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ID:covricuc),作者:布咕咕,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孩子小”不是冒犯他人的借口,“不吃亏”不是忽视孩子性别教育的理由。
近日,一则关于“女子带儿子游进入泳馆更衣室”的投稿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博主@马库斯说 接到粉丝投稿,该粉丝表示其所在的游泳馆更衣室经常有女性带十多岁的儿子一同进入,而在粉丝对此表示不满后,管理员和家长依然置之不理。
博主@马库斯说 粉丝投稿
该博文迅速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共鸣,不少网友表示这并非个例,男孩进入女更衣室/女厕所/女浴室的现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给许多女性带来了困扰。
网友评论
由此,#家长该不该将男孩带入女更衣室#的话题也引起了广泛争论。虽然大部分网友认为男孩就不应该进入女更衣室,这是对女性的冒犯;但也有部分网友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家长带孩子不容易,对其困难应该理解。
对于这次事件,知著君认为孩子的年龄不是家长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挡箭牌,孩子对性别的“无知”背后,是家长对性别教育的“无知”。
“爱幼之名”下的道德绑架
在这次游泳馆更衣室事件中,网友争论的焦点大多都围绕在孩子和家长身上,但游泳馆在这次事件中应当担负的责任也是不容忽视的。
投稿人表示在她希望工作人员出面调解时,工作人员表示“孩子还小,管不了”。
暂且先不论我们是否要为孩子的年龄让步,在这次事件中,“孩子还小”真的是一个合理的理由吗?
区别于其他公共场所,为确保人员安全,普通游泳馆进馆具有一定的年龄限制和身高限制,以此保证人员一定的自理能力。既然已经设定一定的年龄门槛,那么从游泳馆的立场来看,这个年龄范围的群体是拥有自理能力的。
网友评论
那么,为什么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可以自己游泳,却不能独自更衣呢?
此外“孩子小”中“小”的年龄界限也值得我们探讨。针对本次事件来说,进入更衣室孩子大多都是十来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大多已经开始接受小学教育,具备基本的自理意识和能力,并且对于性别意识处于觉醒的状态。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十多岁的孩子对于性的心理意识处于潜伏期到生殖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从生理本能层面已经具备一定性别意识,并存在一定性冲动,面对两性的区别,孩子已经不小了。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说”
因此,用“年纪小”作为理由是站不住脚的。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无论是从生理层面还是心理层面,都已具备自己更衣的能力和性别意识的区分,这个时候让孩子进入女更衣室反而是对孩子性别意识的错误示范,造成孩子性别意识的模糊。
此外,就算孩子真的小,其他顾客的合理权益为什么要被忽视,来为“孩子小”买单呢?
网友评论
不知从何时开始,“孩子小”成为了家长让他人让步的合理化理由。虽然“尊老爱幼”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提倡的传统美德,但美德之所以被划分为“道德”,正是因为它不是强制性的义务。且“爱幼”是有底线的,作为美德的“爱幼”不应该建立在损害他人正当权益上,并让他人为不当的“幼行”让步。
游泳馆设置不同的更衣室,就是为了向顾客提供私密性的服务,保证顾客的隐私。如果说卫生间好歹还有隔板阻挡,那大部分的游泳馆更衣室都是开放式的空间,异性的侵入不论年龄都是对其他正常使用空间的顾客的隐私侵犯。同样都是付钱享受服务,其他顾客的权益损失又由谁来负责?
当然,部分家长可能也是处于孩子的安全考虑,不放心孩子脱离身边,但这种特殊需求不应当由其他顾客来买单,而是应当由服务的提供者来提供解决措施。而在这次事件中,游泳馆直接以“孩子小”的理由来和稀泥,而不提供切实的解决办法,既是对自身义务的推辞,也是对其他顾客的不负责任。
“无知”背后缺失的性别教育
“孩子小”不是家长的挡箭牌,正是因为孩子还小,所以应当在这个道德观念和性别观念还没有完全成型的时期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孩子才能拥有良好性别意识和社会责任。
比起孩子对性别的“无知”,更“无知”的是家长落后的性别教育观念。
在以往关于男童进入女性公共场所的新闻中,许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年龄小“还不懂”。但事实上,这种“不懂”在很大程度上是家长造就的。
心理学界一般认为儿童性别自认(即知道自己的性别)的开始年龄是3岁。但这个阶段的儿童多数缺少父母正确的性别教育引导。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自身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性别教育,家长不知道应该什么时候对孩子进行引导;另一方面,也是家长自身对“性”的趋避。
“孩子长大就懂”漫画
根植于传统的伦理观念,在对孩子的教育上,许多家长对于“性”经常选择避而不谈,对于男女之间的生理区别和行为距离也缺少引导。大部分家长总是认为孩子长大了就会懂的,但孩子从何而“懂”呢?没有一个正确主动的教育引导,而让孩子自己去“懂”,可能就会造成孩子在性别意识上的模糊或形成不健康的性别观念。
此外,部分家长在性别意识上的保守观念也给孩子带来了不良的示范。在本次事件中,家长在面对其他顾客提出的抗议时,给出的回应是“就你精贵怕看”,反映了部分家长的心态。
网友评论
在部分家长的观念里,男孩进入女性群体场域,被看的是女性,作为主动“看”的一方男孩又不吃亏。在这样的观念下,男性看似占了“上风”。反映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就是,让其眼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女孩要主要保护好自己,却没有让处于主动地位的男孩规范自身的行为。
但实际上,尽管是看似处于“上风”的男性,也依然存在被“看”的一面。在孩子已经有性别意识的情况下,对孩子性别意识的忽视和错误引导,会造成孩子对自我性别认知的错位,最终吃亏的还是孩子。
对于这次的事件,也有网友评论“孩子的爸爸干嘛去了”。事实上,在这同类事件中,我们常会发现父亲的角色是隐形的,这一方面是家庭的分工关系造成的,一方面也是集体意识的默认推波助澜。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公共场所,已经意识到家长和孩子在性别教育上的需求,建立了“第三卫生间”“第三更衣室”等。但也有部分场所直接将此类育儿问题默认归于女性,例如在一些城市的商场女卫生间里会设置男童便池,而相对应的,男卫生间却没有任何特殊设施。这样的设施布置一方面依然会给其他女性造成困扰,另一方面也忽视了父亲的责任和义务。
育儿问题是家长双方共同的责任上,父亲角色同样重要,父亲拾起的责任多一些,类似的新闻也会少一些。
事件后续
在这次事件的后续中,有网友表示投稿图文是嫁接的,图片是去年另外一起事件。虽然图片并非此次事件,但也说明了这类现象的普遍性。但比起将目光放在男女平等性的探讨上,更多的还是要把重心放在性别观念的宣传和性别意识的教育上。当大部分网友都质疑这种现象存在的合理性时,也说明了社会整体在男女平等的观念和性别意识上在进步,但这种意识上的进步需要切实的举措才能让现实的生活也真正进步。
网友评论
从本质上,还是需要家长意识到正确性别教育的重要性,走出性别意识上的保守心理,给孩子以健康的示范和引导;而公共设施建设也需更加完善,从场景上给予孩子性别意识正确的引导。
“孩子小”不是冒犯他人的借口,“不吃亏”不是忽视孩子性别教育的理由。在孩子的性别教育上,家长还需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正视,才能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真正地不吃亏。
参考资料:
[1] 张积家.儿童性别意识发展的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90(01):50-52.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ID:covricuc),作者:布咕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