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源自于一个高中孩子关于父母辈表情包项目的研究,也是她真实生活经验的一次生动呈现。栩栩多多编辑部看完这个研究后十分惊喜,特意邀请这位小作者将她的研究结果重新改写为更适于阅读的文章。此篇文章便是改写后的内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栩栩多多(ID:xxddkids),作者:陈楚君(完成此研究时楚君为鼎石学校高三学生),编辑:周志轶,助理编辑:胡之萱,头图来自:《请回答1988》剧照
缘起
想起妈妈总是喜欢给我发一个动态的红色大拇指表情包,上面写着大大的一个好。我一直觉得那个表情包真的是土得掉渣了,但她却使用得津津有味。直到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了,直白地跟她说:“妈妈你要不换个表情包用,这个红黄配色真的是太丑了!还有你总用的那个自带的微笑表情,它真的不是微笑的意思,我每次看它都感觉背后一凉......”
妈妈明显没有想到我对她用的表情包的嫌弃,尴尬地挠了挠头笑着说:“啊,那你们年轻人的微笑表情是什么意思嘛,果然我已经老了。”她的自嘲反而让我感到心酸,但同时也激起了我对表情包探究的兴趣,尤其是中老年表情包的使用特点。
在网络高速发展与新媒体兴盛的时代,表情包作为当代最流行的交流工具之一充斥于各大社交平台与网络世界。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因表情包的出现从文字慢慢地趋近于图片。
可你敢想象吗,表情包的使用习惯就像一面镜子,可以悄悄地反射出使用者的“身份信息”。回想一下,在各种家庭微信群中,我们是否经常能收到长辈发来的玫瑰花 、大拇指以及微笑的表情包?他们好像格外偏爱这些在外人看来色彩鲜艳并“土气”的表情包。根据一项调查问卷显示,有57%的中老年(45~59岁)表示出他们对于表情包的使用的热衷。他们在聊天中多使用外表鲜艳华丽,表积极态度以及美好祝愿的表情包。
在通过一番收集、对比和采访后,我发现微信中老年表情包在设计、文字和颜色上独树一帜的特点:它作为一种新兴的符号语言反映出了不同群体的文化特征,营造出了该群体的身份认同。在这之后,我也渐渐地理解了为什么父母辈会喜欢使用那样的表情包。
华丽突出的文字,积极正向的语言
在所有的中老年表情包中,几乎九成都会伴随着醒目的文字。这也就成为了其标志性的特点之一。文字才是表情包的主体,各种事物图片都是辅助。这些文字要么是在整个表情包的正中间,要么是在醒目的位置上出现,使人们一下子就能捕捉到上面的内容。大字号的特点也给年迈、眼睛易老花的父母辈提供了很多便利。使他们一眼就能看清楚上面的内容,进而有效地交流信息。
此外,表情包上的文字不光大并且款式和颜色也极为丰富。有些是彩虹色渐变字体,有些是3D立体旋转式字体,还有些是闪闪发光式字体。无论什么款式,表情包的字体和颜色总能给人一种华丽、奢华的感觉。这些看似与现代潮流“格格不入”的花式字体反而能体现出其群体共同的特点以及他们的群体认同:对于所处特定年代中熟悉的精美字体的欣赏与认可。
学者马一琨曾研究过:中老年群体之所以热爱华丽字体,是和电脑的启蒙教育分布不开的,这些华丽多变的排版和艺术字都是90年代电脑美学的产物。例如彩虹色和立体字,这些都是中老年熟悉的初代office系统中惯有艺术字,其认知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塑造和统一。
与此同时,中老年表情包上文字的语意都是直白的、正能量的。多以祝福、夸奖、问候为主,避免任何不吉祥的寓意。上面的文字不会有任何拐弯抹角,都是以最直接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开心每一天”“祝你有个甜美的梦” “健康幸福送给你”等等。它们大多是直白的“鸡汤语”或祝福语,人们无需猜忌其内涵便可理解。因为中老年群体的文字联想能力相对弱些,对于复杂表情包的理解是与青少年不同的,需要直白的文字进行引导。所以他们使用表情包的目的就是想通过上面的文字最清晰、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意图。自己明白它的意思,同时也不会让接收者产生任何误解。
五彩斑斓的颜色,blingbling的特效
中老年表情包的整体颜色饱和度极高,多使用视觉冲击力最强的纯色。在颜色选择上,有一些是固定搭配,例如红配绿、蓝配黄这种明亮三元色的搭配。当然,还有一些表情包属于“混搭风”,它致力于在小小的图片中尽可能多的使用鲜艳的颜色,不在乎颜色之间是否搭配,整体给人一种五彩斑斓的感觉。
例如下图中的“友谊万岁”,其底色是绿色,上面的字和花是红色。由于两种颜色本身就非常明亮、不柔和,所以当他们结合到一起的时候便能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颜色的反差反而会分别强调了双方的内容,人们的视线会自动被上面的文字所吸引,进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色彩是传递情绪的媒介,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被其影响。中老年表情包的鲜艳与高饱和度在很大程度上会使人兴奋,脉搏加快。其中红色,黄色等暖色会营造出一种亲切感,温暖感,更易调动人们的情绪。再加上父母辈的审美主要被50、60年代所影响,他们的身份经历促使了对于鲜艳色彩的认可。这也就是为什么中老年表情包中大多都会有红色的出现,它好像一个标签一样标志着中老年群体对于其身份的认同。
所以无论是在文字上抑或是在花鸟景物上,这些鲜艳的颜色都可以作为突出自己的感情的媒介,使他人更易被感染、被调动情绪。
除了颜色打造的视觉冲击以外,表情包炫目的特效也使其在视觉上更加丰满。无论是3D效果闪闪发光的酒杯又或是倒茶时的渐变水雾,这些拟物化的设计增强了物品的质感与质地,追求于在最高程度上还原现实。
例如下图中茶壶倒水的动作,蝴蝶飞舞的动作和酒杯碰撞的动作。这些动态特效使父母辈可以精确地便认出物体以及其所表达出的含义,避免了交流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歧义。
怀旧复古的符号,吉祥美满的元素
中老年表情包的内容选择上多以吉祥喜庆、带有良好寓意的事物为主。其中玫瑰花、牡丹花、酒杯、茶壶、蝴蝶、圆月是使用频率较高的符号元素。对于父母辈来讲,这些符号元素都是他们所熟知的、是富有着深刻文化内涵的。
作为当代的青少年可能无法理解这些有年代感的符号元素,那是因为青少年与中老年所经历的文化历史不同。对于中老年来讲,人人都能理解那些符号的意思:一轮明月代表着团圆安宁,茶壶代表着尊重尊敬,蝴蝶代表着自由美丽。在青少年的眼中,这些符号都会被标上复古的标签,甚至感觉“老土”、不可理喻。
正如赵毅衡学者认为“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在符号学中,任何的符号都被赋予了意义,没有“不表达意义的符号。”因此,无论是茶壶还是牡丹花,它们都携带着特定文化时代的意义。对于中老年群体来讲,他们可以感知并欣赏这些符号,正是因为符号作为 “表意与解释的连续带”,将群体中的每一个有相似经历的人连接起来,引起文化认同。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对于他们来讲的 “美丽事物”正是那些看似怀旧的元素。
什么书写了中老年表情包的DNA?
无论哪个群体,他们的审美很大程度上都是被社会环境所影响。就像是父母辈用的表情包一样,它书写着他们身份、文化与背景。
中老年群体所共同经历过的文化历程塑造了他们的文化认知。其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一条共同的根不经意间地影响着中老年人的行为。在与人交往时,传统文化鼓励“以和为先”,追求交往的和谐、和善,不起争执。这也就是为什么中老年表情包传达出的信息都是积极的、鼓励的。相反,青少年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会小一些,反而更多的是现代国际化的新潮思。
文化认知的不同导致了表情包传达内容信息的迥异。就像在中老年表情包中总会出现一些带有年代感的物件,无论是传统的茶壶碗还是看似过时的高脚杯。这些经典的物件都存在于父母辈们个人的经历记忆中,从小就形成了一定的文化认知,所以它们出现在表情包中一点也不奇怪。
除了共同的文化认知对中老年表情包的影响,个人的年龄、身份以及经历经验也会对它有所影响。曾经有学者沈茵菲研究过:由于年龄上增长,中老年的身体器官开始老化,眼睛开始老花模糊不清,对颜色也不如年轻时敏感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中老年表情包的总体颜色鲜艳,字体上偏大了。
与此同时,中老年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对表情包有着一定的影响。作为孩子的青少年是被家长和社会爱护、关照的一个群体。他们思维活跃,初生牛犊不怕虎,勇于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言论。然而中老年群体却不同,他们的角色身份正是那些关爱幼辈的父母。所以从心智上本身就相对平和成熟,不会像青少年一般嘲讽挖苦对方。作为一家之长以及受到尊敬的中老年群体,他们的语言大多是正能量的。因为他们充当的是鼓励、爱护下一辈的社会角色。这也就是为什么中老年表情包中多正面积极意义的话语。
当今大众读图的社会趋势已然势不可挡,人们的交流方式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老一辈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也被迫过渡到了这个新的视觉文化时代,尝试新的事物与社会更紧密地联系。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老年表情包诞生了。它总是伴随着明艳的颜色、正向的语意、浓烈的视觉效果和老旧复古的符号元素。
正是这种独树一帜的风格反映出了父母辈们共同的群体、身份与文化特征。对于很多青少年来讲,中老年表情包“丑”的别具一格。但是对于中老年群体来说,表情包是他们曾经所处时代的代名词,它反映出的是中老年群体共同的文化认知以及年龄和角色身份。
这不禁让我又想起了那时和妈妈的对话。对于刚刚过完五十岁生日的她向我自嘲自己已经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了,审美早就落后了。但现在看来,表情包和审美无所谓落后或时髦,它指不过是一种时代文化的表达。妈妈完全不需要因使用自己喜欢的表情包而感到不好意思,甚至为了融入我们而用“违心”的表情包。相反,我才应该是那个惭愧、反思的人。
“中老年表情包歧视”可能只是父母辈融入新媒体时代时小小的一个缩影,他们可能还将面临着各种未来新鲜事物的挑战。作为儿女的我应该更多的是理解和帮助。其实换位思考一下,说不定父母辈们也觉得年轻人用的表情包滑稽可笑、不可理喻呢?只不过他们作为长辈一直选择的是包容。
总之,我以后再也不会吐槽父母用的各种表情包,这是他们的富有独特韵味的印记。我现在就开始期待着下一次我用“狗头”表情包时,妈妈是不是也会用她最喜欢的“大公鸡”表情包来回复我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栩栩多多(ID:xxddkids),作者:陈楚君(完成此研究时楚君为鼎石学校高三学生),编辑:周志轶,助理编辑:胡之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