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片的精髓,藏在这个人均0.5平米的“贫民窟”里
2021-03-31 09:32

中国功夫片的精髓,藏在这个人均0.5平米的“贫民窟”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世界派(ID:dailyvista),作者:王洁心,头图来自:《功夫》


“包租婆,为什么突然之间没水了呢?”


2004年周星驰导演并主演的《功夫》中,租客嘴含牙膏沫、头顶肥皂沫说出的这句经典台词,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能随口拈来,而片中的故事发生地“猪笼城寨”,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猪笼城寨中,包租婆一手遮天,居民都是最下等的贫民。小小城寨自成一个生活系统,理发店、裁缝店、早餐面点店等等一应俱全。


这个看似普通,甚至简陋的街区中,实际上卧虎藏龙。


不管是卖苦力的、裁缝还是面点店老板,都武功了得,甚至连包租婆和包租公都身怀绝技,他们之所以隐藏在破落的城寨中,不过是为了远离江湖恩怨是非,不愿再惹麻烦。



——在周氏喜剧里,小小城寨虽混乱却也温馨。


这个“猪笼城寨”并非虚构,它的原型就是香港“九龙城寨”,它在香港近代史上存在了一百多年,直至1994年被港英殖民政府拆毁。


周星驰为了拍摄《功夫》,甚至重建了一个九龙城寨出来。


充满传奇色彩的江湖故事,为何一定只能发生在九龙城寨?这个看似最像贫民窟的市井之地,到底有什么魔力,可以承载无数激荡的江湖风云和最平凡的草根人生,并使之共生共存了几十年?


“狗肉滚一滚,神仙企唔稳”


要拨开香港黑社会历史的神秘面纱,港人早已经拍摄了无数与九龙城寨相关的黑帮片、警匪片,其中《O记三合会档案》(以下简称为《O记》)就通过一位三合会黑老大的视角,讲述了那段寨城风云往事。



当时是1959年,年轻的阿豪和阿乐第一次走进九龙城寨,他们看见到处都是混乱阴暗的巷弄,乌烟瘴气中闪烁着各色霓虹灯,墙壁上满是斑驳的涂鸦和小广告......


眼前的九龙城寨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充满了沉沦与欲望的末日气息。


九龙城寨原本是清廷驻军把守的军事堡垒,1860年,中英签订《北京条约》,1898年又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九龙和新界先后成为英国殖民地,而九龙城寨作为清政府的领事馆,就成了一块“飞地”,仍隶属清政府管辖。


1899年,英方驱赶了城寨里的中国官员和居民,这里成了一座空城。后来因为无人管理,逐渐成为通缉犯和流浪者的栖身之地。


二战时期,日军攻占香港,九龙城寨的城墙被拆,用作扩建启德机场的建筑材料,城寨原本的封闭性被打破,更多无家可归的人进入这里。


就这样,九龙城寨逐渐成为了中国政府有权管理却无力顾及,英国政府和香港殖民政府想要管理,却无权进入的“三不管”地带。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许多内地和东南亚难民来到香港,把九龙城寨作为落脚的第一站,开始大量修建房屋。


到六十年代,九龙城寨已经成为“黄赌毒”盛行之地,也就是电影中,阿豪和阿乐初入城寨所见的那般景象。生活成本的低廉,以及对三教九流的包容,使得城寨人口逐年膨胀,高峰时期的20世纪80年代,人口达到5万人,人均居住面积只有0.5平方米,成为了当时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社区。


当年真实的城寨是什么模样,从《华尔街日报》2014年拍摄的纪录片《消失的记忆:香港九龙城寨》中可以略窥一二:


生活环境极度狭窄逼仄,昏暗潮湿,位于城寨底层的房间一年四季见不到阳光,正午也要开着日光灯。


整个城寨没有自来水设施,33000多人口只有一个水泵,居民需要向黑帮交钱买水。建筑大多是违章而建,层层叠叠相互依靠,几年间就垒到了14层。


在城寨居住了30多年的邓保罗牧师回忆,当年的九龙城寨,有三样东西最多:鸦片烟档、妓寨和牙医。


据一份香港警察报告,这座城里有154个毒品聚集地、11个色情场所、7个赌场和13个狗肉店。英属下的香港严禁吃狗肉,但城寨里狗肉馆很多,老广州人还会说“狗肉滚一滚,神仙都站不稳”。


“警就是黑,黑即是警”


视线拉回《O记》,阿乐和阿豪这两个年轻人,一下就喜欢上了这个混乱的地方,每天都待在九龙城寨无所事事、赌博泡妞。


这时正是城寨帮派势力的鼎盛期,他们很快就知道了,城寨里的霸王是肥宝。



现实中,“三合会”的确起于九龙城寨,最初是由于城寨的管辖权纷争不断、疏于管理,城寨居民越来越多,敢打敢杀的黑帮便逐步靠暴力,建立起了稳固的“地下秩序”。


只要在城寨内,人际交往的通行法则便是“江湖道义”,而不是现代都市的法律和规则。


阿豪油嘴滑舌、风流成性,所以选择了加入黑帮,老实本分的阿乐却去当了警察。


阿豪最了解阿乐,他为人忠忠直直,不肯受贿,当警察早晚会被人排斥。“腰中藏铁,家中藏金,包娼庇赌,管他老爸还是老母”,这正是当时警署风气的写照。



后来,阴差阳错之下,在肥宝的小姨子大婚之夜,阿乐和阿豪合伙除掉肥宝,阿豪顺理成章地接手了肥宝的势力。


他还花了大价钱给阿乐在警署买了一个探长的职位,从此两人一个在黑道,一个在白道,联手在城寨维护着地下秩序,并建立起一个贪污王国,足足威风了十年之久。


阿豪刚刚上位,就与当时的“地下”四大家族谈判。幽暗的密室里,四大家族和警署的人齐聚一堂,阿豪提出把自己的地盘拿出来,跟四大家族的地盘统一化,统一收钱,统一派发。


虽然不能忽略电影作为文艺作品的虚构性,但这个情节的确反映了最早用来平衡警、黑两道的收费机制,由各占山头逐渐转为了企业化、体系化、规模化的运营。


《国家人文历史》曾描述“警匪一家”的景象:“华人警察穿上警服在街头巡逻,脱了警服就跟黑帮老大称兄道弟。” 当然,如此井然有序、各得其所的合作,也为他们自己留下了无穷隐患。


1972年,廉政公署成立后,香港警方开始大规模扫除黑帮和警察内部的腐败分子。


阿乐手下的小弟猪油仔,因为对阿豪和阿乐怀恨在心,向廉政公署揭发,当了污点证人,拿出了每一区警员的受贿名单,每一区有多少妓寨、多少赌场全都有比例,可见警、黑两道内部已经形成了规则化的、十分稳固的利益链。


廉政公署对黑帮的制裁和打击并非隔靴搔痒,阿豪和阿乐最后被包围,阿乐自取性命,阿豪的腿也被自己的兄弟阿乐打伤。这其实暗示了那个年代黑帮的命运走向。自此以后,黑帮活动逐渐由地上转为地下。


贫民窟还是乌托邦?


在外人看来杂乱无序的城寨,内部却是泾渭分明。黑社会住城东,居民住城西,城西居民还自发成立了“九龙城寨街坊福利事业促进会”,养老院与幼儿园等福利设施一应俱全。


因为空间的逼仄,人和人的距离也变得很近。


“当时我们四户人家住在一起,我邻居家的老人因病去世了。他家小孩下了班先跑到我们家问‘你们在吃饭吗’,我说‘对啊,对啊,你要不要一起来吃’,于是他们又可以吃上饭了。”纪录片《消失的记忆:香港九龙城寨》中,曾在城寨生活了22年的杨丽云这样回忆道。


建筑文物保护学者李浩然认为,九龙城寨不是贫民窟,它是一个功能齐备的社区,说它不是贫民窟,是因为在里面生活的人都满怀希望,他们还会让小孩子接受力所能及最好的教育。


看看香港作家也斯笔下的城寨生活——


“不管人家怎样说这是一个三不管地带,事实上近年许多偏门的行业也没有那么猖獗了,大部分人还是做着老实的营生。


鱼蛋和猪血的生意总那么好,看来那么肮脏的工作,最后做出来的产品,却是全港大街小巷特别受欢迎的美味小吃。


这儿也特别多牙医,从内地出来没有正式执照的医生可以在这里挂牌,这朦胧的隙缝地带容许这类暧昧的存在。当然生存于隙缝的人都担心,这暧昧的例外地带很快就不再存在了。”


“像一座巨大的蜂巢”


1987年,距香港回归还有十年,港英政府决定拆除九龙城寨。


1993年3月23日,拆除工作正式开始,一直持续到次年四月才结束。曾经硕大无比的九龙城寨的遗址之上,现在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城市公园。


九龙城寨曾经被认为是香港的毒瘤和耻辱,在城市规划者眼中,它的消失是现代都市发展的必然,而大部分艺术爱好者对此却扼腕叹息、留恋不已。


香港作家茹国烈评论:“九龙城寨其实是殖民地时代香港历史的一个缩影,它的历史和空间特色,是150年历史的完美隐喻。一个隐喻的消解,也许代表一个梦的破碎。”


图源:《消失的记忆:香港九龙城寨》


九龙城寨实体虽然已经轰然倒塌,但是却成为了幻想中的“赛博朋克”最完美的象征之地。


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诺兰的《蝙蝠侠:侠影之谜》、斯科特的《银翼杀手》都把九龙城寨作为了未来城市的构想原型。网络游戏《生化危机6》《九龙风水传》等,空间创意也都来自九龙城寨。


日本更是直接在神奈川县的川崎,以主题公园的形式细致入微地复刻了一座80年代的九龙城寨。


这里有粤语配音,楼道贴满小广告,连墙上的涂鸦都一模一样,甚至房间里的垃圾都是从当年九龙城寨直接空运到日本的。


城寨被彻底拆除之前,有一个日本探险队曾进城拍照和测量,在《大図解九龍城》这部作品中,为人们呈现出了清晰的城寨建筑和道路,其中的横版城寨解剖图精细得堪比《清明上河图》。


就像电影中,年迈的阿豪瘸着腿走进警署,感叹现在的警署办公区是无敌海景房,“现在当警察真幸福。”他比谁都更清楚地知道,已经换了一个人间了。


黑帮的命运,九龙城寨的命运,最后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陨落,这是他们的宿命,也是很多人的遗憾,那些时光最后都成了故事,正等待后人慢慢启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世界派(ID:dailyvista),作者:王洁心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