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ID:fengluntalk),作者:毛洪涛,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1976 年 9 月 7 日,飓风凯瑟琳登陆美国加州,形成大面积雷暴,许多地区山洪爆发,直接经济损失 1.6 亿美元。惊慌失措的躲避中,一个 6 岁女孩写的长达 142 页的小说《书虫》(the Book Worm)被洪水冲毁,她没有备份。
这件事让女孩非常悲痛,此后她成了一个“备份狂人”,再也没有弄丢过任何东西。也是因为这次意外,她下定决心,要当一名作家。为此,她考上普林斯顿大学学习英语文学,师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 35 岁,她发表第一本小说《路德·奥尔布莱特的考验》,好评如潮,获得全美图书奖。43 岁,第二本小说《陷阱》出版。
文坛新人层出不穷,没有作品面世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她籍籍无名,求职、结婚、生子、创业,开一辆半旧的本田中档汽车,每日送孩子去学校,送丈夫去公司。在她的车上,丈夫可以安心坐在副驾驶看各式文件,他们是外界眼中最典型的情深伉俪。
直到她 49 岁那年,两人宣布离婚,只用了两个多月时间,便将长达 25 年的婚姻和经济关系划分得清清楚楚。此后,她不再是全球首富、亚马逊和蓝色起源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的妻子麦肯齐·贝佐斯,只是麦肯齐·斯科特(Mackenzie Scott),一个由自己定义的名字。在 2020 年 9 月的福布斯财富榜上,她手握 570 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富有的女性”。
一、一听他的笑声就爱上了
在这场日后涉及千亿美元的“亚马逊爱情故事”开始之初,麦肯齐只想当个兢兢业业的打工人。
麦肯齐出生在一个典型的中产家庭,父亲是理财规划师,母亲是家庭主妇,她本人学习能力极强,一路走来顺风顺水。1992 年,麦肯齐大学毕业,尽管拿着名校文凭,但“英语文学”的专业仍然让她感受到就业市场的残酷性,她没有伸手向家里要钱做什么清高的“作家梦”,而是广发简历,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一边打工,一边写书。
简历投出没几天,华尔街量化对冲基金萧氏公司(DE Shaw & Co.)发来面试邀请,麦肯齐去了,打开门,面试官正是杰夫·贝佐斯。一番唇枪舌剑后,麦肯齐成为萧氏公司的新员工,办公室就在贝佐斯旁边。
在贝佐斯和麦肯齐各自的描述中,他们都认为自己才是主动发起这段爱情故事的人。
贝佐斯说,在看到麦肯齐本人之前,他就因为简历而对她大感兴趣。简历上除了说明麦肯齐是贝佐斯的大学师妹之外,还清楚写上了她的 SAT (美国大学入学测试,即美国高考)各项成绩,因为这个,贝佐斯对麦肯齐充满好奇和期待。
麦肯齐对面试过程毫无印象,但她记得坐在贝佐斯办公室旁边的日子。贝佐斯经常仰天大笑,这种笑声感染力十足,麦肯齐回忆到这里甜蜜一笑,“一听就爱上了。”
见过贝佐斯的人都对他的大笑印象深刻,甚至有人说,这可能是贝佐斯独有的“武器”,用来打断自己不想听的话。
华尔街的生活紧张又刺激,闲暇时,贝佐斯会借来豪车邀请公司上下出去玩,他的朋友都知道,这种活动在麦肯齐来公司之前从未有过,贝佐斯的醉翁之意非常明显。
而麦肯齐一直认为自己掌握着主导权,认识 2 个月之后,她向贝佐斯发出约会的邀请,贝佐斯同意了。约会 1 个月,两人订婚。订婚 3 个月后,麦肯齐和贝佐斯在华盛顿州注册结婚,按照这里的法律,离婚时夫妻可以平分共同财产。
短短半年时间, 23 岁的麦肯齐完成了求职、结婚两项人生大任务,但她的作家梦还一筹莫展。这时,贝佐斯突然辞去萧氏公司副总裁的职务,决定前往西雅图创业,做一家互联网公司,这家公司最开始做的事是卖书。
关于这个突破口是谁提出的,贝佐斯和麦肯齐也有不同的说法。贝佐斯多次回忆自己做出这个决定时非常草率,甚至没和麦肯齐商量过,但麦肯齐还是坚定地支持了他,为此辞职,并提出西雅图有两家庞大的图书出版机构,不如公司最开始专门卖书。
但麦肯齐的印象里,这个想法是贝佐斯独立提出的,在他们驱车前往西雅图的路上,贝佐斯坐在副驾驶上满怀激情地对她描述未来电子商务的景象,她开着车,为他的激动而激动。
1994 年,麦肯齐 24 岁,新婚燕尔,辞去第一份工作和丈夫创业。最开始没有投资人,原始资金全部来自于贝佐斯母亲的家族基金,他们在西雅图租了一间房、一个车库,两块老门板一搭就是办公桌。没钱招人,麦肯齐就是公司的会计,也是销售、人事,贝佐斯在家里细化构想,她出门谈来公司第一笔大订单。
那时,卖书完全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活:没有仓库,只能等待客户下单,然后再去订购、包装、邮寄给客户,一来一去, 7 天能收到书都算是快了。
贝佐斯当时四处拉投资,原本计划募资 500 万美元进行初期建设,最后只拉来 100 万美元投资。就算这样,贝佐斯和麦肯齐仍然对公司信心十足,尝试了很多个名字后,他们共同爱上了“Amazon”(亚马逊)这个词:难道这条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还不能代表未来世界上最大的书店吗?而且,这条庞大的河总会吞噬其它河流。
1994 年年底,亚马逊公司正式诞生。借着网景公司和万维网的热潮,贝佐斯雄心勃勃,逢人就夸亚马逊,还到处挖人,许下了很多美好承诺。他敢在一旁天马行空,是因为麦肯齐以超强能力搞定了公司的大部分烦心事。无论从什么方面来看,麦肯齐都是亚马逊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头号员工。
然而,从毕业到创业,麦肯齐的第一本书只写了 4 个字。
二、亚马逊只能有一个真正的父亲
1998 年,亚马逊的业绩已经非常出色,销售额达到 6000 万美元。在网上买书,这个当初根本没人看好的想法被贝佐斯和麦肯齐做成了一门大生意,这离不开互联网的滚滚大潮,当然也离不开投资人的不断加码。
创业之初,为了尽快搭建整个网络系统,贝佐斯招了很多性格各异的员工,包括一位电脑奇才谢尔·卡芬(Shell Kafin)。贝佐斯向敏感内向的卡芬承诺,只要亚马逊存在一天,卡芬就永远有一席之地——挖他过来时,贝佐斯许下的可是技术主管的高位。但随着业务范围逐渐扩张,贝佐斯需要越来越多的新员工和新想法,卡芬渐渐被排斥在核心之外。
终于, 1999 年秋天,卡芬正式辞职,离开亚马逊。
这一走点燃了亚马逊老员工的不满之情,贝佐斯确实热情洋溢,但也确实自负,他曾经为了挖人许下的承诺非常动听,但在投资人的压力之下全都不堪一击。贝佐斯在公司受到大量质疑,这时,麦肯齐站了出来。她以亚马逊创始人和最资深员工的身份表态,贝佐斯的想法是正确的,她支持贝佐斯,会退出公司实际运营。
麦肯齐的离开堵住了所有人的嘴,贝佐斯仍然是那个说一不二的贝佐斯。后来,贝佐斯对卡芬说,“亚马逊只能有一个真正的父亲。”一进一退间,麦肯齐和大多数亚马逊老员工一样,被埋在了公司历史的故纸堆里。但她已无暇他顾。
这一年,她怀上第一个孩子。此后几年,“怀孕-生子-休养-怀孕”似乎成了一个闭环,把麦肯齐整个人圈了起来。2001 年 9 月 7 日,贝佐斯在纳斯达克敲钟,亚马逊上市,但麦肯齐还在那个闭环里。生了三个儿子,又在中国领养一个女儿,“好妻子”、“好妈妈”的角色已经让她筋疲力尽。
那时麦肯齐和贝佐斯的经济已经很宽裕了,但两人从来没想过聘用大量保姆解决育儿问题。在家庭观念上,麦肯齐和贝佐斯有着惊人的共识:他们仍然遵循老一辈的观念,尽量给孩子提供朴素的生活。
早晨,麦肯齐会做好早餐,开一辆本田旧车,送孩子去上学、送贝佐斯去亚马逊公司。晚上,一家人会在一起吃饭,饭后贝佐斯收拾卫生,然后进入亲子时间。两人为孩子策划了很多家庭教育活动,比如全家旅行、在厨房做科学实验、观察小鸡孵化过程、学习普通话、学习新加坡数学课程等等。
麦肯齐自己也知道,“孩子们迫切需要照顾,我不能在成为我理想中的父母的同时继续写作,那些年实在太忙了。”
当然忙碌,除了当一位好母亲,贝佐斯眼中足智多谋的麦肯齐还在尽力扮演一个好妻子。
贝佐斯喜欢《山姆·沃尔顿:富甲美国》这本书,老沃尔顿乘坐一架直升机横穿美国创办沃尔玛的伟大行动让他敬佩不已,勤奋节俭、崇尚行动的沃尔玛风格也被移植到亚马逊的企业管理上。在老沃尔顿逝世前一段时间,麦肯齐陪同贝佐斯拜访了这位老人,家庭美满、充满锐气,老沃尔顿对贝佐斯非常欣赏。
后来,麦肯齐又和贝佐斯一起,见了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麦肯齐的务实和贝佐斯的大胆让佩奇印象深刻,于是贝佐斯成了谷歌最初的投资人之一。
贝佐斯常常因为说话问题而得罪朋友,麦肯齐就在人际关系方面多有经营。尽管她非常不喜欢公开露面,但她还是参与了 2012 年的 Met Gala (大都会博物馆慈善晚会),担任联合主持人。2018 年,她也和贝佐斯一起,参加了当届奥斯卡颁奖典礼。恰逢各种节日,麦肯齐总会费尽心思筹备活动,让贝佐斯和朋友们私下里联络感情。
在这种生活节奏中, 2005 年、 2013 年,麦肯齐先后出版了两本小说,对于一个作家而言非常低产。但对于淹没在“贝佐斯太太”名衔下的麦肯齐而言,这已经是她珍而重之的作家梦成果了。
三、亚马逊爱情故事的句点
“人到中年,发现自己坚持的一切都可能是错的。妻子疏远,儿子憎恨,他该怎么办?”这是 2005 年,麦肯齐第一本小说《路德·奥尔布莱特的考验》里,她出给中年男人路德的题目。
路德是个工程师,年轻时他参与了一座大坝的修建,随后自己在大坝附近亲手修了一栋房子,娶妻生子。他是一个喜欢用手电筒多过用语言交流的人,他一直以为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家人们处于平和、幸福的状态。但人到中年,他却发现妻子对他越来越冷漠,儿子的行为越来越怪异,就连他引以为豪的大坝也出现了问题,甚至波及到他亲手建的房子。一切都摇摇欲坠。
用现在的话来说, 30 来岁的麦肯齐在笔下世界制造了一个典型的“中年危机”。但是,为什么?
尽管大多数作家都竭力否认作品和现实的关联性,但对于第一本小说酝酿了十年的麦肯齐来说,写出这样的故事、问出这样的困惑似乎并非偶然。路德对自己长期信念的质疑,和她毕业 13 年才交出第一篇小说作品的踌躇不无相似之处。
那段时间里,家庭几乎定义了她。
贝佐斯乐于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两人的相处细节——麦肯齐不喜欢奢华的服饰,但贝佐斯出差时带回衣服首饰作为惊喜,她也会欣然接受。麦肯齐痴迷写作,但只能在照顾家庭之余进行,如果哪天她早起写作有进展,她甚至会在厨房里跳舞。
在两人的度假时光里,为了好好写作,麦肯齐宁愿躲在浴室里。贝佐斯无数次对外表示自己对智慧的偏爱,在还没认识麦肯齐之前,他就设想了一个聪明、性感、足智多谋的妻子,如果要生孩子,那么“宁愿要一个只有 9 根手指的孩子,也不要一个不聪明的孩子。”
在麦肯齐刻意的低调下和贝佐斯或许无意的宣扬下,“作家麦肯齐”成了“贝佐斯太太”华丽外套上的一枚胸针,只是点缀。
2005 年,麦肯齐的第一本书获得全美图书奖,成为热门图书。但她仍然说:“作家只是一个假想的职业,根本没人指望你。” 2013 年,她又出版了第二本书,《陷阱》,讲述 4 个女性在旅途中互相支持的故事。
在一次书评采访中,主持人问她,为什么取这个标题,她讲了一个“塞翁失马”的故事:老人丢了马,人人都说他运气不好,但他却说不一定。隔天,丢掉的马带另一匹马回来了,人们又说他运气好,他说不一定。没多久,他的独子从马上摔下来,瘸了。大家都很同情他,他却觉得不是坏事。后来有了战争,健全的青壮男性都要参军,因为残疾,他的儿子得以留在家里,保全自身。
这次采访后半部分,主持人谈到她的家庭,她说“我很幸运”,贝佐斯总是她第一个读者,为了快点让他读到书,她会卯足劲写作,贝佐斯拿到书稿就会一口气看完,然后提出疑问,颇有知音的样子。
麦肯齐的第二本书,《陷阱》
然而,这对各方面都很合拍的夫妻,在 2019 年 1 月突然通过推特宣布离婚。两个多月后,手续办妥,麦肯齐只拿走二人共同财产的四分之一,贝佐斯保留了对亚马逊和蓝色起源的控制权。刚离婚,麦肯齐便签署了由比尔·盖茨、巴菲特发起的“捐赠誓言”,承诺死后捐出绝大部分财产。而贝佐斯仍然是头顶光环的全球首富,多年来在慈善方面的吝啬常常被人诟病。
2020 年,疫情让亚马逊股价飞涨,麦肯齐成为“全球最富有的女性”,她先后捐出 17 亿、8 亿、41.2 亿美元,致力于帮助受种族不平等、气候变化和疫情影响的人们。
今年 6 月 15 日,麦肯齐宣布再捐 27 亿美元。几乎同一时间,贝佐斯宣布,他将和他的兄弟 Mark 将一起搭乘蓝色起源公司制造的火箭飞往太空,还有一个空位被拍卖,成交价为 2800 万美元。
一个热切向往太空,一个真诚关心现实,千亿美元离婚案落幕后,这对昔日爱侣越走越远。他们曾经携手打造了“亚马逊商业帝国”的地基,也共同对外营造了一个美满家庭的形象。25 年漫长时光过后,终归劳燕分飞。
麦肯齐曾解释过什么是她认为的“陷阱”,现在看来意味深长——“我们生活中最担心的事,我们感到被困住的事,我们犯的错误,我们遇到的不幸,这些都是陷阱。但也是这些事情,最后带我们去我们需要去的地方。”
对于这位“全球最富有的女性”而言,让金钱去它最需要去的地方,或许是这段亚马逊爱情故事最完美的句点。
资料来源:
[1]布拉德·斯通:一网打尽-贝佐斯与亚马逊年代,中信出版社
[2]Interview -The Power of Questions:Charlie Rose vs Mackenzie Bezos
[3]Jonah E. Bromwich, Alexandra Alter: Who Is MacKenzie Scott? The New York Times
[4]Rebecca Johnson: MacKenzie Bezos: Writer, Moof Four, and High-profile Wife, VOGUE
[5]Dana Mattioli: Philanthropist MacKenzie Scott, Ex-Wife of Jeff Bezos, Marries Seattle School Teache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6]Mark Abadi: MacKenzie Bezos played a big role in the founding of Amazon and drove across the country with Jeff to start it, Business Insider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ID:fengluntalk),作者:毛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