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间大学(ID:youjian-university),作者:盒子,题图来自:unsplash
当离开北上广深的大学生紧盯地图上的新一线城市,他们的目光频繁锁定在杭州、成都、西安等地。
气质温婉的杭州持续散发魅力,2020年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43.6万人,比上年度增长逾一倍,人才净流入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杭州成了多少大学生向往的地方。
以历史文化著称的西安和以熊猫为名片的成都,是西部地区最炙手可热的选择。
据Boss直聘发布的数据,在所有新一线城市中,成都(4.9%)、杭州(4.1%)和西安(2.8%)最受2020年应届生欢迎。
论受大学生欢迎的程度,2020年GDP跑赢所有新一线城市的重庆,却不得不在以上几座城市面前甘拜下风。
另一方面,这座靠火锅闻名遐迩的城市,近年来不惜花费重金引进名校,企图弥补高教、科创短板。
2019年,重庆引进了上海交大、西安交大、中山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14所国内外知名高校。
去年,重庆与清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助力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西南地区GDP总量最顽强的“山城”重庆,正不遗余力地试图改善产业发展与高教力量不匹配的局面。
一、曾经的文教高地,屡屡错失良机
从地图上来看,重庆地处四川盆地,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穿而过,有5个省份与之相邻。论高教资源,重庆处于被邻居四面夹击的境况。
以周边省份的省会城市为例,北边的西安有3所985、7所211;西边的成都有2所985、5所211;东南边的长沙也有3所985和4所211。
东边紧挨着的湖北省更不用说,省会武汉是中西部地区大名鼎鼎的盛产大学生的地方,坐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两所985。
在艾瑞深校友会2019年中国大学排名中,武大位列第9名,华科为第12名。此外,武汉的211院校数量为7所。
反观重庆,只有重大一所孤苦伶仃的985,常年徘徊于全国985梯队的后排。211数量仅为2所。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重大惨败A+和A类学科,同样情况的985院校全国只有三所。其中,重大只入选了3个A-学科,分别是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器工程。
隔壁四川,有川大、电子科大互相辉映;说到东南部的兄弟湖南,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往往被相提并论。而在重庆,能与重大一较高下的双子星大学还面目模糊。
若追溯到抗战时期,作为陪都的重庆,高教底子其实并不薄弱。
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保存教育力量,当时包括国立中央大学、中央政治大学等在内的39所高校迁渝,占全国高校数量的三分之一。
其中,国立中央大学共有4000多人西迁,所有图书仪器装运一空,浩浩荡荡地分批向重庆进发。
一时间,重庆成为大后方文化教育高地,名校云集,大师荟萃。
建国初期,重庆的高教实力还能与成都互相抗衡。直到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曾经熠熠生辉的重庆高教,逐渐走下神坛。
首当其冲的重大在院系调整时元气大伤,好端端一所综合性大学被拆分得四零八落——
医学院调入当时的华西大学,后并入川大;文学院并入川大,部分老师调入西南师范学院;铁道工程专业调入西南交通大学土木系;商学院调入当时的西南财经学院和四川财经学院……
此外,重大的法学院、体育系科、农业系科等都不同程度地调入他校。
要说是重大的忍痛割爱成就了日后的西农、西政、西财,也绝对不为过。
抗战时期,重庆高校云集。/《少年班》
当年重庆在行政划分上还归属四川省管辖,院系调整前,在全川36所高校中,约2/3的公立大学和7/8的私立大学都集中于成都和重庆。
为了使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渝蓉两地的高校在院系调整中均遭到不同程度的削弱,燃烧自己以支援川西。
时钟拨到上世纪90年代,被重创的重庆又一次在985、211评选中折戟沉沙,只有重大(985)、西南大学(211)脱颖而出。
1997年重庆直辖之前,四川省的优质资源都在往省府成都聚拢。
在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仅有1个重点项目的重庆,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成都手握5个项目。
而在时代变迁中造化弄人的重庆高教,一直也没扳回一局。
二、GDP总量第一,高教能帮多少忙?
在某短视频平台上,重庆最为游客津津乐道的,是魔幻现实般的海拔感受。
轻轨在层层叠叠的楼宇间穿梭,楼顶之上是川流不息的平地,连导航在这里都频频失灵。
就是这样一个群山密布的城市,创造的GDP总量使东部沿海一些发达地区望尘莫及。
2020年重庆GDP总量为25002.79亿元,居15个新一线城市之首,是长沙的两倍多,只比广州少16.32亿元。
如果将目光扩大至全国,会发现重庆2020年GDP总量仅次于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位列第五,这个位置重庆已经连续稳坐四年。
一马当先的总量背后却是不那么光鲜的人均数字,事实上,重庆的人均GDP在新一线城市中几乎垫底。
对比去年重庆各个区县的GPD,第一名渝北区和最后一名大渡口区相差近8倍,差距之大另人瞠目结舌。
当大渡口人民周末穿越城区到渝北和朋友聚会时,可能会在心底泛起疑问:“我们真的在同一个重庆吗?”
另人唏嘘的不仅是GDP总量与人均之间的实力悬殊,还有经济水平与高教资源的不匹配。
一项2020年的研究显示,重庆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3%,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72%。
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相比,重庆高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安徽、湖北、湖南、四川水平相当,但明显低于江苏(3.27%)与浙江(3.48%)。
重庆高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低于江苏、浙江。/《花开半夏》
回顾重庆直辖之后的20年,是一部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历史。
1997年至2018年,重庆的第一产业比重从20.35%下降到6.77%;第二产业维持在40%-50%之间;第三产业从36.57%逐年攀升至52.33%,并早在2008年超过第二产业比重。
第三产业的逆势增长带动了对研发人才的需求,而高校的专业设置却滞后于现实情况。
重庆地区6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的专业中,文科院校及文科专业占比较大,与时代发展接轨的新学科、边沿学科以及复合型应用学科较少。
在重庆凭借工业制造业强势崛起、飞黄腾达的年代,高校需要输送大量理工科人才,而今天要发展高端服务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高端理工类专业人才同样必不可少。
有好大学,也要有好专业。/《匆匆那年》
即便重大以理工科见著,但在庞大的需求面前也独木难支。
重庆市经信委对重庆制造业八大产业集群劳动力需求数量进行了预测:
到 2022 年,研发人才需求增量为17320人,占需求量的19.8%;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需求增量分别为31310人(占35.8%)和38750人(占44.4%)。
当中指出,即使对应八大重点产业集群的工学类硕士毕业生全部留渝,缺口仍达4800人,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所需。
自己培养大学生不够用,对全国大学生的吸引力又不及杭州等地,那么有钱的重庆,却那么缺人。
三、砸钱,引进,重庆的自救决心
当本地高教资源匮乏时,砸钱新建学校固然是其中一条路,但往往需要大费周折,而“拿来主义”则是许多地区采取的扶持高教的一条捷径。
另一个有钱但缺好大学的城市深圳,是这条路上的先行者。
在深圳土生土长的大学只有深大和南方科技大学,既然如此,聪慧的深圳将目光投向全国名校。
据不完全统计,深圳陆续引进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校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等多所985、211和港校。
对高教洼地状况感到痛心疾首的重庆,从直辖伊始就已经着力补短板。
1997~2017年,重庆的高教公共财政预算事业费从0.97亿元增加至88.4亿元,年增长率达到23.97%,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翻了五倍多。
近年来,重庆加码寻找高校合作“朋友圈”,而地理位置、文化背景相近的成都,无疑是称心如意的对象之一。
2020年,党中央对成渝地区的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由原来的成渝城市群转变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倘若说以前成都、重庆只是城市群中各自为营的两员,现在则将“双城”拎出来,赋予其共同引领川渝地区其他城市发展的地位。
去年,四川省教育厅与重庆市教委签署框架协议,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
多领域教育“协同、一体、融合发展”被写入《成渝地区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
两城的框架协议只是划定一个概念性的合作范围,而高校与高校之间的携手则是概念之下的细枝末节。
同样是去年,四川省与中国农业大学、重庆大学在成都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重点围绕战略决策咨询、科技创新、教育文化、人才交流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在重大校长、党委副书记张宗益看来,和四川“携手”是历史必然的选择。
“我们可以实现很好的学科互补,位于重庆的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很强,位于四川的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很强。”
“就具体学校而言,重庆大学、四川大学也有类似的情况,重庆大学的工科,四川大学的文理、基础学科都是各自的优势学科。”
成都之外,重庆更是瞄准国内外院校,提出到2022年累计引进100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渝布局研发机构,摆出发力高教的“深圳速度”架势。
大数据、人工智能、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是重庆引进高校及科研院所时剑指的领域,其培养“高精尖缺”人才的雄心壮志昭然若揭。
无论扶持本地大学还是引进外地名校,砸钱都是第一步,有钱的重庆自然也不会吝啬。
据悉,重庆将对引进设立的高端研发机构,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助;对引进建设的联合研发基地和国家级科研平台在渝共建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最高给予200万元支持。
既有决心,钱也到位,不妨看看近几年入驻重庆两江新区的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
新加坡国立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清华、同济、上交、南大、哈工大……
对于重庆来说,川渝的历史纠葛如同过眼云烟,谁在院系调整中牺牲得更多并不重要,它还有更迫在眉睫的事情,即能否在未来掌握先机。
参考资料
[1]《比上年翻番 杭州人才净流入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央广网
[2]《1937年39所高校迁重庆》辽宁日报
[3]《重庆大学校史下册1949-1994》
[4]《15个新一线城市GDP:13城超万亿 杭州排名第四》第一财经
[5]《2019奢侈品行业洞察》Mob研究院
[6]《区域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基于重庆市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的比较分析 》
[7]《重庆:到2022年累计引进百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新华社
[8]《四川省教育厅与重庆市教委在渝签署框架协议 推动川渝两地教育协同发展》四川在线
[9]《推动成渝地区人才交流 重庆大学推动两地高校联盟建设》中国新闻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间大学(ID:youjian-university),作者: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