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时装设计师留学时代里的伦敦华侨夫妇
2021-05-10 15:52

在中国时装设计师留学时代里的伦敦华侨夫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卷宗Wallpaper(ID:wallpaper_china),摄影、采访、撰文:Gemma郭雪词,设计师采访:peelsa,策划、编辑:zhuoran,题图由作者提供


中国时尚的新时代正在来临。从反响热烈的上海时装周到逐渐得到关注的本土时装买手店,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品牌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内并日趋成熟,突破桎梏的年轻力量们开始向世界喊话,如此这般的场景让每一位时装爱好者热血沸腾。


而在这一大片欣欣向荣背后,更有无数默默无闻的劳动者在为中国时装产业的发展助力,卷宗专访了旅居伦敦的一对从事服装制版工作的华侨夫妇。我们还邀请Shushu(SHUSHU/TONG)、Yuhan(yuhan wang)、Mushroom(WMWM)三位曾经在学生时代与这对夫妇合作过、如今运营着自己品牌的设计师,来回忆中国时装设计产业求学路上特殊的同血脉互助。他们的故事有血有肉。



服装制版师——孙姐与王哥


Q&A


(卷宗Wallpaper,简称W*)


W*:“是什么机缘巧合认识了王哥和孙姐?”


Yuhan:“2013年本科一年级的时候有帮fashion east 支持的男装设计师Nicomede Talavera, 去的第一天好像和孙姐搭了同一班地铁,后来发现孙姐也在同一个地方工作,就机缘巧合地认识了,一直到现在。”


Shushu:“王哥和孙姐在伦敦很出名。大家要做衣服的时候都会提到他们。那个时候我们MA的导师建议我们不要自己动手缝衣服,研究生需要学会和techinician沟通。”


Mushroom:“刚入学见到孙姐在帮助上一个年级的学生们完成毕业设计的缝制工作;当时我们刚入学的要作为helper协助上一年级完成毕业设计,这个机会接触到了孙姐,很敬佩她的工艺水平和耐心。”



王师傅和孙姐在伦敦的家


在位于北伦敦的一处老厂房的办公楼里,有一间服装制版工作室是属于王师傅和孙姐这对华侨夫妇的。推开75号房间的门,一派热热闹闹的工作氛围便映入眼帘,在差不多相当于一个三室两厅大公寓的面积的空间里,每一处储物空间都堆得满满当当,缝纫机器嗡嗡作响,各式各样的缝纫线、布料、海绵、人台组合成起起落落的视觉落差,阳光从里边屋子的窗口直射进来,室内显得很温暖。


戴着口罩的服装制版师王显庄正在忙,他的眼睛在抬头看到我们之后马上弯成了眯眯笑眼:“来啦?快进来看看,这就是我们的制版工作室,你们先看看。”


孙姐(右)、王哥(左)


“学生们很多都叫我们王哥和孙姐”,王哥和孙姐是学生们对服装制版师夫妇王显庄和孙红兰的“爱称”。他俩完全没有长辈的架子,说话语速快却很温和,聊几句就会迅速被他们的亲和感包围。“喝不喝咖啡?”



孙姐与王哥工作室室内


王哥生于1969年,孙姐生于1972年,两人小时定了娃娃亲,一起在温州的乌牛镇长大,还刚好很喜欢彼此,于是就这么相守了几十年。王哥从19岁开始做服装,至今已经30多年了,还在国内时,他就在服装厂的车间当经理。2005年,王哥决定出国闯一闯,便只身来到了英国,孙姐则在国内带着儿子和女儿。几年后等孩子足够大了,孙姐也来到伦敦,夫妻俩的手艺活儿就接了起来。


两人的故事听起来很像一部关于温州人漂洋过海创业的励志型电视剧。“温州人做生意确实很厉害的,不过我们就是小打小闹,靠技术,但我们这个技术活儿还真是不好取代。”


W*:“可以向我们说说关于与王哥孙姐合作的你的学生时期作品是怎样的吗?当时有没有什么记忆犹新的趣事发生?”


Yuhan:“学生时期基本上是本科以及硕士的毕业系列。MA比较辛苦的是伦敦时装周的时间经常和中国农历新年交叉,那个时候可以一边工作着一边一起吃着孙姐做的年夜饭,其实觉得还蛮温暖的。”



Yuhan Wang研究生时期作品


Shushu:“王哥的工具盒像个百宝箱,每次立裁打版都会拿出实用的小工具,还会一边做立裁一边教学,和王哥的合作中学到了很多。孙姐缝纫是最快最好的师傅。还会和我们分享一些从中国老家寄来的零食。”




SHUSHU/TONG学生时期作品


Mushroom:“和孙姐合作的学生时期,我的毕业作品是超级大廓形,解构、黑白、无性别,包括面料的选择使用都是相对很难缝制的。”




WMWM 学生时期作品


到伦敦后,经朋友介绍,王哥接了第一单为学生制版的活儿。“当时这边的服装学院还很少有中国留学生,日本、韩国的多一些,而现在,这些顶级服装学院有很多咱们中国的学生了。”


一开始两人要到学校里去找学生接活儿,由于没有固定的工作室,有时候他们要去有相应机器设备的学生家里制版,或者跟着学生去学校里用设备,慢慢随着“好手艺”的名声逐渐传开,越来越多的学生找上门,两人也很喜欢这样的工作氛围,就确定了专门为学生制版这样一条发展路线,开办了属于两人的工作室,王哥主要负责制版,孙姐则主要负责缝纫,一晃就是十几年。




一张平面设计图纸是如何变成一件可穿戴的衣服的呢?一个造型夸张的领型背后,需要设计师和制版师反复地实验和磨合。现代服装制作中,在服装设计师决定好款式和造型设计之后,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依靠服装制版师来研究服装的结构设计,从而保证这一款式和造型具备做成成衣的可能性。


制版师是服装工程里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之一,打个比方,如果说服装设计师就像建筑师一样用设计表达思想,那么制版师则像结构工程师一样,竭尽全力使这些美妙的构想成为现实,让房子能稳固安全地站起来,让衣服能够实实在在穿在人们身上。


W*:“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劳动虽然很重要,但很难被大众看到?相当于一直在幕后,有没有想过自己做服装设计?”


孙姐:“那肯定也偶尔有这种感觉,人家在台上一走秀,大家一看就永远只会关心这件衣服是谁设计的,从来没人会打听这件衣服是谁做出来的,当然有的设计师也会写出来这件衣服是谁缝的。但是只要我能把一件漂亮的衣服做出来,我就特别开心特别满足。看到学生们开心了,我就开心了。”


王哥:“没有想过要自己设计。他们给我们一张图,我们把它做成衣服,就挺有成就感。我们做现在这个就很快乐很满足,真的不想打破这个东西,我们年纪也大了很快就退休喽,到时候就回家养老去了。”





SHUSHU/TONG学生时期作品制作过程


W*:“从设计师的角度,对时装行业必不可少的技术人员有怎样的想法?”


Yuhan:“首先肯定是一个系列的完成中很重要的技术支持;时间久了,其实就变得好像家人一样互相支持关怀、一起成长的过程吧。”


Shushu:“如果设计师是大脑的话,版师和缝纫就好比双手和心脏,没有他们的才华 是做不出精美的服装的。”


Mushroom:“版师和缝纫样衣师傅给予我们设计师很强烈的安全感,勤劳、耐心、特别有匠人匠心。”



Yuhan Wang学生时期作品后台


面料、色彩、廓形,从立体裁剪到制版,服装制版师和服装设计师需要步步紧密合作,才能做出像样儿的东西。在王哥看来,想要很好地理解设计师的意图是需要一些天赋的,这也是区别制版师傅能力的关键点之一。顶级服装学院的学生们总是会有比较前卫、充满艺术感的构思,这就要求配合他们的制版师能够接受并且适应不同的设计风格和可能对他们来说有挑战的思维方式。


同样是服装制版,成规模的基础商业制版要相对容易、死板一些,也会枯燥很多,而为这些充满艺术感的服装设计系学生工作,会有创新的体验在里头,能做出“不一样”的衣服而产生的满足感,恰恰是王哥和孙姐前进的动力。




孙姐与王哥工作室室内


“很多人觉得学会一门技术就够了,其实这一行需要时时刻刻更新自己,”随着这些年服装设计领域的不断变化和面料科技的革新,孙姐说自己需要一直进步才能符合一代代学生的需求。王哥和孙姐总是和学生打成一片,经常互相开玩笑,尽量让自己融入年轻人才不会落后于时代。即使现在大规模流水线生产的服装工厂里都在使用电脑制版,王哥认为人工制版的地位仍然举足轻重,因为人是灵活的,有创造性的。



“在我手上,面料是听话的,我是带着爱去对待每一块布料的”,孙姐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眼睛里闪着光,“带着爱和毫无感情做出来的东西完全不一样。”王哥笑着接话说,孙姐可是伦敦华人的缝纫一姐,孙姐则说王哥不是王哥,是“孙姐夫”,两人笑个不停。“我就是认真,我一定要把每个细节都做到一丝不苟,衣服拼起来穿在身上是高级的才行,我自己满意了,学生满意了,这我才能放心。”



身边的人,包括家人,其实都对王哥和孙姐的职业不甚了解,“他们就觉得我们是做衣服的,两块布缝一缝就是一件衣服了。人们会觉得做衣服很简单,他们不知道打版是什么,也不会想这么复杂,我们也觉得没必要去解释”。即使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服装制作过程中有一道制版工序,他们也并不担心大众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程度上的忽视,更重视自己脚下这块地和从土地里结出的果实,常想一二,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扎稳打,内心充实。


W*:“当时作为服装设计系的学生,在伦敦的学生时代,经过与王哥孙姐的合作,有想过组建未来自己的团队吗?”


Yuhan:“其实到MA毕业也都没有想要做品牌,所以才会去Marni工作,Fashion East 的Lulu 在我等意大利工作签证的时候分别找了我两次,距离伦敦时装周还有三周的时候决定做一下看看。”


Shushu:“在伦敦,关于做衣服的一切都很昂贵,当时完全不敢想。”


Mushroom:“学生时期有规划过未来想创立一个服装品牌,但当时对于团队的组建还没有什么概念。”



WMWM学生时期作品制作过程


W*:“想过以后收徒弟把自己的手艺和工作室传下去吗?或者你们的儿女有这个意愿接手你们的工作室吗?”


孙姐:“儿子对服装完全不感兴趣,女儿之前倒是和我提过说想要学一学我的手艺,把这个(工作室)继承下去,但是她现在结婚了孩子还小,也暂时没有时间,以后有机会了再说吧。”


王哥:“确实有想过收个徒弟。但是我儿子现在在澳大利亚发展,对这行完全不感兴趣。”



W*:“等年纪再大一点还是想回国养老吗?”


孙姐:“对,叶落归根嘛。”


王哥:“是啊。温州夏天确实太热了,我虽然比较喜欢英国这边的天气,但是老了就还是想回我们中国去,回到自己的家乡,看看年轻时熟悉的地方。”


由于工作周期总是跟着学生们的时间表走,夫妻俩的工作室从来没有双休日,每个毕业季更是格外忙碌。工作室里除了一位固定雇员之外,都是夫妻俩亲自上阵,偶尔忙不过来,才会请额外的临时工人来帮忙。两人一般从上午10点开始上班,中午吃个饭,晚上九点、十点下班,一周七天不停歇,偶尔有比较急的案子也会加个通宵班。王哥提到,他对这份工作最不满意的就是没有假期,有时候很想把手头工作全部放下去度个假,但即使在淡季,也总会有零零星星的工作出现。”


现在我们是预约制,因为找来的学生很多,尽量都会接,不得已有一些就只好拒绝掉。”来找王哥孙姐制版的大都是华人留学生,留学生之间会自然宣传开,工作室即使不打广告也会有持续的客源。




从某种程度上说,王哥和孙姐几乎完完整整地见证了十几年来中国时尚发展的一个侧面。大多数在他们这里制版的学生都是来自伦敦的顶级服装设计院校,比如中央圣马丁、伦敦时装学院、皇家艺术学院,更甚者,还有从比利时安特卫普慕名而来的学生。


这些年轻人构成了中国时尚崛起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在东方文化浸泡中长大的他们又在西方接受了完善而前卫的时尚教育,并逐渐找到了在世界时装舞台的立足之本,成为了最早面向世界发声的中国时尚人才,这股力量也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






孙姐与王哥工作室室内


在他们之中有的人已经成功做起了自己的商业品牌,成为了近年来中国时尚领域最值得关注的年轻面孔之一,甚至是领军人,比如SHUSHU/TONG、yuhan wang、WMWM、XU ZHI等等。王哥和孙姐对此很自豪,由于十几年间合作过的学生很多,很多案例的细节甚至都记不清楚了,但是一提起这些年轻人的名字,两人脸上就笑盈盈的。


W*:“还记得王哥和孙姐平时会穿什么样的衣服吗?”


Yuhan:“孙姐有很多美好小细节,比如工作时一直都会有一件黄绿碎花的工作围裙,手勾毛线花的胸针以及beading的蓝色网纱拖鞋;王哥相对比较casual,衬衫加马甲,冬天就是羽绒版本的背心。”


Shushu:“他们穿的很中国,虽然王哥和孙姐在国外生活了很多年,还是能感受到铺面而来的同胞气息。”


Mushroom:“T恤、衬衫为主,还有双肩包。”



孙姐身着自己做的衣服,王哥喜欢简单的款式。


W*:“王哥和孙姐平时会穿什么样的衣服?会穿自己做的衣服吗?”


孙姐:“我现在身上这一身就都是我自己做的,衬衣是真丝的,然后穿个半裙很舒服的。我喜欢自己做,很多外面的品牌做工都不是很细致呢。”


王哥:“我就喜欢直接在商店买,简单的款式就行。我们没事儿就去逛街,经常会看看不同的品牌是怎么做版的,现在又出来什么新款式了,站在商场里一起讨论半天,很有意思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卷宗Wallpaper(ID:wallpaper_china),摄影、采访、撰文:Gemma郭雪词,设计师采访:peelsa,策划、编辑:zhuoran,题图由作者提供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