴道可以知道很多中国古人,但他的将领,读书少一点就不知道。


或者用一句我经常开玩笑的话说,历史上有为了先知的远征军,也有为了上帝的远征军,但确实很难看到农民为了孔子去远征。


所以我觉得这种改变是一种好事情,民智大开,如果说以前的封建时期,稳定就是一切。而在这个年代,对于公平的诉求不仅仅出现在国与国之间,也出现在人与人之间。更出现在一个中国人和一个越南人,或者一个中国人和一个印尼人中间。


而由于朝贡体系的短板,当意识到这些短板的有识之士,尝试给这个体系打补丁的时候,就会比较滑稽。我看过的最有趣的补丁也是来自越南。


越南的高台教用一个简单的办法,把汉文化和西方文化直接嫁接在了一起,真正意义上的嫁接。



这上面每个人我保证你都认识,但我估计你肯定想不到他们可以坐在一起,中间释迦摩尼的下面、耶稣上面的那个人叫做李白。


我分享这个并不是为了嘲笑,就像义和团运动,点了符水就冲向火枪也许是愚蠢不假。但另一方面,如果有一天比人类文明高两个等级的外星人入侵地球,也许你也会喝一杯二锅头然后就冲向对方。


我只是想说,中国过去这么多年的朝贡体系,是外交的基石,在一个封建的年代,它其实是非常有效的。在稳定的方面它的作用是无可否认的。


但时代的进步,需要我们给这个体系,打上一个比高台教这样更好的补丁,能够让这个系统兼顾稳定和公平,更好的是能够调节稳定和公平的诉求。


这点日本曾经也尝试过,但做得也很差。而东亚文明,儒家文明如果要做到这个改进,我觉得地方大概率就是东南亚,东南亚在定义上的一个说法就是,介于中国和印度之间,既非中国又非印度的地方。而这个系统未来的雏形,也许就在中国这些出海企业的本地化尝试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培风客 (ID:peifengke),作者:Odysseus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