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 2 3 3 4 4 5 5 文集 深度 号外 热文 时间线
雷军“我不应该再等了”尽显选择难题
2025-04-02 11:20

雷军“我不应该再等了”尽显选择难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姐夫李,作者:姐夫李,题图来自:AI生成


4月1日晚22:19分,雷军在微博发声回应小米SU7碰撞事件。


“难以承受的悲痛”,向逝者家人“致以诚挚的慰问”,“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


29号的事故导致三名女孩不幸离世,3天来公众的痛惜、期待和质疑考验小米,雷军在微博中称:“等到此时,我觉得我不应该再等了,我必须站出来。” 



昨晚雷军发微博之前,我的好几个公关群了吵成一团,有的说雷军一定要出来,有的说应该等事实,此时不宜出现。


我昨晚的直觉是先不发声,也被“雷军是不是应该去慰问家属”这样的具体选项干扰。


不发声的原因是:雷军出来,他的每一句话都会被审视,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发声的好意被夹杂着不同情绪的言论裹挟,撕裂的舆论最终对家属、对小米、对社会都不利。


其次,公司的基本立场,对事故发生表示痛惜,在警方指导下配合调查,已经在4月1日中午小米公司发言人声明中表达,可以等调查有初步进展后再考虑下一步发声。


以及其他关于行业影响,类似事故是不是都应该一把手第一时间发声,讲什么、怎么讲;对公众的进一步质疑要不要持续回答,讲什么、怎么讲,等等。


我还想到,2018年的滴滴顺风车杀人案,滴滴CEO和总裁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声,他们团队的纠结,程维和柳青的后悔,他们在下一个类似事件中的补救,包括迅速回应,慰问受害人家属。


从雷军的微博回应来看,上述想法,真的想多了。


雷军微博声明下面的评论


真诚是必杀技,但是你试图表达真诚的时候是否能让人相信你的真诚,你有没有日常积累、人设标记,这是CEO们在危机时刻站出来的顾虑。


雷总是非同寻常的雷总,人们习惯了他的出场,他不刻意的对话方式,睿智的思维,识大体的格局,宠粉的愿望,憨憨的性格,不惧出错、自我调侃的个性,让这个顶流IP影响人心,温暖人心。 


雷军现象给企业公关提出了新的问题,要专业还是靠直觉。


舆情在4月1日中午小米公司发言人“专业性”的微博发布后形成高潮。公众的质疑点在于:


发布撞车前记录是否是逃避责任,从NOA发出有障碍风险提示到驾驶者手动接管为一秒钟,从人驾状态到发生碰撞为一秒钟。


这是暗示NOA的及时反应,还是过迟提醒?是车辆问题,还是驾驶者的问题? 


更多的质疑在于,这份声明似乎在选取对小米汽车有利的事实,而忽略了人们更多关心的诸如“为什么车门未能打开”等问题。



小米汽车发言人的声明应该是公关、法务、政府关系等部门协调的产物,一份标准的公关声明,车企近年来对这类事故的标准文本。 


雷军对这个声明满意吗? 


企业管理风格不同,有的企业一人决策,不管团队提什么方案,创始人/CEO会按自己的直觉行事,结果有的大获成功,有的跌入泥潭。


另一类企业相信“专业”,创始人/CEO耳朵软,喜欢交给集体决策,下面人一嚷嚷,外部公关专家笃定地说应该这样这样,决定就这么做了,效果跟上面一样各异,失败的机率甚至会更高一些。


领导力最终是领导个人的能力,包括寻求意见,遵从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利益判断综合原则,最终果断决策。


小米SU7碰撞事件给我们提供了罕见的双模式版本,一个是小米公司发言人的专业版,一个是雷军的个人直觉版。


目前的舆情表明了个人直觉的优势。


这种模式是否可以普世推广,还是严重存疑,因为你不是小米,不是雷军。 


小米团队做了自己应该做的,提供了专业意见,发布了可公开的事实,回避了无法确认、可能引起更多争议的话题(如车门能否正常打开)


雷军的听劝也是他的风格,平时短视频怎么拍听劝是常人的习惯,危机中听劝而不跑偏是领导力的考验。 


雷军和小米没有跑偏,两份声明表明了两种应对模式在危机状态下,在事实不明确、舆论走向不明确的情况下决策的选择和不同的效果。


危机中公关的专业精神还重要吗? 


专业不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代名词,只是某种特殊的视角。 


危机公关不是一个专业问题,而是管理问题,领导力问题。


公关是处在企业和公众之间的微妙角色,他要从公众的立场为企业提出决策参考,也要从企业的角度做好与公众的对话。 


这种两边不是人的状态是公关不受待见的原因。


不受待见,但被需要,也是公关这棵小树在大风中不倒的理由。 


公关要基于公众价值观,对舆论情绪的手感向CEO提出决策参考意见;而正确的决策,最终取决于CEO的判断。


每个重要的决策都有风险,公关的责任是预知所有风险,但是试图规避所有风险,最终指向的一定是错误决策。 


危机决策不是依靠专业意见的理性行动,而是直面风险的价值观选择。 


如果你是公关人,企业遇到了小米这样的事件,你会做些什么,给你的CEO什么建议? 你会稳妥,还是激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姐夫李,作者:姐夫李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