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他们想为互联网医疗趟一条严肃的路
特别策划2021-06-27 17:53

七年,他们想为互联网医疗趟一条严肃的路

七年,以互联网的模式,足以让很多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滴滴之于出行,美团之于外卖。

 

但互联网医疗例外。

 

本质上,互联网特有的连接能力,可以调节供需之间的矛盾——中国有足够多会开车的人可以成为平台司机,有更多会骑车的人可以成为外卖小哥,但面对14亿人的健康需求,医疗供给侧的核心,只有300多万执业医师。

 

更别提医疗复杂而专业的各种配套能力。即便能挂上一个三甲医院的专家号,抽血可能依然要等半天,而一个核磁共振甚至要等一个月。

 

当互联网试图去改造这样一个行业,很多人,尝试过很多条路。

 

七年前,在华西口腔医学院完成本硕博连读,接着又去哈佛大学做了一年研究学者的高材生王仕锐,在自己的第一份商业计划书上写下:以医生为切入点,做医疗互联网的枢纽。

 

医联,就此诞生。


 

什么是真正的互联网医院

 

就在几天前,美国最大的医生在线社交平台Doximity(股票代码DOCS)在纽交所上市,首日以53美元收盘,较发行价上涨103.85%,将市值推升到94.45亿美元。

 

而医生社交平台,正是王仕锐2014年创立医联时首先选择的模式。事实证明,赶在移动互联网刚培养起用户新的社交习惯的潮头,一个专为医生打造的专业型社交平台迅速获得了目标群体的青睐。

 

到2016年,医联已经吸引超过40万名医生在平台上实名认证,以及从A轮到C轮的三轮融资,其中不乏红杉中国、腾讯、云锋、中电健康基金等明星资方的领投跟投。

 

选择医生作为互联网医疗的切入点,源于王仕锐对“医改重在供给侧”的判断。在他看来,医联要做的,就是利用技术为医生赋能,从而提高医疗供给侧的效率。

 

实际上,在医生和患者之间,多数互联网医疗平台选择倾向后者。一时之间,同每一个垂直电商、O2O、共享经济等风光过的互联网风口一样,通过补贴等方式攫取C端流量成了最为主流的打法。毕竟,有了流量,才意味着奠定培养用户习惯的基础。

 

然而,流量的风光,并没有帮助互联网医疗打破医院的高墙,甚至有人嘲讽地把互联网医疗称为“卖票人”—— 一个卖电影票的人,也好意思说自己是电影行业从业者?

 

这绝不是王仕锐想要的。

 

如同他在自己的创业计划书中所透露的,如果比较互联网和医疗二者的关系,医科出身的王仕锐把医疗放在了更靠前的位置上。2017年,当医联和其他16家同行从银川拿到第一批发给企业的互联网医院牌照时,王仕锐已经在心里构思,什么才是真正的互联网医院?

 

这个问题也被他摆到医联的各级管理者面前。据内部人士透露,王仕锐曾经在会上描述过自己的答案:当一家医院、一个科室收治一个病人的时候,要通过检测记录病人的各项指标,根据指征、临床指南进行用药、手术等治疗,最终还要依据病人的指标变化,确认病人可以出院或者被治愈。

 

这正是王仕锐赋予医联的初心,做真正的互联网医院,为患者的最终结果负责。在医联成立7周年的大会上,王仕锐告诉全体员工,医联“初心和底层逻辑始终没有改变,变的只是方法和路径”。

 

严肃医疗,从解决严肃的问题开始

 

王仕锐把医联的这条路称为严肃医疗。事实上,从2018年决定踏入互联网慢病管理开始,就注定了医联必须与学术、专业这样的严肃特质相伴。

 

第一个吃螃蟹的项目是感染科。通过自主研发的丙肝患者管理体系,医联在2018年10月迎来了首位完全治愈“出院”的丙肝患者。这让医联上下受到了莫大的鼓舞。王仕锐甚至在几年后还给管理层出了道数学题:我们治愈了那么多丙肝患者,帮助那么多乙肝患者延长了生命,如果把这些时间平摊到14亿中国人身上,相当于让中国人的寿命延长了多久?

 

兴奋之余,更让王仕锐笃定的,是要在专业、规范的学科建设基础上,用数字疗法实现为患者最终结果负责的目标。

 

但这条路并不好走。人们常说“隔行如隔山”,而在医疗领域,科室与科室之间,乃至不同病种之间,都可能如“隔山”一般——糖尿病的临床路径做得再好,也无法照搬到慢性肾病患者身上。这让互联网模式最擅长的“方法论复用”大打折扣。

 


更何况,在医院内,各个病种的诊疗都有不断积累更新的临床指南;而在院外,对于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的互联网医院,医生应当遵循怎样的标准化流程?智能设备与平台健康管理师等新的岗位配置又该如何帮助医生提高效率?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如何通过平台及时反馈给医生并得到相应纠正?妇科医生与内分泌科医生使用的产品又该有哪些不同?

 

这些严肃的问题不解决,严肃医疗就无从谈起。

 

“医联在三四年前就有了要坐冷板凳的思考,也坚决地做了一些冷板凳的工作。”在去年年底参加的亚布力青年论坛第六届创新年会上,王仕锐直言,医联不想在咨询问诊这个层面去做竞争,而是想往服务模式更深、技术门槛更高、整合难度更大的“深水区”里走。

 

2020年,医联相继在糖尿病、肝癌、肺癌、胃癌、乳腺癌、内分泌肿瘤、慢性肾病等领域启动了专家共识项目,并且每一个项目都请到该学科的主委级专家等学科带头人挂帅。

 

上个月,《互联网医院糖尿病线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终于在核心期刊发表。这份论文的通信作者是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的肖新华教授,他同时也是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的主委。

 

据内部透露,更多医联参与的专家共识今年也将瓜熟蒂落。按王仕锐的说法,“做完这些之后,我们现在相对会踏实一些,没有那么焦虑”。

 

让全人类健康寿命延长一年

 

回到王仕锐给高管们出的那道数学题。一位高管回忆说,当时大家的计算结果大概是2分钟。

 

王仕锐并没有拿出一个标准答案。他当时只是告诉大家,这是他在哈佛医学院做过的一道题。

 

谁也没想到,王仕锐对这道题如此执着。他在今年早些时候的一次高管会上提出,要升级医联的使命,要“让全人类健康寿命延长一年”。

 

豪迈的口号,折射着王仕锐的坚定和信心。一方面,医联从单个病种切入,找到了以学科建设为基础,进而指导技术将相应医疗供给高效提供给患者的独特模式。通过部分自建以及与生态伙伴的战略合作,云检测、云影像、云药房等云化能力不断强化,一个以专业学术规范为根基的平台化新型互联网医院已在王仕锐眼中成型。

 

另一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概述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将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这让王仕锐看到个人理想与国家战略的高度契合。一个顺应国家与时代发展,帮助解决社会痛点,以人类健康为己任的企业,蕴含着更广阔的社会价值。

 

就在7周年司庆的前一周,医联在严肃医疗的道路上迎来了新的里程碑。由国内著名肿瘤病因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书钧和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刘力生领衔的医联学术委员会正式成立,未来将帮助医联,乃至全行业探讨互联网如何规范化助力疾病与健康管理。



年逾八十的程书钧院士在现场致辞中留下了一段足以让所有互联网医疗从业者感到振奋的寄语:

 

“人们对于生命、对于疾病有很多的认识,现在还处在初级阶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所掌握的数据是有限的,我们所观察的病例是有限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必将让人们在更大的视野上看到,在生命科学发展,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许许多多以前看不到的现象、没有看到的数据。这些现象和数据的揭示,必然会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甚至重大的革命。”

 

对医联来说,过去的七年让一切刚刚浮出水面。王仕锐坚信,互联网医疗的真正发展,必须要扎实地把学科建设做起来。“一个新的载体,或者一个新资源的学科建设是非常复杂的,需要用到最顶级的头脑、最顶级的医学认知,不能着急,更不敢着急。”

 

难但正确,这就是王仕锐对严肃医疗的评价。在这条路上,医联的选择是,坚定,并且坚持。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