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江湖众生相下的IP经济学
2021-05-10 16:22

网文江湖众生相下的IP经济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东西文娱(ID:EW-Entertainment),作者:王云杉、夏清逸,审核:岳鸿,支持:东西文娱ACGN组,头图:《刺杀小说家》


近期,秦海璐一则网文相关的微博一度冲上了微博热搜。


“虽然我喜欢看霸总小说,但是各位大神起名字是不是换换样儿?比如这几个就不要再用了:1.帝国老公XXX;2.某少的契约娇妻;3.盛世甜婚XXX;4.双面总裁XXX;等等,还有关于穿越我也想说两句,穿越的不一定非要废材嫡女,要当的不一定是战神王妃,皇叔不一定排行老九,会唱的不能只有但愿人长久。”


秦海璐作为一名“霸总”题材的网文读者,借宣传节目的机会,小小地“吐槽”了一下网文套路重复、缺乏创新的问题。而这也正是网文产业发展近二十年的一个生动的切面。


一方面,网文行业经过多年沉淀已经进入很多人的生活日常,甚至成为了主要影视剧爆款的重要力量;而另一方面,基于网文生产的相对低门槛,产业发展至今的套路、重复、盗版等掣肘也一直存在。


网文产业的众生相之下,暗涌的是网文产业下一个周期嬗变的开始。尤其近两年来,随着网文平台的“黄金一代”作品相继进入开发周期,与此同时,短视频的崛起给网文创作乃至商业模式的影响加剧发酵,作为本土IP产业的源头,网文产业的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分水岭。


网文工作室:保底制下的文字工厂


套路化、重复化的网文,很多情况下,其实是以一类网文工作室为代表的流水线产物。


在国内最大的网络文学相关话题的论坛——龙的天空(简称龙空)中,其中一个名为“黑市”的板块,有大量的网文工作室长期招纳专门的网文写手,源源不断地生产包括霸总、赘婿、穿越、重生等各类型市面上大热大火的爽文。


作为网文产业的另一面,这类流水线式的网文工作室在整个网文生产的价值链条中处于最末端,宛若富士康之于苹果,通过以量取胜,大规模生产类型网文。


基于网文生产的相对低门槛,这类工作室早在网文产业付费模式发展初期便开始滋生,并且伴随着近几年以免费模式为核心的网文网站的崛起,而成为网文产业一种常态性的存在。


通过对满足读者“爽点”的网文批量化生产,这些网文工作室既可以符合主打付费模式的平台为鼓励产能而推出的保底机制要求,也可以满足流量变现的平台对吸睛爽文的巨大需求并获得分成,然后再与底下的写手进行权益分割。



一位不愿具名的写手木子(化名)向东西文娱透露:“看工作室规模大小,规模大的基本上什么都弄,规模比较小的,刚开始肯定是弄合同,他有可能对接的,不是网站什么的,而是接一个比较大的工作室。”


所谓“弄合同”,就是拿一个网文开头去买一个QQ号,然后用这个账号带着开头去网站投稿,通过了就会获得保底合同,之后再把QQ号和合同一起卖给工作室。“一般是刚起步的、个人喜欢这样搞,卖合同比较划算。而且一般这些人都是从作者出来的,对开头质量要求会高一点,要有大纲和人设。”木子表示道。


乍看之下,写手似乎可以自己动手,而无需让工作室赚差价。但新人在很多网文平台连载,需要经历一段“免费期”,获得一定的读者认可,达到某些标准,才会被编辑发现和签约。


而和工作室签约,从开始写第一个字就可以算钱,工作室直接就提供保底。特别是在批量生产的流程下,很多写手一两小时甚至就可以码出六七千字,虽然从平台获得的收益会被工作室分走,但比起单干相对稳定。


所谓网文工作室批量生产的具体流程,首先是选择已经被市场验证过的网文类别,木子表示:“因为这些东西都是经过市场检验的,只要节奏对了,跟着节奏写,就是仿写一般都能稳赚,读者读着读着就读进去了。”


工作室一般会挑几本在此类别之下大火的网文给写手,对这些网文进行“拆文”。“拆文”就是把这些大火的网文拆出来,看每一章里面哪里是高潮,哪里是爽点,复制其爽点和文章节奏,然后再让写手进行续写。“工作室会给你一两本比较火的网文,让写手去模仿。模仿也还分为高仿和低仿,高仿基本接近于抄袭,低仿就是借鉴它的一个节奏,让写手去模仿续写。”


在这种生产流程和用户需求的驱动下,也产生了各种流派,比如飞卢风、新媒体文等,具体而言就是四个“特别”——前期情绪要特别压抑、冲突要特别强烈,然后起来要特别快,打脸要特别爽。


总的来说,在整个网文生产的供应链条上,网文工作室接近于工程承包商,即所谓的“包工头”,单子越多越好。写手则是普通工人,获取“计件工资”。


网文工作室的价值在于,一方面通过高效生产大量网文,满足部分读者群体的需求,也在短期内确保一些网文平台的产品供应;另一方面,则为一些有基本写作素质但缺乏创新才华的写手,提供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


而负面影响,则包括其中的跟风乃至抄袭问题,一定程度在网文市场造成劣币驱逐良币。例如对独立的职业网文作者来说,“你一本书火了,他们能给你搞出十本甚至上百本一样的书来”,既存在侵权问题,又可能挤压创新空间。长久来看,并不利于网文创作生态的提升与网文产业的价值升级。


网文平台:IP化继续向前


当前网文产业的商业化模式,主要是付费订阅、网文转化流量变现与网文IP开发等几方面。变现的根基在于网文作品与作家,数量决定收入的基础规模,而质量则决定收入的天花板。


网文IP开发无疑是近年来,打开产业想象空间的重要路径,受到产业链上下游的普遍关注。不过,处于不同位置的网文作者对网文IP的改编依然有不同的冷热感受。


一位从事网文创作十多年的作者贝壳(化名)认为,相较庞大的作者群体,IP改编当前只使少数头部作者受益,间接拉大了作者间的差距。她向东西文娱表示,“市场寻找网文IP,仍然有不少是流量至上,知名作者的作品还没写出来就已经被签走了,而没有名气的作者即使作品很好,可能也无人在意。”


另一位不具名的网文写手则认为,“现在IP化开发的网文主要是5~10年前的作品,当时写这些作品的环境,还没有现在这么浮躁。” 


不过,随着头部作品多数已进入影视化周期,以及网络电影、微短剧等新形态的兴起,平台也在探索非头部作品的开发价值,中腰部作品也确实正在迎来更多的机会。


一位女频作者向暖便向东西文娱表示:“现在不止是大神才有改编机会,只要你故事写得好,就是中层作者也都会有机会。现在身边一些中腰部作者朋友,一个个传来改编的喜讯,如果自己迟迟没有结果,还会产生害怕掉队的焦虑。”



而近几年兴起的免费阅读,正在成为网文IP化方向的“不确定”因素。


最初免费阅读大多是将网文作为类信息流的内容产品直接进行流量变现,其用户大多较为下沉,作品质量未经付费检验也必将参差。


但随着字节、百度等大厂入局,以及阅文、掌阅等传统网文平台的加入,免费阅读模式也在逐步发展,阅文就曾表示未来免费阅读未必不会成为IP孵化的新路径,而米读等主打免费阅读的平台也曾表示会探索网文IP开发的方向。


新的模式,无疑对网文作者的创作,以及网文平台运营作者生态,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其中,机会与挑战并存。


对于作者来说,流量至上、参与者众的大环境下,新人作家想要冒头面临更大的竞争。但中小作者,又可以抓住免费平台流量分发机制与读者变换下的新机会。


一位不愿具名的网文作者落云(化名)向东西文娱表示,“像之前一些一直就是不温不火的网文作者,甚至连一个精品都没有,但他一转到飞卢,作品一下就上了天榜,上了天榜基本意味着平均每个月小说的订阅收入是在10万到20万不等。”



对于网文平台来说,随着IP产业链的逐步完善与协同性的提升,网文IP改编仍是可期待的路径。为此,更需要在作者与作家生态端,建立更深的护城河。


无论是免费还是付费模式,头部还是腰部尾部作者,关键在于使得IP化的发展路径能够惠及更大范围内的网文作者,建立更为职业化的创造者生态,并让每个层级的作者,得到对应的保障和提升空间。


政府:以网文为基础的产业政策


在网文江湖,同样对网文产业保持关注和重视的另一角色是政府。作为网文新文创产业链条(网文——影视——游戏)的上游,地方政府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目的出发,提出了“打造网络作家村”的相关产业政策。


网络作家村的代表,也是全国首个网络作家村首先诞生在杭州。2017年12月9日由中国作协授牌成立,“中国网络作家村”在浙江杭州市滨江区白马湖落户。



在这之后,网络作家村陆续在各地落地。


2018年7月30日,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落户秦淮区,由江苏省作协、南京市委宣传部与秦淮区政府共同打造,以原创网络文学精品为源头,以IP版权转化为纽带,集网络文学创作、影视、网剧、游戏、动漫等文、艺、娱一体的IP全产业链园区;


2018年11月18日,“江苏网络作家村”和“中国网络文学泛娱乐产业孵化基地”揭牌仪式在江苏镇江新区宜园举行;


2018年2月2日,团泊洼网络作家村暨新文化传媒(团泊)小镇在天津市静海区团泊湖畔揭牌。


不过,整体而言,相比各地出台的影视领域扶持政策,网文村的政策依然处于相对的洼地。


以杭州的中国网络作家村为代表,据浙江日报报道,成立一年,作家村就有107名知名网络作家签约入驻,其中包括唐家三少、月关、猫腻、我吃西红柿等大批网络作家,有24部作品通过IP转化改编为影视剧、漫画及手游,累计申报版权收入达3.81亿元,纳税近2000万元。


杭州高新区(滨江)具体的扶持政策,包括对签约入驻中国网络作家村的网络作家创办的区内文创企业,优先认定为备案文创企业,给予相应办公用房房租补贴和政策补助;对经认定的头部网络作家创办的区内文创企业,可提供相应办公场地支持;同时,给予满足条件的企业相应的版权交易补助。


“网络作家村”扶持政策的具体目的,实际上是通过短期持续补贴,吸纳IP产业链条上的企业入驻,从而获取未来的利税, 在不论产业政策效果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对网文产业的扶持政策主要聚焦的是网文上游的版权交易、IP化路径,瞄准的也是整个内容产业附加值最高的部分,惠及的人群也主要集中于已经成名已久的头部作家。


回到网文作为IP源头角度,随着IP打造又已经进入全球竞争的范畴,起步相对较晚的产业政策到底可以如何发挥其角色,于内于外,仅仅是个开始,也确实还有较大的探索空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东西文娱(ID:EW-Entertainment),作者:王云杉、夏清逸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