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 2 3 3 4 4 5 5 文集 深度 号外 热文 时间线
凌晨5点亚马逊就送到家门口,美国快递小哥干通宵吗?
2025-04-06 12:02

凌晨5点亚马逊就送到家门口,美国快递小哥干通宵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跑步有毒,作者:跑步有毒,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今日一图:今天在Sam's Club又看到了新秀丽行李箱,猛然回忆起2019年去波马时,房东带着我和蓝老师去Costco采购,我就买了一套新秀丽,比国内便宜太多,而且顺便就装了行李回国。转眼6年,至今仍在使用。

文章摘要
文章对比了中美快递行业差异:美国亚马逊通过灵活轮班制、高效物流系统及Prime会员分摊成本实现凌晨配送,快递员工作强度高且多由第三方承包商雇佣;中国依赖人海战术和密集物流网络,快递员工作强度大但服务更细致。两国因人口密度、居住环境和技术应用差异,形成不同物流生态。

• 🚚凌晨配送机制:亚马逊通过多班次轮岗和高效物流系统实现凌晨5点送货,司机常凌晨3-4点开工。

• 💳会员制分摊成本:Prime会员费年收超200亿美元,支撑物流成本并推动当日达/次日达服务。

• ⚖️第三方雇佣争议:亚马逊多数快递员为第三方承包商员工,近期罢工暴露劳工权益问题。

• 🏃️中美配送压力对比:美国司机日均送200+包裹,中国快递员高峰期跑数百单,双方强度相当。

• 📦无人配送差异:美国独栋住宅允许包裹放门口,中国依赖快递柜和人工联系,丢包风险更高。

• 🤖技术驱动效率:亚马逊用AI监控路线和配送速度,中国探索无人驿站,但人口密度制约技术落地。

早上5点过,我刚起床烧水,手机上的邮件提醒Amazon已经送货完毕,邮件里还附有Delivery Photo。


门一开,亚马逊的纸箱子就摆在门脚,和照片上一模一样。



从早到晚,咧嘴笑的蓝色logo的亚马逊快递车、盾牌形状的UPS货车、永远分不清大小写字母的FedEx货车、蓝色白头翁的USPS送货车,轮流驶进小区,或者在大街小巷穿梭。


一辆偌大的货车,就配备一名司机,也兼任快递员。我最开始看到它们时,对于司机从不关驾驶室的门,颇感惊诧。


他们坐在高高的、视野很好的驾驶座上,只系着安全带。一到地方,把车一停,从车厢里取出货,往屋前一放,或者跑上楼,放到相应房间门口,再迅速回到车上,整个过程不过几十秒。我猜就是这个原因,他们逐渐索性不关车门了。


但是早上5点亚马逊就送货上门了,这样的事发生了不止一次。我一直很好奇:美国快递员的上班时间是怎样的?比起中国快递小哥,他们的工作是不是轻松很多?


刚来美国时,我有一个成见,觉得美国人力成本高,快递效率低是正常的,我从未指望过能像在国内那样,有次日达或当日达这样的服务。事实是,电商送货非常快,除非本地无货,需要从外州调配。


关于成本,其实,亚马逊用它的Prime会员制,有效解决了很大部分物流成本问题。


用学生邮箱享受了半年的免费Prime会员之后,现在我每个月的会员费是14.99美元,可以享受的福利是:零门槛免邮费,部分地区可享受当日送达/次日送达服务,一年一度的Prime会员日,每周三专享好物好价等等。


亚马逊近年没有单独披露Prime会费收入,而是合并到“订阅服务”项下。2017年,亚马逊首次在年报中披露相关数据:会员数超8000万,半年增长曾达900万;Prime会员费的“零售订阅服务”收入约为64亿美元。


后续虽无最新官方数据,但若按当前约1.5亿会员估算,以美国年费139美元计算,仅会费收入可能大大超200亿美元。


意思就是,还没卖一件货,亚马逊就已经收了200多亿美元了。这就像Costco一样,一年光是会员费就足以赚大钱了。


如此一来,快递小哥的工作就更多是服务领域的事了。


但亚马逊的卡车司机时不时会罢工,媒体多有报道。最近一次,是《今日美国》报道,在2024年圣诞购物季的最后几天,亚马逊10家工厂的近10000名工人举行罢工。尽管工会称,这是“美国历史上针对亚马逊的最大规模罢工”,但亚马逊表示,此次停工基本上不会拖累其运营——这仅占亚马逊小时工总数的 1% 左右。


而且,亚马逊称,罢工的司机不是其员工,而是为第三方企业工作。


这就好玩了。


就在今年2月,美团宣布将逐步为全国范围内的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京东同步行动,称2025年3月1日起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兼职提供意外险和医疗险。


亚马逊快递员原来也有“体制内”和“体制外”之分。于是,我查询了美国亚马逊快递员的工作。


用官方宣传话术来说,亚马逊早上5点就能送货上门,主要是因为它的物流系统高效、配送时间灵活,而且有自己的配送团队Amazon Logistics。


亚马逊对Prime会员承诺当日达或次日达,有时候订单量大,必须从凌晨开始配送,才能按时送完。


Amazon Flex和Amazon DSP(配送服务合作商,相当于第三方承包商,包括UPS、FedEx等)使用轮班制,其中一部分人凌晨3点或4点就开始上班,负责清晨时段的配送。每天有多个班次,包括凌晨班、早班、中班、晚班。


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区域,亚马逊会特意安排早送或晚送,避开高峰期,提升效率。


DSP司机的标准班次通常为10小时轮班,凌晨5点至中午12点不等。但由于路线效率差异,司机通常实际工作7~9小时。在加州等州,超过8小时的班次会触发加班费,部分承包商会将班次控制在8小时内。每周工作4天,可申请加班。


Flex独立司机有点像国内的共享司机,自主接单,自己在APP选择2~5小时的配送时段,每周工作时间上限40小时,旺季上限可提升至50小时。


亚马逊也开发出了AI监控系统,来实时追踪路线偏离(超过3分钟就会报警)和配送速度,对司机造成持续压力——这与国内的算法支配快递小哥并无二致。


但快递员的薪资水平也同样不高。


DSP的基础时薪约15~16美元,Flex司机时薪16~27美元,司机们多倾向于选择高薪时段,时薪能达到25~30美元。


中国一些快递公司曾经宣传“日均百万单”级别的外卖小哥或快递员,或者月入万元的快递员。相比起来,美国的快递行业虽然不像国内那样drama,但亚马逊为了保持竞争力,把物流这块玩得特别硬核。


美国快递员的工作强度因公司而异。


像USPS(美国邮政服务)可能相对传统一些,节奏没那么夸张,但亚马逊自建物流体系就完全是“时间就是金钱”模式。听说有些配送员一天要送150~200个包裹,压力不小,跟国内的快递小哥有得一拼。


在国内,快递小哥工作强度大、收入和福利不高,所以国内电商和物流体系是靠“人海战术”加高效率撑起来的。到了双11、618这种时候,快递员一天跑几百单都正常,但他们的付出和回报常常不成正比。


有时候我买的商品要等好几天才能收到,这是因为美国地广人稀,物流网络不像中国那么密集,偏远地区或者非Prime订单就没那么快了。


我们在自驾路途上,见到很多辆亚马逊货车在长途运输,应该是以陆路运输为主。另外,美国不像中国有那么多即时配送平台,整体节奏确实要慢一些,但亚马逊硬是靠技术和规模把速度拉起来了。


但为什么对美国快递员的生存压力,作为消费者的感受不那么明显?


国内快递员骑着电动车穿街走巷,灵活送货,被系统支配的恐惧导致他们闯红灯、飞车、逆行。相比而言,美国交通压力小一些,靠的是人力+汽车,走得远、包裹重,司机日均需完成200多个停靠点,频繁进出车辆(难怪不关车门了),工作强度相当高,完全不比国内同行轻松。


中美在这方面的差异相当大,快递环境完全是两种生态。


在中国,包裹随便放门口基本不可能,小区里人多眼杂,丢包风险太高。国内快递柜虽然方便,但现在的政策是要求快递员得先联系收件人,不然会被投诉。物业办公室早上5点压根还没开门,没法存放包裹。


美国这边能这么早送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很多地方是独栋住宅,门口放包裹相对安全(虽然丢包也时有发生)。我们在Alexandria的街边就看到,亚马逊的盒子直接放在门口台阶上,大门离人来人往的街道就一米远,我们不禁感慨美国人“心真大”。


其实,人家不是“心大”,而是亚马逊有一套自己的追踪系统和退换货政策,消费者对这种“无人配送”接受度很高。我有一次买了东西,结果快递员给我放错地方了,系统却显示我已收到货。我与后台客服一联系,对方就安排重新给我送了一箱——权限宽松,百分百信任客户,一定的容错率和成本空间。


当然,当客户在家时,亚马逊快递员会优先将包裹直接递交给客户本人。


还有一种Amazon Key智能入户服务,配送员在客户远程监控下进入家中放置包裹,全程通过App实时查看。该服务目前覆盖37个城市,属于Prime会员福利,不额外收费。


国内的快递员则是把“最后一公里”服务到极致——打电话、发短信、加微信、敲门,甚至爬楼送上门的做法,这些年已经深入人心。


去年快递新规实施后工作量大增,有快递员已辞职,驿站存件量下降20%。


一大早送货的方式,虽然能缓解物流压力,尤其是在中国这种快递量爆炸的市场。出国之前,我发现菜鸟驿站一部分正在转型成无人或少人值守的自助模式,用智能锁、扫码取件技术,减少对人力的依赖,让24小时送货变得可行。


但其实仍有许多潜在问题,比如一旦不及时取件,到最后再大的房间都堆不下大量包裹——“人多”这个前提在中国是个绕不开的硬核挑战。技术进步是方向,但人的行为习惯和人口密度可能是更大瓶颈。


从早晨5点送货上门这个小事,就可以看出中美之间的差异的客观存在,硬套对方模式并不现实。中国的快递业能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和效率,已经是把人力、技术和国情结合得相当到位了。毕竟,物流这件事没有完美解,只有最适合当下的解。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