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中”的戒烟门诊
2021-05-31 12:31

“消失中”的戒烟门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界面新闻(ID:wowjiemian),作者:原祎鸣,编辑:谢欣,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还有专门的戒烟门诊?”无论是新手烟民,还是30多年的“老烟枪”,诧异,是绝大部分的吸烟者在听到“戒烟门诊”时的第一反应。


今年5月31日是第34个世界无烟日,而戒烟门诊在中国的发展也进入了第25个年头,早在2015年,原国家卫计委就曾印发《中国临床戒烟指南》,从戒烟程度评估到诊疗方案都进行了详细规范。


与大部分烟民认为“我想戒就戒”大相径庭的是,北京朝阳医院戒烟门诊负责人梁丽荣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如果吸烟者仅凭毅力戒烟,1年戒烟成功率为3%~5%,而使用科学戒烟方法,包括联合药物、心理和行为疗法、戒烟咨询等戒烟,3个月的戒烟成功率可达60%左右。


但虽然如北京朝阳医院一样,戒烟门诊的配备早已在全国各地铺开,但知道戒烟门诊的烟民仍然为数不多,愿意求助于戒烟门诊的人更是占比寥寥。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各省份戒烟门诊首诊共干预患者仅24534人次


部分门可罗雀的戒烟门诊们,正在陷入另一种意义上的“消失”。


“强制”配备的冷清门诊


北京朝阳医院的戒烟门诊开设于1996年,是国内第一家戒烟门诊,其知名度高、影响力广,也有知名专家坐诊,因此接诊量相对较大,梁丽荣告诉界面新闻记者,2020年在疫情的影响下,全年接诊量仍然能达到2000余例。


随着“控烟”的声音越来越强,各地也出台了各自的要求,要求当地医疗机构必须配备戒烟门诊。例如,2010年,北京市要求三级医院均开设戒烟门诊;2017年,重庆市要求全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规范设立戒烟门诊……中国医学科学院举行的发布会上曾透露数字,截止2017年,中国一共开设了366家家戒烟门诊。


但并不是每一个戒烟门诊都能做到朝阳医院的接诊量。


普遍来看,戒烟门诊仍然面临着知晓率低、就诊意愿低的问题。据中新网2015年报道,无锡中医院戒烟门诊开5年仅110人上门;《华商报》2016年报道,渭南市中心医院戒烟门诊开了3年,每到开诊时段只有3到7位病人“光顾”,类似的新闻并不少见。


“开设戒烟门诊是硬性规定,但很多医院都是应付。”张建枢坦言,对医院的运营者来说,戒烟门诊发展缓慢,客流量少,不足以让医院创收,还牵扯一部分精力,医院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医院的戒烟门诊并非每天都开门。


而对医生来说,戒烟门诊相比其它门诊的患者量太小,无论是在科研还是在经验方面,戒烟门诊都没有其他科室有前途。“很多医院的戒烟门诊并不是每天都开门,并没有专门的医生,只是有人挂号的时候其它科室的医生再来。”张建枢表示。


戒烟门诊的冷清,一个不可忽视的外在因素是大众对戒烟的认知误区即从根源上不认可“戒烟是需要依靠治疗”的思维,因此各种关于戒烟门诊的宣传往往遭到忽视。


虽然每个戒烟门诊都会有自己的宣传方式,例如院内的宣传海报、拨打戒烟热线4008085531,北京控烟协会的志愿者也曾印发标有戒烟门诊所在位置的地铁线路图发放给行人,但总体而言,效果仍然不好。


北京控烟协会网官网上的戒烟门诊地图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经济因素也应被考虑在烟民很少求助戒烟门诊的范畴内。“戒烟药应该被纳入医保”的呼吁已有多年,但始终没有成功。


“官方给出的解答是医保资金本身就很紧张,但吸烟的患者是自己的不良嗜好导致其难以戒烟的,属于是 ‘自找的’,所以这一部分的药费不应该让国家承担。”张建枢认为,虽然医保部门的出发点行得通,但从经济的角度上来考虑,将戒烟药物纳入医保实则是节省医保开支的一种行为。“每年因为烟草增加的医疗负担比将戒烟药物纳入医保所比的开支要小太多,但这笔经济账目前还没有人算。”


门诊之内


梁丽荣曾对过去5年里北京朝阳医院戒烟门诊的就诊情况进行过统计,结果显示:在接受至少一个月正规治疗的吸烟者中,3个月治疗后的戒烟成功率为58.7%。


当一位烟民选择进入戒烟门诊,他首先将接受一轮多方面的评估。


中日友好医院烟草病学与戒烟中心主任肖丹介绍到,这些评估包括问诊者的个人基本情况、吸烟情况、烟草成瘾程度、之前的戒烟尝试、戒烟意愿等,通过这些问题来判断其烟草依赖程度。


戒烟门诊的医生会根据《中国临床戒烟指南》推荐的方法为患者开具药物治疗。据梁丽荣介绍,戒烟门诊可为吸烟者提供的药物包括三类,分别是尼古丁替代药物(戒烟贴)、盐酸安非他酮以及酒石酸伐尼克兰,一般治疗一个疗程需要3个月左右,三种药物的治疗费用从500元到1700元不等。


“有时戒烟门诊还会为患者进行呼出气一氧化碳(CO)检测,这种检测可以显示出患者呼出气体中的CO值,使吸烟者客观的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在戒烟的过程中,患者呼出的气体的CO浓度会降低,患者就可以直接观察到戒烟带来的健康益处,从而增强戒烟的决心。”肖丹介绍道。


但多位专家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几乎没有初次戒烟就选择戒烟门诊的患者,都是靠意志力反复戒烟失败,或者因病必须戒烟的才会来。


戒烟App“3氪烟”的产品负责人王化(化名)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其在对400位烟民进行调查后发现,70%的烟民不知道医院有戒烟门诊,400人中仅有3人去过戒烟门诊,2人未选择治疗,1人治疗未成功。


在烟民眼中,戒烟门诊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成功率没有烟民想象的那么高。


多位受访专家透露,虽然不同医院的戒烟门诊的治疗成功率不一,但大致都在30%~50%的范围。这也挡住了一部分想求助戒烟门诊的烟民。“既然成功率都不到一半,那我就没必要花时间花钱去医院了吧。”一位绘画行业的老烟民表示。


更加劝退“老烟枪”们前往戒烟门诊的一点是,由于戒烟门诊治疗成功率的计算方法是在随访过程中计算不吸烟的患者的比例。几乎所有的戒烟门诊都会开展或长或短的随访,如北京朝阳医院的戒烟门诊会为每一位就诊的戒烟者安排长达6个月的随访,作为全国知名的戒烟门诊,6个月的随访时长在业内已属于较长的。


但6个月的随访时间实际上还存在争议,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会长张建枢就对界面新闻表示,6个月的随访其实不一定“准确”,烟民在一年内复吸的几率都很高,但是医院很可能没有随诊到这么久的时间,所以计算出来的成功率也不一定等同于真实的戒烟率。


民间机构“破局”艰难


但与戒烟门诊“冷清”的现状形成鲜明反差的则是,想要戒烟的人可一点都不少。


王化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与“戒烟”有关的仅微信一平台搜索指数就达到日均120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具的《2015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显示,中国15岁及以上吸烟者已达3.16亿。《2018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显示,16.1%的吸烟者打算在未来12个月内戒烟;在过去12个月吸烟的人中,19.8%尝试过戒烟。


公立医院的戒烟门诊门可罗雀,戒烟的需求却是如此庞大,随之而来的便是有企业与社会机构瞄准这一市场。多家戒烟机构对界面新闻透露,虽然戒烟服务的市场十分庞大,但真正在做这块市场的人却很少,基本都是以售卖戒烟产品为主,很少有人做戒烟服务。


但即便是“狼少肉多”,戒烟机构们仍举步维艰。


“双戒”是一家开办在山东省烟台市的民营戒烟机构,创始人钟启元告诉界面新闻,自己“2018年进入这个行业时充满了信心,毕竟想戒烟的人那么多。但没想到第一年一共才有不到十个客户”。钟启元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一大部分想戒烟的人群都认为戒烟不需要靠别人,另一个原因是机构刚刚成立,缺乏信任度。


“双戒”目前有线上和线下两种戒烟服务,线上服务根据烟瘾大小的不同,收费600至800元/次不等,里面包含钟启元本人录制的四个小时的课程视频以及对应疗程的戒烟贴。客户也可以选择包含四个小时课程人工授课方式的线下戒烟服务,价格为1280元/次。钟启元在收取客户费用前会与客户签订一份保证书,如若一年内复吸,无条件退款并赔偿一条烟。


“后来逐渐老客户带新客户,一些反复戒烟失败的人信任了我们,但其实今年已经是我们运营的第四年,目前仍然处于亏损状态。”钟启元介绍。


也有人试图打更加模糊的“戒烟养生”的概念。


开设在北京的主打“激光治疗”戒烟的“亿万家戒烟养生馆”,称其产品可以用仪器照射穴位的方式来帮助客户戒烟。其运营总监钟玉认为戒烟养生馆比戒烟门诊更容易被人接受,因为吸烟者不知道也不愿意把吸烟当成是一种疾病。所以从养生的角度去宣传更为大众所接受。


钟玉称其激光治疗戒烟仪器有临床研究报告,但该报告未被提供给界面新闻记者,也无法在网上查询到。


负责人称可通过“激光照射穴位”的方式帮助用户戒烟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不容忽视的是,与公立医院戒烟门诊遵循《中国临床戒烟指南》的治疗路径相比,民营的戒烟机构们对于戒烟服务的“无效”与“有效”并没有具体的界定标准,而是往往“以自己的身体需求为界定方式”。换言之,如果用户自己的确不想抽烟了就算有效,否则就是无效。这种模糊的界定方式也难免会留下了隐患。


张建枢表示,他格外看好与戒烟有关的App或者小程序,这种形式的受众更加广泛,简便易行,还会不停的推送各种信息,让用户在戒烟过程的每个阶段都有治疗性或趣味性的内容。


但现实依然很残酷。


3氪烟App产品负责人王化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自己在对全球250款戒烟App进行了调研后,于2019年推出该软件。3氪烟的设计初衷是通过分析用户在App的访问频率、访问深度、板块停留时长、首次下载到二次打开间隔,戒烟打卡持续时间等数据计算出用户的戒烟意愿,并通过模型分层后,对不同人群在不同戒烟阶段,推送精确的戒烟内容和指导。


但一年下来,虽然积累了约50万用户下载,但日活不足1%,付费用户更是寥寥。App内设置的从1元到59元的付费课程测试1周后,只有1人付费过一次1元课程。这也让王化十分失望,本已计划好的App后续开发都只能暂停。“在不确定投资回报率的情况下,不想继续投入精力做了。”王化表示。


从公立、民营、再到线上,戒烟机构们的困境似乎都在印证着:无论中国的戒烟民众群体多么巨大,在“靠个人意志就能戒烟”这一思维尚未被破除之前,各类戒烟机构似乎都还会继续沉寂下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界面新闻(ID:wowjiemian),记者:原祎鸣,编辑:谢欣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